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
編輯芒果是一種可食用的核果,產自熱帶樹芒果。 據信它起源于緬甸西北部、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之間的地區。 M. indica 自古以來就在南亞和東南亞種植,形成了兩種現代芒果品種:印度型和東南亞型。 Mangifera 屬的其他物種也生產可食用的水果,也稱為芒果,其中大部分分布在 Malesian 生態區。
在世界范圍內,有數百種芒果品種。 根據品種的不同,芒果果實的大小、形狀、甜度、皮膚顏色和果肉顏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淡黃色、金色、綠色或橙色。 芒果是印度、巴基斯坦和菲律賓的國果,而芒果樹是孟加拉國的國樹。
詞源
編輯英文單詞 mango(復數芒果或芒果)起源于 16 世紀的葡萄牙語單詞 manga,源自馬來語 mangga,最終源自泰米爾語 man(芒果樹)+ kay(水果)。 學名 Mangifera indica 指的是印度一種結芒果的植物。
描述
編輯芒果樹長到 30-40 米(98-131 英尺)高,樹冠半徑為 10-15 米(33-49 英尺)。 這些樹很長壽,因為一些標本在 300 年后仍然結果子。
在深層土壤中,主根下降到 6 米(20 英尺)的深度,大量廣泛分布的飼養根和錨根深入土壤。 葉子常綠,互生,單葉,長 15-35 厘米(6-14 英寸),寬 6-16 厘米(2+1?2-6+1?2 英寸); 當葉子年輕時,它們是橙粉色,迅速變成深色、有光澤的紅色,然后在成熟時變成深綠色。 花長為 10–40 厘米(4–15+1?2 英寸)的頂生圓錐花序; 每朵花都很小,呈白色,有五片花瓣,長 5–10 毫米(3?16–3?8 英寸),散發出溫和甜美的香味。 已知有 500 多個芒果品種,其中許多在夏季成熟,而有些則可實現雙季收成。 果實從開花到成熟需要四到五個月的時間。
成熟果實的大小、形狀、顏色、甜度和食用品質因品種而異。 根據品種的不同,果實呈黃色、橙色、紅色或綠色。 果實有一個扁平的長方形果核,表面呈纖維狀或毛狀,不易與果肉分離。 果實可能略呈圓形、橢圓形或腎形,每個果實的長度從 5-25 厘米(2-10 英寸)不等,重量從 140 克(5 盎司)到 2 公斤(5 磅)不等。 皮質似革,蠟質,光滑,有香味,色澤從綠到黃、黃橙、黃紅,完全成熟時有紅、紫、粉、黃等深淺不一的紅暈。
成熟的完整芒果散發出獨特的樹脂香甜氣味。 在 1-2 毫米(0.039-0.079 英寸)厚的坑內是一層薄襯里,覆蓋著一顆 4-7 厘米(1.6-2.8 英寸)長的種子。 芒果有頑固的種子,無法在冷凍和干燥中存活下來。 芒果樹很容易從種子中生長,當種子從成熟的果實中獲得時,發芽成功率最高。
- “阿方索”樹上的花朵和未成熟的果實
- 波多黎各林孔的未成熟芒果
- 芒果坑里的種子
- 一塊芒果核
分類學
編輯芒果es起源于緬甸西北部、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北部之間的地區。 芒果被認為是一種進化上的時代錯誤,種子的傳播曾經是由一種現已滅絕的進化覓食者完成的,例如巨型動物哺乳動物。
從它們的起源中心,芒果分化成兩個遺傳上不同的種群:亞熱帶印度種群和熱帶東南亞種群。 印度群以單胚果實為特征,而東南亞群以多胚果實為特征。
此前人們認為,芒果起源于南亞的單一馴化事件,然后才傳播到東南亞,但 2019 年的一項研究沒有發現印度存在多樣性中心的證據。 相反,它發現東南亞品種比印度品種具有更高的獨特遺傳多樣性,這表明芒果可能最初是在東南亞馴化的,然后才被引入南亞。 然而,作者還警告說,東南亞芒果的多樣性可能是其他原因的結果(例如與馬來生態區原生的其他芒果屬物種的種間雜交)。 盡管如此,該研究還確定了兩個不同遺傳種群的存在,這表明芒果的馴化比之前假設的更為復雜,并且至少表明在東南亞和南亞發生了多次馴化事件。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