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白求恩醫學部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院部簡介 英文

    Norman Bethune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NBUMS)同志題寫的校名大學白求恩醫學部

       簡介

    白求恩醫科大學是衛生部直屬高等醫學院校,位于省市新民大街828號,占地面積182公頃,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

      

    大學白求恩醫學部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白求恩醫科大學前身為白求恩衛生學校,成立于1939年,由元帥創建于省唐縣,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同志參加了學校的創建和教學工作。抗戰勝利后發展壯大,白求恩同志逝世后,為了紀念他,1946年命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1954年與第三軍醫大學合并,校名為xxx軍醫大學。1958年轉歸地方,1978年,恢復白求恩醫科大學校名。學校主校區占地面積160.0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8.6萬平方米。學校資產總值7.27億元,其中設備總值2.11億元。現有在校生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85人(博士生200人、碩士生485人)本科生2861人、專科生990人、中專生673人、教育學生2116人、外國留學生65人。每年畢業1900人左右。全校有教職工6207人,其中教授249人,副教授526人,具有高級職稱的科技人員100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87人,碩士生導師410人。現已設有基礎醫學院、預防醫學院、信息學(醫藥)、xxx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口腔醫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部、教育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圖書館制藥廠、醫學信息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以及一所中等衛生學校。學校設有10個本科專業:大樓

      

    專業5年制本科設有臨床醫學、兒科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醫學、放射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信息學(醫藥)等,6年制設有外語臨床醫學專業,7年制設有臨床醫學專業。學校有14個博士點,42個碩士點,有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2個博士后流動站。學校有2個xxx重點學科,1個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衛生部批準的和15個省批準的研究所,在免疫學、病理學等學科領域具有國內xxx地位。學校的4所附屬醫學院,目前共有床位3222張。學校實行院系合一的體制,其中xxx、二、三臨床學院已被評為甲等醫院。xxx臨床學院被評為全國“百佳醫院”。學校先后同日本、、美國英國等26所院校和學術團體建立了學術交流體系。衛生部世川醫學學金日語培訓中心設在該校。近8年,白求恩醫科大學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衛生部等部門的科研任務800余項, 獲省以上科技60余項。目前,學校已同英、美、加、、日、等國家和地區的25所院校、學術團體建立了友好關系,簽訂了技術合作、學術交流和人員培訓合同,并聘請外籍專家、學者來校。

      白求恩醫科大學設有9個研究所,12個研究室和4個醫學實驗中心,校圖書館藏書43萬余冊。

       校訓

      團結 求實 敬業 創新

      校慶日 七月十三日

       學校現狀

    白求恩醫科大學于2000年6月12日與原大學、工業大學、科技大學、郵電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大學。

      白求恩醫科大學的基礎部分與大學的相關院系合并,其余的醫科院系成為大學白求恩醫學部。

      

    大學白求恩醫學部由白求恩醫學院、白求恩xxx醫院、白求恩第二醫院、白求恩第三醫院、白求恩口腔醫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等8個學院組成,另有同中國一汽集團共建的附屬第四醫院

       醫學院

    大學白求恩醫學部白求恩醫學院坐落在省市文化教育社區----朝陽區內,是大學頗具規模和實力的醫學教育、科研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其前身是擁有70年建校歷史的原白求恩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涵蓋大學白求恩xxx、第二、第三醫院和原基礎醫學院。現任院長為原大學常務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李玉林教授,常務副院長為病理生理學博士生導師孫連坤教授,現任黨委為屈英和教授。

      大學白求恩醫學院組建于2007年1月,涵蓋大學xxx臨床學院、第二臨床學院、第三臨床學院和原基礎醫學院,整合了具有70年建校歷史的原白求恩醫科大學基礎醫學、生物學、臨床醫學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等醫學資源,凸顯出醫學學科的綜合實力。學院以醫學教育體制為契機,進一步更育觀念,深化教育,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水平進一步提高,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和優勢,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和突出成就。現有教師1864人,其中,教授315人,副教授510人,博士生指導教師135人,碩士生指導教師727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唐敖慶特聘教授1人、省教學名師2人,大學師德標兵3人。現有病理學xxx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4門,病理學系為省級教學團隊。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6部,其中,3部教材獲省優秀教材。省教學9項,省級教學研究課題重點資助項目6項。臨床醫學專業獲得國家“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建設資助項目。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被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為2008年度xxx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

      學院非常重視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不斷提高創新意識,學科建設和科研水平明顯提升。現有基礎醫學和生物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病理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神經病學國家重點學科、14個省級重點學科。近年來,共獲得各類科研項目114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重大國際合作項目1項、面上項目75項。獲得省部級科技63項,其中,一等5項,二等39項。順利完成211二期工程、985二期工程的建設,目前正在進行三期工程建設。

      學院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層次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現有全日制臨床醫學五年制、七年制、醫學試驗班學生1843人,研究生2561人,留學生370余人。學院始終白求恩,積淀校園文化,培養優秀人才。近年來,2篇博士學位論文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同時被評為省級優秀博士論文。2個班級獲得學校“十佳班級”稱號,1個班級獲得市高校文明杯“十佳班級”稱號,2名同學獲得大學“十佳大學生”稱號。

      學院全方位拓展學術交流,促進深層次國際合作,已先后與日本、、美國、英國、、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院校及學術團體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在腫瘤學、前列腺疾病防治研究、真菌研究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的國際合作,孵化出一批優秀的科研。

      學院依托大學學科齊全、綜合實力強的優勢,緊緊圍繞“發揮學科整體優勢,提升醫學教育水平,促進醫學院快速和諧發展”主題,以教學、科研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主線,以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為重點,以機制體制創新為動力,以文化建設為基礎,以黨建創新為保障,繼承白求恩優良傳統,共創吉大醫學新輝煌。

       衛生學院

      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坐落于省市文化教育社區--朝陽區新民大街南端西側。學院始建于1958年,原為白求恩醫科大學預防醫學院,2000年更名為公共衛生學院。是大學白求恩醫學部集放射醫學、預防醫學、醫藥信息管理學和醫事多專業教育與科研于一體的重要教學。自建院以來,共培養普通教育本科生1712名,碩士研究生303名,博士研究生108名,學生845名。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118名,其中普通本科713人,碩士研究生276名(含MPH173人),博士研究生63人,脫產班66人。

      學院現設有教學機構3個學系:放射醫學系、預防醫學系、醫藥信息管理學系和醫事教研室,14個教研室,3個研究所:放射醫學研究所、預防醫學研究所、毒理學研究所,2個研究中心:大學衛生檢測中心、人類基因組醫學研究中心,2個重點實驗室:衛生部放射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省毒理學重點實驗室。 學院學科梯隊完備,現有教職工166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4人,32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46人。

      

    為培養適應21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公共衛生優秀人才,學院建立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研究生教育為重點的多層次辦學體制。目前,已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4個博士點: 放射醫學、衛生毒理學、醫學基因組學和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 8個碩士點:放射醫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衛生毒理學、勞動衛生與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醫學基因組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2002年,學院被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為全國首批公共衛生碩士(MPH)專業學位授權單位。現有4個本科專業:放射醫學、預防醫學(衛生檢驗方向和營養與食品方向)、醫藥信息管理學、醫事(7年制雙學位本碩連讀教育)。為保踐教學,在、上海等地設有8個教學實習。

      建院以來, 學院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60項, 其中九五科技攻關項目4項、 863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5項、“十五”科技攻關項目1項、部委級項目50余項,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2項、中華醫學科技三等2項、省部委以上15項。學院在衛生檢測、計量認證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實力。著名放射生物學家劉錚教授等一大批專家、教授以其愛崗敬業、嚴謹治學、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的和優異的工作業績譜寫著我院的輝煌。

      學院非常重視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積極選派教師、研究生出國、、訪問,學院與日本、、美國、英國、奧地利、等國家有關院所建立了雙邊合作。1980年以來,共有70人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到目前為止,出國留學人員已達60余人。

      地址:市新民大街1163號

      郵政編碼:130021

       附屬醫院 xxx醫院

      大學xxx醫院,原白求恩醫科大學xxx臨床學院,現隸屬于大學。座落在省市景色秀麗的新民大街,北與文化廣場相望,南與朝陽公園相連,地理優越,交通便利。大學xxx醫院是國家衛生部部署部管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公立的非盈利性醫療機構,是省xxx達標的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和“愛嬰醫院”。

      

    醫院始建于1949年,初始為中國人民xxxxxx軍醫大學,曾先后定名為醫科大學內科學院、醫科大學xxx臨床學院、白求恩醫科大學xxx臨床學院。2000年與大學合并,正式更名為大學xxx醫院。經過近60年的建設,該醫院已發展成為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醫療技術精湛,診療設備先進,科研實力強大的綜合性研究型臨床醫學院及教學醫院。在2005~2007年度全國醫院管理年活動中被評為先進單位,2007年成為省xxx全口徑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的醫院。2008年初成為省xxx衛生部全科醫師培訓,并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

      根據總體發展建設規劃,醫院對整體布局進行了擴建。目前,一期擴建工程已完工,占地面積達7.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5萬平方米,床位2288張,固定資產已達19億元。二期擴建工程預計2010年竣工,建筑面積約16.3萬平方米,屆時醫院總病床數達3100張,建筑面積共計36萬平方米。現在醫院的就醫和工作已發生根本性改變,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醫院精英薈萃,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3000余人,其高級職稱137人,副高級職稱312人,博士生導師56人,碩士生導師242人。擁有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突出專業技術人才、省高級專家多人。近百人在國家一、二級學會、國家核心擔任委員、編委。

      醫院醫療特色明顯,科研實力強大。設有50個臨床科室,7個醫技科室和1個中心研究室。其中神經內科是國家重點臨床學科及國家神經內科培訓中心。有內科學、外科學、腫瘤學、臨床檢驗科學、兒科學、婦產科學、眼科學、急診醫學等8個省級重點學科。血液科、神經內科、手外科、傳染科、普外科、耳鼻喉科為院級重點學科。同時設有省肝病研究所、腦血管病研究所、老年病研究所、兒科研究所、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研究所、泌尿男科疾病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腔鏡外科研究所、創傷骨科研究所等省級研究所。醫院主辦的《中風與神經疾病》和《臨床肝膽病》為xxx核心期刊。

      醫院醫療技術精湛,醫療水平處于國內xxx地位。近年開展的新技術、新療法有缺血性腦血管病急性期溶栓及顱內動脈狹窄的血管內支架治療,神經顯微外科切除斜坡及腦干腫瘤,腦血管先天畸形及心血管介入治療,人工肝治療重癥肝炎,白血病的診斷水平,淋巴瘤白血病的治療,腫瘤微創治療(多彈頭射頻消融治療腫瘤、超聲刀治療腫瘤)實體瘤化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診斷治療,四肢軟組織缺損的皮瓣修復,手部先天畸形、腕關節損傷治療,脊柱側彎、后凸等疑難脊柱畸形治療,人工關節置換,肝移植、腎移植,解剖性系統性肝段切除術治療肝臟腫瘤,肝切除術聯合膽道鏡治療肝內膽管結石,多種腹腔鏡微創手術等新技術新療法均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

      醫院擁有國內外先進的核磁、CT等診療設備。目前共有大中型專業設備5000余臺(件),其中包括一批國際一流的大型診療儀器:3.0MRi、128層雙源CT、雙平板DSA、PETCT等。在醫療、辦公、行政等方面 ,醫院完善了HIS系統,醫生工作站和護理工作站運轉高效,基本實現無紙化辦公,PCAS系統和LIS系統成功與HIS對接,實現檢驗結果、影像的實時傳輸,提高了診療效率。

      醫院重視人才培養,積極推行“走出去、請進來,以臨床學術研究促進診療技術創新和診療水平提高”的人才培養策略。醫院開展多渠道、多領域的國際國內交流合作,先后與拉瓦爾大學、韓國加圖立大學、美國紐約西奈山醫院、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健康研究所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邀請國內外多位知名專家來院、工作、洽談合作項目,以推動科研、臨床的發展。同時,醫院也向國內外多所醫院派出專業人員進行深造,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幾年的合作,醫院累計投入資金210余萬元,有14個科室33個項目投入研究,極大地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學術意識和學術研究水平。

      

    醫院重視學科建設,教學水平達到國內xxx水平。醫院承擔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七年制)、預防醫學專業、護理學院和教育學院的教學任務。擁有16個碩士點,6個學科博士點,1個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醫院重視學生的臨床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級醫學人才。

      建院以來,醫院各項醫療指標持續保持強勁上升態勢。2007年醫院門診量超過145萬人次,出院人數6.1萬人次,手術1.7萬例,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2008年醫院門診量達到160萬人次,住院人數7萬人次,收入達到12.9億元;2009年醫院門診量167萬人次,收入達17.9億元。

      六十年來,吉大一院人在實踐中創新,在探索中飛躍,在開拓中進取,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輝煌的業績,漫漫其修遠,未來任重而道遠,大學xxx醫院將繼續秉承“大醫精誠,尚美至善”的院訓,“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旨,高揚“生命的價值高于一切”的核心價值觀,不斷學習,不斷發展,不斷超越;以一流的技術,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設備,一流的就醫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為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2009年9月紀念原白求恩醫科大學建校70周年時更名為大學白求恩xxx醫院。

       第二醫院

      大學第二醫院,原名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創建于1948年,前身是始建于1936年的偽滿新京特別市立醫院,從1950年起,先后更名為軍委軍醫大學第二學院、第三軍醫大學第二學院、xxx軍醫大學第二臨床學院,1958年集體轉業后,稱為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1959年改名為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1978年8月正式定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2000年6月五校合并后改名為大學第二醫院。

      大學第二醫院地處市中心,占地面積41364平方米,建筑面積69918平方米。

      學院是一所綜合性臨床學院,設有醫學二系、婦幼衛生系及省呼吸病研究所、省眼病防治中心、省圍產醫學研究中心、東北地區母喂養培訓中心、省皮膚性病防治研究所、省消化內鏡診療中心、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療中心、省脊柱外科治療中心、大學糖尿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中心及腫瘤防治中心和眼病防治中心兩個分部。是衛生部臨床藥理和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共有27個臨床科室,12個醫技科室,15個教研室,17名博士生導師,96名碩士生導師,擁有床位1000張。醫院的儀器設備不斷更新,有國際xxx的核磁共振機、數字減影機、MX8000D多排螺旋CT機、眼科準激光曲光系列矯正儀、全國xxx的NT系列內鏡圖像顯示儀、彩色多普勒、眼科氬/氪激光機和YAG激光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直線加速器、鈷60 放射治療機等大型儀器設備300余臺件。在院職工1248名,其中高級職稱人員203名,中級職稱人員478名,各級護理人員403名。每年完成約1.4萬人次的住院病人和50余萬人次的門診醫療任務。而且還承擔本校醫學二系、婦幼衛生系、口腔醫學系800余名本科生和本校教育學院、護理學院等學生的臨床教學任務。同時,培養了大批研究生和生,自2000年以來,學院先后獲得國家教委、衛生部、省、市級科研84項,發表各級學術論文1402篇, 開展新技術新療法95項。

      婦產科和眼科是本校重點臨床科室,醫療、科研力量雄厚、人員梯隊合理,擔負著全省的醫療會診任務,婦產科多年來在圍產監測和先天性神經管缺陷宮內診斷的研究等方面,在國內xxx,先后受衛生部委托舉辦多期培訓班推廣應用。近年來,又開展了宮腔鏡、腹腔鏡、鏡、遠程胎兒監護及試管嬰兒技術,提高了婦產科診療水平。婦幼衛生系在婦女、兒童保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被世界衛生組織兒童基金會指定為“中國基層婦幼保健/計劃生育”合作項目大區專家組。眼科在國內首先開展眼房水動力學研究,研制成眼房水熒光光度計,為探索青光眼發病機理和藥物降壓機制提供一個新手段,近年來,又利用基因技術對產前及新生兒視網膜細胞瘤的診斷和研究處于國內醫學前沿,并研制出具有國際水平的眼底圖像計算機處理系統。引進的準激光治療機,為近視、弱視治療打開了新局面。論文發表在《中華眼科》上;呼吸內科通過免疫學、胺類血管藥物代謝及藥代動力學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近年來又開設了哮喘門診,在省享有較好聲譽,在2003年春夏之交的抗“”斗爭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泌尿外科采用電切療前列腺增生,效果較好;骨科研制出梯形系列自動加壓板,榮獲國家發明三等,另有蟹式骨折固定把持器等三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權。近來又采用釹激光治療尖盤突出癥,效果明顯;心血管內科在省內率先成功地開展了導管射頻治療快速心律失常及風心病二尖瓣狹窄球囊分離術,現已成功開展了心臟病介入治療2000余例,無一例死亡;胸心外科進行了將影像學診斷與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相結合的探討,開展了經纖維支氣管鏡肺穿刺吸引細胞學檢查(TBAC)技術,填補了當時國內空白,2001年又開展了省內首例小切口非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下冠脈搭橋術;皮膚科開展了ABC法檢測孢子絲菌病病理組織中原體的研究,據當時查新報告,達到國際水平,填補國內空白;耳鼻喉科采用硬腭縮短—腭咽成形術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腦外科與骨科合作,成功地摘除了頸髓髓內星形腫瘤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內鏡室在九十年代初便開展了鏡下治療消化性潰瘍及結扎術治療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基本外科利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膽石癥,減輕了病人的痛苦;腎病內科成功地開展腎移植術近100 例;中醫科在治療男性病、肝病、發熱等方面遠近聞名;針灸科開展的少取穴控制傳導不留針法,在國際大會上演示受到國外專家的好評,近來又開展了針刺減肥療法,效果較好。

      

    以來,多次接收日本、美國、、韓國等研究人員來院學習中醫、針灸技術,并不斷向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奧地利、等國家派出專業人員、考察,同時邀請了一些國外學者來院、訪問,并聘請名譽教授、顧問等多人,并與韓國延世大學Severance院結為友好醫院,加強了學術交流和友好往來。

      1993年9月學院通過了衛生部檢查團的驗收檢查,為省內綜合醫院xxxxxx愛嬰醫院,1994年4月又進入衛生部甲等醫院行列。2001年10月 在中華醫學會舉辦的“讓患者明明白白看病,爭創百姓放心醫院”活動中被評為全國首批“百姓放心醫院”。

      當前,院領導班子正帶領全院職工認真實施醫院的“十五”計劃,落實“百姓放心醫院”三個主題。同時,認真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鞏固發展,為在入世后的新形勢下早日把醫院建成具有一流的、一流的設備、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一流的質量、一流的信譽、一流的效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臨床學院而奮斗著。

      2009年9月紀念原白求恩醫科大學建校70周年時更名為大學白求恩第二醫院。

      地址:市自強街18號 郵編:130041

       第三醫院

      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大學第三醫院),坐落于省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大學所屬的、衛生部部管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全民所有制、非營利性、大型現代化綜合性甲等醫院。

      醫院成立于1949年11月19日,前身是中國人民xxx醫科大學外科學院。1993年7月,醫院主體遷入位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址,從而形成了總部(位于新址仙臺大街)、新民院區(位于新民大街)、開運院區(位于開運街)、南湖院區(位于繁榮)四位一體的格局,其中本部占地面積20.1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44萬平方米。新醫院是由省人民和市人民撥地、衛生部投資基建、日本無償援助價值26億日元先進設備而共同興建的,新醫院的建成是中日兩國人民、兩國友誼結晶,醫院被命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三臨床學院(中日聯誼醫院)”。2000年6月,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等5所高校合并組建新大學,醫院易名為“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建院50多年來,醫院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以外科為優勢,以心腦血管疾病診治、創傷診治、微創技術以及組織為主的醫療特色。1957年,院普通外科成功實施了國內首例肝極量切除術,并于1963年在亞太國際會議上進行手術示范,1984年又成功實施了東北、華北地區首例同種異體原位肝移植手術。1962年以來,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實施蝶鞍腫瘤經鼻治療手術200余例。1963年,院胸外科成功實施體外循環心內手術,填補了省在該學科領域的空白。1964年,院骨科成功實施斷臂再移植手術,衛生部為此發來賀電。1978年,院泌尿外科成功實施了省首例臟器移植手術,現已開展同種異體腎臟移植手術1700余例,患者最活時間超過25年。1982年以來,院眼科開展同種異體角膜移植2500余例。上世紀90年代以來,醫院更加重視新技術、新療法的研究與應用,努力與國際醫學前沿接軌。1996年,院心血管內科率先在國內成功開展經導管化學消融心肌治療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填補了我國在該學科領域里的空白,達到世界xxx水平,成為世界第三家能夠開展此項治療的醫院。

      醫院現有在職職工1509人,其中醫務人員118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醫務人員297人。醫院現床位1550張,設有急救醫學科、骨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男性生殖醫學科、乳腺甲狀腺外科、肝膽胰外科、胃腸外科、肛腸外科、腹腔鏡外科、神經外科、手神經外科、血管外科、顯微整形外科整形美容科、手修復外科、手關節外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腎?風濕病科、腫瘤血液內科、放射治療科、腦血管病介入科、感染科、內分泌內科、神經內科、干部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口腔科、皮膚科、中醫科、糖尿病科、康復科、輸血科、麻醉科、核醫學科、放射線科、電診科、鏡檢科、病理科、檢驗科、中心研究室47個臨床、醫技科室。此外,門診部還設有心理咨詢和病診室、疑難病中心診室、外賓特診室。

      醫院裝備有核磁共振掃描儀(MRI)、數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統、全數字化電子直線加速器、三維數字化C形臂X光機、實時三維心臟超聲影像系統、計算機放射成像系統(C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流式細胞儀先進的診療設備911臺(套)。醫院日門診2490人次,年出院2.92萬人次,年門診、住院手術1.46萬人次,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2.5天。

      醫院被中華人民國衛生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為“愛嬰醫院”,是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國家藥品臨床研究。省和大學的一些醫療、科研機構設在醫院,如省外科研究所、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省乳腺疾病研究所、省創傷骨科研究所、省創傷骨科治療中心、省人工關節治療中心、省生殖醫學研究所、省腎臟移植與血液凈化研究中心、省前列腺疾病防治中心、省風濕免疫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省介入放射學研究所、省醫學影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放射診斷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省麻醉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大學前列腺疾病防治研究中心、大學手外科疾病診療中心、大學角膜移植中心、大學乳腺甲狀腺外科疾病診療中心、大學肝膽胰外科疾病診療中心等。

      醫院神經病學是教育部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骨科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是衛生部重點建設學科;內科學、外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是省教育廳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醫院中心研究室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生物學科研實驗室,是省高級、市中級親子鑒定指定實驗室。醫院檢驗科是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的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省臨床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省心血管病重點實驗室、省消化系病重點實驗室、省創傷骨科重點實驗室、省整形外科重點實驗室、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重點實驗室、省醫學影像重點實驗室設在醫院。醫院主辦的《中國實驗診斷學》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醫院同時作為臨床教學醫院——大學白求恩醫學院第三臨床學院,擁有19個教研室,承擔著臨床醫學專業與日語醫學專業本科生教學任務。醫院是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碩士學位試點單位,擁有博士學位授權專業9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27個,臨床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研究生導師20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55名;在籍本科生375人,在籍研究生589人。醫院積xxx力于國際醫學的交流與合作,與日本、韓國、美國、、英國等國的著名醫院和醫學高等學府建立了友好關系;醫院建有網站。醫院以“仁心良術”的醫院取信于民,在社會上享有良好的聲譽。2001年~2004年,醫院連續4年在省醫院綜合評價中榮獲xxx名。2001年、2004年,醫院被授予“人民滿意的金牌形象使者”榮譽稱號。2002年,醫院被授予“市場百姓口碑最佳單位”榮譽稱號。2003年,醫院被授予“市場誠信單位”榮譽稱號。2005年,醫院被授予“2004年度省衛生系統行風建設醫院管理‘雙優’單位”、“消費者生命健康優秀單位”、“人民口碑金單位”、“市服務滿意單位”、“市場百姓口碑最佳單位”等榮譽稱號。2006年,獲得“省衛生系統‘文明’”、“2006年度文明及行風建設先進單位” 等榮譽稱號。

      邁向21世紀,醫院將努力加強內涵建設,提高綜合實力,“以人為本、精益求精、團結務實、創新圖強”的院訓,以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技術、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為人民的健康做出貢獻。

      2009年9月紀念原白求恩醫科大學建校70周年時更名為大學白求恩第三醫院。

      地址:省市仙臺大街126號

      郵編:130033

       第四附醫

      大學第四醫院暨中國一汽總醫院,是隸屬于中國xxx汽車集團公司的省級綜合性甲等醫院,在醫療、教學、科研方面接受大學統一領導。醫院始建于1953年,總占地面積9.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設臨床科室31個,醫技科室8個,同時還設有覆蓋整個一汽社區的醫療保健服務網絡。現有8個科室達到醫院重點專科技術標準。

      地址:市東風大街91號

       口腔醫院

      大學口腔醫學院是原白求恩醫科大學與大學等五校合并后于2000年命名的。原白求恩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始建于1985年,是國家衛生部所屬的一所專科醫學院。地處省省會市的市區中心,是省及鄰近地區口腔醫學教育、科研和口腔病防治的中心。現總建筑面積5600m2。設牙科綜合治療機100臺、病床56張,日門診量600人次左右,年住院患者1000人次左右。目前為東三省及地區設備最先進、規模xxx的口腔醫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301人,其中教授(含相應職稱、下同)12人、副教授34人、134人。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后及多個碩士點。在校學生180人,設有口腔內科學教研室、口腔外科學教研室、口腔修復學教研室、口腔正畸學教研室,口腔預防學教研室、口腔基礎教研室和口腔放射線學教研室。并設有與之相適應的7個臨床科室。現為省牙病防治指導組的常務辦公機構。

      口腔醫學研究所自1976年組建以來,已完成和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95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3項、部級9項。

      

    學院現為“中華口腔醫學會”、“全國牙防組”、“全國口腔醫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中華醫院管理學會”、“中國口腔信息網落”等機構的單位。參加了全國統編教材《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正畸學》和《口腔設備學》的編寫工作。還與湖北口腔醫學院等兄弟院系合辦了《口腔醫學縱橫》。

      學院與日本、、、美國等國家的院校建立友好關系。1993年同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齒學部建立了姊妹關系。1994年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建立了“口腔種植研究中心”。

      學院黨的教育方針,繼承和發揚黨和人民軍隊辦學的傳統和創業,以培養“堅定,技術優良的白求恩式醫務工作者”為目標。正在為全國各地輸送合格的口腔醫學專門人才。圍繞醫、教、研的主旋律,努力向口腔病患者提供“精湛的醫術、親情的服務、優美的”,創建“院有特色、科有特點、人有特長”的專科醫學院。

      學院先后在駐長28家醫院社會評議監督活動中,以總分xxx名的成績被評為“優勝單位”;在全市“五好達標”活動中以總分xxx名的成績被評為“優勝單位”;在全省“金杯—紅旗”競賽中,又以總分xxx名成績被評為“最佳單位”;在全市“白求恩杯”競賽中連年達標,被評為“優勝單位”和“最佳單位”。被衛生部授予全國“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稱號;被省衛生廳授予全省“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稱號;被省委組織部、宣傳部、高工委、省教委黨組授予“先進黨委”稱號;被市衛生局授予醫德醫風建設“先進單位”稱號,被原白求恩醫科大學授予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稱號。

      現在,學院黨委正在帶領全院人員,新時代的拼搏,開創學院各項工作的嶄新局面。

      2009年9月紀念原白求恩醫科大學建校70周年時更名為大學白求恩口腔醫院。

       藥學院

    大學藥學院前身為原白求恩醫科大學藥學院,始創于1998年,是應社會對藥學專業人才的大量需求,由著名的天然藥物化學家徐景達教授等一批著名的科學家和教育學家積極并參與下創辦的,同年開始招收藥學專業本科生。隨醫學、藥學及生物學的發展,形成了新的交叉學科和新的尖端科技,為適應21世紀生命科學的發展,1999年在生物化學家楊同書教授等著名科學家積極下,原白求恩醫科大學申請開辦了國際xxx的熱門專業生物工程(再生醫學)本科專業。2000年6月12日五校合并后,生物工程(再生醫學)本科專業劃歸藥學院,2001年5月更名為大學藥學院。

      學院下設2個專業,3個實驗教學中心,12個教研室。分別是藥學專業、生物工程(五年)專業、藥學實驗中心、藥理實驗中心、生物工程實驗中心、藥物化學教研室、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藥物分析學教研室、生藥學教研室、微生物與生化藥學教研室、藥理學教研室、實驗病理與毒理學教研室、藥劑學教研室、生物化學與生物學教研室、基因工程學教研室、分析生化學教研室、工程生物學(綜合)教研室。

      多年來,藥學院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目前學院共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藥理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生物化學與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醫學生物工程學),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生物化學與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醫學生物工程學),有2個博士后流動站(基礎醫學、生物學)。學院現有國家中醫藥科技中藥化學重點實驗室、省衛生廳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省衛生廳藥物研發重點實驗室、省中醫局中藥藥理重點實驗室、省中醫藥科技中藥藥理二級實驗室、省中醫藥科技中藥藥劑二級實驗室、省中醫藥科技生物工程二級實驗室等7個重點實驗室。

      

    藥學院現在職工12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4人,25人,高級實驗師5人,高級工程師5人,實驗師13人,工程師1人。92%的教師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現有博士生指導教師13人,碩士生指導教師47人。藥學院培養人才的層次較多,有大學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本科生及專科生等,同時招收在職攻讀學位各類研究生,包括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在職申請碩士學位、生物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制藥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高校教師培訓計劃等。截止2007年在校研究生220人,本科生440人,教育本科生31人。學院擁有一批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和科研,他們在各自學科領域中都取得了可喜的。學院共完成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面上項目、高等院校博士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以及省級科研項目等共計60余項,其它橫向聯合項目30余項。現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省科技廳項目34項。獲得省部級科技勵的科研共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718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05篇,SCI、EI共收錄文章40余篇。

      藥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科學,它與生命科學、醫學、科學及化學有著密切的聯系,藥學的發展史是人類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藥學的發展將會給人類提供更多防病、治病的新藥,也將為生命科學等學科發展提供新的概念、理論、方法和技術。大學藥學院是一所以藥學及生物工程(再生醫學)為特色,理、醫、工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傳統研究與現代研究并舉的研究型學院。學院設備先進,優越、學術氛圍濃厚,學風嚴謹,已經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高層次人才。如今,藥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同心同德,勵精圖治,正以勃發的生機,闊步前進,為早日躋身于世界一流的藥學學科而不懈奮斗。

       護理學院

    大學護理學院坐落于省市風景秀麗的南湖之濱,歷史發展悠久,學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白求恩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是國內較早成立的護理學院之一,擁有東北地區最早的護理學碩士授權點,是東北地區xxx的護理專業本科自學考試主考單位。多年來學院為國家培養護理專業畢業生5000余名,被譽為“的搖籃”。

      學院的教學工作由大學護理學院、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學中心和4所臨床教學醫院共同承擔護理專業。學院現有專任教師2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碩士生研究導師8人。

      學院有相對的院區,醫學護理實驗室是省衛生廳xxx護理學重點實驗室,設有國內先進水平的護理示教室、護理室、模擬病房、模擬手術室、模擬重癥監護室、形體訓練室、內外婦兒科實驗室等,還設有現代化的微機室、語音室、多機能實驗室、多形態實驗室,全部教室均設有多教學設備。擁有一定規模的校內外臨床實踐教學,校外實習主要分布于、深圳、揚州、上海等諸多城市的甲等醫院。

      

    目前學院在本科護理教育的基礎上不斷發展研究生教育,在校本科生326人,碩士研究生40余人。就業方向包括國內的臨床護理、社區保健、護理教育、護理研究、涉外護理及申請國外注冊護理師。護理專業本科生就業形勢良好,就業市場供不應求,學生主要就業于國內一級城市的甲等醫院,如協和醫院、大學人民醫院、大學第三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上海瑞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xxx醫院、深圳人民醫院及大學附屬的教學醫院等。每年10%以上的本科畢業生保送研究生,主要就讀于大學、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大學等國內重點大學。學院與Laval大學護理學院、Dalhousie大學護理學院及日本北理大學護理學院、福井縣立大學護理學院建立穩定的交流合作關系,聘請其資深教授來院,并定期進行學院教師與學生的互訪與交流,開展學生4 1或3 2的合作辦學項目。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晉察冀軍區衛生部醫務訓 負責人葉青山1938.01—1938.12

      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 校長江一真1939.06—1940.02

      白求恩學校 校長 江一真 1940.02—1943

      白求恩學校 校長殷希彭1943.02—1945.03

      白求恩學校 校長張文奇1945.03—1946.01

      白求恩醫科學校 校長 張文奇 1946.01—1946.06

      白求恩醫科大學 校長 殷希彭 1946.06—1948.07

      華北醫科大學 校長 殷希彭 1948.07—1948.12

      華北醫科大學 校長錢信忠1948.12—1949.12

      天津軍醫大學 校長周澤昭1950.07—1951.07

      xxx軍醫大學 校長 周澤昭 1951.07—1954.08

      xxx軍醫大學 校長 殷希彭 1954.09—1958.09

      醫學院 院長王恩厚1958.07—1959.06

      醫科大學 校長王恩厚1959.06—1977

      白求恩醫科大學 校長賀云卿1978.03—1983.12

      白求恩醫科大學 校長 劉樹錚 1983.12—1991.07

      白求恩醫科大學 校長陳遠耀1991.07—1995.10

      白求恩醫科大學 校長吳家祥1995.10—1999.12

      白求恩醫科大學 校長 李玉林 1999.12—2000.06

      【歷任黨委】

      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 喻1939.10—1940.02

      白求恩學校 喻 1940.02—1942.07

      白求恩學校 耿毓桂1945.03—1946.01

      白求恩醫科學校 耿毓桂 1946.01—1946.06

      白求恩醫科大學 齊賢1946.06—1948.07

      華北醫科大學 耿毓桂 1948.07—1949.12

      天津軍醫大學 耿毓桂 1950.01—1951.07

      xxx軍醫大學 耿毓桂 1951.07—1952.09

      xxx軍醫大學 康立澤1952.09—1954.08

      xxx軍醫大學 車敏瞧1954.09—1958.08

      醫學院 黨委王恩厚1958.07—1959.11

      醫科大學 黨委 賀云卿 1959.11—1963.11

      醫科大學 黨委 車敏瞧 1963.11—1968.11

      醫科大學 黨委 賀云卿 1977.10—1978

      白求恩醫科大學 黨委 賀云卿 1978.03—1983.12

      白求恩醫科大學 黨委齊世凱1983.12—1986.10

      白求恩醫科大學 黨委 陳遠耀 1986.10—1992.08

      白求恩醫科大學 黨委李廣生1992.08—1996.06

      白求恩醫科大學 黨委 范洪學 1996.06—2000.06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5919/

    (0)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