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簡介
編輯麻痹性貝毒 (PSP) 是公認的四種貝類中毒綜合征之一,它們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主要與雙殼類軟體動物(如貽貝、蛤蜊、牡蠣和扇貝)有關。這些貝類是濾食性動物,會積累神經毒素,主要是石房蛤毒素,由甲藻、硅藻和藍藻等微型藻類產生。亞歷山大藻屬的甲藻是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石房蛤毒素生產者,是亞北極、溫帶和熱帶地區 PSP 大量繁殖的原因。大多數有毒水華是由形態種 Alexandrium catenella、Alexandrium tamarense、Gonyaulax catenella 和 Alexandrium fundyense 引起的,它們一起構成了 A. tamarense 物種復合體。在亞洲,PSP 主要與 Pyrodinium bahamense 物種的出現有關。
一些河豚,包括變色龍河豚,也含有石房蛤毒素,食用它們很危險。
PSP 和藍藻
編輯PSP 毒素(其中石房蛤毒素最為普遍)在真核甲藻和原核藍藻(通常稱為藍綠藻)中產生。 在淡水海洋生態系統中,對 PSP 毒素積累的xxx貢獻來自藍藻產生的石房蛤毒素。 石房蛤毒素的生物合成在藍細菌中有明確的定義,而在甲藻中它仍然大部分未知。 已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實驗中研究了藍藻石房蛤毒素的生物合成,結果證明它非常復雜,涉及許多步驟、酶和化學反應。 起始試劑 L-精氨酸會經歷幾個化學反應(其中有一個罕見的化學反應稱為克萊森縮合),在產生石房蛤毒素之前會經歷四個中間體。
澳大利亞淡水貽貝 Alathyria condola 對神經毒素積累高度敏感。 在接觸藍藻 A. circinalis 兩到三天后,每 100 克貽貝可能含有超過 80 微克的神經毒素,這一水平足以對人類造成重大健康風險。
病理生理學
編輯PSP 通過攝入影響那些與受影響的貝類接觸的人。 導致大多數貝類中毒的毒素——主要是石房蛤毒素,盡管已發現其他幾種毒素,例如新石房蛤毒素和卵母細胞毒素 I 至 IV——不溶于水,并且對熱和酸穩定。 因此,普通的烹飪方法并不能消除毒素。
癥狀通常在攝入后 10 到 30 分鐘內出現,可能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腹痛以及嘴唇、牙齦、舌頭、面部、頸部、手臂、腿和腳趾刺痛或灼痛。 呼吸短促、口干、窒息感、言語不清或口齒不清,以及失去協調能力也是可能的。 PSP 毒素,如石房蛤毒素,能夠結合在鈉離子通道附近,阻止鉀和/或鈉進入(和離開)細胞。 這限制(或完全阻止)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輸。 如果暴露,這會導致(部分或完全)癱瘓。 PSP 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是致命的,特別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個體中; 眾所周知,兒童更容易受到影響。
大多數貝類可以在有害藻華過去后將石房蛤毒素儲存數周,但有些貝類,例如奶油蛤,可以儲存毒素長達兩年。
野生海洋哺乳動物中的 PSP
編輯PSP 被認為是阿拉斯加海獺死亡和發病的可能原因,作為其主要獵物之一,黃油蛤 (Saxidomus gigantea) 生物積累石房蛤毒素作為一種化學防御機制。 此外,攝入含有石房蛤毒素的鯖魚與座頭鯨的死亡有關。
檢測與治療
編輯可以使用幾種檢測方法來確定生物體(無論是貝類還是人類)體內和體外的石房蛤毒素濃度。 最常用的體內方法是小鼠生物測定,可在(疑似)PSP 神經毒素暴露情況下提供定量和定性數據; 體外受體結合試驗提供等效數據,同時對動物友好。 PSP 神經毒素也可以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 (HPLC) 以及其他色譜法進行檢測。 每 100 克可食用貝類組織中含有 80 微克或更多石房蛤毒素的貝類被視為不適合人類食用。
目前,沒有針對 PSP 神經毒素的解毒劑。 大多數 PSP 患者只會出現輕微癥狀,這些癥狀會一直持續到毒素從體內排出為止。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3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