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撒路物種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在古生物學中,拉撒路動物種(復數分類群)是一種從化石記錄中消失了一個或多個時期,之后才再次出現的分類群。同樣在保護生物學和生態學中,它可以指被認為已經滅絕并被重新發現的物種或種群。拉撒路物種一詞是由KarlW.Flessa&DavidJablonski于1983年提出,然后由Jablonski于1986年進行了擴展。PaulWignall和MichaelBenton將Lazarus類群定義...

    拉撒路物種

    編輯

    在古生物學中,拉撒路動物種(復數分類群)是一種從化石記錄中消失了一個或多個時期,之后才再次出現的分類群。 同樣在保護生物學生態學中,它可以指被認為已經滅并被重新發現的物種或種群。 拉撒路物種一詞是由 Karl W. Flessa & David Jablonski 于 1983 年提出,然后由 Jablonski 于 1986 年進行了擴展。Paul Wignall 和 Michael Benton 將 Lazarus 類群定義為,在生物危機時期,許多類群滅絕,但其他類群只是暫時從化石記錄中消失,間隔時間通常以百萬計 年,在重新出現之前不變。 早期的工作也支持這個概念,但沒有使用名稱拉撒路物種,就像克里斯托弗 R. C. Paul 的工作一樣。

    可能的解釋

    編輯

    Lazarus 類群是觀察性人工制品,它們似乎是由于(局部)滅絕、后來重新補給或作為采樣人工制品而出現的。 化石記錄本質上是零星的(只有很小一部分生物變成化石,在毀滅前被發現的甚至更少)并且包含不一定由滅絕造成的空白,特別是當分類單元中的個體數量非常少時。

    在大規模滅絕之后,例如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許多類群都發生了拉撒路效應。 然而,化石遺址的豐富性和 Lazarus 類群的比例似乎沒有聯系,并且在潛在的避難所中沒有發現缺失的類群。 因此,拉撒路類群的重新出現可能反映了在此類滅絕之后的一段極度稀有期之后的反彈。

    相關但不同的概念

    編輯

    貓王類群是一種通過趨同進化取代已滅絕的類群的相似物種。

    僵尸類群是一種類群,其中包含從比該類群滅絕更年輕的地層中收集的標本。 后來,這些化石被證明是從原始煤層中釋放出來的,并在更年輕的沉積物中重新變成了化石。 例如,一種三葉蟲從其寒武紀時代石灰巖基質中被侵蝕掉,并重新加工成中新世時代的粉砂巖

    活化石是一種現存的分類單元,與化石遺骸相比變化很小,因此被認為是相同的。 活化石可能經常出現在化石記錄中,例如殼 Lingula,盡管該屬中的現存物種與化石腕足動物不同。

    然而,如果其他活化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從化石記錄中消失,那么它們也屬于拉撒路類群,例如腔棘

    最后,拉撒路物種一詞適用于在被廣泛認為已經滅絕多年但從未出現在化石記錄中后被重新發現仍然活著的生物。 在后一種情況下,術語“拉撒路物種”被應用在新生兒學中。

    再現化石類群

    編輯
    • 叢林犬 (SPeothos venatICUs),Speothos 屬的最后一個幸存物種; 1842 年,Peter Wilhelm Lund 根據從巴西洞穴中發現的化石首次將其描述為已滅絕的分類單元; 隆德在 1843 年發現并描述了活體標本,但沒有意識到它們與化石屬于同一物種,將現存的叢林犬命名為 Icticyon 屬; 直到 20 世紀的某個時候,這個問題才得到糾正。
    • Chacoan peccary (Catagonus wagneri),Catagonus 屬的最后一個幸存物種; 被認為是與已滅絕的扁嘴屬最接近的現存親屬。 1930年首次被描述為已滅絕的化石; 1974 年發現的活體標本。
    • 腔棘魚 (Latimeria),被認為在 6600 萬年前已經滅絕的亞綱 (Actinistia) 的成員; 1938 年發現的活體標本。
    • 鯨,首先由英國古生物學家和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根據 1843 年在英格蘭林肯郡斯坦福德發現的頭骨描述,其年代可追溯到大約 126,000 年前的中更新世。 1861 年,第一批尸體被沖上丹麥基爾灣的海岸; 在此之前,該物種被認為已經滅絕。

    拉撒路物種

    • 睡帽橡(Eidothea hardeniana 和 Eidothea zoexylocarya)代表了一個以前僅從 15 到 2000 萬年前的化石中得知的屬,分別于 2000 年和 1995 年得到確認。
    • Gracilidris 是一種被認為已在 15-20 百萬年前滅絕的長柄蟻屬,在巴拉圭、巴西和阿根廷被發現,并于 2006 年重新描述。
    • Alavesia,Atelestid 蠅屬,最初是 1999 年在超過 1 億年的琥珀中發現的化石,2010 年在納米比亞發現的現存物種。
    • 老撾巖鼠 (Laonastes aenigmamus),被認為在 1100 萬年前已經滅絕的家族 (Diatomyidae) 的成員; 1996年發現。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8921/

    (6)
    詞條目錄
    1. 拉撒路物種
    2. 可能的解釋
    3. 相關但不同的概念
    4. 再現化石類群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