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背景
全國50家醫院將推行仿照工業流水線設計的“臨床徑管理”,112個病種有了“標準流程圖”,可望實現“同病同治”。
2009年12月8日,中華人民國衛生部明確提出:在全國范圍內至少遴選50家試點醫院,承擔22個專業112個病種的臨床徑管理試點工作。作為公立醫院的重要內容,臨床徑管理試點工作將于2010年正式啟動。
目前(2009年),中國患者接受的治療大部分為傳統徑,即在不同地區、不同醫院,不同的治療組或者不同醫師針對某一疾病可能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而源自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臨床徑,則是根據某種疾病或某種手術方法制定的一種治療模式,患者無論在哪家醫院就醫都通過這一模式接受治療。
盡管衛生部此前對臨床徑并未“聲張”,但相關工作一直在進行。自2009年中國出臺新醫改方案后,衛生部便開始在網站不定期發布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血液內科等眾多學科的臨床徑通知,但并未對醫院是否執行做出要求。
工作目標
利用2年左右的時間,通過在50家醫院開展臨床徑管理試點工作,探索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臨床徑管理制度、工作模式、運行機制以及質量評估和持續改進體系,為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臨床徑管理積累經驗并提供實踐依據;對已頒布實施的臨床徑的科學性、規范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進行論證和進一步完善,使之能夠更好地推廣并為臨床工作服務。
基本內容
目前(2009年12月)衛生部已經組織專家制定出呼吸、消化、皮膚等22個專業、112個病種的臨床徑,如皮科的帶狀皰疹、皮肌炎,兒科的輪狀病毒、支原體肺炎,婦科的子宮肌瘤、宮頸癌等。但臨床徑并非一成不變的治療方案,進入臨床徑的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時,或需要出院、轉院時,應當退出當前臨床徑。每家綜合試點醫院至少選擇2個治療專業的病種,作為試點規范臨床治療徑。
其中22個專業包括:呼吸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血液內科、腎病學、內分泌、普通外科、神經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婦科、產科、兒科、小兒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腫瘤科。
試點范圍
按照統籌兼顧東、中、西部地區分布的原則,、遼寧、、上海、江蘇、山東、河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甘肅12個省(市)作為指定試點省份。其中,市共有7家試點醫院,目前(2009年12月)衛生部已指定了大學人民醫院、大學第三醫院、宣武醫院、朝陽醫院、大學口腔醫院等5家醫院。試點工作自2009年12月始,至2011年12月結束。
實施意義
實施臨床徑管理將患者所接受的治療項目精細化、標準化、程序化,減少治療過程的隨意化;提高醫院資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強臨床治療的風險控制;縮短住院周期,降低費用。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