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纓丹
編輯馬纓丹是馬鞭草科馬鞭草屬的一種開花植物,原產于美洲熱帶地區。它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物種,可以棲息在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中;一旦它被引入棲息地,它就會迅速傳播;在北緯 45o 和南緯 45o 之間,海拔高度超過 1,400 米(4,600 英尺)。
馬纓丹,又名五色梅,為馬鞭草科馬纓丹屬常綠小灌木。原產于美洲熱帶地區,現廣泛分布于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馬纓丹直立或半蔓性,株高1-2米;葉對生,常呈卵形,葉緣具鈍齒,兩面粗糙且被短柔毛;頭狀花序,花冠筒細長,顏色多變,多為黃色、橙黃色、深紅色,幾乎全年開花;果徑4毫米,球形,紫黑色。
馬纓丹生性強健,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其繁殖及競爭力極強,具有強大的入侵性和生態適應性。此外,在藥用層面,馬纓丹雖枝、葉及未熟果有毒。它已經從其原生地傳播到大約 50 個國家。
描述
編輯馬纓丹是一種多年生、直立蔓延或攀緣的灌木,通常長到約 2 米(6+1?2 英尺)高,并在各種環境中形成茂密的灌木叢。 在合適的條件下,它可以爬上樹,可以長到 6 米(20 英尺)高。
葉子寬卵形,對生,簡單,壓碎時有強烈的氣味。
馬纓丹有小的管狀花,每朵花有四個花瓣,成簇排列在莖的末端區域。花有許多不同的顏色,包括紅色、黃色、白色、粉紅色和橙色,這些顏色因花序的位置、年齡和成熟度而異。這朵花有一種?tutti frutti(什錦水果冰淇淋)的氣味,帶有胡椒味。授粉發生后,花朵的顏色發生變化(通常從黃色變為橙色、粉紅色或紅色);這被認為是向傳粉者發出的信號,即改變前的顏色包含獎勵以及性活力,從而提高授粉效率。在無霜氣候下,這種植物可以全年開花,尤其是在土壤濕潤的情況下。
澳大利亞主要有五種花色品種:
- 粉紅色——花蕾:粉紅色; 中環:黃色開口,淡黃色花瓣; 外環:橙色開口,有淺粉色或深粉色花瓣
- 白色 – 芽:奶油色; 中環:黃色開口,淺黃色花瓣; 外圈:橙色或黃色開口,淡紫色花瓣
- 粉紅色邊緣的紅色——花蕾:粉紅色到微紅的粉紅色; 中環:橙色開口,淺黃色至橙色花瓣; 外圈:橙色開口,有兩片粉紅色至紅色花瓣
- 紅色——花蕾:血紅色; 中環:黃色開口,黃色花瓣; 外圈:紅喉紅花瓣
- 橙色——花蕾:橙色; 中環:黃色至橙色開口,黃色花瓣; 外圈:橙色開口,橙色花瓣
果實為漿果狀核果,成熟時由綠色變為深紫色。 綠色未成熟的水果對人類和動物來說都是不可食用的。 由于它們的外皮上有密集的硬刺,攝入它們會對消化道造成嚴重損害。 種子和營養繁殖都會發生。 每株植物最多可結出 12,000 個果實。
分類學與價值
編輯由于在整個 17 和 18 世紀廣泛選擇育種用作觀賞植物,現在有許多不同的栽培品種。
觀賞價值
馬纓丹雖然入侵能力強,但是在城市斑塊綠地或廊道綠地中,其生命力強、適應性強、冠幅覆蓋面大等特征往往具有一定的景觀利用性,加之花色豐富,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觀花地被植物,可散植、叢植、片植于綠色草坪或林下草被層上,亦可做盆栽擺設觀賞,從而豐富園林景觀;還可作為造景材料,帶狀、不規則狀植于花壇、墻基等位置,起美化城市街景和路旁花籬的作用。
生態價值
馬纓丹揮發性次生化合物的種類豐富,葉部分揮發油中含有48種化學成分,花部位揮發油中含45種化學成分;其揮發性次生化合物主要有單苯和倍半萜,其中倍半萜占了近65%。
分布與棲息地
編輯馬纓丹生性強健,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32℃。耐干旱,稍耐蔭,不耐寒,在10℃以上可開花,5℃以下時葉片脫落,低于10℃時受凍死亡。對土質要求不高,適宜在疏松、肥沃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可生長于海拔80-2200米的曠野山坡路邊山溝、崖壁、溝坎等地。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