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生命
編輯外星生命,通俗地稱為外星生命,是指可能發生在地球之外但并非起源于地球的生命。 盡管正在努力,但尚未最終發現外星生命。 這種生命的范圍可能從原核生物等簡單形式到智慧生物,可能會帶來比人類先進得多的文明。 德雷克方程推測宇宙中其他地方存在智慧生命。 地外生命科學被稱為天體生物學。
關于地球以外可能存在有人居住的世界的猜測可以追溯到古代。 許多早期基督教作家討論了德謨克利特等早期思想家提出的多個世界的觀點; 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引用了伊壁鳩魯關于無限廣闊空間中無數世界的想法(最初表達在他給希羅多德的信中)。 伊壁鳩魯派哲學家盧克萊修在其一世紀的詩篇《自然》(De rerum natura)(書 2:1048–1076)中預言,我們會發現無數的系外行星,其生命形式與地球乃至其他人類種族相似或不同 .
前現代作家通常假設外星世界將居住著生物。 15 世紀的威廉·沃里隆 (William Vorilong) 承認基督有可能訪問過外星世界來救贖他們的居民。 庫薩的尼古拉斯在 1440 年寫道,地球與太空中可見的其他天體一樣是一顆明亮的恒星,由于大氣層外層有一層熾熱的亮度,從外部角度看,地球看起來與太陽相似。 他的理論是,所有地外天體都可以居住著人類、植物和動物,包括太陽。 笛卡爾寫道,沒有辦法證明星星上沒有智慧生物居住,但它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推測。 這些思想家的著作表明,對地外生命的興趣貫穿整個歷史,但直到最近,人類才有辦法對其進行調查。
自 20 世紀中葉以來,為尋找地外生命跡象開展了積極的研究,包括尋找當前和歷史上的地外生命,以及范圍更小的地外智慧生命。 根據搜索的類別,方法范圍從分析望遠鏡和標本數據到用于檢測和發送通信信號的無線電。
外星生命的概念,尤其是外星智慧,對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小說中的外星人。 多年來,科幻小說傳達了科學思想,想象了廣泛的可能性,并影響了公眾對地外生命的興趣和看法。 一個共享空間是關于嘗試與外星智能通信是否明智的辯論。 一些鼓勵積極的方法來嘗試聯系外星智慧生命。 其他人——引用技術先進的人類社會奴役或消滅不發達社會的趨勢——認為主動引起人們對地球的關注可能是危險的。
特點
編輯外星生命,如微生物,曾被假設存在于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 這一假設依賴于可觀測宇宙的巨大規模和一致的物理定律。 根據這個由卡爾薩根和斯蒂芬霍金等科學家提出的論點,生命不可能不存在于地球以外的其他地方。 這一論點體現在哥白尼原理和平庸原理中,哥白尼原理表明地球在宇宙中并不占據獨特的位置,平庸原理表明地球上的生命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生命的化學反應可能在 138 億年前的大爆炸之后不久就開始了,當時宇宙只有 10-17 百萬年,是一個宜居的時代。 生命可能在整個宇宙的許多地方獨立出現,就像它在大約 42 億年前通過化學過程在地球上出現一樣。 或者,生命可能不太頻繁地形成,然后在稱為生源論的過程中通過流星體在宜居行星之間傳播。
無論如何,在地球形成之前,復雜的有機分子可能已經在圍繞太陽的塵埃顆粒原行星盤中形成。 根據這些研究,這個過程可能發生在地球之外的幾顆行星和太陽系的衛星以及其他恒星的行星上。
自 1950 年代以來,天文學家提出恒星周圍的宜居帶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 自 2007 年以來,對此類區域的大量發現產生了對數十億顆具有類地成分的行星的數值估計。 截至 2013 年,在這些區域中只發現了少數幾顆行星。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8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