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簡介
編輯鉀除草劑(或苯氧化合物)是兩個化學品家族,已開發為具有重要商業價值的除草劑,廣泛用于農業。 它們共享苯氧乙酸的部分結構。
生長素
編輯被發現的xxx組通過模仿生長激素吲哚乙酸 (IAA) 來發揮作用。 當噴灑在闊葉植物上時,它們會導致快速、不受控制的生長(生長至死亡)。 因此,當應用于小麥或玉米等單子葉作物時,它們會選擇性地殺死闊葉雜草,而使作物相對不受影響。
這些除草劑于 1946 年推出,到 1950 年代中期已在農業中廣泛使用。 最著名的苯氧基除草劑是 (4-chloro-2-methylphenoxy)acetic acid (MCPA)、2,4-二氯苯氧基乙酸 (2,4-D) 和 2,4,5-三氯苯氧基乙酸 (2,4,5- 噸)。 這三種化合物中的每一種的類似物,在羧酸旁邊附加了一個額外的甲基,隨后作為甲氯丙酸、二氯丙酸和苯丙丙酸被商業化。 甲基的添加在這些分子中產生了手性中心,并且僅在 (2R)-異構體中發現了生物活性(以二氯丙酸為例)。
- 氯丙酸
- (2R)-二氯丙酸
- 苯丙胺
- 2,4-DB
- MCPB
該組的其他成員包括 4-(2,4-二氯苯氧基)丁酸 (2,4-DB) 和 4-(4-氯-2-甲基苯氧基)丁酸 (MCPB),它們作為 2,4- D 和 MCPA 分別是:也就是說,它們在植物中轉化為這些活性成分。 所有植物生長素除草劑在作為鹽類和酯類使用時都保持活性,因為它們也能夠原位產生母體酸。
ACCase 抑制劑
編輯在 20 世紀 70 年代,農化公司致力于開發新的除草劑以補充生長素。目的是找到可以選擇性地控制棉花和大豆等闊葉作物中禾本科雜草的材料。
這組除草劑通過抑制植物乙酰輔酶 A 羧化酶 (ACCase) 發揮作用,這是一種與生長素完全不同的作用機制。 它們對草的選擇性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它們針對的是僅存在于這些物種中的酶的質體亞型,這使得它們對闊葉雜草和包括哺乳動物在內的其他生物體無效。 當作為酯使用時,目標植物的新陳代謝會產生負責除草作用的母體酸。 巧合的是,(2R) 立體異構體與植物 ACCase 結合,正如該異構體負責作為植物生長素的二氯丙酸的活性。這類除草劑的鹽類和酯類具有活性,因為它們能夠代謝成相應的母體酸。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3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