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協和醫大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概況

    中國醫學科學院標志中國醫學科學院(下稱醫科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國xxx的xxx醫學科學學術中心和綜合性醫學科學研究機構。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下稱協和醫大)是我國最早設有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學本科教育的重點醫科大學,其前身是協和醫學院,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于1917年創辦。醫科院與協和醫大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醫科院為協和醫大提供雄厚的師資和技術力量,協和醫大為醫科院培養高層次的人才,相互依托,優勢互補,教研相長。院校設有18個研究所(以及2個分所)、5所分院、7所臨床醫院(含與市共建的天壇醫院)、5所學院。

       辦學特色

    協和醫大醫學精英教育,以小規模招生、高層次培養為辦學旨,實中國醫學科學院行高進優教嚴出。自建校以來,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實行小規模、嚴要求,預科、本科分段教學,導師制等獨特的培養模式,在我國醫學教育體系中獨一幟。協和醫大的高等護理教育創辦于1920年,培養了一大批高級護理人才,她們已先后成為我國護理界的領導和中堅力量,我國xxx個南丁格爾章獲得者就出自協和醫大。1995年經國家衛生部批準,學校建立了全國xxx護理學院,使護理教育有了新的發展。當前,護理教育已形成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和教育等多層次的教育體系。學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4年,期間中斷,1978年重新恢復。自1981年國家實行學位制度以來,學校研究生教育有了較快的發展,是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研究生教育實行以培養博士生為主的方針。研究生的培養方式分為以實驗室科學研究能力訓練為主的科學學位和以臨床實際工作能力訓練為主的專業學位兩類,可分別授予醫學博士、理學博士(哲學博士)、工學博士、醫學碩士、理學碩士、工學碩士、管理學碩士等學位。醫學繼續教育設置了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影像學和醫學實驗技術專業。多年來協和醫大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臨床醫學家、醫學科學家、醫學教育家、護理學家和醫政管理學家,對我國醫學教育和醫學科學事業的進步和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機構設置

    院校現有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49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52個,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18個國家重點學科,18個xxx工業試驗及中心,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部委級重點實驗室,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0個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

      

    院校擁有6所直屬醫院(協和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腫瘤醫院整形外科醫院、血液病醫院和皮膚病醫院)和一所共建醫院(天壇醫院),病床近5000張,集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于一體,在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血液病、疑難皮膚病遺傳性疾病、器官再造、自身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重大疑難疾病的診治方面達到國內xxx和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國內外聞名的醫療、教學和科研緊密結合的醫療服務體系。眾多著名醫學專家是院校高超醫療水平的集中體現,他們是國家醫療保健委員會、國家醫學考試委員會、國家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委員會、中華醫學會的核心力量,也是我國醫療新技術、新標準的者和開拓者。

       科研實力 概述

    院校科研實力雄厚,醫學科研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物以及與醫藥學有關的生物、物理、化學等相關學科,覆蓋了醫學科學各領域。擁有4個xxx重點實驗室中國醫學科學院下屬研究所、10個部委級重點實驗室、17個xxx研究和中心、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以及10個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十五期間,承擔各類科研項目共計4639項,其中承擔xxx科研項目2869項,占項目總數的61.8%;累計獲科研項目資助額達7.8億。十一五初期(2006年)新中標課題經費達4.2億;累計獲各類科技勵20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20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3項;累計獲準專利168項,獲新藥證書81項(其中一類新藥證書9項);發表SCI論文1888篇,位居全國醫學院校之首。

       科研機構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師資力量

    院校擁有一大批在醫學衛生領域內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并做出杰出貢獻的著名專家、教授。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其中1人兼兩院院士),xxx和部委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7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勵計劃特聘教授9人,院校特聘教授11人,博士生導師320人,碩士生導師538人。

      

    院校圖書館是我國歷史悠久、藏書最為豐富的醫學專業圖書館,被譽為協和三寶之一。2000年被指定為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醫學分中心,也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衛生與生物醫學信息合作中心。藏書以生物醫學書刊為主,總量超過50萬冊,其中尤以外文醫學期刊較為豐富,許多重要期刊都是從創刊號成套入藏,目前外文醫學期刊收訂達5000余種。此外,還藏有千余部中醫古籍。所擁有的中國醫學文獻分析和檢索系統面向全國,豐富的館藏資源為教學、科研和醫療工作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信息平臺。

      21世紀是中華民族實現全面復興的偉大時代,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和機遇,院校確立了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建成國際化的研究型醫科大學,將中國醫學科學院建成xxx醫學科學知識創新工程體系的戰略發展目標。協和人,在同志提出的的重要思想和黨的的下,通過幾代協和人同心同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共同努力,我們有能力實現自己的宏偉目標,我們有能力為祖國的醫學科學事業和高等醫學教育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交流合作

    院校十分重視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與數十個國家(或地區)的醫學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科研、教育、醫療領域的合作關系,有200余名國外專家學者被授予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其中包括數位諾貝爾獲得者。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我校分別授予馬耳他國前總統文森特?塔博恩和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前布坎南、施瓦茨名譽醫學博士學位。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干事李鐘郁先生都曾到院校訪問交流。自1985年以來,我校相繼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美國大學分校醫學院、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西澳大學醫學院及中文大學醫學院簽訂了校際交流協議,彼此交換高年級學生到對方學校進行短期臨床學習。經國家教育部批準,1993年起學校可自行接收計劃外自費留學生,1997年起又獲準招收我國、和澳門地區學生來校學習。目前,院校已成為國際醫學科學研究組織正式單位。 在2002年教育部、衛生部簽署共建協議的基礎上,在國務院領導同志和教育部、衛生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2006年9月,我校與大學實行緊密合作辦學,可同時使用協和醫學院--大學醫學部作為第二名稱,學校仍為法人單位,并進入211和985工程建設行列。兩校強強聯合辦學,共同探求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的創新模式。

       現任領導

    曹雪濤:院長

      

    李立明:黨委、常務副院校長

      曾益新:校長

      林長勝:黨委副兼紀委

      徐德成:副院校長

      

    詹啟敏:副院校長

      趙玉沛:副院校長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麥克林(FranklinC.Mclean)1918-1919

      胡恒德(HenryS.Houghton)美國人-1942

      

    顧臨(RogerS.Greene)1928-1938中華醫學基金會駐華代表(代理校長)

      

    恒1929-1938中國xxx位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的醫學博士,協和醫學院xxx位中國人校長

      

    李恩1947-1957

       歷任院校長

    沈其震1956-1958著名醫學專家,一級教授,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黃家駟1959-1983著名胸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一級教授

      

    吳階平1983-1984著名泌尿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一級教授

      

    顧1985-1992病毒學教授,六十年代初成功研制脊髓灰質炎口服活疫苗

      

    巴德年1992-2001免疫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校徽校歌

      中國醫學科學院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院校徽創意說明

      

    院校徽章為璧形,寓意為合璧,其綠色和白色象征生命的常新與。徽章的內容為盾牌、、長卷、訓辭和院校中英文名稱。徽章上方的協和盾牌象征抵御疾病、護佑生命。其中蛇杖源于希臘傳說中可以的風神赫耳墨斯神杖。這是國際的醫用標志。其造型取自校名中的和,與U形盾邊互補、內外成趣。蛇杖下是翻開的書本,寓意為開卷有益,其左右記載的1917、1956分別是校奠基和院命名的時間。盾徽既可做為正徽--璧徽的組成部分在正式場合使用,也可做為副微使用于平時。院校徽章從整體上體現為生命科學的發展團結奮進的。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4692/

    (8)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