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一川蕉林綠,十里荷花香,千池魚跳躍,萬頃碧波流,這是萬頃沙真實的寫照。
萬頃沙是海上托出的一塊綠洲,是廣州南拓的一個重要港口、南沙區臨港工業、物流產業組團,也是廣州市第16個省級中心鎮。
歷史沿革
200多年前,萬頃沙一帶稱烏珠大洋。由于它地處珠江口,來自陸域的東、西、北江河流逕流和南海勃流的互相作用,使大量泥沙淤積在虎門、蕉門、橫門、洪奇瀝四大出海口,形成豐富的海涂資源。萬頃沙鎮境內原為淺海灘涂,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東莞明倫堂在此圍墾,寓意是在汪洋巨浸之中,造成萬頃沙良田,萬頃沙鎮因此而得名。
1953年與南沙、龍穴島、長沙村、大虎山、小虎山一起劃屬珠海,為珠海縣第四區。
1954年,中山縣析出的大鰲沙、瀝心沙、缸瓦沙等地并入珠海四區。
1955年秋改稱為萬頃沙區。1957年劃屬中山縣,改稱萬頃沙鄉。
1958年10月,與珠江農場合并為萬頃沙。
1959年1月,析出珠江農場,黃閣并入;4月,析出黃閣改屬大崗;7月劃屬番禺。
1961年3月,析出南沙。
1984年為萬頃沙區。
1987年為萬頃沙鎮。
2002年3月,原新墾鎮并入萬頃沙鎮。并鎮后萬頃沙鎮下轄15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行政區域面積319.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16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50多平方公里,總人口4.04萬人。
2005年,經國務院批準,廣州市設立南沙區。是年10月,萬頃沙鎮成建制從番禺區正式移交給南沙區管轄,萬頃沙成為南沙開發區地域xxx的一個鎮。
行政區劃
該鎮行政管轄面積31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0多公里,轄15個村民委員會和2個居民委員會,人口4萬多人,其中農業人口近3萬人, 2007年農村人平收入9192元。
基礎設施
隨著萬頃沙鎮的資源整合與優化,目前,萬頃沙鎮的城鎮建設已頗具規模,鎮內生活設施齊備,道、綠化、街燈相映成趣;金融、保險、醫院、學校、幼兒園等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自然
萬頃沙屬南帶海洋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熱同期,全年平均氣溫21.8℃,無霜期346天;年平均降雨萬頃沙十九涌水產交易市場量1635毫米,全年日照時間為1930小時。由于地處珠江入海口咸淡水交界處,轄區南部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2月份為半咸水期,咸度約為1-8%,其余為淡水期 。
經濟發展 經濟狀況
萬頃沙鎮的工業基礎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以輕紡、化工、服裝為龍頭的工業格局。工業產值逐年增加,南沙開發區工業企業發展迅速。
東方(國際)集裝箱有限公司、廣州植之元油脂實業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南沙出口加工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封關驗收和對外招商階段;私營、民營企業也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2007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89.7億元,同比增長86.5%。
發展前景
展望未來,特別是大南沙開發的港口、物流、鋼鐵、造船、石化等大型產業在萬頃沙建成投產后,萬頃沙在飛速發展,快步向兩個適宜的現代化濱海城鎮目標邁進時,萬頃沙人耕沙斗海、勤勞勇敢的人文,萬頃沙悠遠流傳的沙田水鄉文化必將成為的亮點,閃爍在廣州新墾市場·步行街最南端的這方熱土。
萬頃沙未來的發展,具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優勢:
一是南沙的開發確定了以港興區戰略,該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二是該鎮是全區xxx的一個省級中心鎮,也是今后南沙開發的重點鎮;
三是南沙區鋼鐵、造船、出口加工區、港口物流、石化等五大產業均落戶在我鎮,有的已啟動投產,這將成為萬頃沙未來發展的堅強支撐;
四是在大南沙開發熱潮帶動下,通過幾年來的發展,該鎮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干部群眾團隊空前高漲。
交通通訊
萬頃沙鎮位于廣州、深圳、中山、順德、珠海等市的地理中心,公交通十分順暢,是廣南沙港、深、珠高速公與廣珠東線公的交匯處。
廣州南部快速干線途經鎮境。從萬頃沙開車到廣州、深圳、珠海只要1小時。
萬頃沙鎮四面環水,毗鄰三個對外港口(南沙港、太平港、中山港),兩橋飛架與中山市相連,與南沙區內只有一水之隔。
從萬頃沙到、澳門均是28海里。南沙港、港每天有多班飛翔船直達。
鎮內已開通程控電話、圖文傳真、無線電話、寬帶上網等通訊服務。用戶可通過各種現代通迅直接與全國和世界各地溝通。
旅游風俗 旅游資源
優美的濱海和豐富的物產,為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百萬葵園項目的成功開發,使本鎮發展農業觀光休閑度假旅游業的優勢逐漸凸現。
目前, 萬畝荷景、椰林公園、紅樹林區等一批農漁業觀光新景觀正在規劃建設之百萬葵園中。
可以預見,萬頃沙鎮將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水鄉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
萬頃沙旅游信息化平臺萬頃沙自游是萬頃沙鎮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金羊網聯合打造的生態旅游網站,也是萬頃沙鎮最權威的農業綜合信息平臺。推廣生態低碳、快樂游客、農民致富,讓各地游人了解萬頃沙,讓萬頃沙的特色農產品推廣到全國乃至海外各地,是萬頃沙自游的創辦旨。
民風民俗
滄海桑田四個字正好概括了萬頃沙近二百年來的地貌變遷史。生活在這塊大沙田的人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勞苦大眾,俗稱水流柴。由于過去舊中國的經濟、文化落后,決定了大沙田人民的勤勞、淳樸與善良,也產生了獨特的水鄉民俗風情。其中有些習俗雖然帶有色彩,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這些習俗也在逐步改變。
淳樸的婚嫁與喪葬習俗
過去萬頃沙的婚嫁是比較淳樸的,沒有民田區那么多的繁文縟節,諸如三書六禮,簪花結彩,繁瑣的回送等等。一經媒妁介紹,索聘是不多的,甚至有些窮人有三升大米換來一個媳婦,一只破艇鬧新房的凄酸往事。
龍艇競賽
每年農歷端午節,萬頃沙有賽龍艇的盛會。龍艇是一種特制的較為狹窄輕快的小艇,平時掠在陰涼地方,參加競賽時專用。劃龍艇是集體競技,每舟3 - 5 人,劃速很快,不用鑼鼓,劃艇時只靠共同的呼喊一起發力,是很適合大沙田水鄉青年人的健康有益的體育活動。唱咸水歌水上拔河
水上拔河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民間體育活動,因為從場地到競技都比較簡單,很適合大沙田水鄉。
唱咸水歌
萬頃沙人過去以出海捕魚和農耕為主,由于社會地位和文化不高,被貶稱為蛋家。但他們在民間文藝方面亦有自已的特色--唱咸水歌。
獨特的買賣符號
中華民族的祖先早有結繩記事的傳說,大沙田居民也有以符號代替文字的傳統習慣。
地方特產
萬頃沙香蕉
萬頃沙香蕉因出產于廣州市番禺區萬頃沙鎮而得名,是萬頃沙鎮農業的拳頭產品,為廣州市最早取得綠色食品認證的農產品之一,也是廣州市八大農業品牌之一,2002年被評為廣州市名優農產品,2003年被廣東省名牌產品。新墾蓮藕
新墾蓮藕馳名中外,因出產于廣州市番禺區萬頃沙鎮新墾地區而得名。據說七十年代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1999年獲得國家農業部的綠色食品認證,是廣州市十大農業品牌之一。
美中紅番木瓜
美中紅番木瓜是國外小果型品種與本地中果型品種進行雜交選育出來的適應市場鮮食需求的優良小果型品種。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