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田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龍田

    地理:龍田鎮地處福清市龍高半島中部,鎮域東北與平潭縣隔海相望,西南與江陰半島為鄰,北部、西部與海口毗鄰,東南部與港頭、江鏡接壤。全鎮面積88平方公里,轄40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總人口12萬,是福清市人口最多的鄉鎮。

      鎮名由來:相傳南宋時蒙古族鐵騎南下,江浙一帶平民為逃避戰禍遷居龍田,為朝廷牧馬放牛,逐漸形成集鎮,古稱“牛田”。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2年)抗倭名將戚繼光曾率兵在此打了大勝仗,因鎮下街有登龍門、龍舟塘,故改名“龍田”。中華人民國成立初期,成立龍田區,1959年與江鏡、港頭撤區并鄉后,成立龍田人民,1984年改為鎮建制。

      

    經濟:龍田歷來是福清龍高半島的商貿中心,是福州市二十個商貿旺鎮之一。群眾的收入主要來自于第二、第三產業。龍田鎮人民已完全脫困,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目標。2004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5.46億元;比增11%;其中工業產值29.9億元,農業產值5.56億元;企業總產值48.57億元,比增11%;財政收入5011萬元,比增7%;農民人均純收入6935元,比增5%。

      榮譽:龍田曾先后榮獲全國“全民健身先進鄉、全省“十好文明鄉鎮”等榮譽稱號,連續三年被評為省、福州市“先進基層黨委”,連續二年被評為福州市“標兵單位”。90年代始,先后榮獲“全國全民健身先進鄉鎮”、“全國科普示范鎮”、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百強鄉鎮”、全省“十好文明集鎮”、省級“文明鄉鎮”、“全省農村體育先進鄉鎮”、福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福州市“標兵單位”、福州市“經濟強鎮”、福清市“創建文明集鎮優勝集鎮”等榮譽稱號。

       特產

      龍田鎮主要特產是花蛤,屬貝類,生長在淺海泥沙中,具有肉鮮味美、營養豐富等特點,是家庭食用、宴賓請客之佳品。龍田鎮東營素有“花蛤之鄉”的美稱。全村有養殖專業戶120多家,聯產體22家,年產量可達1500噸,年產值可達2000多萬元。產品銷往全省各地以及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 龍田風味小吃是番薯丸。

      龍田小吃番薯丸 做法:準備好面粉和番薯 先把番薯在高壓鍋里煮爛。xxx要煮爛點比較好 太硬了不好和等下,。 在煮番薯的時候合理利用時間把你想要包在里面的餡一般就是紫菜啊 海蠣啊 瘦肉。當然你要是喜歡也可以是自己搭配。。把這些東西除了海蠣 其他的都切碎。全放在一起加入鹽 味精 糖 老什么的反正這個也是依據自己口味加。加完了攪拌均勻放在一邊待用等地瓜煮爛了還要等它涼了才行和地瓜粉和在一起 使勁的搓這個是全各過程中最麻煩也最關鍵的一步要是地瓜粉不夠就慢慢加。地瓜粉多少這個量也是自己掌握的 講不清楚。 恩。。反正皮不可以太干 干了等下根本包不了回破也不可以太濕太濕了不成型一煮就散。和完皮了就是拿來那個平常用的那個圓形的和面用的。隨便捉起一搓把它滾成圓皮接著在中間加入餡把它搓成圓形的就可以了包餡不易破全部包好了就等著下鍋了你也可以加點小面粉啊青菜啊要包太過多了等下煮的時候容易破 。

      龍田光餅:周邊特有的著名食品,面粉烤制,表面有芝麻,。一般把餅掰開,在中間夾豆腐干和肥肉。如果用豬油烤制,則可以長期保持脆。還可以在中間加紫菜,俗稱“紫菜餅”。(注:多吃上火)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農歷九月二十七日,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率部追殲倭寇至福清牛田(今龍田)。為減少炊時,戚繼光布置各營以炭火烤灸用面粉做成的兩種圓餅。一種小而干燥;一種大而松軟,略帶甜味。兩者中間均打一小孔,用繩串背于身上,便于士兵攜帶作為臨時干糧。由于它隨處可充饑,增強了隊伍的機動性,為平倭立功。此后,為紀念戚公,福清及福州、閩清等地人民仿制這兩種圓餅,前者叫“光餅”,后者稱“征東餅”。后有人在光餅上添上芝麻,成了“芝麻光餅”,又叫“福清光餅”。福清一帶每遇清明,用它作祭品。立夏時,孩童們將模仿各種飛禽走獸形象制成的光餅掛在脖子上,追逐嬉戲,增添節日氣氛。老輩福州人倘憶起舊時“提(苔)菜餅,辣菜餅,豬油渣夾我福清餅”的叫賣聲,倍感親切。舊時這些叫賣人頭頂“小店”,小巧別致,左右分書“聞香一嘗三打掌,知味十步九回頭”小聯,里面擺放著甜醬、辣醬等。外地客走過福清,旅外僑胞返鄉省親,也都要買一串嘗嘗。

      光餅的作法:

      光餅的作法夸張點說,稱之為融音樂與舞蹈為一體的勞動藝術。

      烤光餅用的是一口高近兩米、直徑約有一米的外裹黃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內點起沖天大火把缸壁燒“白”,缸底只剩,然后把做好的餅胚,由兩人合作,伸手入缸,飛快準確地貼在缸壁之上,若是遲緩一點,就怕那光著的手臂要烤出泡來。由于烤光餅時面對著的是一只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兩人都打著赤膊。他們一個遞胚,一個接胚往缸里貼,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動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貼餅聲,仿佛音樂伴奏,節奏感十分強烈。不消十分鐘,幾百只光餅便全部貼完,然后再用炭火慢慢把餅烤熟,真是叫開眼界。在這種大缸里烤出的光餅,只只金黃,十分香脆。

      從前,光餅都是百姓吃用,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xxx輪流轉吧,如今福清的大酒樓、大酒店,也把光餅切個蛤口,夾上糟肉、粉蒸肉、雪里紅、苔菜,澆點醋蒜汁,當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點心待客。

      福清海蠣餅:

      吃過的人都知道。

      這海蠣餅大小有如碗口,是用面粉、地瓜粉、豆粉及其他秘方調配而成。內有青蒜苗、胡蘿卜絲等。勺一舀,隨手壓上七八只海蠣,入熱油炸至焦脆,出鍋瀝油加廈門甜不辣。只先聞味已是讒涎滿滿,待到入口酥脆其外,綿軟其中,更有鮮甜的海蠣湯汁包在其中。三兩口吞下,回味濃香甘甜,不燥不濕,不粘不硬,想不吃第二個是不可能的事。

      資源及土地:山海資源豐富。龍田山多海闊,物產資源豐富,耕地面積4.5萬畝,山地面積3.6萬畝,灘涂面積4.2萬畝,海洋線長26.3公里,農業綜合開發條件得天獨厚。

      企業: 全鎮現有的各類工業企業714家。其中,省級開發區——龍田工業區有龍盛實業公司中德化工公司、龍東皮革有限公司、中發汽配、鴻博環保餐具有限公司等34家企業,并形成了以水產食品加工、摩托車配件、化工、皮革、飼料加工、制鞋、彩印、建材等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體系。 龍田有眾多企業家,市場經濟意識強,在省內外從事水產品、汽配、花卉苗木等經銷活動的人員達5000多人,在本鎮從事各類商業經銷活動的人員近1萬多人,已形成汽配、花卉苗木三大營銷隊伍。

       村子

      坂頭村 下溪村 友誼村 際塘村

      聞讀村 西焦村 赤坑村 西坑村

      東峰村 山頭村 西亭村 北莊村

      玉瑤村 錦美村 嶺前村 下村

      玉峰村 山前村 東庭村 后林村

      積庫村 東營村 東施村 東歐村

      西華村 東華村 厝場村 山利村

      茶腰村 海濱村 珍塘村 上一村

      下一村 二村 三村 上薛村

      前坑村 南山村 后面村 村

      ★★★附:部分地名由來 ★★★

      東營原名登瀛,后為便于書寫,按諧音改名東營。

      聞讀傳說唐天寶年間,龍田書生陳名燦,無意,隱居龍田北面的小隱巖專心苦讀,傳出朗朗讀書聲,故名。另說,宋朝朱熹來到福清,經過聞讀村,聽到有人在他注解的被朝廷禁讀的《》,朱老夫子至極,揮毫寫下遒勁蒼健的“聞讀”二字而得名。

      東壁島島處東營村正東,故名。

      黃官島島上有一座三合土墳墓。據傳,明中期閩南有一黃氏官員乘船北上赴任,經此島時遇風觸礁,船破人亡,葬于島上,故名。

      錦美原是福清灣與興化灣兩水溝通的港道,稱港尾,后按諧音更名錦美。

      龍田鎮歌

      作曲:薛祠賢---

      演唱:薛祠賢---

      網名:太后

      處理效果:陳征

      歌詞如下:

      [00:00.00]歌手名:龍田賢(太后) 專輯名:夢里面

      [00:26.62]當光著腳

      [00:27.87]仰望天空

      [00:29.69]記憶的風

      [00:32.54]吹來一個熟悉的名字它是一個南方的小鎮

      [00:42.28]它雖然不大但卻熱鬧繁華

      [00:49.80]夢里面番薯丸飄著香跳到面前問我:“你到底想不想我?”

      [01:01.67]夢里面滿身芝麻光餅搖著問我:你到底愛不愛我?

      [01:13.82]龍田 我愛你

      [01:17.08]對你的眷念就像眷念母親溫暖的懷抱

      [01:25.96]龍田 我愛你

      [01:29.14]不管身在何方

      [01:31.85]心里永遠記著回家的

      [01:52.71]當光著腳

      [01:54.13]仰望天空

      [01:55.92]記憶的風

      [01:58.93]吹來一個熟悉的名字

      [02:03.81]它是一個南方的小鎮

      [02:07.79]它雖然不大但卻熱鬧繁華

      [02:15.14]夢里面番薯丸飄著香跳到面前問我:“你到底想不想我?”

      [02:27.10]夢里面滿身芝麻光餅搖著問我:你到底愛不愛我?

      [02:39.68]龍田 我愛你

      [02:42.19]對你的眷念就像眷念母親溫暖的懷抱

      [02:51.65]龍田 我愛你

      [02:55.12]不管身在何方

      [03:00.15]心里永遠記著回家的

      [03:25.56]龍田我愛你

      [03:29.07]對你的眷念就像眷念母親溫暖的懷抱

      [03:37.70]龍田 我愛你

      [03:41.04]不管身在何方

      [03:42.71]心里永遠記著回家的

      [03:49.56]龍田

      [03:51.99]阿阿阿!!!!!龍田

       自然

    龍田屬南帶氣候區,氣溫高,雨水多,季雨強,日照足,年平均氣溫19.7度,全年平均總降雨量為1161毫米。全鎮共有東張水庫主干渠1.75萬米、支渠6條42541米。龍田鎮自然資源豐富,其中耕地面積近4.5萬畝,山地面積3.6萬畝,灘涂面積4.2萬畝,有東營、上薛、龍江三大海灘,面積都在千畝以上。海岸線總長26.3公里,海水養殖面積達2800公頃。

       經濟建設

    龍田鎮已初步形成糧食、水果、畜牧生產、苗木、類養殖、貝藻類養殖等六大農業生產。全年糧豆總產量達3.9萬噸;種植龍眼、李等果樹面積2000多畝;種植果苗面積5000畝,年銷售額2500萬元。全鎮共有56家畜牧場,每年生豬出欄數在10萬頭以上,家禽出欄數在120萬只以上。黃瓜魚、美國紅魚等各種魚類養殖面積有1000畝,年產量500噸;貝藻類養殖面積達23000畝,年產量達10955噸。花蛤,屬貝類,生長在淺海泥沙中,具有肉鮮味美、營養豐富等特點,是家庭食用,宴賓請客之佳品。龍田鎮東營村素有“花蛤之鄉”的美稱,全村有養殖專業戶120多家,聯合體22家,年產量可達1500噸,年產值可達2000多萬元。產品銷住全省各地以及廣東、浙扛等沿海地區。

      

    鄉鎮企業發展步伐加快,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形成,企業發展逐步由數量型、速度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初步形成以化工,彩印、建材、飼料、土產、水產加工冷凍等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體系。年產值超過千萬元的企業有10家,年產值超5000萬元的企業有4家,被福州市表彰企業家4位,被省表彰的企業家有2位。全鎮有水產品冷凍廠有12家,產品出口美國、日本等國,年出口額達1億元,年產值達4億元。

      

    龍田是福清市龍高一帶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擁有3500多家批發零售商店,日上市人數達3萬多人,年貿易額達15億元。龍田鎮現有高中2所,其中省二級達標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4所,中心小學3所,村級完小32所,幼兒園43所。現有市級醫院1所,衛生院1所。現有文化站1個,文化娛樂場所25個,電視差轉臺1座,電視覆蓋面達xxx。

       歷史

      龍田古稱“牛田”,相傳南宋時蒙古鐵騎南下,江浙一帶平民為避戰禍遷居龍田,為朝廷牧馬放牛,逐漸形成集鎮而得名“牛田”。而民間流行的傳說是,古時龍田是個浮島,先祖四面渡船載牛上島安營開墾,邊放牛,邊種田,故稱“牛田”。后來田園分為洋中、洋西、下洋底、羊仔墓、洋西溪五,諧稱“一牛壓五羊”, 也喻“牛田”(五田)。明嘉靖42年(1562年)抗倭名將戚繼光曾率兵在此地打了大勝仗,史稱“牛田大捷”,因鎮下街有登龍門、龍舟塘,故改名“龍田”。龍田是具有千年以上歷史的文明古鎮。唐(武后)圣歷二年(689年)福清置縣,龍田隸屬于崇德鄉。宣統二年(1910年),福清縣劃5鎮、10鄉,龍田為五鎮之一。1952年全縣劃15個區,龍田鎮為第三區。1959年與江鏡、港頭撤區并鄉后,成立龍田人民。1984年又與港頭、江鏡分離恢復鎮建制。2006年初,龍田被劃為福清市三大主城區之一。

       名人

    龍田主要歷史名人有:薛廷寵(上薛村人),明嘉靖十一年中進士,入選為吏部給事中,時值朝鮮新主嗣位,被明世派遣為使節前往慶賀,回京后擢升為都給事中。廷龐為官,曾多次上疏嚴嵩等權臣,被世舉為賢臣。生前著有《皇華集》、《陳垣奏議集》等。何壁(龍田街人),擅長詩賦、研究戲曲。明萬歷四十一年應張濤邀請到其遼東撫臺任幕僚,深入研究遼東形勢,對滿族貴族情況了如指掌。但終生不得志,病逝荊州。生前詩作有《遼薊吟》一卷。萬歷四十四年(1613年)何壁校訂刊印了王實甫的《西廂記》,成為當時一種重要刊本。葉向高(后葉村人),明代著名宰相,辭官回鄉后,曾在龍田境內名勝福廬山寺側筑“石隱山房”隱居,自號“福廬山人”。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3630/

    (31)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