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編輯姜 (Zingiber officinale) 是一種開花植物,其根莖、姜根或生姜被廣泛用作香料和民間藥物。 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長出約一米高的假莖(由卷曲的葉子基部制成的假莖),帶有窄葉片。 花序開有淡黃色花瓣和紫色邊緣的花,直接從單獨的枝條上的根莖長出。
姜屬于姜科,該科還包括姜黃 (Curcuma longa)、豆蔻 (Elettaria cardamomum) 和高良姜。 姜起源于東南亞海域,很可能首先被南島人馴化。 在南島擴張期間(約公元前 5,000 年),它被運往整個印度洋-太平洋,遠達夏威夷。 姜是最早從亞洲出口的香料之一,隨著香料貿易到達歐洲,被古希臘人和羅馬人使用。 細辛屬中的遠親雙子葉植物通常被稱為野姜,因為它們的味道相似。
盡管在傳統醫學中用作膳食補充劑,但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食用生姜或其提取物對人體健康有任何影響或可用于治療疾病。2019 年,世界生姜產量為 410 萬噸,印度居首,占世界總產量的 44%。
起源與分布
編輯姜起源于東南亞海域。 它是真正的栽培種,在野生狀態下不存在。 它被馴化的最古老的證據是在南島民族中,它是自古以來種植和開發的幾種生姜之一。 他們種植了其他姜,包括姜黃 (Curcuma longa)、白姜黃 (Curcuma zedoaria) 和苦姜 (Zingiber zerumbet)。 根莖和葉子用于調味食物或直接食用。 葉子也被用來編織墊子。 除了這些用途外,生姜在南島人中還具有宗教意義,用于治療和尋求精神保護的儀式。 它也被用于南島群島船只的祝福。
從公元前 5,000 年左右開始,在南島人擴張期間,姜作為獨木舟植物在他們的航行中隨身攜帶。 他們在史前時期將其引入太平洋島嶼,遠早于與其他文明的任何接觸。 原始馬來-波利尼西亞語單詞 *laqia 的反義詞在一直到夏威夷的南島語系語言中仍然可以找到。 據推測,在公元前 3,500 年左右,南島水手與斯里蘭卡和南印度講達羅毗荼語的民族接觸期間,他們還可能將其與其他東南亞食品植物和南島航海技術一起引入印度。 在公元 1 世紀,它還被南島航海者帶到了馬達加斯加和科摩羅。
公元 1 世紀左右,商人將其從印度運往中東和地中海。 在香料貿易期間,它主要與胡椒、丁香和許多其他香料一起種植在印度南部和大巽他群島。
歷史
編輯姜的xxx個書面記錄來自于戰國時期(公元前 475-221 年)在中國寫成的《論語》。 據說孔子每餐都要吃姜。 公元 406 年,僧人法顯寫道,生姜在盆中種植,并在中國船只上攜帶,以防止壞血病。
姜由阿拉伯人引入地中海,并由狄奧斯科里德斯(公元 40-90 年)和老普林尼(公元 24-79 年)等作家描述。 公元150年,托勒密指出錫蘭(斯里蘭卡)出產生姜。 中世紀時,生姜和腌制姜被進口到歐洲,在幾個國家的官方藥典中都有描述。 在 14 世紀的英國,一磅生姜的價格相當于一只羊。
園藝
編輯姜產生一簇簇白色和粉紅色的花蕾,開成黃色的花朵。 由于其美學吸引力和植物對溫暖氣候的適應性,它經常被用作亞熱帶家庭周圍的景觀。 它是一種多年生蘆葦狀植物,一年生葉狀莖。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48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