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塔里木盆地
編輯坐標:39°N 83°E / 39°N 83°E / 39; 83
南江華人
南疆
字面意思
南疆
維吾爾語名稱維吾爾語
????? ??????????
塔里木盆地是中國西北部的一個內流盆地,面積約 888,000 平方公里(343,000 平方英里),是中國西北部最大的盆地之一。 位于中國新疆地區,它有時被用作同義詞來指代該省的南半部或南疆(中文:南疆;拼音:Nánjiāng;字面意思是“南疆”),與 該省的北半部被稱為準噶爾或北江。 它的北界是天山山脈,南界是青藏高原邊緣的昆侖山。 塔克拉瑪干沙漠占據了該盆地的大部分地區。 塔里木盆地的維吾爾語歷史名稱是 Altishahr(傳統拼寫:六城或 ???? ???),在維吾爾語中意為“六座城市”。
地理及與新疆的關系
編輯新疆由兩個主要的地理、歷史和民族不同的地區組成,歷史名稱不同,即準噶爾和塔里木盆地(Altishahr),1884 年清朝將它們統一為一個政治實體,稱為新疆省。 1759年,準噶爾人居住著草原民居,講蒙古語的游牧民族,藏傳佛教準噶爾人,而塔里木盆地(Altishahr)則居住著定居的綠洲民居,講突厥語的穆斯林農民,即現在的回鶻人。 在 1884 年建省之前,它們是分開管理的。
塔里木盆地位置
喀什噶爾巴楚烏什吐魯番阿克蘇庫車倫臺庫爾勒喀喇沙爾吐魯番哈密安西陽吉希薩爾葉爾羌喀喇喀什和田克里雅尼亞恰爾克力克且末樓蘭敦煌玉門烏魯木齊庫爾扎準噶爾門克拉瑪依塔城
北邊
中國人稱此為天山南路或天山南路,與山脈以北的北路相對。 沿線有現代公路和鐵路,而塔里木河中游向南約 100 公里。 喀什是商隊在翻山越嶺前相遇的地方。 Bachu 或 Miralbachi; Uchturpan 主要道路以北; 大阿克蘇河上的阿克蘇; 龜茲曾經是一個重要的王國; 輪臺; 庫爾勒,現在是一個大城市; 博斯騰湖附近的卡拉沙爾; 吐魯番洼地以北、博格達山以南的吐魯番; 哈密; 然后東南至安西和甘肅走廊。
中心
盆地的大部分被塔克拉瑪干沙漠占據,太干燥,無法永久居住。 葉爾羌河、喀什河和阿克蘇河匯合形成沿盆地北側流淌的塔里木河。 以前它一直延伸到樓蘭,但在公元 330 年之后的某個時候,它在庫爾勒附近轉向東南向恰爾其力克而去,樓蘭被遺棄了。 塔里木河終止于現已干涸的羅布泊,羅布泊在樓蘭以東占據了一個不斷變化的位置。 向東是傳說中的玉門,中國人認為它是通往西域的門戶。 除此之外是敦煌及其古老的手稿,然后是甘肅走廊西端的安西。
南邊
喀什; Yangi Hissar,以刀具聞名; 葉爾羌,曾經比喀什大; Karghalik(葉城),有通往印度的航線; 卡拉卡什; 于闐,中國玉器的主要產地; 向東的土地變得更加荒涼; 克里雅(于田); 尼亞(民豐); 且末(車爾臣); Charkilik(若羌)。 現代道路繼續向東延伸至西藏。 目前尚無穿越庫姆塔格沙漠向東通往敦煌的道路,但商隊以某種方式穿過玉門以南的陽關隘口。
道路和通道、河流和商隊路線
南疆鐵路從吐魯番附近的蘭新鐵路分出,沿盆地北側至喀什,向東南彎至于闐。
道路
來自中國東部的主要道路到達烏魯木齊,并繼續沿著北側的314國道到達喀什。 315國道從喀什南行至恰克力克,向東直達西藏。 目前有4條南北向的道路橫貫沙漠。 218國道從恰爾其力克沿塔里木原道至庫爾勒,呈橢圓形,另一端為喀什。 重大工程成果塔里木沙漠公路從尼亞到輪臺穿過中心。 新的217國道沿著于闐河從和闐到阿克蘇附近。 一條路沿著葉爾羌河從葉爾羌到巴曲。 庫爾勒-恰爾基里克以東的公路旅行仍然非常困難。
河流
從天山南下的河流匯入塔里木河,其中最大的是阿克蘇河。 從昆侖向北流出的河流通常以其經過的城鎮或綠洲命名。 大部分在沙漠干涸,只有和田河在好年景到達塔里木。 一個例外是且末河,它向東北流入羅布泊。 沙漠中的廢墟表明這些河流曾經更大。
大篷車和通行證
原來的商隊路線似乎是沿著南邊走的。 漢朝征伐時,轉移到中部(玉門-樓蘭-庫爾勒)。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4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