目錄
- 1 太和門
太和門
編輯城門始建于明代,當時稱奉天門。 在滿族征服中國之后,大門被賦予了現在的中文和滿文名稱。 1886 年,由于警衛室的一盞傾斜的燈著火,大門被燒毀。 現在的大門是這次火災后重建的,于1894年完工。
在明代,皇帝早間在太和門舉行朝政,與大臣們商議國事,雖然在整個明朝的大部分時間里,朝政都是純粹的禮儀性的,體現了皇帝的勤政和地位 名義上的xxx部長。 清代,皇帝朝政頻繁得多,早朝就在離皇帝寢宮較近的干清門舉行。 太和門偶爾用于宴會和其他儀式。
門進深三間,面闊七間,總面積1371.4平方米(14762平方尺)。 它的兩側是兩個小門,西面是振都門,東面是昭德門。
大門和午門形成了一個大廣場的南北邊界,廣場被一條蜿蜒的水道,金水內河,由一組五座橋跨越。 城門北(內)面是和合廣場,通向宏偉的太和殿,是紫禁城的禮儀中心。
樓梯周圍排列著許多香爐。 中央樓梯專供皇帝和他的直屬侍從使用,午門的中央入口也是如此。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