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編輯紅毛丹(分類學名稱:Nephelium lappaceum)是無患子科的一種中型熱帶喬木。 這個名字也指的是這種樹生產的可食用果實。 紅毛丹原產于東南亞。 它與其他幾種可食用的熱帶水果密切相關,包括荔枝、龍眼、pulasan 和 guinep。
詞源
編輯rambutan 這個名字源自馬來語 rambut,意思是“毛發”,指的是水果的無數毛狀突起,連同構成名詞的后綴 -an。 同樣,在越南,它們被稱為 ch?m ch?m(意思是“凌亂的頭發”)。
起源與分布
編輯紅毛丹的遺傳多樣性中心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地區。 廣泛栽培于東南亞地區,如馬來西亞、泰國、緬甸、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 它已從那里傳播到亞洲、非洲、大洋洲和中美洲的部分地區。
大約在 13 至 15 世紀,在印度洋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阿拉伯商人將紅毛丹引入了東非的桑給巴爾和奔巴島。 印度部分地區的紅毛丹種植面積有限。 19 世紀,荷蘭人將紅毛丹從他們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引進到南美洲的蘇里南。 隨后,這些植物傳播到熱帶美洲,種植在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特立尼達和古巴的沿海低地。 1912年,紅毛丹從印度尼西亞引入菲律賓。 1920 年(來自印度尼西亞)和 1930 年(來自馬來亞)進一步引進,但直到 1950 年代其分布有限。
描述
編輯它是一種常綠喬木,可長到 15-24 米(49-79 英尺)的高度。 葉子互生,長 14-30 厘米,羽狀復葉,有 3 到 11 個小葉,每個小葉寬 5-15 厘米,寬 3-10 厘米,邊緣完整。
花很小,2.5-5 毫米,無花瓣,盤狀,生于 15-30 厘米寬的直立頂生圓錐花序中。 紅毛丹樹可以是雄性的(只產生雄花,因此不結果)、雌性的(產生僅具有雌性功能的花)或雌雄同體的(產生雌性花和少量雄花)。
水果
果實是圓形到橢圓形的單種子核果,長 3-6 厘米(很少到 8 厘米),寬 3-4 厘米,由 10-20 個松散的懸垂簇生。 堅韌的皮膚呈紅色(很少是橙色或黃色),覆蓋著肉質柔韌的刺,因此得名,意思是“毛發”。 刺(也稱為 spinterns)有助于果實的蒸騰作用,這會影響果實的品質。
果肉,即假種皮,是半透明的、發白或非常淡的粉紅色,帶有一種甜美、微酸的味道,讓人聯想到葡萄。
單粒種子呈有光澤的棕色,長 1-1.3 厘米,基部有白色疤痕。 種子柔軟且含有等量的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可以煮熟食用,但味苦且具有麻醉特性。
授粉
編輯芳香的紅毛丹花對許多昆蟲特別是蜜蜂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蒼蠅 (Diptera)、蜜蜂 (Hymenoptera) 和螞蟻 (Solenopsis) 是主要的傳粉者。 在雙翅目中,Lucilia spp。 數量豐富,在膜翅目昆蟲中,蜜蜂(Apis dorsata 和 A. cerana)和無刺蜂屬 Trigona 是主要的訪客。 在紅毛丹花上覓食的 A. cerana 菌落產生大量蜂蜜。 覓食花蜜的蜜蜂經常接觸雌花的柱頭,并從雄花中收集大量粘性花粉。 在覓食雌花的蜜蜂身上發現了少量花粉。 雖然雄花在 06:00 開放,但 A. cerana 的覓食在 07:00 和 11:00 之間最為強烈,此后突然逐漸減少。 在泰國,A. cerana 是紅毛丹小規模授粉的首選品種。 它的毛發也有助于授粉,花粉可以附著在雌花上并輸送給雌花。
制作
編輯紅毛丹是一種生長在潮濕的東南亞熱帶地區的果樹。 它是一種常見的花園果樹,在小果園中進行商業繁殖。 它是東南亞最著名的水果之一,也在熱帶其他地方廣泛種植,包括非洲、墨西哥南部、加勒比海島嶼、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巴拿馬、印度、越南、菲律賓和斯里蘭卡。 它也在厄瓜多爾和波多黎各島上生產,在那里它被稱為 achotillo。
截至 2014 年,泰國是xxx的紅毛丹(泰語:????,RTGS:ngo)生產國,產量為 45 萬噸,其次是印度尼西亞 10 萬噸,馬來西亞 6 萬噸。 在泰國,主要的種植中心是尖竹汶府,其次是春蓬府和素叻他尼府。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3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