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國建筑博覽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簡介

    外景萬國建筑博覽近年絡續建成的:有原鼓浪嶼公園中改海底世界;有鄭成功高大雕像及浮雕的皓月園;有中國著名婦科專家林巧稚大理石像的毓園;灌木花卉、棕櫚婆娑、華果飄的會橋帶植物引種園;陳列廈門千年歷史、特區建設概貌的廈門博物館;英雄業績的鄭成功紀念館;以及延平公園和港仔后游泳場、中山圖書館人民體育場,和有園林建筑風格的鼓浪嶼別墅、觀海園旅游度假地、鼓浪嶼賓館等,在1.78平方公里中,有這么多功的公園和館舍,其密度恐界上也是罕見的。

      

    鴉片xxx《南京條約》簽訂以后,廈門成為五口通商之一,列強蜂擁來到鼓浪嶼,搶占風景最美的地方建造別墅公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許多華僑也回鄉創業,在鼓浪嶼建造許多別墅住宅,短短15年內就建造1000多幢。這些別墅小巧玲瓏,散落在山坡、海邊的綠叢中,非常幽靜別致,構成鼓浪嶼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鼓浪嶼的一筆寶貴財富。,鼓浪嶼島上薈萃了上千座風格各異、合璧的中外建筑。有中國傳統的飛檐翹角的,有閩南風格的院落平房,有中完合壁的樓,有小巧玲瓏的日本屋舍,也有19世紀歐陸風格的原國家的館,還有堪稱江南古典園林精品的菽莊花園

       交通

    在廈門輪渡碼頭坐船擺渡,單項收費8元。廈門站首航班05:45,鼓浪嶼站首航班05:30 、06:00。07:00---19:00,每十分鐘一班。21:00-00:20,約20分鐘一班。

       ?主要建筑 樓

    樓(廈門風琴博物館) 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總建筑面積3710平方米,有8道棱線,置于八邊形的平臺上,頂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稱樓,是廈門近代建筑的代表。

      

    樓原主人為板橋林家三房林鶴壽,由原鼓浪嶼救世醫院院長美籍荷蘭人郁約翰設計。郁氏借鑒巴勒斯擔、希臘意大利和中國一些經典建筑風格,設計出這幢融東建筑文化于一體的獨特的仿古建筑。

      

    紅色圓頂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蘭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薩清真寺的石頭房圓頂;82根大圓柱是參照公元5世紀建造的古希臘海拉廟的大石柱;柱間平托的石梁和線條,可從希臘雅典廣場的赫夫依斯神廟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臘,后用于羅馬;古希臘的陶立克式和愛奧尼克式柱頭裝飾和壓條下的青斗石花瓶,充分展示結合的古典美。樓建筑藝術精美,成為廈門的標志性建筑,現為廈門風琴博物館。

       黃家花園中樓

      黃家花園中樓(晃巖25號)

      

    1921年建成黃家花園南北樓后,黃奕住決心造一幢超過鼓浪嶼所有別 (上海外灘)夜景墅的高級別墅。他拆除中德記舊紅磚樓,延請中外工程師精心設計。中樓注重歐陸風格,用料講究,中樓內精雕的博古架、青銅鏤花壁爐、名匠細琢的廊柱,處處顯示結合的古典美,既具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建筑風采,又有18世紀貴族家庭的華麗裝飾,并兼有許多中國傳統裝飾技藝,是一座結合的以歐式風格為主的別墅。

       海天堂構中樓

      海天堂構中樓(福建42號)

      

    晉江旅菲華僑黃秀烺,于20世紀20年代與同鄉黃念憶在福建蓋起一組5幢歐式別墅。樓群正門門樓海天堂構四字。這5幢別墅采用中國建筑傳統的對稱格局,以中樓為主,向兩側,中心建一廣場,形成一組規模宏大的建筑群。

      

    中樓是一幢仿古大屋頂式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頂,四角高高翹起,門、窗、廊、廳的楣上均掛水泥透雕掛落飛罩,檐角均飾纏枝花卉或吸水蛟龍挑梁雀替均塑龍鳳飾件。特別是屋頂下裝飾二個藻井,井壁上繪中國花鳥畫,外形又頗像亭子,非常突出。走廊外沿裝飾斗拱掛落,花籃垂柱,把中樓裝點得十分民族化。遠遠望去,這幢建筑頗有氣勢,又穩重。

       黃榮遠堂別墅

    黃榮遠堂別墅(福建32號)

      

    建于1920年,是以歐陸風格為主的大別墅。整幢別墅通體有許多大小廊柱,用整條花崗巖琢成,一派古羅馬風韻。庭院里修竹茂林,幽雅清靜。這幢別墅是西洋的、中國的、古典的、現代的風格和諧結合,是鼓浪嶼別墅中的精品。

       匯豐公館

      匯豐公館(鼓新57號)

      

    1876年,匯豐銀行選址在筆架山的斷崖頂上,蓋起占地400平方米的英式別墅。基樁打入巖石,異常牢固。公館結構呈丁字形,三面回廊,多邊鈍角,主人推窗便能飽覽寬角度的遠山海景,入夜員當漁火盡收眼底。漫步回廊,廈鼓景色擁入懷抱。站在崖頂欄桿邊,放眼四望,天風海濤,蒼鷹鷗鷺一齊奔來,有傲視海天的氣概!

       八角

      八角樓(鹿礁15號)

      

    八角樓在林氏府內,建于1915年,屬法式建筑,有南歐風格,兼有巴絡克韻味。墾撫大臣的林維源,攜全家內渡定居鼓浪嶼。他先買下一幢英國人的別墅,稱大樓,而后再建一座小樓(后因失火小樓被)。1915年,林菽莊在大小樓之間建一別墅,稱八角樓,并增設連廊將三幢樓宇連在一起,通稱林氏府或府內。八角樓共5層,為塔式建筑,立面呈多個八邊形,故名。正門方柱拱券,雙旋臺階,門楣、窗楣均塑纏枝薔薇、飛翔白鴿,頗具巴絡克風韻。

       殷宅

    殷宅(泉州126號)

      

    建于1925年,由主人的大兒子殷祖澤設計,系西歐法國韻味。它的特點是就地取材,上開采出來的花崗巖條石砌墻,粗獷豪放,既有閩南石鄉的個性,又具文藝復興反樸的感覺。內廳有五個拱券,三廳相連,四個臥室。全樓有四套衛生設備,顯示設計者的文明意識。院內的黑松,與別墅同齡,仍蒼勁挺拔。

       李清泉別墅

      李清泉別墅(旗山7號)

      

    李清泉,晉江籍旅菲華僑。1926年他在升旗山麓建成合璧的三層別墅,正面有羅馬式大圓柱,莊嚴穩重。別墅庭院以多色花崗巖卵石鋪成小徑,形成彩色圖案,使別墅顯得更加秀美。庭院里種植名貴南洋杉和花木,中心為歐式噴水池,加上假山亭榭,使別墅多了幾分大自然的溫馨。他在漳州還有兩幢別墅,里李清泉別墅面的地板家具至今仍光可鑒人。

       金瓜樓

    金瓜樓(泉州99號)

      因樓頂有兩個金瓜而得名。金瓜樓建于1922年,1924年由旅菲華僑黃賜敏買下作為住宅。該樓是一座用中國傳統裝飾工藝裝修的別墅洋樓,全部梁柱、檐楣、板角都飾有花卉、禽鳥、植物浮雕,既有鄉土氣息,又有洛可可的韻味。窗是歐式的,均裝百葉。內部的廳堂布局又是結合的,既有中式的廂房和公用的廳堂,又有歐式壁爐和寬廊。這種用中國傳統工藝裝飾洋樓的手法,反映了廣大華橋的鄉土情結,這也是金瓜樓的獨特風格。

       觀彩樓

    觀彩樓(筆山6號)

      筆架山頂,有一幢風格獨特的歐式別墅,因形如花轎,故人稱新娘轎子,又因在樓上可觀賞到美麗的落日,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觀彩樓。

      觀彩樓建于1931年,由荷蘭工程師設計。它的屋頂十分別致,為背弧形,由棱線分割,既是外墻又是女兒墻,凸拱窗鑲嵌其間,立體感特強,裝飾效果特好,頗有西歐風格。觀彩樓的門柱為絞繩狀,新穎別致,有西班牙風韻。窗楣系整塊石材雕成,借用中國鄉村民居的的鋪首形式,雕刻成歐洲劍客(火槍手)的臉龐,手法簡潔,頗有藝術靈氣,也增添了別墅的華貴氣派。

       楊家園

      (鼓新27-29號,安海4-8號)

      

    楊家園共有4幢歐式別墅,大約建于1913年前后。以鼓新的忠權樓最有氣派,以安海的別墅最為漂亮。忠權樓為英式別墅,凹槽廊柱挺拔秀美,拱窗有半圓的、尖拱的,窗柱的雕塑裝飾、花瓶設計,一窗一式,各不相同,頗有藝術韻味。楊家園有一套當年可稱得上先進的供水系統。各樓的頂層和底層均設有水池以蓄積雨水,院內挖掘水井,配手壓式抽水機。這個供水系統的不同水源分別用來洗衣、澆花、消防、沖廁,地下水用以飲用。

       林屋

    林屋(泉州82號)楊家園

      1927年建成,由房主的兒子林全誠設計。林屋的特色在立面和屋頂上。屋頂使用北歐風格的坡折屋面,突出美觀;立面不一刀切,突出收進和諧自如,與屋面配合協調,形成鮮明的個性。林屋鶴立群樓中,顯得穩重纖麗。

       船屋

      船屋

      (鼓新48號)

      

    般屋的宅呈長三角形,別墅建在其上,如海輪甲板上的船艙,登三樓俯視,宛如一艘正待遠航的海輪。船屋建于1920年,由美籍荷蘭人郁約翰設計。他利用地塊形狀把別墅設計成待航的輪船,可謂匠心獨具。他使用傳統建筑手法,以中軸線為基準,左右,嚴謹對稱。別墅樸實無華,簡潔明快,采光充足,通透性好。地板采用寬條,家具多為酸枝、紅木,至今保持完好。

       亦足山莊

      亦足山莊(筆山9號)

      

    建于20世紀20年代,為同安籍越南華僑許漢所建。這是一幢個性突出、藝術性強的歐式建筑,它有鼓浪嶼xxxxxx的門樓和石階,外觀雄偉挺拔。雙拱窗套,流暢秀美,頗為漂亮。它還有一個歐式花園,高處有八角亭,曲徑相通,是主人休閑觀景的地方。

       原美國

      原美國館(三明26號)

      

    建于1930年,為二層羅馬式紅磚樓房,設有地下室和樓頂夾層,形體秀美。館以紅白兩色為基調,山墻用5個大三角裝點,簡練明快,還特設一個觀景天臺。天就是夾層,非常實用。館的羅馬式大圓柱柱頭使用科林斯柱式裝飾,塑以夸張的百合花葉片。葉片纖長整齊,托起整座建筑,顯得特別美觀。

       林語堂故居

      林語堂故居(漳州44號)

      

    林語堂故居是其夫人廖翠鳳的家,也是鼓浪嶼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原為二層別墅,因年久失修,已塌圯一層。林語堂結婚的廳堂、新房仍在。

      

       天主

      天主(鹿礁34號)

      

    建于1917年,為哥特式建筑,其特點是目光所及均為尖形,拱、門、窗、塔以及女兒墻的鏤空裝飾均呈

      尖形。室內天花為彩藍色珠網結構,繁褥華麗,這是廈門僅有的一座哥特式(源自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4204/

    (15)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