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編輯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爾歇展覽中心舉行。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目的是促使196個締約方(195個國家+歐盟)形成統一意見,達成一項普遍適用的協議,并于2020年開始付諸實施。
2015年11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離開北京,應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奧朗德和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主席法比尤斯邀請,赴法國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應津巴布韋共和國總統穆加貝邀請,對津巴布韋進行國事訪問;應南非共和國總統祖馬邀請,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并赴約翰內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論壇峰會。
陪同習近平出訪的有:習近平主席夫人彭麗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國務委員楊潔篪等。
基本信息
編輯中文名: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 ? ? ? ? ? ? ? 又??? 名: 氣候變化巴黎大會
時??? 間: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 ? ? ? ? ? ? ? 地??? 點:巴黎布爾歇展覽中心
會議背景
編輯按照氣候談判的計劃,巴黎氣候大會是繼2009年后又一重要時間節點,將完成2020年后國際氣候機制的談判,制定出一份新的全球氣候協議,以確保強有力的全球減排行動。因此,巴黎大會也是近幾年來最為重要的一次。
與6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氣候談判模式已發生根本性轉變:自上而下“攤牌式”的強制減排已被自下而上的“國家自主貢獻”所取代。
目前,全球已經有160個國家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國家自主減排貢獻”文件,這些國家碳排放量達到全球排放量的90%。
此舉讓各國在減排承諾方面握有自主權和靈活性,談判壓力驟然減小。
其次,大國合作意愿更為強烈。中國與美國、歐盟、巴西、印度等已就氣候變化簽署了多項雙邊聲明,提前化解了此前糾纏談判進展的諸多分歧。中美之間還總結了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上公開爭論影響談判氣氛的教訓,通過雙邊對話增加理解,避免在談判場合相互指責。
再者,氣候科學認知更深入。聯合國在2013—2014年發布了第五次氣候變化科學評估報告,對全球變暖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可能性由上次報告的“非常高”(概率在90%以上)調高至“極高”(概率在95%以上)。
最后,主辦國和國際社會都在思考哥本哈根的教訓,對談判的期望值更趨理性務實。
會議場地
編輯巴黎氣候大會將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爾歇展覽中心舉行。
布爾歇將被分為三大區域,最核心的區域為會議中心區,又稱“藍區”,只有注冊人員可進入;面向公眾開放的區域被稱為“氣候和子孫后代區”,又稱“綠區”,主要用于舉辦公共活動;還有一塊區域為“展覽區”,專供企業進行展覽。
參會人員
編輯來自195個國家以及歐盟的代表將出席此次大會,各方的代表團人數總計將達到1萬人。全球近2000個非政府組織也將參加巴黎氣候大會,非政府組織的代表人數將達1.4萬人。
大會注冊記者數量已超過3000人。
預計巴黎氣候大會舉辦期間,巴黎的公交和地鐵客流量每天將增加7萬人次。
各方分歧
編輯盡管各國都在展現積極姿態,但不可否認,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老生常談”的分歧和博弈依然存在。
第一,“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在減緩、適應、資金、技術等具體領域將如何體現?20多年來,伴隨著世界經貿格局的不斷演變,這一原則正呈現被弱化和淡化的趨勢。
第二,融資問題如何落實?在哥本哈根大會上,發達國家承諾建立資助發展中國家的“綠色氣候基金”,在2013年至2020年每年出資1000億美元。然而,直到2014年,“綠色氣候基金”總額才勉強超過100億美元。這個巨大的窟窿如何填補?錢款來自國家公共部門還是私人部門?今后如何統計?解決這些問題或許很難“一蹴而就”。
第三,新協議的性質如何,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美方表示,巴黎氣候談判不會達成一項從法律上要求各國減排的“條約”。但主辦國法國卻說,峰會結果必須具有法律約束力。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