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醫院簡介

    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它是全國xxx一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的附屬醫院,是率先成為全國示范中醫醫院的全國甲等中醫院,也是市首批列入的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的臨床藥理,民政部“明天計劃”腦癱患兒手術康復治療定點醫院。在中醫院校的附屬醫院中,是培養國內外中醫藥人才時間最早、人數最多、層次最高的重要教學。

       師資力量

    建院近50年,醫院專家云集,名醫薈萃,技術力量雄厚,先后涌現出工程院院士2名。822名職工中,正副主任醫師、教授和相應職稱的高級醫務人員160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8名,碩士研究生導師53名。教學上設立了19個臨床教研室。醫院努力建設一支以知名專家為中堅,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為的素質好、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名老中醫作用,全體醫務人員繼承并發揚了傳統醫學的精華,采用中醫藥和結合診治疾病的優勢,應用中藥、針灸、推拿、手術、介入和康復等多種治療手段,治療各種疑難雜病收到了很好效果,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為患者提供了高水平、高質量、人性化的醫療服務,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患者,立了良好的形象。在充分利用中醫藥優勢的同時,近些年來積極開展新技術和新項目,不斷提高了整體醫療水平,其中多種治療手段處于國內xxx水平,部分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醫療科室

    醫院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急癥中心、中醫腦病重點專科、腎病重點專科、骨科重點專科、消化重點專科、周圍血管病重點專科、肛腸病重點專科。中醫腎病、中醫急診、中醫周圍血管病是市中醫特色診療中心建設單位。

       醫療設施

    整個醫院配套齊全,設有27個一級臨床科室,5個醫技科室,有專科專病門診92個,日門診量2500多人次。有設施齊備、舒適明亮的病房,現15個病區和EICU、SICU、CCU病房,有574張病床。另外在開設的分院設有82張病床。

      

    醫院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診療設備多臺,其中包括磁共振裝置(MRI)、螺旋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關節手術系統、術中三維放射成像系統、大型成套數字化X線機組、彩色B超、流式細胞儀、各種電子內窺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氣分析儀和先進的重癥監護儀等設備。

       醫院規模

    醫院在近三年來,學術思想活躍,業務發展突飛猛進,每年均以兩位數速度增長,尤其是2007年,醫院確立“調整、充實、提高”的發展方針,引進人才和技術,就醫,更新部分設備,完善工作流程,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各項醫療指標呈良性增長,總門診量614752人次,與去年同期增長14.6%;出院病人數8225,與去年同期增長23.4%;手術例數2791,與去年同期比增長38.3%;床位使用率88.6%,與去年同期比增長11.0%;床位周轉次數14.6,與去年同期比增長23.7%;床位工作效率指數1.08,與同期比增長37.4%;平均住院日21.5,與去年同期比縮短14%;住院人均費用比去年同期降低8%,每百門急診收入院人數1.35,外地住院病人1425人次,占住院人數17.3%。大科規模效應突出,如骨科、心血管科、腎病內分泌科 、腦病科等,骨科手術例數、出院病人數、業務規模都有長足進步,外地住院病人占40.2%,初步形成品牌科室,所承擔民政部“明天計劃”成功為十余省120多福利院腦癱患兒實施了手術治療,使這些殘疾兒童重新站立起來,在評比中,我院被授予民政部“明天計劃”突出貢獻單位,徐林主任被授予突出貢獻先進個人。大內科是醫院支柱,門診量占全院29.5%,住院病人占53%,業務收入占50%,大多科室成為重點專科或學科。小科特色表現突出,皮科、針灸科、推拿科門診量都有較大的增長,周圍血管、肛腸初步形成小科重點專科規模,全院專業分布初步形成品牌科室、重點科室、特色科室局面。

      

    醫院力求做到立足現在,著眼未來,深刻領會中央衛生工作的,把醫院參與社區衛生工作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充分認識社區衛生工作在未來醫院發展中將會起到重要作用,醫院與屬地衛生主管部門密切合作,不斷把該項工作引向深入,成績突出,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

       教學工作

    醫院作為中醫藥大學重要的臨床醫學院,承擔著國內外培養中醫臨床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臨床授課和臨床實習任務。自1958年起,培養了近9000名各種層次的高級中醫藥人才和900余名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留學生。近千名國內生。同時,醫院也不斷派學者赴世界交流、合作、讓中醫藥走出國門,界中國醫學。

      

    醫院又是中醫藥大學臨床研究所。共設有8個臨床研究室,建有Ⅰ級動物實驗室、Ⅱ級動物實驗室、基礎型實驗室各一個,應用型實驗室兩個,基本滿足科研教學使用。我院承擔了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制、七年制、臺港澳班、留學生臨床各專業課程教學及畢業實習教學任務,還承擔各專業研究生教育。現有19個臨床學科教研室,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涵蓋6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點,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中醫藥大學xxx臨床醫學院重點學科及重點專科建設卓有成效,現中醫內科學為教育部重點學科,中醫外科學為市重點學科,擁有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包括中醫內科腦病學科、中醫內科內分泌學科、中醫內科呼吸學科和中醫內科血液病學科。

       教學

    我院中醫內科學1989年被批準為xxx重點學科,在中醫內科學術界處于xxx地位,是歷屆全國中醫內科學會的主任委員單位。中醫內科學課程2005年被評為市精品課程。21世紀課程教材《中醫內科學》、新世紀教材《中醫外科學》2005年被評為市精品教材,《中醫內科學》2006年還獲得衛生部醫藥類優秀教材一等。另外,由我院專家擔任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的各級學會有59個。中醫藥大學xxx臨床醫學院名師名家薈萃、人才輩出,涌現出、王永炎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中醫學家和中醫教育家秦伯未、于道濟、單玉堂、胡希恕、肖友山、馬龍伯、劉壽山、宋向元等開拓性地創建了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的臨床與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王子瑜、許連霈、金起鳳、施漢章、劉弼臣、楫君、楊甲三、殷鳳禮、印會河、焦樹德、王孝常、廖家禎等中醫前輩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發揚奠定了的基礎。在老一輩中醫學家的培養和帶動下,我院又涌現出多名中青年學術,其中教育部“長江學者勵計劃”特聘教授1名,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xxx人選1名,市“教學名師”1名,市優秀教師2名,教育部“高校教師”2名, “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市首屆群眾喜愛的中青年名中醫2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xxx專家”3名,“市科技新星”2名,享受特殊津貼專家23名,市中青年教師23名。這些成就為我院可持續發展打下了的基礎。

       科研工作

    近5年來,我院承擔了包括“973”、“863”國家重大課題、國家攻關課題、國家自然基金課題、教育部課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市課題等在內的共295項科學研究,獲得3項國家專利,獲各級科技59項。科研經費總額達到3676.1萬元。

      

    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醫藥大學)和市重點實驗室(中醫內科學)成績斐然。實驗室以中醫、醫結合基礎和臨床應用基礎研究、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為主的實驗。該實驗室的前身是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的氣血研究實驗室、中醫腦病研究室和部分基礎實驗室人員于1998年聯合建設成為“211工程”的學校級重點學科實驗室,該實驗室于2001年申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市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在2002年獲批準而成為教育部xxx個進行中醫藥科學研究的重點實驗室和市的重點實驗室。2005年9月國家教育部又對全國48個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部級重點實驗室進行評估,在此次評估中,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被評為建設良好級實驗室。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我國著名的醫結合專家陳可冀院士任主任委員,我國著名的中醫專家王永炎院士、我國著名的病理生理學專家唐朝樞教授任副主任委員,另有10名我國中醫學、中藥學和醫結合專家任委員。在王碩仁研究員領導下,實驗室現共有科研人員32人,其中高級研究技術人員24人,他們分別組成了對腦病、心血管病、病毒類疾病、糖尿病并發癥和腫瘤抗化療耐藥性研究的5個團隊。目前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總價值為1078.48萬元,擁有兩千多平方米的實驗空間。

       科研

    近5年來,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積極參加了國家科技部九五、十五、十一五計劃中的973和863科學研究、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課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3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一等1項;新藥轉讓2項,獲專利1項。2002~2006年我院在國內各級醫學專業上發表論文共1489篇,其中教學類論文37篇,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3篇,被SCI收錄的33篇,出版各類著作110部。科研為醫療和教學奠定了的基礎。醫院了科學管理的道,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統,使各種數據的提取更便捷、更科學。

      

    回顧過去,醫院從小到大,成績輝煌。展望未來,在的大道上,前途似錦。“患者至上,服務xxx”是醫院的辦院旨,東直門醫院全體員工,將以飽滿的、奮發的姿態,發揚“博精、誠信、創新、發展”的醫院,對每一位前來就診的患者或尋醫問藥的顧客,提供真誠的、優質的、滿意的服務!

       其他信息

      醫院地址:市東城區海運倉5號

      

    行車線(外地患者):火車站線:從站出發,乘坐地鐵2號線在東四十條站下車,步行至醫院;或乘坐公交24、674在海運倉站下車;從西站出發,乘坐54,在長椿街口東站換乘地鐵2號線,在東四十條站下車,步行至醫院; 行車線(本地患者):市內乘坐公交115、118、113、701、823在東四十條站下車,步行至醫院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5681/

    (26)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