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規模
醫院目前占地面積224.9畝,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現有在職職工2100人,病床1890張,設臨床科室39個,醫技科室19個,臨床教研室19個。有皮膚性病學、老年醫學、內科學(含8個學科)、神經病學4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和1個臨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碩士學位點覆蓋所有的臨床科室。
醫資力量
安徽醫科大學xxx附屬醫院
醫院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家隊伍,其中博士生導師16人,副高職稱以上專家555人,中級職稱人員738人,博士和在讀博士120余人,碩士270人,享受國務院和省特殊津貼114人,擔任省級以上醫學學術團體負責人60多人,有4人入選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被衛生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廳以上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教師107人,位居安徽省醫療機構xxx。
醫院年門診量143余萬人次,年住院病人6.9萬人次,年手術近2.5萬臺次,年教學工作量約1.7萬學時,年接收實習生、醫生1000余人。
臨床科室
兒科
婦產科干部呼吸內科
風濕免疫科麻醉科干部內分泌科
神經內科泌尿外科干部外科
皮膚性病科
心臟外科干部三樓
腎臟內科骨科重癥監護室
普外科神經外科乳腺外科
心血管內科耳鼻咽喉科
血液內科內分泌科
醫學心理科
燒傷外科
感染病科呼吸內科
中醫科急診內科
急診外科血透中心
腫瘤內科腫瘤放射科
整形外科普胸外科
康復醫學科眼科
理療科中心
科研
醫院學科齊全,重點學科數在安徽省醫療機構中最多,有xxx重點學科1個,安徽省臨床醫學重點學科7個,安徽省臨床醫學重點發展學科16個,安徽省臨床醫學重點扶持學科2個,安徽省教育廳認定的重點學科3個,安徽省教育廳重點扶持學科1個,安醫大重點學科和重點扶持學科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
醫院科教興院戰略,學科技術水平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受國家衛生部委托建立xxx個中國人腦庫,填補國內空白;銀屑病的遺傳學研究處于國際xxx水平,鹽裂皮膚免疫熒光技術診斷表皮下大皰病,國內xxx。同種異體肝臟移植、自體干細胞移植、異體干細胞移植、異體腎臟移植、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心腦血管介入治療、胸腔和腹腔微創手術、輔助生殖技術、斷指再植和顯微外科等專業技 術水平處國內先進水平。在醫結合治療大面積燒傷、微粒皮移植、顯微輸卵管復通手術、眼移角膜移植、人工晶體植入術和眼激光治療、小兒腦癱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處省內xxx地位。
醫療技術
超聲引導下房缺微創封堵13歲患兒成功“補心”
關節外科中心開展干細胞移植治療股骨頭壞死
細胞移植長出骨頭“補鼻”成功唇腭裂小伙重新“抬頭”
骨科四病區成功施行50余例髕股韌帶重建術
新增國際專利TK1的項目介紹
關于開展2011年度新技術新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年度新技術新項目的通知
改良式肝血流阻斷和肝切除的實驗與臨床研究通過鑒定
人體成分分析儀讓健康評估更準確
腹腔鏡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
關于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2009年醫院新開展醫療新技術項目
關于申報新技術項目的通知
腫瘤細胞室在全省率先開展液基細胞沉降式技術
鈉尿肽BNP/鈉尿肽前體NT-proBNP
逐搏體表希氏束電圖的臨床應用
降纖治療防治頸動脈粥樣硬化及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復發
兒童喘息性疾病的門診吸入治療
醫院榮譽
近四年,醫院承擔包括中國人銀屑病易感基因研究、大別山隔離人群遺傳資源調查等國家863計劃和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200余項,其中2004、2005年、2006年、2007年共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4項;獲省部級以上項30余項,其中200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1項,2005、2006連續兩年獲中華醫學科技一等,都填補了安徽省醫療行業獲xxx項的空白。國家發表論文2137篇,出版專著103部,主辦5種國內外公開發行:《肝膽外科》、《臨床骨科》、《臨床眼科》、《臨床護理》、《臨床肺科》。醫院與美國、荷蘭、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科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關系。
領導風采
朱啟星
安徽醫科大學黨委委員,安徽醫科大學xxx臨床學院院長,安徽醫科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安徽省腫瘤防治研究所所長。1982年畢業于安徽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享受安徽省特殊津貼。《安徽醫科大學學報》副主編、《疾病控制》、《熱帶病與寄生蟲學》等編委。近五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廳級和國際合作課題多項,主編學術專著2部,參編學術專著3部,主編和參加編寫全國規劃教材5部;榮獲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一項、三等二項,省教學二、三等各一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職業衛生與職業病、皮膚毒理。
余永強
安徽省醫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核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放射學分會常務委員、安徽省醫學會生物醫學工程分會主任委員、省醫院協會醫學影像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放射學分會磁共振學組委員、中國斷層影像解剖學會神經組委員,中國影像技術研究會委員,《中華放射學》編委、《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編委、《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編委、《中國CT與MR》、《安徽醫科大學學報》編委、《解剖與臨床》編委、《實用醫學影像》編委、《中國臨床影像學》編委、《安徽醫學》編委。首批入選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xxx層次),安徽省衛生系統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特殊津貼。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四等各一項。承擔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十余項。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專業學術論文110余篇,其中SCI論文6篇。主編、主審著作兩部、參編專著10余部、參編衛生部研究生規劃教材<醫學影像學>第六版部分章節。
梁朝朝
安徽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主任委員,泌尿外科二病區主任,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泌尿外科》編委,《中華疾病控制》編委、《中華臨床醫師》編委、《中國男科》編委,《安徽醫科大學學報》編委、《安徽醫藥》常務編委、《現代泌尿生殖腫瘤》編委。安徽省醫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計劃生育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2007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xxx人選,2008年被評為“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是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xxx層次)及省高教系統教師,享受特殊津貼。獲安徽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一等一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兩項、四等一項。
金小干
1983年畢業于安徽醫科大學醫學系,普外科主任醫師。現任民革安徽省委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政協委員、合肥市蜀山區副主任、安徽省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合肥市中級執紀執法監督員。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