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體征
較淺的淤血和血腫可引起皮膚變色、局部腫脹和疼痛。皮下淤斑早期呈暗紅色或青紫色,隨著淤血的分解和吸收,皮膚顏色逐漸變為淺,一般在傷后2~3周可恢復正常的膚色。
局部的腫脹和疼痛與挫傷部位的組織質地有關。眼眶周圍和面頰、顴部組織疏松,組織腫脹明顯,但疼痛較輕;而額部挫傷時,腫脹雖不明顯,但脹痛較甚。
口底血腫常使舌根部后移,而出現上呼吸道梗阻,具有高度的性。多見于口底軟組織挫傷。當口底軟組織損傷傷后出現呼吸困難,應高度口底血腫的可能,應盡快作出診斷和處理。
顳頜關節常在下頜骨遭受后出現組織挫傷,引起關節囊內或囊外滲血,可出現關節區壓痛、自發痛、張口疼痛,張口受限甚至錯。囊內血腫時,關節區腫脹不明顯,但疼痛明顯。
用藥治療
早期止血,止痛,預防感染,消除血腫的癥狀;后期促進血腫吸收和功能恢復。
挫傷后早期應冷敷,使組織內小血管收縮,減少滲血和組織水腫。如有血腫形成,應加壓包扎,可止血和使組織內滲血局限化。較大的血腫,多不能自行吸收,應使血腫盡量縮小:可在無菌條件下用粗針穿刺,將血腫內未凝固的血液(多混有淋巴液、組織液)抽出,使血腫變小,利于血腫的分解、吸收。較小的血腫即使不能全部吸收,機化后形成的瘢痕也較小,對功能的影響也較小。抽吸時,負壓不宜太大,否則會使栓塞的小血管栓子脫落,再次出血。如果血腫大,為了避免機化后形成大塊瘢痕,影響面部表情肌活動或張口,可手術切開、清除血凝塊,消除血腫,關閉深部死腔;口底血腫或頸部大血腫,容易造成呼吸道受壓引起窒息,應手術清除血腫;血腫感染,形成膿腫,也應切開引流。
挫傷后期,滲血停止,則宜改用局部熱敷、理療,可促進血循環,利于血腫的分解、吸收。中醫采用活血化瘀,消腫原則,內服外敷,對挫傷有較好的療效。
顳頜關節的挫傷,如關節囊內積血,一定要抽除積血,防止血腫機化,繼發關節強直。如果僅為關節軟組織腫脹、疼痛,無明顯積血,可戴入磨牙墊,或在磨牙區墊2~3mm厚橡皮墊,輔以顱頜彈性繃帶,可使髁突下移,達到關節減壓、疼痛減輕的目的。張口訓練對防止關節囊內血腫繼發關節強直,有重要作用。應在傷后10~15天,即開始進行張口訓練,并配合關節區熱敷、理療,促進關節囊內積血的吸收。
飲食保健
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
預防護理
本病無有效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病理病因
挫傷是指皮下組織遭受鈍器撞擊傷而無皮膚性創口,其深部的肌、骨膜和關節也可同時受傷,嚴重者可伴發骨折。挫傷時傷處的小血管和小淋巴管破裂,常有組織內溢血,形成瘀斑,甚至形成血腫。
疾病診斷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
其他輔助檢查:
X線檢查以排除骨折。
并發癥
血腫的轉歸:當深部組織內較大血管破裂時,大量血液聚積在局部形成血腫。血腫可以向多個方向:①較小的血腫,被組織內細胞等、分解,最終被完全吸收,血腫消失;②較大的血腫不容易被完全吸收,周圍血管、成纖維細胞長入,血腫機化,最終形成瘢痕結締組織;③血腫如果長期存留,容易繼發感染,形成膿腫;④少數血腫中心液化,發生囊性變;⑤如果是頸部大血管破裂形成的血腫,破裂口不易閉合,可形成假性動脈瘤或動靜脈瘺。
預后 發病機制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