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表現
原發性單純皰疹(在兒童中的典型感染)可導致急性皰疹性齦口炎。常由Ⅰ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但通過口腔-生殖器接觸,也可由Ⅱ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初起時為小水泡,很快破碎形成潰瘍。當初起為局限性時,可與阿弗他口炎相似,但原發性皰疹常侵及附著齦和其他組織,而阿弗他口炎永遠不會侵及附著齦。發熱和疼痛常隨皰疹出現。和飲水困難可導致脫水。一般感染持續10~14天.然后病毒移至半月神經節并且可由應激反應,免疫系統中的變化或創傷再活化。
治療為對癥治療。包括止痛(如對乙酰氨基酚)和直接用棉拭涂布局部麻醉劑(如0.5%達可洛寧液或2%~20%苯佐卡因軟膏)。當病損范圍較大時,可
用5%利多卡因粘性溶液作為漱口水,在前含漱5分鐘(注意:切勿吞咽利多卡因,因此藥可麻醉口咽,喉咽部,甚至可能會厭部,必須兒童吸氣的征象)。
繼發性單純皰疹,發作時在唇紅緣上出現冷潰瘍或更少見的是在硬腭的粘膜上出現潰瘍。患者常有前軀癥狀,唇部典型的麻刺感和灼熱感。當前驅期,口服阿昔洛韋200mg,每天5次,能減緩持續時期和發作的嚴重性,局部涂布阿昔洛韋對治療無助。用1%噴西洛韋(penciclovir)軟膏每2小時1次,可減少病損的持續期。應在前驅期間或馬上就要出現病損時開始應用此劑。由人類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一種急性炎癥性皮膚粘膜病。口腔單純皰疹90%以上為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因發熱、感冒、消化不良、疲勞、日曬等因素誘使機體抵抗力降低而發病。臨床表現一般為急性病程,多見于3歲以下,尤其是6個月至2歲嬰幼兒,有明顯前驅癥狀,如發熱、頭痛、不適、拒食、煩躁不安等。口腔黏膜出現充血,表面出現叢集成簇的針頭至米粒大小的透明小水皰,水皰破裂后融合成較大表淺糜爛或潰瘍面,表面覆有偽膜,疼痛明顯。患兒全口牙齦充血紅腫,呈紫紅色,輕觸時易出血。
潛伏現象
該病的潛伏期為2~7天,傳染源包括患者和隱染者。流行期間,患者為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潰時病毒溢出;病后數周,患者仍可自從糞便中排出病毒。
口腔皰疹
主要是由單純皰疹Ⅰ型病毒感染所致,近年發現也有Ⅱ型病毒感染。通過飛沫或接觸傳染。大多數人初次感染,沒有任何癥狀,病毒潛藏于宿主的神經細胞,淚腺或涎腺組織內,這時稱為隱染。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如發燒、消化不良等情況下即易誘發本病。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頭疼等癥狀。該病為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后良好,不留后遺癥。極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弛緩性、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
起病時發熱達38℃~40℃,1~2天后,齒齦、唇內、舌、頰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膜出現單個或成簇的小皰疹,直徑2~3mm,周圍有紅暈,迅速破潰后形成潰瘍,有黃白色纖維素性分泌物覆蓋,多個潰瘍可融合成不規則的大潰瘍,有時累及上腭和咽部。小兒皰疹性口腔炎在口角和唇周皮膚亦常發生瘡疹,疼痛頗劇、拒食、流涎、煩躁,頜下淋巴結經常腫大。體溫在3~5天后恢復正常,病程約1~2周。局部淋巴結腫大可持續2~3周。
方式
口腔皰疹
該病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的原因之一。 繼發性帶狀皰疹可出現在口腔內。這不是常見的,但當皰疹樣病損在口腔內明顯地單側分布時,應懷疑為帶狀皰疹,無原發的口腔內前驅病損出現。應用思密達和利多卡因涂口,治療后可以減輕疼痛。
易感人群
人群對引起口腔皰疹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獲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后抗體缺乏交叉力,因此,人群可反復感染發病大多已通過隱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口腔皰疹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
口腔皰疹
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據文獻報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口腔皰疹病毒發作時在唇紅緣上出現冷潰瘍,或更少見的是在硬腭的粘膜上出現潰瘍,患者常有前軀癥狀,唇部典型的麻刺感和灼熱感,當前驅期,口服阿昔洛韋200mg,每天5次,能減緩持續時期和發作的嚴重性。局部涂布阿昔洛韋對治療無助,用1%噴西洛韋(penciclovir)軟膏每2小時1次,可減少病損的持續期,應在前驅期間或馬上就要出現病損時開始應用此劑。
繼發性帶狀皰疹可出現在口腔內,這不是常見的,但當皰疹樣病損在口腔內明顯地單側分布時,應懷疑為帶狀皰疹,無原發的口腔內前驅病損出現。
傳染方式
口腔皰疹分布極廣泛,無嚴格地區性。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本病常呈暴發流行后散在發生,該病流行期間,幼兒園和托兒所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醫院門診的交叉感
口腔皰疹
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天津市兩次較大流行,托幼單位兒童發病率明顯高于散居兒童。家庭散發,常一家一例;家庭暴發,一家多人或小孩子與全部感染發病。此病傳染性強,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
在此認識的基礎上,羚涼通散和平脾羚散,兩大散劑類型又各含有三個不同藥物組成的散劑。在風邪犯肺、心脾蘊熱型的急性期,證見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或潰瘍,色紅,發熱,口渴,便干溲黃,舌質紅苔黃,脈浮數。治法以清熱解毒、涼血去濕為主。采用羚涼通散,主要成分為雙花、連翹、豆豉、大黃、石膏、防風、荊芥、黃芩等。在脾胃失運、陰虛火熱型的恢復期,證見手足、口腔黏膜皰疹散在或消退,身熱漸退,口唇干燥,食欲不振,舌紅少津,脈細數。治法以調脾助運、養陰生津為原則。采用平脾羚散,主要成分為陳皮、厚樸、神曲、羚羊角、蘆根、麥冬、蒼術、砂仁等。兩期均以三種散劑互相配伍,共奏清熱解毒、利濕之功,使熱去疹自退,脾運正常,虛火自滅,養陰津自生。自1997年以來,醫院應用上述散劑共治療觀察大量小兒口腔皰疹患者,療程平均縮短至4天。而西藥對照組,療程達6天。
臨床表現
唇皰疹:多見于,一般無明顯的癥狀。好發于咀唇和口周皮膚上,如唇紅皮膚交界、口角、鼻翼、鼻唇溝和頦部等處。開始皮膚發紅、發癢、有燒灼感,隨即出現水皰,皰小成簇,皰液清亮,以后渾濁,最后結成痂皮,不久痂皮脫落而愈合,局部留下暫時性色素沉著。病程1-2周,如合并感染,病程往往延長。 皰疹性口炎:多見于6歲以下兒童,尤其是6個月至2歲,多為原發性。開始多有發燒、頭痛、不適等癥狀,2~3天后口腔開始出現癥狀,初起口腔粘膜呈片狀充血,隨后出現成簇的小水皰,水皰迅速破裂,形成表淺的小潰瘍,直徑約1~2mm,潰瘍可相互融合成邊緣呈多環狀的較大潰瘍,上有假膜覆蓋,頜下淋巴結腫大,患兒因痛而哭鬧、拒食、流涎、病程一般1~2周,有的病損延及牙齦,牙齦邊緣紅腫易出血,甚至出現小潰瘍,又稱皰疹性齦口炎。
唇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它通常發生于發燒、感染、感冒,或日曬風吹后、生活緊張、月經期間,或當免疫系統受時。這種病具高度傳染性。潛伏期約3—10天,出現唇皰疹后,可能維持3周之久。如果你有過敏傾向,很可能你的免疫系統虛弱,因此也可能易患唇皰疹。
L一離氨酸乳液(L—Lysln):直接涂在患部,可去除病毒。用量依照產品標示。
維生素B群:每天2次,各100—150毫克,有助于組織復原及免疫功能。
蒜頭精膠囊:每天3次,各2粒。天然的抗生素及免疫促進劑。
維生素C:每天3000~6()130毫克,分成數次。使用不含酸的種類,例如抗壞血酸鈣及西米棕櫚。除去病毒并增強免疫功能。
鈣及鎂:鈣每天1500毫克,鎂每天750~1,000毫克。紓解壓力與緊張。
維生素A乳劑、維生素E:用量依照產品標示。若使用膠囊,則每天50000IU和400IU。維生素A與E是治療口腔及嘴唇所需的物質。
唇皰疹的藥用植物:可以使用金印草、菊花植物、保哥果及紅苜蓿治療唇皰疹。
診斷依據
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確診時須有病原學的檢查依據。
1、好發于夏秋季節;
口腔皰疹
2、以兒童為主要發病對象,常在嬰幼兒集聚的場所發生,呈流行趨勢。
3、臨床主要表現為初起發熱,白細胞總數輕度升高,繼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膚出現斑丘疹及皰疹樣損害。
4、病程較短,多在一周內痊愈。
口腔皰疹病毒(在兒童中的典型感染)可導致急性皰疹性齦口炎。常由Ⅰ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但通過口腔-生殖器接觸,也可由Ⅱ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初起時為小水泡,很快破碎形成潰瘍,當初起為局限性時,可與阿弗他口炎相似,但原發性皰疹常侵及附著齦和其他組織,而阿弗他口炎永遠不會侵及附著齦。發熱和疼痛常隨皰疹出現,和飲水困難可導致脫水。一般感染持續10~14天。然后病毒移至半月神經節并且可由應激反應,免疫系統中的變化或創傷再活化。
治療為對癥治療,包括止痛(如對乙酰氨基酚)和直接用棉拭涂布局部麻醉劑(如0.5%達可洛寧液或2%~20%苯佐卡因軟膏)。當病損范圍較大時,可用5%利多卡因粘性溶液作為漱口水,在前含漱5分鐘(注意:切勿吞咽利多卡因,因此藥可麻醉口咽,喉咽部,甚至可能會厭部,必須兒童吸氣的征象)。 治療原則:
1、抗病毒治療口服病毒靈、抗病毒口服液等。
2、支持療法注意休息,多喝水,足夠的營養及維生素。
3、局部治療口腔局部用消炎、止痛、干燥、的藥物,如涂擦2.5%金霉素魚肝油、口腔炎噴霧劑噴口等。
疾病預防
保持口腔清潔,多飲水,禁用刺激xxx物和食物。局部可涂皰疹凈病毒,亦可噴撒西瓜霜,錫類散等。小兒皰疹性口腔炎為預防繼發感染可涂2.5%~5%金霉素魚肝油,l~2小時一次。疼痛嚴重者可在食前用2%利多卡因涂布局部;食物以微溫或涼的流質為宜。發熱者可用退熱劑,有繼發感染時用抗生素。
口腔皰疹
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及時采集合格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 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消毒,患兒糞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流行時,做好、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醫院加強預診,設立專門診室,交叉感染。
疾病治療
口腔皰疹
治療
1.板蘭根制劑:2ml,2/d肌肉注射,小兒可酌情減量,或用沖劑1包,2/d沖服。 2.病毒靈0.1,3/d口服,兒童每日每公斤體重10mg。
3.及時補充維素素C和復合維生素B等。
4.反復發作者可用轉移因子、左旋咪唑、干擾素等治療。
局部治療
1.保持口腔清潔,可涂2.5%金霉素甘油、2%四環素液,皰疹凈(0.1%滴眼劑),可貼各種消炎藥膜,疼痛劇烈者以1%普魯卡因液含漱。
2.唇瘡疹早期局部可涂10%樟腦酊或2%碘酊;或用0.025%硫酸鋅濕敷。
中醫治療
中醫理論認為,本病的病因為外感濕熱疫毒。當濕熱之邪傷及肺脾兩臟時,造成肺衛失和或毒邪蘊積于脾,使脾主四肢及開竅于口的功能失調,出現上述的臨床特征,同時可伴有發熱、流涕、微咳等類似夏季感冒的癥狀或流涎、拒食、煩躁等癥。中藥治療本病療效頗佳,既能消除、緩解癥狀,又可縮短病程。在發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熱解毒、化濕涼血療法,常用的藥物有銀花、連翹、黃芩、梔子、生苡仁、牛蒡子、蟬衣、紫草、蘆根、竹葉、生石膏、黃連、燈芯草、六一散等;在發病的后期,若見手足心熱、食少、煩躁不安等癥,可以再加入生地、麥冬、白薇、玉竹等養陰清熱之品。
“口腔皰疹”是一種小兒常見的傳染病,西醫尚無理想的xxx藥物。以清熱解毒、涼血去濕、調脾助運、養陰生津為治法,將長期行之有效的經驗散劑加以比較、補充,最終篩選出三散聯合應用。經臨床2000余例患兒應用,達到了癥狀迅速減輕、病程明顯縮短、治愈率高的可喜療效。
小兒口腔皰疹是上世紀80年代新發現的一種發疹性傳染病,年齡一般在5歲以下,尤以嬰幼兒多見,夏秋季節易于大范圍流行。此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手、足、口腔黏膜出現皰疹或潰瘍。齊市中醫院兒科現為xxx重點專科、省兒科疾病診療中心。盡管小兒口腔皰疹歷代中醫典籍未曾記載,但根據辨證應將其列為溫病的范疇,病機是風熱病毒蘊于肺、心、脾、胃,蒸騰氣營所致,病邪在衛氣營之間。故治療應以消熱解毒、運脾養陰為總則。
口腔皰疹
飲食療法
單純性皰疹中醫稱為“熱瘡”、“熱氣瘡”,是單純皰疹病毒經口--呼吸道或直接接觸皰疹傳染所引起的一種疾病。一般多發于口腔粘膜;咽喉部、口腔周圍與顏面部皮膚及生殖器皮膚粘膜。口腔粘膜或唇周皮膚出現成簇狀針頭大小的透明小水泡,很快破潰形成潰瘍,周圍充血、水腫,有自發性灼痛,刺激時加重。可為原發感染,也可繼發于流感或其他發熱性疾病之后;一般7~10天自愈。這是一種性疾病;治療時支持療法和對癥處理很重要。必要時應臥床體息,必須供給足夠的營養。高熱時可以口服小兒退熱片,也可選用板藍根沖劑、大青葉合劑,口服病毒靈、口炎沖劑等,并口服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 要注意清潔口腔,每于飯后漱口;對于發生在唇部的皰疹,局部可用5%碘苷(疤疹凈)或5%無環鳥苷軟膏涂擦,每日4~6次,或以0.025%硫酸鋅液濕敷;如繼發感染;可涂抗生素制劑,如2.5%金霉素甘油、新霉素或桿菌肽軟膏等;給予適量抗菌消炎藥物,必要時,口服一定量的止痛藥。一定要注意禁用腎上腺制劑,以免病毒擴散而發生嚴重后果。
生活上,應鼓勵及飲水,尤其是兒童要防止脫水。飲食方面應刺激性強的煙、酒、咖啡、濃茶等,忌辛辣魚腥及雞肉、狗肉、蝦、蟹、豬頭肉、鵝肉、甜膩品等發物。宜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清淡之品,如:綠豆芽、冬瓜、黃瓜、西瓜、絲瓜、小白菜、鮮藕,馬蘭頭、薺萊、芹菜等。
另可以用如下方法進行食療:
①魚腥草、生山楂各15克,水煎飲;
②綠豆30克,蘆根50克,水煎飲;
③多飲綠豆湯或赤小豆湯;
④綠豆衣、金銀花泡水代茶飲。此外,可用馬齒莧30克,煎水待涼,用紗布疊5~6層;浸透作濕敷,每次20分鐘,每日2~3次。還可用中藥(紫草12克,板藍根30克,連翹30克,生苡仁30克),煎水口服,每周2次,以防復發。
一般治療飲食以清淡為宜,可微溫的流質或軟食,多飲水。發熱時,宜臥床休息;熱退后,可適當活動。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基本藥物治療
①局部治療:保持口腔清潔,局部可涂皰疹凈病毒,亦可噴撒西瓜霜、錫類散等。可涂2.5%~5%金霉素魚肝油,1次/1~2h,防止繼發感染。利巴韋林噴口腔,疼痛嚴重者可在前用2%利多卡因涂布局部。
②抗病毒利巴韋林:10~15mg/(kg·d),分2~3次服用。
③對癥治療:發熱時,可用退熱劑如對乙酰氨基酚,10mg/(kg·次),1次/4~6h,口服或用冰袋等物理方法降溫。合并細菌感染可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國際疫情
口腔皰疹是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流行報導。1957年首次報導該病,1958年分離出柯薩奇病毒,1959年提出“口腔皰疹”命名。美國、、意大利、法國、荷蘭、西班牙、羅馬尼亞、巴西、、等國家經常發生由各型柯薩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口腔皰疹。
日本是口腔皰疹發病較多的國家,歷史上有過多次大規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則由EV71引起,1997~2000年口腔皰疹在日本再度活躍,EV71、CoxA16病毒均有分離。20世紀90年代后期,EV71開始東亞地區。1997年馬來西亞發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口腔皰疹流行,4~8月共有2628例發病,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齡1.5歲。1998年中國省發生EV71引起的口腔皰疹和皰疹性咽峽炎暴發流行,在6月和10月兩波流行中,共監測到129106例,重癥病人405例,死亡78例,死亡病例大多為5歲以下的兒童,并發癥包括腦炎、無菌性腦膜炎、肺水腫或肺出血、急性軟癱和心肌炎等。
中國疫情
口腔皰疹
中國自1981年在上海發現本病,以后、、天津、福建、、山東、湖北、廣東等十幾個省(市)均有報導。1983年天津發生CoxA16引起的口腔皰疹暴發流行,5~10月間發生了7000余病例;經過2年散發流行后,1986年又出現了以托兒所及幼兒園為主的暴發。1995年武漢病毒研究所從口腔皰疹人中分離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衛生防疫站從患者分離出2株EV71病毒。2000年5~8月招遠市小兒口腔皰疹暴發,人民醫院接診患兒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年齡最小5個月,xxx14歲;3例合并暴發心肌炎死亡。 2006年,中xxx報告口腔皰疹13637例(男性8460例,占62.04%;女性5177例,占37.96%),死亡6例(男性4例,女性2例)。除自治區外,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病例報告。報病數居前十位的省份依次為山東(3030例)、上海(2883例)、(2210例)、(1133例)、浙江(793例)、廣東(670例)、(576例)、四川(335例)、江蘇(287例)和福建(240例)。
截止2007年5月21日,2007年中xxx報告口腔皰疹5459例,死亡2例。與2006年同期(2488例)相比,報告病例數上升119.41%。
從報告的疫情資料來看,口腔皰疹每年的發病時間高峰位于7月份左右。由于2007年中國氣溫上升較早,專家預測,可能導致口腔皰疹發病高峰提前,2007年中國口腔皰疹報告病例數將進一步增加。2008年4月于安徽省阜陽市爆發。
注意事項
1.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口腔皰疹
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采取隔離措施;
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煉;
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
導致唇周痛癢不適,重者影響對口唇皰疹成簇或融合者,先用無菌針頭將水皰刺破,創面,再用無菌干棉簽將皰疹內液體擠干;然后用2%碘酊擦拭皰疹創面,并停留3~5s;待創面碘酒干燥后,用無菌棉簽沾病毒唑針劑原液擦拭皰疹創面,并將沾藥棉簽在創面停留1~2min;最后在創面涂紅霉素軟膏。
機體抵抗力下降的時候他就復發,用藥只是改善癥狀,減短病程。其實不用藥的話也會痊愈,最后病毒潛伏在神經結里面,終身的。
專家
口腔皰疹是由I型皰疹病毒引起的,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預防。
1、避免用手接觸患處。
2、接觸患處后必須洗手,以免傳染他人或避免揉擦自己身體其他部分如眼睛、性器官時引致角膜炎或其他皮膚病。
3、避免親密接觸,例如接吻
4、因為患者的皰疹;唾液;糞便中都有病毒存在,所以應減少接觸已患單純皰疹者,不要與其共同用一餐具,飯前便后要洗手。
5、預防感冒發燒及過度疲勞.注意鍛練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減少發病。
分析驗證
皰疹性口炎的病原體多為單純皰疹病毒(HSV)。單純皰疹病毒是引發人類病毒性疾病最常見的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分為2個型,HSV-1主要引起頭面部及軀干上部皮膚皰疹及腦炎等疾病;HSV-2主要引起生殖器皰疹及先天性或圍生期的感染。HSV-1感染極為常見,ROSEN等報道全世界的感染率超過85%。但大多數的原發性HSV-1感染都沒有癥狀或癥狀輕微不易察覺。兒童原發性HSV-1感染最常見的表現是皰疹性口炎。患兒進行咽拭子病毒分離,其中分離出單純皰疹病毒(HSV-1),病毒分離陽性率57%。患兒進行血常規檢查,細胞分類計數顯示55%的患兒淋巴細胞增多,結果提示與病毒感染相關。血常規檢查有助于診斷皰疹性口炎,尤其當需要早期診斷皰疹性口炎時。SEALANDER等報道2~4歲的兒童最易感染單純皰疹病毒。患兒中,0~4歲患兒,占總數的8017%。 抗病毒藥物復方毛冬青沖劑口服及干擾素糖液外用治療皰疹性口炎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文獻報道多采用大劑量用藥。但高濃度干擾素無論在體表或體內均可抗體的形成,在一定范圍內,干擾素的濃度越高,其效應越強。故選用局部小劑量的用藥方法。皰疹性口炎的一般治療應患兒充分休息,并給予大量維生素B和維生素C以及有營養價值的易消化的飲食。患兒因口腔病損引起疼痛拒食,應適當給予軟食和冷食,同時應注意患兒飲水量及尿量,防止出現脫水的情況。
單純皰疹病毒可經口-呼吸道,也可通過皮膚、黏膜、眼角膜等皰疹病灶處傳染。大多數的原發染是因為接觸了含有HSV-1的分泌物或病損部位。活動中的親密接觸增加了感染的機會,如共用器具、吸手指、舔玩具等。因此在托兒所及幼兒園等兒童聚集的場所,一旦出現本病應立即做好消毒隔離工作。
相關藥品推薦去360好藥查看更多 溶菌酶腸溶片 10mg*100片
臨床用于慢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水痘、帶狀皰疹和扁平疣等。
參考價:5.0元
去詢價 溶菌酶腸溶片 10mg*100片
臨床用于慢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水痘、帶狀皰疹和扁平疣等。
參考價:6.5元
去詢價 吳太 四維他膠囊 12粒
適用于復發性口腔潰瘍、復發性口瘡、小兒皰疹性咽頰炎、唇炎、口角炎、舌炎等口腔炎癥及白塞氏綜合癥。
參考價:13.48元
去詢價 來索欣 溶菌酶腸溶片 50mg*20片
適應癥為臨床用于慢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水痘、帶狀皰疹和扁平疣等。
參考價:15.2元
去詢價 溶菌酶腸溶片 10mg*100片
臨床用于慢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水痘、帶狀皰疹和扁平疣等。
參考價:7.0元
去詢價 溶菌酶腸溶片 10mg*100片
臨床用于慢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水痘、帶狀皰疹和扁平疣等。
參考價:5.0元
去詢價 吳太 四維他膠囊 12粒
適用于復發性口腔潰瘍、復發性口瘡、小兒皰疹性咽頰炎、唇炎、口角炎、舌炎等口腔炎癥及白塞氏綜合癥。
參考價:13.0元
去詢價 吳太 四維他膠囊 12粒
適用于復發性口腔潰瘍、復發性口瘡、小兒皰疹性咽頰炎、唇炎、口角炎、舌炎等口腔炎癥及白塞氏綜合癥。
參考價:14.0元
去詢價 來索欣 溶菌酶腸溶片 50mg*20片
適應癥為臨床用于慢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水痘、帶狀皰疹和扁平疣等。
參考價:15.2元
去詢價 來索欣 溶菌酶腸溶片 50mg*20片
適應癥為臨床用于慢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水痘、帶狀皰疹和扁平疣等。
參考價:12.8元
去詢價 溶菌酶腸溶片 10mg*100片
臨床用于慢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水痘、帶狀皰疹和扁平疣等。
參考價:12.0元
去詢價 來索欣 溶菌酶腸溶片 50mg*20片
適應癥為臨床用于慢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水痘、帶狀皰疹和扁平疣等。
參考價:15.5元
去詢價 查看更多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