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基本介紹

    同仁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創建于1886年(清光緒12年),是一所以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心血管疾病診療為重點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同仁”字號和圖徽是國家商標局認定的國內醫療服務業xxx馳名商標。

      

    醫院兼有市眼科研究所 (世界衛生組織防盲合作中心、博士后流動站)和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附設同仁眼庫(國際眼庫協會),設有市眼耳鼻咽喉科疾病研究中心和市糖尿病防治辦公室。

      全院現有職工2064人,副教授以上及相應職稱者241人。病床860張,設有37個臨床和基礎科室,日門、急診量3500—5000人次,年均住院病人約1.5萬人次。

      眼科和耳鼻咽喉科技術實力雄厚。眼科的眼底病、眼外傷、青光眼、角膜移植、眼部整形、激光診療;耳鼻咽喉科的人工耳蝸植入、全耳再造、聽力康復、頭頸腫瘤治療、氣管異物取出、鼻內窺鏡技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治療等技術處于國內xxx地位,某些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的建立使醫院形成重點學科三足鼎立的局面。內科的糖尿病綜合防治、異體干細胞移植治療重癥血液病以及外科微創技術、胰島移植等方面的臨床水平亦引人矚目。

       醫院規模

    全院現有職工2064人,副教授以上及相應職稱者241人。病床860張,設有37個臨床和基礎科室,日門、急診量3500—5000人次,年均住院病人約1.5萬人次。眼科和耳鼻咽喉科技術實力雄厚。眼科的眼底病、眼外傷、青光眼、角膜移植、眼部整形、激光診療;耳鼻咽喉科的人工耳蝸植入、全耳再造、聽力康復、頭頸腫瘤治療、氣管異物取出、鼻內窺鏡技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治療等技術處于國內xxx地位,某些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的建立使醫院形成重點學科三足鼎立的局面。內科的糖尿病綜合防治、異體干細胞移植治療重癥血液病以及外科的微創技術、胰島移植等方面的臨床水平亦引人矚目。

      

    醫院科研教學工作成績顯著,近十年共獲科研318項(其中xxx2項、衛生部級9項、市級112項);《內窺鏡鼻竇外科的基礎與臨床研究》、《視網膜移植術》和《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防治的基礎養醫療專業本科生523人,研究生100余人;護校分校1996年至2000年培養中專畢業生278人。

       著名科室

      醫院設有薈萃首都知名專家的市眼科會診中心、市耳鼻咽喉科會診中心、市糖尿病綜合會診中心、泌尿外科會診中心,還建立了國際眼病診療中心、白內障防治中心、屈光矯治中心、驗光配鏡及眼鏡中心、鼻眼相關疾病診療中心、睡眠呼吸監測中心、臨床聽力學中心以及人工耳蝸植入中心等全方位醫療服務體系

       同仁

      同仁醫院在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逐步形成了嚴謹的治學傳統和熱忱為患者服務的優良作風;逐步形成了“精、誠、勤、和”的同仁。走進21世紀的百年同仁將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貢獻。

       發展歷史

      1999年同仁字號和圖徽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

      1992年新門診病房大樓落成使用,病床擴大到850張。

      1986年建院100周年,列入國家“七五“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門診病房大樓奠基。

      1959年成立市眼科研究所。

      1958年市耳鼻咽喉科醫院合并于同仁醫院,成立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1954年市衛生系統“天字一號工程“同仁醫院病房大樓竣工使用,病床增至580張。

      1953年市人民正式接管同仁醫院。

      1952年原婦嬰醫院并入同仁醫院,增設婦產科和小兒科。病床100余張。

      1936年建院50周年,編寫《同仁醫院50年小史》。

      1906年磨鏡室成立,為中國北方地區之首。

      1903年醫院擴建,中樓落成,逐漸發展為綜合醫院。

      

    1886年美國美以美創辦同仁醫院,當時僅為一個小眼科診所。

       科室設置 眼科 耳鼻喉科 心血管科 外科 內科 急診科 麻醉科 病理科 檢驗科 皮膚科 婦產科 激光科 核醫學科 超聲波室 理療科 兒科 藥材科 同仁東院口腔科VIP診室 同仁工會 干部醫療科 同仁藥師網 中醫科 同仁科技開發公司 同仁醫院醫學圖書館 神經內科 放射科 信息中心 傳統醫學科

    預約掛號

      同仁醫院門診掛號時間及地點:

      1.眼科掛號地點:南門掛號大廳,掛專家號及普通號。

      掛號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7:00-11:30;下午13:30-16:30。

      周六至周日,7:00-11:00,掛完為止。

      2.耳鼻喉科掛號地點:西區門診樓四層收費處辦理制卡、掛號、充值、打印收據業務。

      掛號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7:00-11:30;下午13:30-16:30。周六至周日,7:00-11:00,掛完為止。

      3.其它科室掛號地點:西區門診樓一層、二層收費制卡窗口均可辦理制卡、掛號、充值、打印收據業務。掛除眼科、耳鼻喉科以外的其他各科室專家號及普通號。

      掛號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7:00-11:30;下午13:30-16:30。

      周六至周日,7:00-11:00,掛完為止。

      4.早7.30后,由于交費人員較多在南門制卡中心(在掛號處與南門之間)建卡、掛號、充值、打印收據。

      掛號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7:00-16:00。

      周六至周日,7:00-11:00,掛除耳鼻喉科以外的其他各科室專家號及普通號。

      5.醫保病人:持本人醫保本、貼條形碼后在制卡中心建卡、掛號就醫。

       掛號程序

      1.除眼科以外的其他科室掛號就診流程請詳見《醫生工作站實施公告》

      2.掛號大廳每日只掛當日眼科門診號。掛號人也可在南門登記處持病人有效身份證明,經確認后登記次日排隊序號。次日晨6:00持此序號排隊掛號

      

    3.白內障治療中心、近視眼治療中心、眼科屈光專臺設在我院東區,請到東區三層建卡掛號、就診。

      

    4.中醫、針灸、按摩科設在我院東區,請到東區中醫樓建卡掛號、就診。

      5.耳鼻咽喉-頭頸外科VIP會診中心遷至東區二層,請到該診區建卡、掛號、就診。

      掛號費120-320元/人不等。掛號費不屬于醫保、公療報銷范圍。

      6.為方便各不同層次眼科病人的要求,我院還開設有特需門診、市眼病會診中心等就醫形式。

       市眼病會診中心

      位于西區門診樓三層七區。每周一~周五均有我院知名專家坐診。掛號費320元/人,在該中心掛號,掛完為止。

      掛號費不屬于醫保、公療報銷范圍。

      眼科特需門診:

      位于東區一層北側。每周一-周五均有我院知名眼科專家坐診,在該中心掛號。掛號費根據醫師職稱分別為120元-220元/人不等。

      掛號費及檢查費均不納入醫保、公療報銷范疇。

       就診信息

    同仁醫院掛號注意事項:

      西區門診樓一層收費處辦理制卡、掛號、充值、打印收據業務。

      掛號每天只掛當日門診號,掛專家號需提前一天辦卡,在南門登記處持病人有效證件,經確定后登記次日排隊順序號。次日六點持此號排隊掛號。

      同仁醫院掛號時間:

      周一至周五上午7.00——11.30、下午13.00——16.30

      周六7.00——11.00,掛完為止。

      醫院地址:市東城區東交民巷1號(西區);市東城區崇文門內大街8號(東區)

       專家介紹 王寧利

    王寧利,男,醫學博士,同仁醫院副院長,首都醫科大學眼科學院院長,眼科臨床部主任,同仁醫院眼科首席專家、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從事眼科臨床工作二十余年,完成眼科手術一萬余例。設計開展相關醫療新技術十余項。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嫻熟的實踐技能。

      任亞洲青光眼學會理事、東亞及東南亞青光眼學會常任理事、亞洲閉角青光眼研究會理事、世界衛生組織防盲合作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常委、醫學會眼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青光眼學組副組長,擔任《International Glaucoma Review》中國學會主編,及《Asia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中華醫學英文版》等8種眼科副主編、編委等學術職位。

      主攻專業:青光眼、白內障、眼內屈光手術、遺傳性眼病,擅長各類青光眼手術,及各類白內障眼內屈光手術及青光眼激光治療,特別是在疑難及復雜性青光眼治療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

      被評為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和國務院津貼享有者。主編眼科專著六部,發表學術論文一百余篇,獲xxx、省部級科研五項。

       王紹莉

    1983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眼科系,同年進入同仁醫院眼科工作。1992-1993年在日本琦玉醫科大學綜合醫療中心眼科眼外傷專業,師從河井克仁教授。現為同仁眼科中心眼外傷科主任醫師、副教授。同時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會員,醫師協會會員,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聘任教師,Interna-

      tional Surgical Eye Expeditions。

      精通眼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是眼外傷的疑難雜癥。擅長白內障手術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完成手術近萬例。1993年留學回國后,率先在國內使用過氟化碳液體治療巨大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及晶狀體和人工晶狀體脫位,同時還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人工角膜下的玻璃體視網膜手術聯合穿通角膜移植手術”及“虹膜型人工晶狀體在外傷性無虹膜無晶體眼的應用”等多項新手術。

       馬建民

      1991年大學畢業,1997年在醫學院獲得眼科學碩士學位,2002年在首都醫科大學獲得眼科學博士學位,2005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完成眼科

      臨床博士后工作,現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工作。

      在從醫16年的過程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近年來發表文章20余篇;以主要研究者完成xxx課題3項,省市級課題4項;協助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20

      余名;擔任BJO、中華眼科、眼科研究、中國現代醫生、醫學等的編委或審稿專家。

       科室介紹 眼科

    眼科是同仁醫院的重點學科。同仁眼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光緒年間。當時的乃至中國北方,尚沒有西醫眼科。一位被稱為“藍大夫”的美國醫生,受教美以美會的派遣,在建立了一家眼科診所。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成為今天的同仁醫院。百年積累,春華秋實,幾代眼科醫護人員以精湛的醫術和良好的信譽打造了同仁眼科長盛不衰的金色品牌。同仁醫院為適應入世和醫療衛生體制的形勢,重組建的同仁眼科中心,設立眼科臨床部、眼科研究所、防盲指導辦公室(WHO防盲合作中心)、眼庫(國際眼庫協會會員)和視光學系;是國家教育部中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和市重點實驗室。臨床部下設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病、角膜病、眼外傷整形、眼肌斜弱視、眼眶病眼腫瘤、眼中醫和眼屈光等9個專業及4個分支;研究所下設基礎部、應用基礎部、行政部和防盲研究室以及眼科生物、眼科遺傳病、眼科細胞生物學與細胞移植、眼科藥理、眼科病理等6個專業實驗室。中心專業齊全、臨床技術突出、儀器設備先進、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在眼底病、難治性青光眼、復合性眼外傷、角膜移植、準激光角膜屈光矯正手術、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激光診療、防盲指導、低視力研究等方面居國內xxx地位,某些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心承擔著多項國家繼續教育項目。此外,中心還將依靠眼科的先進技術,憑借同仁醫院的綜合實力,與相關學科合作發展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在神經眼科學、創傷眼科與眼外傷以及鼻眼相關疾病、頜面外科與眼科等領域形成特色。

      

    中心現有員工260人,其副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61人、具有博士學歷人員19人、碩士學歷人員24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4人;在讀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20人;中心承擔本科生、生等不同層次人員的教學、培訓工作,每年接受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百余名。病床186張,年門、急診量可達30萬人次以上,年手術量2.5萬例至3萬例。

      同仁眼科中心將以WHO防盲合作中心、全國防盲指導辦公室為依托,加快防盲治盲工作力度,繼續在城郊社區擴大眼病篩查,形成“有病早治、無病預防”的專科醫療會診網,使市居民的眼病防治水平在2008年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特色醫療:中心專業齊全、臨床技術突出、儀器設備先進、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在眼底病、難治性青光眼、復合性眼外傷、角膜移植、準激光角膜屈光矯正手術、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激光診療、防盲指導、低視力研究等方面居國內xxx地位,某些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耳鼻喉科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市重點學科,首都醫科大學耳鼻咽喉博士培養點,設有5個臨床學科,131張病床。設備先進、實力雄厚,注重引進和推廣高新技術。積極發展,現有專業醫護人員105人,其、副教授及相應職稱者24人,博士后6人,博士8人,碩士16人。

      特色醫療: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市重點學科,首都醫科大學耳鼻咽喉博士培養點,設有5個臨床學科,131張病床。設備先進、實力雄厚,注重引進和推廣高新技術。積極發展,現有專業醫護人員105人,其、副教授及相應職稱者24人,博士后6人,博士8人,碩士16人。

       心血管中心

    同仁醫院心血管中心是同仁醫院三大重點學科之一,與眼科、耳鼻咽喉科共同形成醫院的“三足鼎立”。心臟中心成立于2000年12月,早期在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主持下通過人才引進、技術突破和學術交流等使心血管中心的診療技術迅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心血管中心在人才、設備、醫療和科研等方面已頗具規模。

      目前心血管中心共有床位130張,監護病床20張,包括病房、監護室、導管室、門診、無創檢查室等11個醫療單元。中心擁有大型心血管造影機、射頻消融儀、體外循環機、超聲心動圖機、運動平板試驗、呼吸機等先進設備,能滿足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現代診療需要。自中心成立以來,已經有上萬例心臟病患者在本中心接受了介入或外科手術治療。目前年門診量52000多人次,年住院2000多人次。

      

    同仁醫院心血管中心還是衛生部批準的臨床藥理。自中心成立以來,承擔和參與了多項國際合作、國家和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基金項目。中心是首都醫科大學博士和碩士培養,是市衛生局批準的心內科醫師培訓。

      心血管中心有技術一流的醫護人員,有滿足心臟病患者診治的一流設備和,更有同仁醫院品牌、現代服務、特別是醫院的支持及廣大患者的信任,心血管中心一定會為廣大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務,共創健康美好的明天。

       外科

    包括肝膽外科、消化道腫瘤外科、以甲狀腺為主的綜合外科1、以腺為主的綜合外科2、血管外科整形美容科及細胞移植實驗室。每日完成大量醫、教、研任務。總體水平達市先進水平,某些領域達市xxx水平。肝膽外科是普外科重點科室。

      

    近年來,普外科廣泛開展了微創手術,包括: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腹腔鏡肝囊腫開窗術,膽總管結石十二指腸鏡下括約肌切開取石術,大腸鏡下息肉、腫物活檢及切除術。腹腔鏡手術是現代科學和外科技術的完美結合,手術時外科醫生只需在病人的腹壁上切開3-4個1厘米左右的微小切口,作為腹腔鏡手術器械進入腹腔的通道,外接電視器,醫生在電視下進行手術操作,手術視野清晰,術后傷口不用縫合。病人在術后1天就可下床活動、,3天就可出院,4周后可照常工作生活,傷口瘢痕小。腹腔鏡手術主要用于慢性腹痛。難以下決心是否手術的急腹癥、腹部惡性腫瘤的分期等診斷和膽囊切除術,先天性肝囊腫開窗引流術、疝修補、闌尾切除術等治療。

      肝外膽管結石常規開腹創傷大,必須置放T管引流。最少兩周才能拔除T管,兩周后才能出院。而應用12指腸鏡下乳頭切開取石,如無并發癥,3天左右即可出院,其優點是花錢少、創傷小、恢復快。

      

    內鏡臨床應用在早期大腸癌診斷及大腸癌術前分期方面的診治水平已在國內xxx。該科應用擴大腸鏡(國內現僅2-3臺)對大腸病變進行“活體顯微鏡”檢查,使醫師在檢查同時立刻明白是癌前期病變還是癌,應用超聲腸鏡檢查腫瘤浸潤深度及有無周圍淋巴結轉移,從而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此檢查手段,使以前大腸癌不能進行術前分期的問題得以解決。使一部分以前需開腹手術的患者經內鏡就可去除病灶(高頻電切除),更使一部分過去認為不能保肛的早期直腸癌患者通過內鏡切除。后入局部切除及用腸合器低位切除吻合保留了,既提高了生活質量,又了治療的徹底。

      1993年,在同仁醫院成立了市泌尿外科會診中心,該中心薈萃了吳階平、郭應祿院士等一批國內優秀泌尿外科專家,中心為各種疑難病患者提供會診、檢查、治療、手術等一條龍服務。

      中心的專家各個身懷絕技,在各自的領域內有很高的和豐富的經驗,對前列腺、腎上腺、泌尿系腫瘤、尿石癥、男性性功能障礙等疾患進行會診和醫療服務。

       內科

    目前內科共有134張床位,包括5個亞科(糖尿病內分泌科、消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腎內科)。擁有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技術,其中高級職稱專家30余人,研究生導師8名,各級醫師共70余人,不僅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而且能熟練地診治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并對復雜、疑難病例積累了豐富的診斷與治療經驗,對于胸、腹部、血液系統等惡性腫瘤具備完善的診斷和綜合治療的能力

      在微創診治技術方面,擁有配套先進的內窺鏡系統(包括電子胃鏡、腸鏡、支氣管鏡),所有操作人員均經過系統培訓,能以嫻熟的技術完成各種內鏡診斷及鏡下治療。腎內科擁有先進的符合要求及規范服務的血液透析室,給大量的尿毒癥患者帶來了,同時能熟練地完成腎組織活檢,xxx提高了診斷水平。

      

    血液科已逐步開展了外周造血干細胞移植術,使惡性血液病的治療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呼吸科對于肺心病等所致的呼吸衰竭機械通氣及營養支持等綜合治療,以及支氣管肺癌的系列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消化內科將進一步針對嚴重人們健康的肝病開設專科病房及HbsAg(+)專日門診。市糖尿病綜合會診中心及市糖尿病防治辦公室設立在糖尿病內分泌科,使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診斷與治療及研究工作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數年來,內科還承擔著繁重的臨床教學任務,有一支素質高、業務功底強、勤奮敬業的師資隊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0余名,他們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在歷次的首都醫大教學比賽考試中成績均名列前茅,同進獲得多項首都醫科大學教學。隨著醫學科技進步,培養了一大批品學兼優的人才,培養碩士研究生近30名。近5年來,已取得衛生部級、市科委席自然科學基金以及衛生局科研6項,表論文178余篇。

      內科有一支訓練有素、技術精湛、醫德的護理隊伍,共有70人,其中主管護師11名,護師30余人,長5名。她們護理經驗豐富,操作熟練,不怕苦,不怕累,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呼吸科的RICU病房、血液層流病房、腎科透析室等危重病人的搶救、治療都滲透著她們的心血及汗水。1999年開始全面實行整體護理,廣泛進行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使護理質量跨越式提高,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思想已深駐于她們心中,并付之于行動,想病人之所想。

      

    1998年,經市機構編制辦公室的批準,在同仁醫院正式成立了市糖尿病綜合會診中心,該中心集中了協和、中日友好、北大等10余家醫療單位在糖尿病并發癥的研究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臨床經驗、醫德水平、服務熱心的專家。“中心”精心安排3位不同科室的主任醫師會診一名病人,一年多來已會診500余人次,其中44%是地區的患者,56%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充分體現出這種會診模式,能給病人提供優質、高效、有權威統一的會診意見,便于他們回到當地按會診專家的要求繼續治療。

      

    “中心”結合糖尿病極易合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病、冠心病、腦血管病、足病、胃輕癱和呼吸道病,初診糖尿病者又易存在心理恐懼、不安、不知所措,并需營養師具體指導合理用餐等,將會診專家劃為4個會診組:xxx會診組側重會診合并微血管并發癥。第二會診組側重會診大血管并發癥。第三會診組側重其它并發癥,包括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胃輕癱、呼吸系統疾病等。第四會診組重點指導心理健康及科學膳食。

      “中心”覆蓋了微循環糖尿病科、內分泌科、眼科、腎內科、心內科等11個相關專科,以一種新型的醫療形式,向病人提供高水平、權威性的診斷與治療,從而減少了病人盲目求醫、重復檢查等諸多不便,為廣大多發病、疑難病患者帶來了。

       急診科

    同仁醫院急診科位于醫院西區北樓一至三層,總面積約2400平方米。由各個專業的急診診室,搶救室,留觀輸液區和重癥監護病房組成。急診專業診室包括內科、外科、神經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婦產科;配備有專用的手術室、藥房、放射診斷室和檢驗中心。每天24小時接診各種急癥的成年病人(兒童急診在門診樓二層)。

      

    急診科為大型的綜合科室,是一支擁有專職醫生、近百人的強大團隊,包括高級職稱的專家6人,學科特色為各種急危重病人的搶救,特別是多年來在老年多臟器功能衰竭的治療方面取得了大量臨床經驗,突出短療程、低成本、出院隨訪、全程服務的診療特色,深受患者的歡迎。此外,本院急診科實行急診全科醫師制,使就診的內、外科患者得到更便捷、更有效的治療。同仁醫院以眼、耳鼻喉科為特色,依托這一特色建立的顱頜面創傷中心,為頭面部復合傷的患者提供了更高效的救治途徑。目前本科的搶救、復蘇成功率位居全市甲等醫院前列。

      為方便患者就醫,本科推出了導醫服務,對于重癥和行動不便的患者由輔醫全程導診。服務旨是:搶救生命,服務患者;目標是:為患者提供舒適、快捷的就醫,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暢通急診搶救綠色通道。

       病理科

      醫院及病理科的發展簡史:同仁醫院創建于1886年,具有117年的歷史。是以眼、耳鼻咽喉科(xxx重點學科)及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為重點的大型甲等綜合醫院,現包括同仁醫院本部(西區)和今年2月及5月即將運行的東區和亦莊院區,屆時病床位將由880余張增至1650張,有51個臨床和基礎科室,現每日門、急診量3500-5000人次,年均住院病人約1.5萬人次。病理科建于1956年,已從最初的120M2發展到現在的520M2,從4位工作人員發展到16名工作人員;從最初簡陋的設施,發展到先進設備齊全、專業病理隊伍實力雄厚,能擔負起醫、教、研任務的重要病理。

      

    豐富的病理資料:已累計完成外檢病理診斷309100例,尸檢2347例。年外檢量達12000主任:劉紅剛博士為首醫大碩士及博士生導師,可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

      病理科工作人員組成:院本部病理科編制15人,現有在編醫生7名,技術員7名,返聘專家3名,并將隨著東區和亦莊的運行而不斷增添人員。

      病理科工作內容及研究方向:病理檢查診斷的標本主要來自外科(普外、腫瘤外、胸外、腦外、骨外、泌尿外、移植外科)、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干保科)、耳鼻咽喉科、婦產科、眼科、口腔科及皮膚科等。科室重點研究方向包括:

      ⑴診斷病理學

      

    ⑵腫瘤病理學(偏重于耳鼻咽喉-頭頸部各種腫瘤及軟組織腫瘤);

      ⑶鼻-眶-顱穿通病變;

      ⑷特殊感染癥的病理學(真菌感染、生殖器外性性疾病、鼻硬結癥、結核等);

      ⑸空氣顆粒物在人體內分布、代謝及其與呼吸道疾病之間的關系;

      

    ⑹原因不明的肉腫性疾病(結節病、Crohn氏病、Wegener肉芽腫、肉芽腫性唇炎等);

      ⑺性疾病在耳鼻咽喉—頭頸部的表現等。

       檢驗科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檢驗科是一個集醫療、科研和教學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醫學檢驗中心,先后數次被衛生部及市臨床檢驗中心評為優秀實驗室。為了適應現代高速發展的臨床檢驗科學,本科室率先在國內開創臨床檢驗項目的優化組合,實現臨床檢驗項目的高效組合及合理分配,有效地形成了醫療檢驗與科研的優勢一體。

      全科下設三個大專業組:臨床微生物與生物學組、臨床免疫生化組、臨床體液血液組和臨床。

      全科現有工作人員55名,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26人,博士學歷1人,碩士學歷8人。在各種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60篇,目前承擔的各種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市科研項目兩項,市科研合作項目一項。

      該室現有碩士點一個,并同時承擔著首都醫科大學檢驗專科、七年制本科、新高職檢驗及衛校等各種層次的教學及生產實習工作,配備一支具有高水平、多層次的教學隊伍,已為祖國的衛生教育戰線培養了大量優秀的現代化醫學檢驗人才。

      本科室現已開展了500余項常規檢驗和多種特殊檢驗項目,擁有各類大型先進的實驗和科研設備,人員梯隊結構合理整齊。經過多年的努力,不斷引進新的實驗診斷方法和現代化的全自動分析儀器,不斷規范實驗診斷指標和提高室內室間質量控制體系,無論在臨床檢驗還是科研工作中都形成了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科室電腦區域聯網,實現對臨床檢測項目的輸入、保存、查詢以及院內資料共享。

       獲得榮譽

      醫院科研教學工作成績顯著,近十年共獲科研318項(其中xxx2項、衛生部級9項、市級112項)。

       歷任院長

      姓名:韓德民 任期:(從2000-11-1至今)

      姓名:賀仁誠任期:(從1998-11-1至2000-11-1)

      姓名:劉福源 任期:(從1992-6-1至1995-12-1)

      姓名:劉淑枚 任期:(從1990-2-1至1992-6-1)

      姓名:趙相印 任期:(從1984-6-1至1990-2-1)

      姓名:戴士銘 任期:(從1978-8-1至1984-5-1)

      姓名:張光三 任期:(從1977-1-1至1978-8-1)

      姓名:魏天選 任期:(從1971-12-1至1973-12-1)

      姓名:李瑞祥 任期:(從1971-2-1至1971-11-1)

      姓名:龔漢卿 任期:(從1968-12-1至1971-1-1)

      姓名:李仰岳 任期:(從1961-2-1至1961-11-1)

      姓名:劉世豪 任期:(從1948-8-1至1958-11-1)

      姓名:歐陽旭明 任期:(從1946-4-1至1948-8-1)

      姓名:雍世勛任期:(從1942-8-1至1946-3-11)

      姓名:金鑄 任期:(從1942-1-1至1942-7-1)

      姓名:霍普金斯·賀慶 任期:(從1935-1-1至1941-1-1)

      姓名:白大夫任期:(從1930-1-1至1934-1-1)

      姓名:姚潘漢任期:(從1928-1-1至1930-1-1)

      姓名:霍普金斯·賀慶 任期:(從1902-1-1至1927-1-1)

      姓名:劉濟之 任期:(從1894-1-1至1901-1-1)

      姓名:克大夫任期:(從1886-1-1至1893-1-1)

      姓名:蘭大夫任期:(從1886-1-1至1893-1-1)

      姓名:顧大夫任期:(從1886-1-1至1893-1-1)

       醫院地址

      地址:市東城區東交民巷1號(西區)

      市東城區崇文門內大街8號(東區)

       乘車線

      乘車線(外地患者):火車站線:從站出發,在站西公交站點,乘坐673,在崇文門西站下車,步行至醫院;在站東公交站點,乘坐9、25,在崇文門東站下車,步行至醫院。

      乘車線(本地患者):乘坐公交25、39、41、106、108、110、111、116、614、684、685在崇文門內站下車,步行至醫院。

       起火事件

    2010年8月8日上午11時20分許,崇文門附近同仁醫院東區大樓2樓餐廳起火,濃煙順著煙囪躥上頂樓天臺,1公里外清晰可見。百余名患者被緊急疏散,所幸未造員傷亡。8日下午1時20分許,大樓內消防水漬被清理干凈,大樓恢復正常診療秩序。具體起火原因還在調查。

       樓頂冒出滾滾濃煙

      8日上午11時30分左右,同仁醫院東區大樓樓頂空調冷卻設施處不斷冒出黑煙,1公里外清晰可見。

      多輛消防車停在醫院樓下,消防員高壓水槍從消防車上伸出,向樓頂噴水。和都在現場維持秩序。

      據醫護人員介紹,該大樓共有14層,頂樓是手術室,昨天正值周末,并未安排手術。

      據同仁醫院通報,起火為餐廳灶臺,工作人員發現起火后,立即啟動緊急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報警。

       患者無一中斷治療

      8日中午1時許,東區大樓的大院里,身著病號服的患者們在臺階上或坐或蹲,有的患者自己舉著吊瓶。

      “602房間的病人全出來了嗎?603房間的呢?”、“這里有11樓的嗎?”……各樓層責任手持住院人員名單,穿梭在患者中間進行核查。

      據院方通報,事發后,對正在住院的176名患者進行緊急疏散,將需要輸液的23人轉移到醫院西區急診科,其余病情較輕的患者則被疏散到東區廣場,患者均由醫院提供午餐。患者無一中斷治療或發生。

       1小時清理水漬

      11時40分,大火被撲滅,醫院1樓入口處被拉起的警戒線臨時,院方只允許有家屬陪同的患者先行進入,并對此解釋說,擔心樓內水漬將病人滑倒,需要讓物業人員進行清理。

      12時58分,火警徹底解除,醫護人員陸續將患者送回病房。

      8日下午1時20分許,醫院工作恢復正常。

       救援:消防員鉆煙囪查火點

      據市消防局人員介紹,昨日上午11時20分許,消防部門接到報警,花市、金寶街和府右街等3個消防中隊12輛消防車先后趕赴起火地點。

      經查看,是2樓餐廳起火,濃煙順著直通樓頂的煙囪躥出大樓。消防員一面通過高壓水槍在樓外滅火,一面派人背著氧氣瓶進入火場清理起火點。11時40分許,大火被撲滅。

      滅火結束后,多名消防員的服裝上沾著油污,并用瓶裝水連連漱口。消防員稱,為確認具體起火點,他們鉆入煙囪清查,“煙囪里滿是油垢,我們吃了一嘴。”

       相關信息 同仁醫院

      位于市站前3號集川大廈旁(站前與南新道交叉口)的同仁醫院是一家集醫療、科研、臨床、教育為一體的非營利性醫院,原衛生部部長錢信忠為醫院親筆題詞“同仁品德、一脈相傳”,對成就百年的同仁品德及同仁醫院的發展寄予厚望。

      醫院匯集了各方面的醫學精英,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和求實發展,憑借在華北地區一流的不孕不育臨床診療水平,日漸成為國內不孕不育專業醫院的翹楚。醫院按生殖系統疾病細分專科,重點突出以不孕不育的診治、生殖系統常見病的治療、男女各種性功能障礙等的治療為專科特色,在同行中處于xxx地位。并且在不孕不育診療、婦科微創宮腹腔鏡技術、顯微外科手術治療梗阻性無精子癥、兩性生殖健康診療等方面形成鮮明專業特色。

       同仁品德一脈相傳

      醫院以“質量為先,服務為范,崇尚責任,病員至上”的辦院方針,以專家、專業、專心、專人、專職、專護為服務,以現代醫院管理模式和良好、舒適的就醫,為患者提供導診、檢測、診斷、治療、護理等全方位高水平高專業化服務,真正讓患者利益得到。

      多年不孕不育領域的辛勤耕耘,讓數千個家庭得以享受天倫之樂,讓數千名女人成為幸福的母親,讓數千個孩子成為爸爸媽媽的小……一個個家庭的求子坎坷故事,一個個寶寶呱呱墜地的幸福喜悅,在同仁醫院紛紛揭開序幕,紛紛獲得結局。

      同仁醫院將以“一級醫院收費價格、醫院診療質量、五星級服務品質”的承諾,以醫療技術雄厚、科室設備齊全、醫院優美、服務貼心周到、收費公平合理的實力,成為開在百姓口的專家醫院、平價醫院、百姓放心醫院。

       地址

      同仁醫院位于市站前3號集川大廈旁(站前與南新道交叉口),市內乘車線:19、59、68車公交二公司下車18、45車常各莊下車,2、4、26、30、42、55、56、62、69、84車站下車往南600米即到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4722/

    (25)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