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膚鏡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基本信息

      皮膚鏡檢查

      

    皮膚鏡又稱皮表透光顯微鏡,皮膚鏡學的英文名稱和同義名包括Dermatoscope、Dermoscope、 Epiluminescence Microscope (ELM)、Incident light microscope、 Skin suce microscope。其本質是一種可以放大數十倍的皮膚顯微鏡;其功能和眼科用的眼底鏡、耳鼻喉科用的耳鏡一樣,是用來觀察皮膚色素性疾患的利器。根據皮膚腫瘤表面顏色變化和其病理變化的關聯性,皮膚科醫師于1989年在漢堡制定了一套診斷標準,由皮膚鏡所觀察到的色素型態來輔助皮膚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對于普通痣、Spitz痣、惡性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血管瘤、皮膚纖維瘤、玫瑰糠疹、銀屑病、白癜風、扁平苔蘚、脂溢性角化癥、疥瘡、小棘狀毛壅癥、斑禿、黃瘤病、鮑溫病、角化棘皮瘤、汗孔角化癥、傳染性軟疣、尖銳濕疣、尋常疣、跖疣等等具有診斷上的幫助。近年界各地的皮膚科醫師投入相當多的精力在皮膚鏡的研究上。而最新一期的皮膚科檔案(Archive Dermatology)的研究亦顯示,皮膚鏡對惡性黑色素瘤診斷的性可以達到98%,甚至比臨床診斷還要高。皮膚鏡是一個相當方便、非侵入性、診斷率高、值得信賴的工具。xxx總醫院xxx附屬醫院皮膚科新引進的一臺原裝皮膚鏡,有很高的分辨率和圖像清晰度,可以將放大的圖像用相機拍下并打印出彩色圖文報告。

      皮膚鏡診斷標準

      意大利學者Annessi等的一項研究表明,皮膚鏡診斷標準――模式分析診斷薄黑素瘤(TM,腫瘤厚度為0.3 mm)的靈敏性、性和診斷準確率最高。 (J Am Acad Dermatol 2007 ,在線發表)

      為了改善對表皮黑素細胞損害的診斷,在過去的十多年中發展了大量的皮膚鏡診斷標準和計算方法。研究者為了比較三種不同皮膚鏡診斷標準(模式分析、皮膚鏡ABCD和7點核對表)對一系列高度型黑素細胞損害診斷的靈敏性、性和診斷準確率而開展該研究,并通過皮膚鏡下不同結構在這些病變中出現的頻率以判斷其診斷價值。

       其他信息

    研究納入198個連續型黑素細胞皮損。皮膚鏡評估標準以23種皮膚鏡特征的有或無為依據。兩位富有皮膚鏡經驗的皮膚學專家用模式分析、皮膚鏡ABCD和7點核對表將每塊皮損分類為良性或惡性。經外科切除后,102塊皮損在組織學上診斷為Clack痣,96塊皮損診斷為TM。比較皮膚鏡及組織學對TM的診斷來評估這三種標準診斷TM的靈敏性、性和診斷準確率,以及各自的陽性和陰性預測值。采用單變量和多變量分析以確定哪種皮膚鏡標準與TM最密切相關。

      結果顯示,在經研究的黑素細胞皮損中,82.3%通過模式分析得到正確診斷(靈敏性85.4%,性79.4%,陽性預測值79.6%,診斷準確率 70.8%);與之相比,79.3%經ABCD得到正確診斷(靈敏性84.4%,性74.5%,陽性預測值75.7%,診斷準確率67.8%),71.2%經7點核對表得到正確診斷(靈敏性78.1%,性64.7%,陽性預測值67.6%,診斷準確率57.7%)。同時,7點核對表假陰性結果(21.8%)數值最高,而ABCD規則、模式分析分別為15.6%、14.6%。

      

    單變量分析表明,對于TM來講,型色素網,具有銳利邊緣、不規則、不均勻棕色小球狀體的網絡,不均勻的色素分布,同質區域以及淺棕色無結構區域才是最和的皮膚鏡特征。逆向逐步邏輯回歸分析顯示與TM最密切相關的指標是淺棕色無結構區(比值比=27.9)。

      

    研究顯示,模式分析診斷TM的性、性和診斷準確率最高。淺棕色無結構區既是一種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鑒別指征,也是TM最可靠的預兆(陽性預測值=93.8%, 陽性似然比=16)。研究者認為,對模式分析這種曾被低估的皮膚鏡診斷標準的使用不僅可以改進對可疑斑點狀黑素細胞皮損的診斷能力,還能顯著減少由7點核對表產生的假陰性結果。

      (xxx總醫院xxx附屬醫院皮膚科 仇萌 鄒先彪 編譯 原載于《中國醫學論壇報》)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4807/

    (1)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