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滅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目錄

    絕滅

    編輯

    絕滅是一種生物或一組種類(分類單元)的終止,通常是一個物種。 滅絕的時刻通常被認為是該物種最后一個個體的死亡,盡管在此之前可能已經喪失了繁殖和恢復的能力。 因為一個物種的潛在范圍可能非常大,確定這個時刻很困難,通常是回顧性的。 這種困難導致了拉撒路類群這樣的現象,其中一個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物種在明顯消失一段時間后突然重新出現(通常在化石記錄中)。

    據估計,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所有物種中有 99% 以上(總計超過 50 億種)已經滅絕。 據估計,目前全球大約有 870 萬種真核生物,如果算上細菌微生物,可能還要多很多倍。 著名的滅絕動物物種包括非鳥類恐龍、劍齒虎、渡渡鳥、猛犸象、地懶、袋狼、三葉蟲和金蟾蜍。

    通過進化,物種通過物種形成過程出現——新的生物品種在能夠找到和利用生態位時出現并茁壯成長——當物種不再能夠在不斷變化的條件或競爭中生存時滅絕 . 動物與其生態位之間的關系已經牢固確立。 一個典型的物種在其首次出現后的 1000 萬年內就會滅絕,盡管一些被稱為活化石的物種可以在數億年內幾乎沒有形態變化地存活下來。

    大規模滅絕是相對罕見的事件; 然而,物種和進化枝的孤立滅絕是很常見的,并且是進化過程的自然組成部分。 直到最近才記錄到物種滅絕,科學家們對目前的高物種滅絕率感到震驚。 大多數滅絕的物種從未有過科學記錄。 一些科學家估計,到 2100 年,目前存在的動植物物種中有多達一半可能會滅絕。2018 年的一份報告表明,自晚更新世以來人類時代消失的 300 種哺動物的系統發育多樣性需要 5 到 7 百萬年才能恢復 .

    根據 IPBES 發布的 2019 年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報告,野生哺乳動物的生物量下降了 82%,自然生態系統面積減少了約一半,100 萬種物種面臨滅絕風險——這主要是由于 人類行為。 百分之二十五的植物和動物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 在隨后的一份報告中,IPBES 將不可持續的捕、狩獵和伐木列為全球滅絕危機的一些主要驅動因素。

    2019 年 6 月,100 萬種動植物瀕臨滅絕。 自 1750 年以來,至少有 571 個物種消失,但可能更多。 滅絕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對自然棲息地的破壞,例如砍伐森林和將土地改造成農田。

    放置在物種或其他分類單元名稱旁邊的匕首符號 (?) 通常表示其已滅絕狀態。

    例子

    編輯

    滅絕的物種和亞種的例子包括:

    • 渡渡鳥
    • 中華白鱘(最后一次出現是在 2003 年;2022 年宣布滅絕)
    • 大海雀(最后一對已確認的海雀在 1840 年代被捕殺)
    • 袋狼(已知的最后一個成員于 1936 年在囚禁中死亡;此后仍有未經證實的目擊事件)
    • Kauai O'o(最后一位已知成員于 1987 年被發現;整個 Mohoidae 隨之滅絕)
    • 眼鏡鸕鶿(據說最后一個成員生活在 1850 年代)
    • Carolina 長尾小鸚鵡(最后一位名為印加人的已知成員于 1918 年在圈養中死亡;1939 年宣布滅絕)
    • 旅鴿(最后一位名叫瑪莎的成員于 1914 年死于圈養)
    • 塔斯馬尼亞鴯鹋
    • 袋鼠島鴯鹋
    • 金島鴯鹋
    • 哈斯特之鷹

    定義

    編輯

    當最后一個現存成員死亡時,一個物種就滅絕了。 因此,當沒有可以繁殖和創造新一代的幸存個體時,絕滅就成為必然。

    絕滅

    當只有少數個體存活下來時,一個物種可能會在功能上滅絕,由于健康狀況不佳、年齡大、大范圍內稀疏分布、缺乏兩性個體(有性繁殖物種)或其他原因,這些個體無法繁殖。

    查明一個物種的滅絕(或假滅絕)需要對該物種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如果要宣布滅絕,該物種必須能夠與任何祖先或后代物種以及任何其他密切相關的物種區分開來。 一個物種的絕滅(或被子代物種替代)在斯蒂芬·杰伊·古爾德的間斷平衡假說中起著關鍵作用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8209/

    (5)
    詞條目錄
    1. 絕滅
    2. 例子
    3. 定義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