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
編輯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Simplified Chinese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繁體中文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大明宮是唐朝的皇宮建筑群,位于其首都長安。 它作為唐朝皇帝的行宮已有 220 多年的歷史。 今天,它被指定為中國國家遺產,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絲綢之路的一部分:長安 - 天山走廊的路線網絡。 該地區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北部。
名字
編輯原名永安宮,公元635年改稱大明宮。公元662年整修后改名為蓬萊宮。 670年改名含元宮或元宮。 最終,在701年,又改名為大明宮。
歷史
編輯前皇家住所是太極宮,建于前隋朝。
632年,宰相馬周指責高祖退休的皇帝住在西邊的大安宮,他認為這是一個荒涼的地方,因為它建在長安的低洼地帶, 夏季受濕熱困擾。 據他說,自從太宗夏季下鄉后,退休的父親就被留在長安避暑。 然而,太宗邀請他一起過暑假,他的父親總是拒絕。 自626年玄武門之變血腥的宮廷政變后,父子二人似乎漸行漸遠,久久不能愈合。
634年,唐太宗在龍首臺興建大明宮。 他下令為退休的父親高祖皇帝建造頤和園,以示孝道。 然而,高祖皇帝病重,在他于 635 年去世之前從未親眼目睹宮殿的完工,此后建筑就停止了。
660年,武后委托宮廷建筑師顏立本設計,662年再次動工,663年高宗完工。 高宗皇帝于 662 年開始擴建宮殿,建造含元殿,于 663 年完工。663 年 6 月 5 日,皇室開始從太極宮遷往尚未完工的大明宮, 成為新的朝廷所在地和帝國的政治中心。
布局與功能
編輯南起北止,中軸線上依次為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這些殿堂在歷史上被稱為三大殿,分別是外院、中院和內院的一部分。 大明宮的中南門是丹鳳門。 大門由五個門道組成。
現址占地4800余畝,是故宮的3.5倍,凡爾賽宮的3倍,盧浮宮的13倍。
外院
過了丹鳳門,便是一個長630米的廣場,盡頭是含元殿。 含元殿與樓閣有廊相連,東為香鸞閣,西為奇峰閣。 亭子由三個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部分組成,由走廊連接。 含元殿高臺高約15米,寬約200米,長約100米。 舉行許多國禮的含元殿,在外交交往期間,將作為接待外國使節的主殿。
- 含元殿改造模型
中場
玄政殿位于含元殿以北約300米處。 國家大事通常在這個大廳里進行。 尚書處在宣政殿西側,大臣辦公處在東側。 從這個區域,在三部六部制的架構下,國務部、尚書和秘書處負責大唐帝國的中央管理。
內院
紫宸殿位于內院,在玄政殿北約95米處。 它安置了中央政府辦公室。 對于官員來說,能被召到紫宸殿,已經算是莫大的榮幸了。 太液池,又名蓬萊池,在紫宸殿北面。 池島四周的園林,據史載重現,有牡丹、菊花、梅園、薔薇園、竹園、杏園、桃園、柿園。
林德堂位于湖西。 它作為宴會、表演和宗教儀式的場所。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