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華西醫院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簡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在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的錦江畔,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醫學城——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她的前身是英國美國、等國的1892年在成都建立存仁、仁濟醫院;1914年私立華西協合大學成立醫學院,將其作為教學醫院。經過113年的建設,特別是以來的飛速發展,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已成為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醫療技術精湛、診療設備先進、科研實力強大的綜合性研究型臨床醫學院及教學醫院;1990年被衛生部評定為甲等醫院。是中國高等醫學教育重要,西南地區疑難重癥診療中心、醫學科學研究中心,國家循證醫學中心,國家新藥、中藥安全性評價中心。

      華西醫院占地700余畝,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設有34個臨床科室,13個醫技科室,附設涉外醫療的四川省國際醫院。2005年門診量202.9萬人次,出院病人8.7萬人次,手術4.4萬臺次,平均住院日11.3天。連續10多年來,各項醫療質量效率指標持續保持著強勁上升勢頭。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23個;教育部高校重點學科2個,“211工程”學科建設重點項目3個,衛生部學科重點建設項目9個,省級重點學科15個。最近五年獲得科研經費超過2億元,發表論文總數和SCI論文數連續5年名列全國前茅,主辦有9種被國際、國內權威機構收錄的xxx學術期刊。

      

    華西地靈人杰、精英匯萃;有高級職稱專家400余人,其中973計劃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長江學者5名,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11名,全國教學名師1名,博士研究生導師89名,碩士研究生導師257名。醫學教育設立了五個專業,在院學生4000余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數量超過本科生數量。長期以來,華西臨床醫學院在醫學教育方面始終“精英、精致、精品”的教育思想,保持重視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的傳統,一代代華子在醫學界創下了良好的聲譽。現在,學院設有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是國家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單位,有博士點29個,碩士點覆蓋所有學科及其亞專業。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在杜甫留下千古絕句的萬里橋頭,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始終堅守著“關懷、服務”的,著“以人為本、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高揚著“為祖國奉獻、為事業創意、為團隊進取”的旗幟;象詩人吟頌的那艘“萬里船”一樣,在醫學的海洋里乘風破浪,向著“國際知名的研究型醫學院/醫院”的目標,揚帆遠航。

      醫學院/醫院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機制,現任院長:李為民教授,黨委:鄭尚維教授。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外南國學巷37號

       歷史篇

      傳承百年歷史 閃耀世紀

      

    追溯歷史,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起源于由英國、美國、等國的1892年在成都創建的仁濟、存仁醫院;1914年,英國、美國、的在成都建立私立華西協合大學,以此為基礎建立醫科,并將仁濟、存仁醫院作為教學醫院。

      

    1937年,xxxxxx全面爆發,南京的中央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北平的燕京大學、協和醫學院,蘇州的東吳大學,濟南的齊魯大學等戰區大學內遷成都華西壩,與華西協合大合辦學、聯合辦醫;是時,華西壩大師云集,名醫匯萃,學術盛況空前。1938年7月1日,組建“華大、中大、齊大三大合醫院”,抗戰勝利后,聯合醫院摘牌。1946年,華西協合大學新醫院在國學巷(現址)建成使用,簡稱大學醫院或華西醫院。

      1950年,新中國人民接管華西協合大學,更名華西大學,醫院同時被接辦。1953年華西大學經院系調整為四川醫學院,醫院改名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簡稱川醫;1985年四川醫學院更名為華西醫科大學,醫院隨之更名為華西醫科大學附屬xxx醫院;2000年10月,四川大學與華西醫科大學合并,2001年5月,醫院更名為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

       醫療篇

      以人為本關懷服務大醫精誠

      華西醫院是中國規模xxx的醫院,西南地區的疑難和重危疾病的診療中心。目前有各類床位3460張,床位使用率120%左右;2006年下半年床位將達到4300張;設34個臨床科室,13個醫技科室。有高級職稱的臨床專家600多人,正高職稱300多人(含退休反聘150多人);專家中有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1人,中華醫學會副會長1人,中華醫學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4人。醫療區占地200多畝,綠化面積達50%;醫療用房25萬多平方米,全部新建于1996年以后。

      華西醫院醫療水平處在全國先進行列。特別是骨髓移植,肝移植,腎移植,超低位直腸癌保肛治療,醫結合治療重癥胰腺炎,肺癌的外科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內鏡治療,泌尿系統疾病的微創和手術治療,復雜眼科疾病手術治療,心臟疾病的外科治療,復雜的普胸疾病外科治療,心臟疾病介入診斷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復雜的顱內疾病手術治療,小兒外科疾病的手術治療,骨腫瘤、斷肢(指、趾)再植、人工關節置換等骨科疾病的手術治療,耳鼻喉復雜疾病的手術治療,燒傷整形治療,組織工程臨床應用,伽瑪刀、X刀技術,腫瘤生物治療,重癥肝炎治療,核醫學治療甲亢、骨腫瘤等方面各具特色,達國內先進水平,有的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華西醫院門診部設專科、專病門診200余種,日門診量8000多人次;日急診量300人次。有國際標準潔凈手術室60余間,每個工作日完成各種手術200臺左右。華西醫院有核磁共振4臺(含2臺3.0T),螺旋CT機4臺,伽瑪刀,X—刀,ECT,血管造影儀,直線加速器,大型自動生化儀,各種內窺鏡和介入診斷治療設備等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診療設備,總價值近5億元。

      實驗醫學科是中國西部規模xxx的實驗醫學中心,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醫學檢測設備,日完成各種檢查樣本7000多份,90000萬多項次。

      肝移植始于1978年,現在每年開展100例左右,技術力量和設備可7臺肝移植手術同時進行,手術成功率xxx,2年期以上成活率85%;創下了中國首例肝移植女病人術后3年懷孕生子、中國首例世界第二例尸體活體合成肝移植等十項全國xxx的肝移植技術;最近開展的80多例肝移植手術平均費用降低到15萬左右、其中單例最低12萬,為全國最低。

      

    骨髓移植技術:1991年以來,血液科陸續開展了自體骨髓移植,異基因骨髓移植,異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無血緣關系的異基因骨髓移植,異基因臍血干細胞移植,非清髓性造血干細胞移植,半相合骨髓移植等技術治療白血病及嚴重血液病百余例,無血緣移植病例居國內前3名,60%以上病人完全治愈,治療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腎臟移植始于1979年,至2005年共完成1400多例,現每年開展100多例;迄今為止,腎移植病人存活時間最長超過25年。

      醫結合治療重癥胰腺炎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在中國獨一幟,費用低廉;十多年來,先后治愈重癥胰腺炎6000多例,其中重癥急性胰腺炎1500多例,病死率和手術率分別由40.52%、77.68%下降到10.77%和19.38%,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周教授突破肺癌T4期不能手術的禁區,率先開展了肺癌患者上腔靜脈置換、部分心房切除,體外循環下部分心臟切除、大血管置換等國際xxx的手術,多種術式為世界xxx

      腹腔鏡超低位前切除術(L U A R)是周總光教授創新的直腸癌外科新技術,它在TME基礎上突破了盆腔盲區,使大多數超低位直腸癌的患者都獲得保肛治療。先后在國內30多個城市的大醫院表演,吸引了全國各地患者,并成功世界,受到國際同行的推崇。

      胸心血管外科是國內首批開展體外循環手術的單位之一,2002年開始,每年開展的心臟及普胸手術均超過1000例,為國內xxx雙過千的科室;在西南地區心臟手術開展病例最多、范圍最廣、療效xxx。石應康教授任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心臟外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骨科設有脊柱,關節,上、下肢創傷,手顯微,骨腫瘤,運動等亞專業,設病房200張;擁有世界上最新的關節鏡、椎間盤鏡等設備和器材,是西部xxx的關節重建外科中心,2005年開展手術4100多臺,手術數量和質量均處于全國先進行列。裴福興教授擔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心臟內科是西部xxx的心臟病介入治療中心,廣泛開展各種復雜心臟病的介入檢查和治療,年介入手術超過2500臺,手術數量和質量均在全國處于xxx水平。黃德嘉教授擔任中華醫學會心臟病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消化內科是西部消化疾病診治中心,廣泛開展內鏡下化療、食道靜脈曲張套扎術、食道支架置放術、十二指腸頭切開術、鼻膽管引流術等各種新技術;在全國率先開展無痛胃鏡技術,提高了檢查準確性、擴大了適應癥,廣受病人歡迎。

      麻醉科擁有國際最先進的麻醉機、監護儀和相關醫療設備,每年完成麻醉病例40000多例,普胸、心臟外科、肝腎移植麻醉量居全國綜合醫院前列,麻醉相關死亡率接近1/10萬的世界先進水平。劉進教授的“吸入麻醉的研究”獲2004年中國科技進步二等。

      

    眼科是西部地區實力xxx的眼病治療中心,設病床200張,可施行當今國際上開展的各種眼科手術,年完成眼科疾病復雜手術6000多臺;率先在國內開展光動力治療眼底病,在老年性黃斑、白內障、青光眼、角膜移植等方面處于全國xxx水平。

      

    神經外科是西部xxx的腦神經外科治療中心,年完成開顱手術2300多臺,動脈瘤手術150多臺,手術種類、數量、質量均處于全國先進行列;微創技術,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技術(X刀、伽瑪刀)廣泛應用應用于臨床。

      感染性疾病中心是西部感染性疑難重癥診療中心,設傳染與感染兩個病房,在各種傳染病的診治、病原學診斷、重癥肝炎治療、肝移植前期準備及合理使用抗菌素等方面均處于全國先進水平。

      耳鼻喉科起源于1892年仁濟耳鼻喉科醫院,現在廣泛開展聽力重建及人工耳蝸植入術、鼻內窺鏡外科技術、經鼻碟竇垂體腫瘤切除術、游離腔腸移植治療晚期下咽癌等新技術,年完成復雜耳鼻喉手術2100多臺,醫療數量和質量處于全國先進水平。

      核醫學科是國內最早建立的核醫學專科之一,主張并致力于將核醫學技術運用于臨床治療實踐。在國內率先開展受體顯像與受體介導靶向治療、基因顯像及放射基因治療、放射性核素釤153治療骨腫瘤、碘131治療甲亢和甲狀腺癌等新技術,核醫學檢查和臨床治療技術水平處于全國xxx地位。匡安仁教授擔任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

      放射科擁有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醫學影像設備及其強大的圖形工作站,廣泛開展腦功能MR、腦灌注MR、腦擴散MR、3D重建、CT血管造影、灌注CT、數字X射線攝影計算機X線成像、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等新技術,可為臨床提供高質量的影像學診斷。

      

    心理衛生中心是我國最早采用現代醫學技術治療疾病的專業臨床單位,也是我國病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發源地,在治療癥、身心疾病、心理疾病、兒童多動癥等方面獨居特色,在危機干預、戒、、社區衛生等多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探索和實踐。臨床醫療和科研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李濤教授2005年榮獲中國女科學家核西部特別貢獻。

      腫瘤中心包括化療、放療、生物治療三個病房,擁有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腫瘤治療設備,腫瘤生物治療及各種先進的放療、化療技術,并配合各手術科室開展腫瘤綜合治療,臨床治療的數量和質量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

      護理隊伍共有1500名,其高職稱5人、副高職稱28人,博士1人、碩士18人、本科144人,大專712人。

      1995年在全國率先進行臨床護理模式,在全國響亮提出“整體醫療護理”新觀點,2000年開展臨床徑和循證護理,這些對提高護理質量、推動我國臨床護理模式作出積極貢獻。

      開展了各種護理新技術,承擔著全院腎移植、肝移植、骨髓移植、醫結合治療重癥胰腺炎、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腫瘤生物治療等二百余種專科專病的護理,并開設了專科護理門診,臨床護理處于全國先進水平。

      華西醫院1995年——2005年主要醫療指標

      醫院門、急診人數(人/年)

      時間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人數 804785 931154 1037141 1155677 1255929

      時間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人數 1357870 1496030 1640525 1673019 2002566 2028717

      出院病人數(人/年)

      時間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人數 31940 35719 39426 48319 54367

      時間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人數 57430 59194 63913 70136 81508 87049

      手術量(臺/年)

      時間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手術 11257 13030 15537 17742 18802

      時間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人數 21039 21657 35858 37277 41488 44111

      平均住院日(日/人)

      時間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日/人20.3 16.2 13.9 13.1 12.5

      時間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日/人12.2 11.5 11.1 11.4 11.6 11.3

       教學篇

      精英 精致 精品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是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的著名學府,在國內外有較大的影響和良好的聲譽。

      學院起源于1914年私立華西協合大學醫科,是中國西部最早的,由美、英、加等國完全按高等教育模式建立的醫學院,畢業生授華西協合大學醫學博士和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新中國成立后,學院先后更名華西大學醫學院,四川醫學院醫療系,華西醫科大學xxx臨床醫學院;2000年四川大學與華西醫科大學合并,定名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

      從1993年開始,華西臨床醫學院與華西醫院實行院院合一的管理模式,由主學的副院長主持日常工作;分口設教務部,學生工作部,研究生和住院醫師培訓部三個職能部門。設臨床醫學,護理學、檢驗醫學、婦幼保健醫學、醫學技術共5個本科專業學系;設內、外、婦、兒等19個教研室。建院以來,學院形成了“嚴謹、勤奮”的教風和學風;醫學教育是“精英教育、精致教育、精品教育”的思想;重視學生臨床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臨床教學中開展了一系列,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學院設有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是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博士學位授權點2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有教育部高校重點學科2個,“211工程”重點學科2個,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6個,省級重點學科17個。病理學,診斷學是xxx精品課程,護理學是省級精品課程。有臨床教學實習床位4500張(含華西婦兒醫院),教學相關實驗室20多個。

      學院有科學院院士1人, “長江學者”5人,“中國教學名師”1人,國家杰出青年人才11人,博士導師89名,碩士導師257名,在職正教授150多名,副教授250多名;教學師資中,有博士227人。2005年,全院學生總數近44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489人,碩士研究生911人,臨床醫學八年制、七年制和各專業本科生2800多人;港、澳、臺學生30多人;2001年開始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現有外國留學本科、碩士研究生200余人。2004年9月,被教育部批準成為全國七個試辦醫學八年制的學院之一,首批招生100人。

      1990年以來,學院率先在國內開展臨床醫學教育,部分研究成為中國醫學教育創新的范例。如:標準化病人(SP)運用于臨床教學與考試;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臨床醫學導論課程;臨床醫學后期臨床選修課;循證醫學引入臨床醫學教育;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參與和實踐;醫學技術方向人才的培養;臨床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和標準建立;8年制系統疾病知識整合教學(PBL)等。

      學院醫學教育國際化,參與編譯《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歐洲醫學教育指南第13號和18號文》等多部國際醫學教育綱領性文件;致力于醫學教育國際化標準的本土化推廣,兩名教師受聘于國際醫學教育組織,是該組織中唯有的兩位中國核心委員。

      2001年來,學院主編、編寫、出版全國規劃教材25種,專著46部。獲xxx教學一等1項、二等1項,省級一、二等12項。

      學院結合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以“臨醫之風”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為載體,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形成了獨具特色、系統規范的醫學生素質教育模式。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在“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全國英語競賽、全國高校辯論賽、模擬聯合國等全國競賽活動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中國醫學界創下了“華生能干”的美譽。

      九十載的風雨洗練,歷代華西人的辛勤耕耘,學院現已成為中國西部地區醫學教育中心,在全國醫學教育和與國際接軌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華西人將秉承“精英教育、精致教育、精品教育”的教育思想,“以人為本、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的文化,齊心協力把華西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醫學院!

       科研篇

      通過十多年的努力,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已培養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培育出一批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科技,科研水平和實力進入中國醫學科學領域的先進行列。

      

    目前,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勵計劃特聘教授5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1個。

      近年來,醫院投入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的經費上億元,現有教育部高校重點學科2個,教育部“211工程”建設項目3個,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9個;四川省重點學科15個。現有人類疾病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有衛生部移植工程與移植免疫重點實驗室1個,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其他實驗室10個。還建設有中國循證醫學中心和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國家新藥、中藥安全性評價中心(GLP中心),國家藥品臨床研究(西藥和中藥)和GCP中心等。

      近五年來,醫院先后獲得了包括國家“973”、“863”、“十五”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國家計劃項目在內的計劃項目603項;2003年魏于全院士被聘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全院五年獲準的科研項目經費總額近3億元。

      近五年來,華西醫院獲得各級科技48項;申請并獲專利22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

      我院發表論文總數連續多年名列全國醫療機構前茅,其中2000年和2003年SCI論文名列第二位;魏于全院士和丘小慶教授各有一篇科技論文在國際著名的《自然》系列(《Nature Medicine》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目前有10種學術期刊在院,均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學術期刊,《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和《生物醫學工程學》被MEDLINE數據庫收錄。

      1996年以來,華西醫院投入上億元經費進行研究建設。現在,華西醫院科學研究中心和科技孵化園位于成都市高棚大道,占地面積80畝;已建成的實驗樓群面積25000平方米。已經投入使用的有“國家中藥安全性評價中心(GLP)”;科研大樓將于2005年5月起用,由此將完成華西醫院科學研究和實驗室的戰略集結。

      科研大樓主樓面積共計18200平方米。內設20個中心實驗室,其中有人類疾病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下含腫瘤生物治療與生物技術藥物研究室,感染性疾病與自身免疫疾病生物治療研究室、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研究室、人類疾病基因組學研究室、信號傳導與細胞凋亡研究室等5個方向;有衛生部移植工程與移植免疫重點實驗室1個,下含消化外科研究室、麻醉與危重急救研究室等4個方向。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其他實驗室10個,含肺癌生物研究室、核醫學實驗室、病學研究室、中藥藥理學研究室,呼吸病學研究室,心血管疾病研究室,眼科生物研究室;內分泌與代謝病研究室,血液學研究室等。

      1993年3月建立在華西醫院的中國循證醫學中心經國際COCHRANE協作網指導委員會正式批準為國際COCHRANE協作網的第十五個中心。

      醫院重視學科建設,現有教育部高校重點學科2個:外科學(普外),內科學(呼吸系病)。教育部“211工程”重點學科3個:外科學,眼科學,病理生理學。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建設項目9個:包括骨科2個(有生命的新型骨材料研制及臨床應用、創傷修復與功能重建),核醫學2個(腫瘤血管活性腸肽受體介導放射性反義顯像和反義治療的臨床應用研究、受體介導靶向治療),眼科2個(眼底病臨床治療、眼底病的實驗室研究),科(情感障礙的防治),普外科和中醫科(醫結合治療重癥胰腺炎),傳染科(病毒性肝炎基礎和臨床研究)。省級重點學科15個:包括眼科學、病學與衛生學、外科學(骨外)、腫瘤學、內科學(消化系病)、內科學(傳染病)、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神經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外科學(胸心外科)、外科學(神經外科)、麻醉學、循證醫學、醫結合臨床學。

      近六年科技獲情況:

      年限 項 等級 項目 負責人 科室

      2000 四川省教委科技進步 一等 依賴的臨床及基礎研究 黃明生 科

      2001 高等教育xxx教學 一等 組織工程化人工肌腱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明 骨外科

      2001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 一等 提高肝臟移植患者長期的臨床研究 嚴律南 普通外科

      

    2001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 一等 霍奇金淋巴瘤R-S 細胞起源的研究 李甘地 病理科

      2002 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 二等 循證醫學的引進、推廣與應用研究 李幼平 循證醫學與臨流教研室

      2004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 二等 吸入麻醉的研究 劉進 麻醉科

      2004 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 二等急性胰腺炎炎反應鏈與胰腺微流變學影響因子的應用基礎研究 周總光 普通外科3

      2004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 一等 醫結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及相關研究 張肇達 普通外科

      2004 中華醫學科學技術進步 二等醫結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 蔣俊明 醫結合科

      2004 中華醫學科學技術進步 三等 肝癌的綜合治療 嚴律南 普通外科2

      2004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 一等 厭氧菌感染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范昕建 感染性疾病中心

      2004 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 一等 肝癌的綜合治療 嚴律南 普通外科2

      2005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 一等 直腸癌TME微創化保肛術式與腫瘤微轉轉移的臨床應用研究 周總光 普通外科3

       管理篇

      為祖國奉獻 為事業創意 為團隊進取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明確管理出效益、管理促發展的科學管理觀念;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從1994年開始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管理。

      

    在管理體制上,臨床醫學院和醫院是兩塊牌子,一套管理運行機構,實行院長負責制。改變了原來行政色彩較濃職能部門設置為服務功能為主現代企業組織架構;淡化了部門和負責人的行政級別,突出了崗位職能和責任,競聘上崗,定期述職考評。醫院充分重視“人才資源和人才資本”的辨證關系,樹立了“關鍵人才、核心人才是推動醫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的人才觀;從用人制度、管理措施、薪酬體制、人才培養等方面上進行一系列。

      醫院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完成了傳統的被動執行式的“記賬核算型”財務向“管理核算型”和“經營理財型”財務轉變,強化財務參與職能、財務控制職能、服務職能、協調職能。10年來,醫院在后勤建設的投入比歷史以來的總和還要多;同時也開展了持續十年的后勤的管理、運行模式漸進性的;培訓了一支敬業務實、懂后勤保障各專業的管理干部和技術隊伍,充分保障了醫院的高速發展。

      華西醫院113年發展歷史,融匯現代科學和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獨具華西特色的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陶冶著一代又一代華西人。“關懷、服務”,這是華西的文化,它從哲學的層面抽象出華西對人、對事業的基本認識。“以人為本、崇尚學術、追求卓越”,這是華西的境界和文化品質,它從理論上概括了華、行醫、辦事、的基本原則;體現出華西這個研究型團隊和學院派醫院的文化氣質。“為祖國奉獻、為事業創意、為團隊進取”,這是華西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它從理論上總結了華西的價值取向和奮斗目標,回答了華西之所以取得巨大發展的根本原因。

      關懷,服務;以人為本,崇尚學術,追求卓越;為祖國奉獻,為事業的創意, 為團隊進取;這就是華西文化,這就是華西。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839/

    (17)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