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國務院令第149號
頒布日期:19940226 實施日期:19940901 頒布單位: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內容 總則
xxx條
為了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管理,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保障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從事疾病診斷、治療活動的醫院、衛生院、療養院、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醫療機構。
第
醫療機構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的健康服務為旨。
第四條
國家扶持醫療機構的發展,鼓勵多種形式興辦醫療機構。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中國人民xxx衛生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和國家有關,對軍隊的醫療機構實施監督管理。
規劃審批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醫療資源、醫療需求和現有醫療機構的分布狀況,制定本行政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可以根據需要設置醫療機構,并納入當地醫療機構的設置規劃。
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應當把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納入當地的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發展總體規劃。
第八條
設置醫療機構應當符合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醫療機構基本標準。
醫療機構基本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九條
單位或者個人設置醫療機構,必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準,并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方可向有關部門辦理其他手續。
第十條
申請設置醫療機構,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設置申請書;
(二)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十一條
單位或者個人設置醫療機構,應當按照以下提出設置申請:
(一)不設床位或者床位不滿100張的醫療機構,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
(二)床位在100張以上的醫療機構和專科醫院按照省級人民衛生行政部門的申請。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設置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準或者不批準的書面答復;批準設置的,發給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
第十
國家統一規劃的醫療機構的設置,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
第十四條
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按照國家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設置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登記
第十五條
醫療機構執業,必須進行登記,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十六條
申請醫療機構執業登記,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
(二)符合醫療機構的基本標準;
(三)有適合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四)有與其開展的業務相適應的經費、設施、設備和專業衛生技術人員;
(五)有相應的規章制度;
(六)能夠承擔民事責任。
第十七條
醫療機構的執業登記,由批準其設置的人民衛生行政部門辦理。
按照本條例第十設置的醫療機構的執業登記,由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衛生行政部門辦理。
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設置的為內部職工服務的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的執業登記,由所在地的縣級人民衛生行政部門辦理。
第十八條
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的主要事項:
(一)名稱、地址、主要負責人;
(二)所有制形式;
(三)診療科目、床位;
(四)注冊資金。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衛生行政部門自受理執業登記申請之日起45日內,根據本條例和醫療機構基本標準進行審核。審核合格的,予以登記,發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審核不合格的,將審核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
第二十條
醫療機構改變名稱、場所、主要負責人、診療科目、床位,必須向原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
第二十一條
醫療機構歇業,必須向原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經登記機關核準后,收繳《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醫療機構非因改建、擴建、遷建原因停業超過1年的,視為歇業。
第二十二條
床位不滿100張的醫療機構,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每年校驗1次;床位在100張以上的醫療機構,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每3年校驗1次。校驗由原登記機關辦理。
第二十
《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偽造、涂改、、轉讓、出借。
《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遺失的,應當及時申明,并向原登記機關申請補發。
執業
第二十四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開展診療活動。
第二十五條
醫療機構執業,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醫療技術規范。
第二十六條
醫療機構必須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診療科目、診療時間和收費標準懸掛于明顯處所。
第二十七條
醫療機構必須按照核準登記的診療科目開展診療活動。
第二十八條
醫療機構不得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
第二十九條
醫療機構應當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醫德教育。
第三十條
醫療機構工作人員上崗工作,必須佩帶載有本人姓名、職務或者職稱的標牌。
第三十一條
醫療機構對危重病人應當立即搶救。對限于設備或者技術條件不能診治的病人,應當及時轉診。
第三十二條
未經醫師(士)親自診查病人,醫療機構不得出具疾病診斷書、健康證明書或者死亡證明書等證件;未經醫師(士)、助產人員親自接產,醫療機構不得出具出生證明書或者死產報告書。
第三十
醫療機構施行手術、特殊檢查或者特殊治療時,必須征得患者同意,并應當取得其家屬或者關系人同意并簽字;無法取得患者意見時,應當取得家屬或者關系人同意并簽字;無法取得患者意見又無家屬或者關系人在場,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況時,經治醫師應當提出醫療處置方案,在取得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被授權負責人員的批準后實施。
第三十四條
醫療機構發生醫療事故,按照國家有關處理。
第三十五條
醫療機構對傳染病、病、職業病等患者的特殊診治和處理,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辦理。
第三十六條
醫療機構必須按照有關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加強藥品管理。
第三十七條
醫療機構必須按照人民或者物價部門的有關收取醫療費用,詳列細項,并出具收據。
第三十八條
醫療機構必須承擔相應的預防保健工作,承擔縣級以上人民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支援農村、指導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等任務。
第三十九條
發生重大災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況時,醫療機構及其衛生技術人員必須服從縣級以上人民衛生行政部門的調遣
監督管理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衛生行政部門行使下列監督管理職權:
(一)負責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執業登記和校驗;
(二)對醫療機構的執業活動進行檢查指導;
(三)負責組織對醫療機構的評審;
(四)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給予處罰。
第四十一條
國家實行醫療機構評審制度,由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按照醫療機構評審辦法和評審標準,對醫療機構的執業活動、醫療服務質量等進行綜合評價。
醫療機構評審辦法和評審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四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
醫療機構評審委員會由醫院管理、醫學教育、醫療、醫技、護理和財務等有關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衛生行政部門聘任。
第四十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衛生行政部門根據評審委員會的評審意見,對達到評審標準的醫療機構,發給評審合格證書;對未達到評審標準的醫療機構,提出處理意見。
罰則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停止執業活動,非法所得和藥品、器械,并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xxx不校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仍從事診療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補辦校驗手續;拒不校驗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轉讓、出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由縣級以上人民衛生行政部門非法所得,并可以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診療活動超出登記范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衛生行政部門予以、責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據情節處以3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出具虛假證件的,由縣級以上人民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對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條
的財物和罰款全部國庫。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國家法律、法規的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當事人對罰款及藥品、器械的處罰決定未在期限內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縣級以上人民衛生行政部門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附則
第五十二條
本條例實施前已經執業的醫療機構,應當在條例實施后的6個月內,按照本條例第三章的,補辦登記手續,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第五十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國境內開設醫療機構及、澳門、居民在xxx開設醫療機構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五十四條
本條例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解釋。
第五十五條
本條例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1951年政務院批準發布的《醫院診所管理暫行條例》同時廢止。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