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危物種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IUCN紅色名錄極危物種(CR或有時CE)物種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歸類為在野外面臨極高滅絕風險的物種。截至2021年,在IUCN目前追蹤的120,372個物種中,有8,404個物種被認為是極危物種。 IUCN紅色名錄向公眾提供有關動物、真菌和植物物種保護狀況的信息。它根據棲息地范圍、種群規模、棲息地、威脅等將各種物種分為七個不同的保護類別。每個類別代表不同程度的全球滅絕風險。被認為是極危物種的物種被...

    目錄

    極危物種

    編輯

    IUCN 紅色名錄極危物種(CR 或有時 CE)物種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歸類為在野外面臨極高滅風險的物種。 截至2021年,在IUCN目前追蹤的120,372個物種中,有8,404個物種被認為是極危物種。

    IUCN 紅色名錄向公眾提供有關動物真菌植物物種保護狀況的信息。 它根據棲息地范圍、種群規模、棲息地、威脅等將各種物種分為七個不同的保護類別。每個類別代表不同程度的全球滅絕風險。 被認為是極危物種的物種被置于受威脅的類別中。

    由于 IUCN 紅色名錄在進行廣泛的、有針對性的調查之前不認為物種已經滅絕,因此可能滅絕的物種仍被列為極危物種。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保留了一份可能滅絕和可能滅絕的野生物種清單,該清單仿照國際鳥盟用于對這些分類群進行分類的類別。

    標準

    編輯

    要被定義為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一個物種必須滿足以下標準(A-E)中的任何一個(3G/10Y 表示 3 代或 10 年——以較長者為準——最長不超過 100 年;MI 表示 成熟個體):

    A:人口規模減少

    • 減少的速度是在 10 年的跨度內或該物種的三個不同世代中測量的。
    • 還必須知道這種下降的原因。
    • 如果人口減少的原因不再發生并且可以逆轉,則人口需要減少至少 90%
    • 如果不是,那么人口至少需要減少 80%

    B:跨地理范圍的減少

    • 這種減少必須發生在小于 100 平方公里或占用面積小于 10 平方公里。
    • 嚴重的棲息地破碎化或只存在于一個地方
    • 發生范圍、占用面積、棲息地面積/范圍/質量、地點/亞群數量或 MI 數量下降。
    • 發生范圍、占據面積、位置/亞群數量或 MI 數量的極端波動。

    C:人口下降

    • 人口必須下降到 250 MI 以下并且:
    • 比 3G/10Y 下降 25%
    • 極端波動,或單個亞群的 MI 超過 90%,或任何一個亞群的 MI 不超過 50。

    D:人口規模減少

    • 種群數量必須減少到 50 MI 以下。

    E:滅絕的概率

    • 必須有至少 50% 的概率在超過 3G/10Y 內在野外滅絕

    原因

    編輯

    當前的滅絕危機正在見證以比自然滅絕速度更快的速度發生的滅絕速度。 它主要歸功于人類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影響。 這與可能對物種造成壓力或導致動物種群滅絕的自然力量一起發生。

    目前物種滅絕的最大原因是導致棲息地喪失的人類相互作用。 物種依賴棲息地獲取生存所需的資源。 如果棲息地被破壞,種群數量將會下降。

    極危物種

    導致棲息地喪失的活動包括污染、城市化和農業。 植物和動物瀕臨滅絕的另一個原因是入侵物種的引入。 入侵物種入侵并開發新的棲息地以獲取其自然資源,作為與本地生物競爭的一種方法,最終接管了棲息地。 這可能導致本地物種滅絕或使它們瀕臨滅絕,最終也會導致滅絕。 植物和動物也可能因疾病而滅絕。 將疾病引入新的棲息地可能導致它在本地物種中傳播。 由于對疾病不熟悉或抵抗力低,本地物種可能會滅絕。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8196/

    (5)
    詞條目錄
    1. 極危物種
    2. 標準
    3. 原因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