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針花科
編輯藍針花科 australis,通常被稱為藍色枕形或本地矢車菊,是一種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澳大利亞廣泛生長。 它生活在林地、開闊的森林和沙地平原。 在 Cronquist 的分類方案中,它是單屬植物藍針花科的xxx成員。 APG II 系統將其移入 Goodeniaceae,并與其共享花柱花粉杯或 indusium,這是這些類群所獨有的特征。 藍針花科以其徑向對稱的花、優越的子房和種子中無胚乳而在古德尼科中獨樹一幟。
葉子長約 10 厘米,形成基部蓮座叢。 開花通常在春季,在數個高達 50 厘米高的莖(花序)上開出密集的半球形簇狀花朵,上面有許多小而亮的藍色花朵。
分類學
編輯藍針花科的標本最早是在馬修·弗林德斯 (Matthew Flinders) 指揮下的 HMS Investigator 號 1801-02 航行期間由羅伯特·布朗 (Robert Brown) 采集的。 到 1810 年初,該屬尚未發表,當時倫敦林奈學會的成員試圖以布朗的名義命名一個植物屬。 這個屬之所以被確定是因為它很難分類:考慮中的屬是……非常有趣,因為它與幾個非常不同的自然目有明顯的關系,而且很難將它特別指代任何一個。 選擇藍針花科這個名字是因為一個屬已經被命名為 Brownea 以紀念 Patrick Browne,而藍針花科被視為一種妥協,盡可能保留與他的名字相似,同時我避免與 Brownea 以前成立。
1810 年 2 月,詹姆斯·愛德華·史密斯向林奈學會宣讀了對藍針花科的正式描述。 給出了兩個物種:藍針花科australis和藍針花科sericea。 那年晚些時候,布朗在他的 Prodromus florae Novae Hollandiae 中使用了史密斯的名字。 然而,史密斯的演講直到 1811 年才付印,因此該屬的優先出版權屬于布朗而非史密斯。 因此,布朗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一個屬,無意中違反了植物學上的禁忌。
B. sericea 在 1907 年被簡化為 B. australis 的一個變種,并在 1992 年與 B. australis 同義。許多其他物種和變種已經發表,但迄今為止,除了 B. australis 之外,沒有一個作為當前的分類群存活下來。
培養
編輯這種植物很容易從種子或通過分裂現有植物來繁殖。 然而,它們可能很難建立并且可能會在幾年后死亡。 它們應該生長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陽光充足或部分遮蔭的情況下。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6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