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體征
以青壯年女性較多。損害為局限于1cm以內的淡痂皮,伴少量白色鱗屑,周圍無明顯炎癥,基底柔軟,多見于下唇唇紅部。患者有陣發性劇烈瘙癢感,因而咬唇或揉擦止癢,隨即有大量淡稀薄液體自痂皮下溢出,約經數分鐘后瘙癢緩解,液體停止流出,黃痂又結,每天反復1~2次。
本病為發生于唇部的良性黏膜淋巴組織增生病,下唇多見,臨床表現為唇腫脹、瘙癢難耐、潮紅、干燥、脫屑、糜爛,不皮膚或口腔黏膜等其他部位的而單發于唇部者,稱為淋巴組織增生性唇炎。病程遷延,損害長期反復發作。
用藥治療
避免日照暴曬。由于本病對放射性,可用放射性核素P32貼敷治療,每周1~2次,2~3周為1療程。痂皮可用0.1%依沙吖啶溶液濕敷去除。
飲食保健
2、根據醫生的合理飲食。
預防護理
本病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注意生活細節,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病理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與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的原始淋巴組織在光輻射下增生有關。良性淋巴組織增生好發于頭面部,常表現為單個或多個局限性結節狀損害。唇部是其好發部位。
疾病診斷
本病淡液體溢出和痂皮應與腺性唇炎鑒別。后者常呈多發性散在小結節,位于下唇黏膜下,只有在翻轉下唇并擠壓時才見溢出,痂皮多見于晨起時。本病局限性損害和結痂應與盤狀紅斑狼瘡鑒別。后者好發于下唇唇紅部。可有結痂。但多為血痂,并在痂皮周圍有放射狀白紋組成的弧線性損害。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上皮下結締組織中有特征性的淋巴濾泡樣結構,由排列的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組成,其中央為組織細胞,周圍為淋巴細胞,但少數病例可相反排列,并發現漿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故又稱為淋巴濾泡性唇炎。大量淋巴細胞增生并形成淋巴濾泡。淋巴濾泡的出現,可構成診斷,但需與日光性類網織增生及嗜酸粒細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腫相區別,因兩者均可出現淋巴濾泡。彌散的淋巴細胞增生則需與盤狀紅斑狼瘡、糜爛性扁平苔蘚等區別。患淋巴組織增生病時可出現多色體,即在大的組織細胞細胞質內含有異噌色性的顆粒,多色體可能是由于組織細胞核碎片而形成,尚未確知。
其他輔助檢查: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