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色茜草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簡介

    編輯

    染色茜草,玫瑰茜草或普通茜草或染色茜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茜草科和咖啡科。

    描述

    編輯

    普通茜草可長到 1.5 m 高。 常綠葉長約 5-10 厘米,寬約 2-3 厘米,在中央莖周圍形成 4-7 星狀的輪生。 它用葉子和莖上的小鉤子爬上去。 花很小(3-5 毫米寬),有五個淺黃色花瓣,密集的總狀花序,從 6 月到 8 月出現,隨后是小的(4-6 毫米直徑)紅色到黑色漿果。 根可以超過 1 米長,最厚可達 12 毫米,是被稱為玫瑰茜草和火雞紅的紅色染料的來源。 它更喜歡水分含量恒定的肥沃土壤(沙土和粘土)。 茜草被包括蜂鳥天蛾在內的一些鱗翅目物種的幼蟲用作食用植物

    使用

    編輯

    自古以來,它就被用作皮革、羊毛棉花絲綢的植物紅色染料。 對于染料生產,兩年后收獲根。 紅色外層為普通染料,黃色內層為精制染料。 染料在媒染劑(最常見的是明礬)的幫助下固定在布料上。 茜草也可以發酵染色 (Fleurs de garance)。

    根部含有酸紅素。 通過干燥、發酵或用酸處理,它變成糖、茜素和紅紫素,它們于 1826 年由法國化學家 Pierre Jean Robiquet 首次分離出來。紅紫素通常沒有顏色,但溶解在堿性溶液中時呈紅色。 與粘土混合并用明礬和氨水處理后,它會產生明亮的紅色著色劑(茜草湖)。

    粉碎的根可以溶解在硫酸中,干燥后留下一種叫做 garance(茜草的法語名稱)的染料。 另一種提高產量的方法是在將根用于染色后將其溶解在酸中。 這會產生一種叫做 garanceux 的染料。 通過用精處理粉碎的根,產生了色堿。 它含有根中茜素含量的 40-50 倍。

    這種顏料的化學名稱是茜素,屬于蒽醌類,1855 年德國德累斯頓的 Leonhardi 教授用它來制造茜素墨水。 1869年,德國化學家Graebe和Liebermann合成了人工茜素,從1871年開始實現工業化生產,有效地結束了茜草的種植。

    在 20 世紀,茜草僅在法國的部分地區種植。

    這種植物的根部含有多種多酚化合物,例如 1,3-二羥基蒽醌(purpuroxanthin)、1,4-二羥基蒽醌(quinizarin)、1,2,4-三羥基蒽醌(purpurin)和 1,2-dihydroxyanthraquinone(茜素) . 最后一種化合物賦予一種名為玫瑰茜草的紡織染料紅色。 它也被用作著色劑,特別是用于油,被稱為茜草湖。 該物質還來自另一種植物心葉茜草。

    歷史

    編輯

    染色的早期證據來自印度,在 Mohenjo-daro(公元前 3 千年)的考古遺址中發現了一塊用茜草染色的棉花。 在梵語中,這種植物被稱為 Manjishtha。 隱士們用它來將衣服染成藏紅花色。賓根的希爾德加德的草藥也提到了這種植物。 英國紅衣軍的紅色大衣在早先用胭脂紅染色后,又用茜草染色。

    染色茜草

    火雞紅是一種用于棉花的強烈、非常牢固的紅色染料,通過復雜的多步工藝從茜草根獲得,涉及漆和橡樹膽、小牛血、羊糞、油、蘇打、明礬和錫溶液 . 火雞紅起源于印度并傳播到土耳其。 1747 年,熟悉其生產方法的希臘工人被帶到法國,荷蘭和英國的間諜很快就發現了這個秘密。 到 1784 年,曼徹斯特開始生產經過消毒的土耳其紅,到 1820 年代,帶有土耳其紅底色的滾筒印花正裝棉布在英國很流行。

    民間醫學

    編輯

    根據 Culpeper 的草藥,這種植物是火星的草藥,具有開放的特性,然后可以結合和加強。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48808/

    (3)
    詞條目錄
    1. 簡介
    2. 描述
    3. 使用
    4. 歷史
    5. 民間醫學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