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全寺石窟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保全寺石窟

    編輯

    保全寺石窟(中文:保全寺石窟;拼音:Bǎoquánsìshíkū)是位于中國西北部甘肅省合水縣太白鄉平頂川西岸的一座佛教遺址。 寶泉寺建于北魏(公元 386 年至 534 年),開鑿于 8 米高的懸崖峭壁上,由 25 個馬蹄形佛龕和 153 尊石像組成。 大多數壁龕都保存完好,但有些部分因侵蝕和掠奪而受損。 保全寺石窟是研究佛教傳播的寶貴場所,因為它位于古老的北方絲綢之路路徑之一。

    利基描述& 列表

    編輯

    保全寺石窟開鑿于崖壁之上,長40米,高8米,東西走向。 龕中以三、四、五、六為最大。 這些龕位有的呈方形,有的呈馬蹄形或圓頂形。 最大的是利基四。 寬高深三米。 主壁供釋迦牟尼佛、多寶多寶佛與彌勒并肩而坐。 南北壁各由二佛組成。 門口還站著兩位菩薩。

    壁畫

    編輯

    北魏中后期,壁畫以多種色彩表現不同的人物形象。 這些壁畫主要有阿斯帕拉、菩薩、千佛、佛陀和施主的形象。 這些人物多被描繪成高瘦的人物形象,構圖輪廓分明。 北魏時期也大量使用深淺不一的綠色。 互補色和輔助色被用來營造一種整體的和諧感。

    保全寺石窟

    文物銷毀、保護與搬遷

    編輯

    縱觀中國歷史,佛像遭到掠奪和破壞,但這種情況在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更加嚴重。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人們越來越相信要摧毀中國古代文化。 例如,“破除四舊”的座右銘導致了對古董的大規模破壞。 文革結束后,甘肅政府將這些石窟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派專人看管。 然而,盡管有這種保護,搶劫仍然繼續困擾著該地區。 于是,政府決定將保存完好的三尊佛像移至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現保存于此。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41410/

    (1)
    詞條目錄
    1. 保全寺石窟
    2. 利基描述& 列表
    3. 壁畫
    4. 文物銷毀、保護與搬遷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