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杉型木
編輯南洋杉型木是一種已滅絕的針葉樹種,是亞利桑那州的州化石。 該物種以巨大的樹干而聞名,這些樹干在亞利桑那州北部的沙漠荒地和鄰近的新墨西哥州以及德國開姆尼茨的開姆尼茨石化林中風化,尤其是在 378.51 平方公里(93,530 英畝)的石化林國家公園中。 在那里,這些樹干在當地非常豐富,以至于它們已被用作建筑材料。
描述
編輯這種樹的硅化木經常被稱為彩虹木,因為一些標本呈現出多種顏色。 紅色和黃色是由氧化鐵的大顆粒形式產生的,黃色是褐鐵礦,紅色是赤鐵礦。 紫色色調來自分布在整個石英基體中的極其細小的赤鐵礦球體,而不是有時被認為來自錳。
樹干又大又細,向頂端略微變細。 石化森林中已知xxx的樹干是“老忠實”,來自 Sonsela Member 的彩虹森林砂巖床。 這根樹干的底部直徑為 2.9 米(9.5 英尺),根據現代針葉樹比例,xxx估計高度為 59 米(194 英尺)。 大多數化石的樹枝都被折斷了,但它們的基部留下了疤痕,表明樹枝很細,并且在水平上方約 30-40 度向上彎曲。 樹枝規則而廣泛地分布在幾乎整個樹干周圍。 樹干上部的一些碎片有排列成小簇的細枝。
保存完好的樹皮很少見,但已知的樹皮化石表明,它很薄且呈波紋狀,具有類似于現代松樹的低脊和縱向溝槽。 保存下來的根與現代針葉樹明顯不同:有一個巨大的中央主根,長達 5 米(16.4 英尺),周圍環繞著四到六個粗的側根。 另一方面,現代針葉樹通常有一個由相對較小、較窄的根組成的圓形簇。 沒有已知的針葉樹葉子與樹干直接相關,但常見的針葉樹葉子,如 Pagiophyllum、Brachyphyllum 和 Podozamites 也來自欽勒組。 在生活中,南洋杉型木可能看起來類似于中等大小的 Sequoiadendron giganteum(巨型紅杉)。
古生態學
編輯在三疊紀時期(大約 250 到 2 億年前),亞利桑那州是泛大陸超大陸西北角的一片平坦的熱帶地區。 那里生長著一片森林,其中 A. arizonicum 高達 60 米(200 英尺),直徑超過 60 厘米(2.0 英尺)。 化石經常顯示昆蟲幼蟲的鉆孔,可能是類似于現代 Ptinidae 科成員的甲蟲。
分類學
編輯南洋杉型木屬于南洋杉科。
南洋杉型木這個名字的有效性受到質疑。 A. arizonicum 實際上可能由幾個不同的屬和種組成。 2007 年對 Knowlton 在描述該物種時使用的同型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它們屬于三個物種。 它們暫時被重新分類為 Pullisilvaxylon arizonicum、Pullisilvaxylon daughertii 和 Chinleoxylon knowltonii。 因此,南洋杉屬可能是多余的和非法的; 石化林國家公園的石化原木可能比最初認為的更加多樣化。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3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