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木素
編輯(了解如何以及何時刪除此模板消息)
染色木素 (C15H10O5) 是一種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在結構上屬于一類稱為異黃酮的化合物。 它被描述為血管生成抑制劑和植物雌激素。
它于 1899 年首次從染料掃帚 Genista tinctoria 中分離出來; 因此,化學名稱。 該化合物結構于1926年建立,當時發現它與prunetol的結構相同。 它于 1928 年被化學合成。它已被證明是三葉草屬植物和大豆的主要次級代謝產物。
自然現象
編輯染料木黃酮和黃豆苷原等異黃酮存在于許多植物中,包括羽扇豆、蠶豆、大豆、野葛和作為主要食物來源的補骨脂,也存在于藥用植物、Flemingia vestita 和 F. macrophylla 以及咖啡中。 它也可以在 Maackia amurensis 細胞培養物中找到。
生物效應
編輯除了作為抗氧化劑和驅蟲劑發揮作用外,許多異黃酮已被證明與動物和人類雌激素受體相互作用,在體內產生類似于雌激素引起的作用。 異黃酮也產生非激素作用。
分子功能
- ERβ 的完全激動劑 (EC50 = 7.62 nM),以及在較小程度上(~20 倍)ERα 的完全激動劑或部分激動劑
- G 蛋白偶聯雌激素受體激動劑(親和力為 133 nM)
- 激活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 (PPAR)
- 抑制多種酪氨酸激酶
- 抑制拓撲異構酶
- 抑制 AAAD
- 具有一些促氧化特性的直接抗氧化
- 激活 Nrf2 抗氧化反應
- 刺激自噬
- 抑制哺乳動物己糖轉運蛋白 GLUT1
- 幾種平滑肌的收縮
- 調節 CFTR 通道,在低濃度下加強其開放并在較高劑量下抑制它。
- 抑制胞嘧啶甲基化
- 抑制DNA甲基轉移酶
- 抑制甘氨酸受體
- 抑制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
PPAR 的激活
異黃酮染料木黃酮和黃豆苷原結合并反式激活所有三種 PPAR 亞型 α、δ 和 γ。 例如,膜結合 PPARγ 結合試驗表明,染料木黃酮可以直接與 PPARγ 配體結合域相互作用,并且具有 5.7 mM 的可測量 Ki。 基因報告分析表明,在 KS483 間充質祖細胞、乳腺癌 MCF-7 細胞、T47D 細胞和 MDA-MD-231 細胞、小鼠巨噬細胞樣 RAW 264.7 細胞中,濃度在 1 和 100 uM 之間的染料木黃酮以劑量依賴性方式激活 PPAR 、內皮細胞和 Hela 細胞。 幾項研究表明,ER 和 PPAR 會相互影響,因此會以劑量依賴的方式產生不同的影響。 染料木黃酮的最終生物學效應取決于這些多效作用之間的平衡。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染料木黃酮的主要已知活性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主要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GFR)。 酪氨酸激酶不如其 ser/thr 對應物廣泛分布,但涉及幾乎所有細胞生長和增殖信號級聯。
氧化還原活性—不僅是抗氧化劑
染色木素可以作為直接抗氧化劑,類似于許多其他異黃酮,因此可以減輕自由基對組織的破壞作用。
與許多其他異黃酮相似,同一分子的染料木黃酮通過產生自由基毒害拓撲異構酶 II,這是一種對維持 DNA 穩定性很重要的酶。
人類細胞響應染料木黃酮損傷而開啟有益的解毒 Nrf2 因子。 該途徑可能是觀察到的小劑量染料木黃酮的健康維持特性的原因。
驅蟲藥
豆科植物 Felmingia vestita 的塊根果皮提取物是印度卡西部落的傳統驅蟲劑。 在研究其驅蟲活性時,發現染料木黃酮是具有驅蟲特性的主要異黃酮。
染色木素隨后被證明對腸道寄生蟲非常有效,例如家禽蛔蟲 Raillietina echinobothrida、豬肉吸蟲 Fasciolopsis buski 和羊肝吸蟲肝片吸蟲。 它通過抑制糖酵解和糖原分解酶,擾亂寄生蟲體內的 Ca2+ 穩態和 NO 活性來發揮其驅蟲活性。 還對人類絳蟲如多房棘球蚴和細粒棘球絳蟲進行了研究,發現染料木黃酮及其衍生物 Rm6423 和 Rm6426 是有效的殺蟲劑。
動脈粥樣硬化
染色木素防止促炎因子誘導的血管內皮屏障功能障礙。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3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