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和醫科大學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學院簡介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簡稱協和醫大是我國xxx的一所歷史悠久設有八年制醫學教育和高等護理教育的重點醫科大學其前身是協和醫學院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于1917年創辦。中國醫學科學院簡稱醫科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國xxx的xxx醫學科學學術中心和綜合性科學研究機構。協和醫大作為衛生部xxx直屬高校與醫科院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醫科院為協和醫大提供雄厚的師資和技術力量協和醫大為國家培養高層次的醫學科學人才相互依托優勢互補教研相長共同發展。

       教學旨

      

    協和醫大是以小規模、高層次、高質量為旨以培養八年制醫學博士為重點。自建校以來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實行小規模、嚴要求預科、本科分段教學導師制等獨特的培養模式在我國醫學教育體系中獨一幟。協和醫大的高等護理教育創辦于1920年培養了一大批高級護理人才她們已先后成為我國護理界的領導和中堅力量我國xxx個南丁格爾章獲得者就出自協和醫大。1995年經國家衛生部批準學校建立了全國xxx護理學院使護理教育有了新的發展。當前護理教育已形成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和教育等多層次的教育體系。

       專業設置

    學校具有雄厚而系統的科研實力及診治疑難重癥的臨床醫療能力學科領域廣泛覆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物學以及與醫藥學科相關的生物、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設有17個研究所以及2個分所、所分院、6所臨床醫院、所教育學院并設有研究生院及教育學院。目前已有18個國家重點學科點3個xxx重點實驗室9個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6個部委級重點實驗室17個xxx研究和中心4個一級學科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0個博士學科專業點39個碩士學科專業點。建校以來科研顯著已取得1,666項科技獲xxx科技191項,省部級科技759項。1992?-?2000年發表由SCI收錄的論文計1,114篇位于全國醫學院校之首。

       師資隊伍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大批在醫學衛生領域內經驗豐富、學術水平突出并做出杰出貢獻的著名專家、教授計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其中1人為兩院院士xxx、部委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0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勵計劃特聘教授6人博士生導師355人碩士生導師382人。學校圖書館是我國歷史悠久藏書最為豐富的醫學專業圖書館2000年被指定為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醫學分中心目前藏書量超過86萬冊為教學、科研和醫療工作提供了寶貴的信息資源

       教學

      學校的基礎醫學院學科門類齊全主要承擔國家醫學基礎理論研究和基礎醫學的教學。現有基礎醫學各學科教研室和研究室15個開展高水平、多學科的學術研究并與教學密切結合每年承擔科研項目逾百項。

      學校的臨床醫學院協和醫院是聞名國內外的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是國家衛生部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癥技術指導中心之一并承擔著大量的外賓和醫療保健任務。作為協和醫大臨床教學和實習的醫療、教學、科研的力量雄厚設有31個臨床和醫技科室70多個研究實驗室11個中外合作研究中心每年承擔xxx和部委級科研項目百余項。此外醫院還保存有數百萬份病案是總結臨床經驗和從事科學研究的無價之寶。?學校所屬的腫瘤、心血管、血液病、皮膚病整形外科醫院是全國xxx、技術最先進的專科醫院它們和協和醫院一起是培養碩士生、博士生的臨床訓練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學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4年期間中斷1978年重新恢復。自1981年國家實行學位制度以來學校研究生教育有了較快的發展是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研究生教育實行以培養博士生為主的方針目前在校的博士、碩士比例為11.04。1984年學校成立了夜大學1998年更名為教育學院現有本科、專科兩個層次的多種學歷教育體系旨在為在職人員提供繼續教育的多種途徑。學校十分重視國際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與數十個國家或地區的醫學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科技、教育、醫療合作關系已有200余名國外專家、學者被授予協和醫大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稱號。自1985年以來學校相繼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西澳大學醫學院和美國大學分校醫學院、中文大學醫學院、大學醫學院、澳門鏡湖護理學院簽訂了校際交流的協議互相交換高年級學生到對方學校進行短期臨床學習。為加強國際間的交流擴大我校在國際上的聲譽自1993年起學校獲準招收外國自費留學生1997年起又獲準招收我國、、澳門地區學生先后有美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英國和、澳門地區的學生來校學習。協和醫大在我國醫學教育領域具有獨特的地位和重要的社會影響力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優良的辦學傳統和豐富的辦學經驗使其在教學上以高標準、嚴要求而著稱以培養具有真才實學、學風嚴謹、醫德、醫術精湛的醫教研復合型人才而聞名。幾十年來學校培養和吸納優秀人才創造和凝聚現代科學思想造就了象張孝騫、林巧稚、吳憲、湯非凡、諸福棠、黃家駟、鐘惠瀾、胡傳揆、陳敏章、聶毓嬋、王琇瑛、吳階平、鄧家棟、吳英愷、方圻等一批中國醫學界巨匠為我國醫學事業培養了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著名臨床醫學家、醫學科學家、醫學教育家、護理學家和醫政管理家可謂人才濟濟碩果累累對我國醫學教育和醫學科學事業的進步和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協和與的合作與界線

      2007年5月18日根據教育部、衛生部共建協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和大學關于落實兩部協議的實施意見》教育部《關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的通知》以及《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協和醫學院”英文名稱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鑒于與大學緊密合作辦學的需要同時使用“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的名稱。更名后協和醫學院仍為法人單位原隸屬關系、人員編制、資產關系和經費管理體制保持不變。更名后的名稱及相應印章自2007年5月18日正式啟用。“大學協和醫學院”和“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以及英文名稱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nversity”的名字為協議文件中的歷史產物從未有正式注冊和使用過。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與大學合作辦學但兩校并未合并。“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中的“協和醫學院”部分來自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中的“大學醫學部”部分來自大學醫學院。

      協和醫學院不是大學醫學部大學醫學院最終將成為大學醫學部屆時協和醫學院與大學醫學部作為兩個實體進行合作共同建設“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

      協和醫學院不屬于大學協和醫學院只有臨床專業與大學合作護理專業、附屬醫院、臨床教學和其它均屬于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院的藥學專業、附屬醫院、臨床教學和其它均屬于大學。

      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和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蓋“大學”和“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兩個公章。協和醫學院非臨床醫學的學生和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蓋“協和醫學院”的公章。大學醫學院非臨床醫學的學生和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蓋“大學”的公章。

      

    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 的英文名稱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versity”不是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也不是Tsinghua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體現了協和醫學院與大學醫學部作為兩個實體的合作關系。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的公告

      根據教育部、衛生部共建協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和大學關于落實兩部協議的實施意見》教育部《關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的通知》以及《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協和醫學院”鑒于我校與大學緊密合作辦學的需要同時使用“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的名稱。更名后我校仍為法人單位原隸屬關系、人員編制、資產關系和經費管理體制保持不變。

      更名后的名稱及相應印章自2007年5月18日正式啟用。

      根據《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關于落實兩部協議的實施意見》

      1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英文名稱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versity”接受教育部、衛生部雙重領導其原有的隸屬領導關系、資產關系和經費管理體制保持不變。“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仍為法人對人事、財務和資產行使法利及承擔法人責任。

      2在衛生部、教育部的共同支持下發揮大學多學科綜合優勢優化整合醫學教育資源根據充分醞釀、積極準備、穩健推進的原則將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和原大學醫學院逐步整合成為一個一流的醫學院大學不再另辦醫學院。

      3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的學科建設由大學納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的整體規劃及其他相關計劃之中在政策和投入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4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和大學共同制訂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和研究生招生培養計劃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和研究生具有“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和“大學”兩校學籍。學籍管理和日常管理根據教學需要分階段在不同校區執行將責任落實到校區。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和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蓋“大學”和“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兩個公章。

      5大學和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成立專門工作班子共同負責《實施意見》的具體操作分步加以實施。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將有關醫學院統計數據報衛生部各項辦學指標由大學統計匯總報教育部。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地址

      地址:市東城區東單9號

      郵編:100730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720/

    (21)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