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酸甘油酯
編輯甘油二酯或二酰基甘油 (DAG) 是由兩條通過酯鍵共價鍵合到甘油分子上的脂肪酸鏈組成的甘油酯。 存在兩種可能的形式,1,2-二酰基甘油和 1,3-二酰基甘油。 DAG 可以充當表面活性劑,通常用作加工食品中的乳化劑。 富含 DAG 的油(尤其是 1,3-DAG)由于能夠抑制體內脂肪的積累,已被廣泛研究作為脂肪替代品; 自 1990 年代后期推出至 2009 年以來,在日本的年銷售額約為 2 億美元。
制作
編輯二酸甘油發酵是許多種子油的次要成分,通常含量約為 1–6%; 或者在棉籽油的情況下高達 10%。 工業生產主要是通過甘油三酯和甘油之間的甘油解反應來實現的。 其原料可以是植物油或動物脂肪。
食品添加劑
編輯二酸甘油通常與甘油單酯 (E471) 混合使用,是常見的食品添加劑,主要用作乳化劑。 營養標簽中給出的總脂肪、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數值不包括甘油單酯和甘油二酯中的數值。 它們通常包含在烘焙產品、飲料、冰淇淋、花生醬、口香糖、起酥油、攪打澆頭、人造黃油、糖果和一些零食產品中,例如品客薯片。
生物學功能
編輯蛋白激酶 C 激活
在生化信號中,甘油二酯作為第二信使信號脂質發揮作用,是磷脂酶 C (PLC)(一種膜結合酶)水解磷脂磷脂酰肌醇 4,5-二磷酸 (PIP2) 的產物,通過 同樣的反應,產生肌醇三磷酸(IP3)。 盡管肌醇三磷酸擴散到胞質溶膠中,但甘油二酯由于其疏水特性而保留在質膜內。 IP3 刺激平滑內質網中鈣離子的釋放,而 DAG 是蛋白激酶 C (PKC) 的生理激活劑。 膜中 DAG 的產生促進 PKC 從胞質溶膠轉移到質膜。
Munc13激活
二酰甘油已被證明通過與突觸前啟動蛋白家族 Munc13 的相互作用對囊泡釋放發揮一些興奮作用。 DAG 與 Munc13 的 C1 結構域的結合增加了突觸小泡的融合能力,導致釋放增強。
促腫瘤化合物佛波酯可以模擬甘油二酯。
其他
代謝
編輯二酰基甘油的合成始于甘油 3-磷酸,它主要來源于二羥基丙酮磷酸,糖酵解的產物(通常存在于肝臟或脂肪組織細胞的細胞質中)。 3-磷酸甘油首先被酰基輔酶 A(酰基輔酶 A)酰化形成溶血磷脂酸,然后被另一分子酰基輔酶 A 酰化產生磷脂酸。 然后磷脂酸去磷酸化形成甘油二酯。
膳食脂肪主要由甘油三酯組成。 由于甘油三酯不能被消化系統吸收,因此甘油三酯必須首先被酶消化成單酰甘油、二酰甘油或游離脂肪酸。 甘油二酯是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的前體,它是在甘油二酯酰基轉移酶的催化下,第三種脂肪酸加成到甘油二酯上而形成的。
由于二酰基甘油是通過磷脂酸合成的,因此它通常在甘油部分的 C-1 位包含飽和脂肪酸,在 C-2 位包含不飽和脂肪酸。
二酰甘油可被二酰甘油激酶磷酸化為磷脂酸。
胰島素抵抗
編輯二酰基甘油激活 PKC-θ 可能會降低 IRS1 相關的 PI3K 活性,從而導致肌肉胰島素抵抗。 同樣,甘油二酯激活 PKCε 可能導致肝臟胰島素抵抗。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3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