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漢果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簡介

    編輯

    羅漢果葫蘆科葫蘆科多年生草本藤本植物。 它原產于中國南方。 該植物因其果實提取物而栽培,稱為羅漢果苷,可產生比蔗糖強 250 倍的甜味。 羅漢果苷提取物已被用作飲料和傳統中藥的低熱量甜味劑。

    詞源和地區名稱

    編輯

    13 世紀中國廣西僧侶在桂林地區的記錄中首次提到了這種水果。 種植的困難意味著這種水果沒有成為依賴于更容易獲得的產品的中國草藥傳統的一部分。

    羅漢(羅漢)是āluóhàn(中文:阿羅漢)的縮寫形式,是印度梵語arhat(prakrit:arahant)的舊音譯。 在早期的佛教傳統中,開悟的僧人被稱為阿羅漢,他獲得了阿羅漢果(梵文:arhattaphala)。 這在中文中被稱為 luóhàn guǒ(羅漢果字面意思是羅漢果)。

    它也可能被稱為 la han qua(來自越南語 la hán qu?,也意為羅漢果)或長壽果(也用于其他水果)。

    歷史與分布

    編輯

    羅漢果經常被用作冷飲的主要成分,在 20 世紀初被帶到美國

    羅漢果產品在中國的開發一直持續至今,尤其著重于濃縮提取物的開發。

    描述

    編輯

    藤蔓長達 3 至 5 米,通過卷須纏繞在其他植物上,這些卷須纏繞在它們接觸到的任何地方。 狹窄的心形葉子長 10-20 厘米。 果實圓形,直徑5-7厘米,光滑,黃褐色或綠褐色,果柄端有橫紋,果皮堅硬但薄,被細毛覆蓋。 果實內部含有可食用的果肉,干燥后會形成一層薄薄的淺棕色脆殼,厚度約為 1 毫米。 種子細長,幾乎呈球形。

    內果鮮食,果皮用來泡茶。

    羅漢果以其甜味著稱,可以從其果汁中濃縮。 果實含各種碳水化合物25~38%,主要是果糖葡萄糖。 羅漢果苷增加了水果的甜度,羅漢果苷是一組三萜糖苷(皂苷)。 五種不同的羅漢果苷從 I 到 V 編號; 主要成分為羅漢果苷V,又名esgoside。

    羅漢果苷的生物合成

    編輯

    一項對羅漢果 200 個候選基因的分析揭示了參與羅漢果苷 V 合成的五個酶家族:角鯊烯環氧酶、三萜合酶、環氧化物水解酶、細胞色素 P450s 和 UDP-葡萄糖基轉移酶。 羅漢果苷生物合成的代謝途徑涉及果實發育的初始階段,此時角鯊烯被代謝為二糖基化的四羥基葫蘆二烯醇,然后在果實成熟過程中添加支鏈糖基并被催化,從而產生甜味的 M4、M5 和 M6 羅漢果苷 。

    羅漢果

    培養

    編輯

    種子發緩慢,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這些山脈為植物提供了蔭涼,并且經常被保護植物免受陽光照射的薄霧所包圍。這種植物在野外很少見,因此已經種植了數百年。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32393/

    (7)
    詞條目錄
    1. 簡介
    2. 詞源和地區名稱
    3. 歷史與分布
    4. 描述
    5. 羅漢果苷的生物合成
    6. 培養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