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極大陸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北極大陸

    編輯

    北極大陸或 Arctida 是一個古老的大陸,形成于大約 25.65 億年前的新太古代時代。 它由太古代克拉通組成,包括西伯利亞克拉通及其在西伯利亞的阿納巴爾/阿爾丹地盾,以及北美的斯拉夫克拉通、懷俄明克拉通、蘇必利爾克拉通和北大西洋克拉通。 北極大陸是羅杰斯于1996年命名的,因為北冰洋是由北美和西伯利亞克拉通分離形成的。 俄羅斯地質學家用英語寫作時稱這塊大陸為 Arctida,因為它在 1987 年被命名為 Hyperborean craton,參考希臘神話中的 hyperboreans。

    Nikolay Shatsky (Shatsky 1935) 是xxx個假設北極地區的地殼起源于大陸的人。 然而,沙茨基是一個固定主義者,他錯誤地解釋了新西伯利亞、弗蘭格爾和德朗群島上前寒武紀和古生代變質巖的存在與俯沖。 另一方面,運動主義者也錯誤地提出北美從歐亞大陸裂開,北極盆地在撤退的阿拉斯加后面打開。

    前寒武紀大陸

    編輯

    在重建超大陸旋回時,羅杰斯提出烏爾大陸形成于大約 3 Ga,并在中元古代通過吸積到東南極洲形成了東岡瓦納大陸; 北極大陸由加拿大和西伯利亞地盾加上格陵蘭合并而成,形成于 2.5–2 Ga 左右; 和大西洋由西非克拉通和南美洲東部合并而成,形成于 2 Ga 左右。 北極大陸隨后通過東南極洲和波羅的海的吸積增長了 1.5 Ga 左右,形成了超大陸 Nena。 大約 1 Ga Nena、Ur 和 Atlantica 相撞形成了羅迪尼亞超大陸。

    羅杰斯 Santosh 2003 認為,大多數 2.5 Ga 左右的克拉通很可能形成于一個區域,僅僅是因為它們位于盤古大陸的一個區域,這就是羅杰斯爭論北極大陸存在的原因。北極大陸的核心是 加拿大地盾,威廉姆斯等人。 1991年命名為Kenorland。 他們爭辯說,這塊大陸形成于 2.5 Ga 左右,然后在沿著 1.8 Ga Trans-Hudson 和 Taltson-Thelon 造山運動重新聚集之前發生裂谷。 這兩個造山運動源自大陸地殼(而非海洋地殼),可能是陸內運動,使 Kenorland 從 2.5 Ga 至今完好無損。 加拿大和西伯利亞造山運動之間的相關性仍然存在較大爭議。

    勞倫大陸和波羅的海大陸在古元古代晚期 (1.7–1.74 Ga) 相連,后來西伯利亞也加入了它們。 古地磁重建表明它們在中元古代 (1.5–1.45 Ga) 期間形成了一個單一的超大陸,但古地磁數據和地質證據也表明西伯利亞和勞倫大陸之間存在相當大的空間差距,北極大陸被認為是缺失的一環。

    顯生宙微大陸

    編輯

    北極地區目前的地質結構是中生代和新生代(250 Ma 至今)構造過程的結果,當時美亞和歐亞盆地形成,但 1980 年代發現的前寒武紀變質雜巖的存在表明大陸曾經存在于 勞倫西亞、波羅的海和西伯利亞。

    在 Metelkin 的重建中,Vernikovsky & Matushkin 2015,北極大陸最初在 Tonian 950 Ma 期間形成為大陸,并成為超大陸 Rodinia 的一部分。 它在二疊紀-三疊紀 255 Ma 期間重組并成為盤古大陸的一部分。 在此期間,北極大陸的構造發生了變化,大陸從赤道附近移動到北極附近,同時保持其在三個主要克拉通之間的位置:勞倫大陸、波羅的海和西伯利亞。一個擴展的巖漿事件,高北極大火成巖省, 在 130-90 Ma 的部分破壞了北極大陸,打開了北冰洋,并在北極留下了輻射狀的堤壩群。

    北極大陸

    這個大陸的碎片包括卡拉大陸架、新西伯利亞群島、阿拉斯加北部、楚科奇半島、格陵蘭島北部的因紐特褶皺帶,以及兩個北極水下山脊,即羅蒙諾索夫山脊和阿爾法-門捷列夫山脊。 最近的重建還包括巴倫西亞(包括斯瓦爾巴和蒂曼-伯朝拉板塊)。最后一塊大陸的遺跡現在位于喀拉海大陸架、新西伯利亞群島和鄰近大陸架、布魯克斯嶺以北的阿拉斯加、西伯利亞最東端的楚科奇半島和 格陵蘭島北部和加拿大北部以及被淹沒的羅蒙諾索夫海嶺的碎片。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40052/

    (1)
    詞條目錄
    1. 北極大陸
    2. 前寒武紀大陸
    3. 顯生宙微大陸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