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悅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何悅

      個人簡介

      何悅,男,1973年2月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學位,中員。

       履歷

      1996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口腔系獲學士學位,1998年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碩士學位,2005年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博士學位,自1996年畢業后留校一直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從事臨床、科研、教學和部分行政工作。主要的工作重點為口腔頜面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包括口腔頜面部腫瘤手術缺損(軟硬組織)的修復和重建。工作期間曾多次于國內外進行短期學習和,包括1999年至上海市腫瘤醫院,2005年和2006年先后二次赴美進行短期參觀和學習組織工程以及口腔頜面外科,2005年和2006年分別赴奧地利和短期參觀學習。2007年底至哥德大學醫學院進行為期3個月的訪問學者。2008年至進行頜面創傷的短期參觀交流。

       學術兼職

      1.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及秘書;2.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師資格認證委員會秘書;3.亞洲口腔頜面外科教育委員會理事;4.國際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協會(IAOMS)會員;5.國際牙科醫師研究協會(IADR)會員;6.國際組織工程協會(TESI)會員;7.中華口腔醫學會會員;8.《中國口腔頜面外科》審稿專家。

       臨床研究

      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包括腫瘤術后軟硬組織的修復重建)。能完成和開展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的各類大型和新型手術,包括各類軟硬組織皮瓣的修復,總體水平和手術成功率達到同行的國際先進水平。在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的診斷方面,國內率先開展應用技術對深部微小腫塊進行定位細胞學檢查,論文發表于2004年J. Oral Maxilloc.Surg上(SCI收錄)。

       基礎研究

      組織工程技術構建修復口腔頜面部骨組織的應用研究(國家863子課題)以及應用骨髓成體干細胞替代治療口腔頜面部疾病的相關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研究

      “應用組織工程骨對下頜骨節段性缺損修復的基礎研究”發表在2007年The Journal of Cranialcial Surgery(SCI收錄)。作為xxx負責人完成或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委啟明星等項目8項。參與完成或目前參與包括國家863課題、國家自然基金等課題13項。發表xxx作者文章26篇,SCI全文收錄4篇,參編著作4冊,分別為《實用口腔腫瘤學》、《口腔頜面-頭頸外科手術學》、《口腔頜面外科理論與實踐》(第二版)和《口腔頜面外科臨床手冊》(第三版)。

       榮譽

      獲得的科研項包括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2項,二等1項,三等2項等,包括:①“組織工程技術構建口腔頜面部骨組織的研究和應用”,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第2完),2007年;②“口腔頜面部腫瘤根治術后缺損的功能性修復”,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2006年;③“可控性微結構多孔生物陶瓷作為組織工程支架的研制及應用”,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2006年;④“腫瘤引流區淋巴結細胞轉TNF基因治療口腔癌的基礎及初步臨床應用研究”,上海市科學進步三等,2005年;⑤2004年度國際牙科醫師協會(IADR)優秀青年科研工作者一等(IADR Travel Award);⑥2004年度“明治乳業生命科學”二等;⑦“第90屆美國口腔頜面外科年會(90th AAOMS)Outstanding Poster Award” ,2008年,等。

      作為上海交通大學的xxx批副教授,承擔醫學院口腔系大專生、本科生和七年制碩士生的口腔頜面外科腫瘤章節的授課并指導碩、博研究生十余名,個人多次獲得各種教學項如“高露潔優秀教師二等”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理論授課優秀”,所參加的口腔頜面外科課程被評為2006年“國家精品課程”,并獲得2007年“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學團隊”,2008年“上海市優秀教學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教學一等”。因為在協會管理工作中的踏實認真作風獲得了“2006年度中華口腔醫學會先進工作者”的稱號。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3231/

    (5)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