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齡球
編輯保齡球是一項目標運動和娛樂活動,玩家將球滾向球瓶(球瓶保齡球)或另一個目標(靶球保齡球)。
保齡球又稱“地滾球”,是運動員手持用特別材料制成的保齡球,通過拋擲使球體在木制或合成的球道上滾動,最終以地滾的方式擊倒木瓶的一種室內體育活動。保齡球比賽以局為單位,通過擊倒球瓶數換算成分數,按照6局總分累計決定勝負。
在保齡球中,目標是在稱為球道的長比賽場地上擊倒球瓶。 球道有一個木頭或合成表面,上面涂有保護性潤滑油,以影響球運動的不同指定油型。 當所有球瓶在第 一次滾動中被擊倒時,即為一次擊球,如果所有球瓶在第二次滾動中被擊倒,則為備用。 瓶瓶保齡球的常見類型包括十瓶、燭瓶、鴨瓶、九瓶和五瓶。 歷史悠久的九柱游戲是現代保齡球的先驅。
在目標保齡球中,目標通常是讓球盡可能接近標記。 打靶保齡球的表面可能是草地、礫石或合成材料。 草地滾球、硬地滾球、地毯滾球、法式滾球和滾球可能有室內和室外兩種類型。
變化
編輯保齡球游戲可分為兩大類,保齡球和目標保齡球。
保齡球
北美有五種主要變體,其中十柱最常見,但在美國東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區也有其他變體:
- 十柱保齡球:最 大和最 重的柱子,用一個有兩個或三個指孔的大球打保齡球。
- 九瓶保齡球:使用沒有指孔的小球。
- 燭瓶保齡球:最 高的保齡球瓶(40 厘米或 16 英寸),細而兩端匹配,使用任何保齡球運動中最小和最輕(1.1 千克或 2.4 磅)的手持球投球,并且是唯 一沒有掉落的形式 在一幀中移除引腳。
- 達克球瓶保齡球:短、深蹲,用手持球打保齡球。
- 五瓶保齡球:高,直徑介于鴨瓶瓶和燭瓶瓶之間,帶有橡膠環,用手持球打保齡球,主要在加拿大使用。
目標保齡球
另一種形式的保齡球通常在戶外的草坪上進行。在戶外保齡球比賽中,球員投擲一個有時偏重的球,試圖將其放在最靠近保齡球館指定點或位置的地方。
歷史發展
編輯古代歷史
已知最早的保齡球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在公元前 5200 年的埃及皇家陵墓中發現了描繪保齡球的壁畫,在公元前 5200 年左右在埃及兒童的墳墓中發現了微型瓶和球。 一項被認為是涉及斑巖(石)球、微型三石和九個角礫巖脈雪花石膏花瓶形人物的兒童游戲——被認為類似于更現代的九柱游戲——于 2007 年在埃及的納卡達被發現 1895 年。
球是用谷殼制成的,上面覆蓋著皮革等材料,并用繩子綁起來。 還發現了其他瓷球,表明這些球是在地面上滾動的,而不是由于它們的大小和重量而被拋出的。 其中一些類似于目標碗游戲中使用的現代千斤頂。 不同形式的保齡球游戲也被希羅多德視為小亞細亞呂底亞人的發明。
后古典歷史
1366 年,英格蘭首次正式提及保齡球運動,當時愛德華三世國王禁止保齡球運動,因為它會分散射箭練習的注意力。
在 15 至 17 世紀,草地保齡球從德國傳播到奧地利、瑞士和低地國家,比賽場地由煤渣或粘土制成。
1455 年,倫敦的草地保齡球道首先被蓋上屋頂,將保齡球變成了一項全天候的運動。 在德國,它們通常附屬于小酒館和招待所。
14世紀,9瓶制保齡球游戲逐漸在歐洲普及,成為歐洲民間的體育運動。15、16世紀,保齡球項目傳到了奧地利和瑞士。1455年左右,倫敦首次在室內進行保齡球項目,這標志著保齡球開始成為一項全天候的運動項目。
1952年,國際保聯(FIQ)在芬蘭正式成立,旗下擁有世界9瓶保齡球協會和世界十瓶保齡球協會兩個分支組織。
1954年,第 一次國際保齡球比賽在赫爾辛基舉行,共有7個歐洲國家參賽。國際保聯以奧林匹克精神為宗旨,提倡和推進了這項運動的發展。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