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學東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經歷

    周學東教授

      1980午畢業于四川醫學院口腔醫學系,畢業后留校任教;

      1982年考入華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科學齲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7年獲華西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成為我國口腔醫學齲病學專業xxx位博士;

      1987年公派到赴丹麥奧爾胡斯皇家牙學院學習,于1989年回國。

      

    歷任華西醫大學助教、、副教授、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口腔醫學院副院長、附屬口腔醫院副院長。

      現任華西醫科大學口腔內科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院長,口腔醫學研究所所長,衛生部口腔生物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

       兼任

    周學東教授

      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

      教育部高等學校口腔醫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委員;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副組長;

      中華口腔醫學會xxx屆牙體牙髓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四川省醫學會理事;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委;

      四川省科技青年聯合會副;

      四川省第三屆科技顧問團顧問;

      口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中國口腔醫學年鑒》主編;

      《華西口腔醫學》主編;

      《中國口腔醫學信息》主編;

      《中華口腔醫學》副主編;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特邀編委。

       主講課程

      主講口腔內科學、口腔微生物學、口腔生物化學、專業外語等課程,先后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口腔內科學、專業外語,并開設二門新的專業基礎課《口腔微生物學》、《口腔生物化學》。

       研究方向

      齲病病因及防治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尤其在口腔微生態學)□腔微生物學、口腔生物化學研究中有較深的造詣。

       主要貢獻

    周學東教授

      從1980年起從事口腔內科學的臨床醫療工作,1987年畢業,同年獲口腔醫學博士學位,成為我國口腔醫學齲病學專業xxx位博士。1987年公派到丹麥奧爾胡斯皇家牙學院學習,主要從事齲病病因及防治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尤其在口腔微生態學、口腔生物化學、口腔微生物學研究中有較深的造詣。先后主持、參加和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十五”、“十一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各1項、衛生部臨床重點建設項目3項、四川省重點攻關項目3項等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經過多年反復實驗,首次成功地建立了多菌系人工菌斑體外模型系統,此項研究達國際xxx水平,獲衛生部科技二等。已公開發表論文240多篇,其中多篇論文獲優秀論文,10多次出席國際學術會議,20多次參加全國、省的學術會議,主編和參編了《口腔生態學》、《口腔微生物學》、《實用牙體牙髓病治療學》等10部專著。國家發明專利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已經成為全國口腔醫學界頗有影響的青年專家。

       著作和教材

    中華口腔科學

      《實用口腔微生物學與技術》,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06

      

    《中華口腔科學(第2版 口內·修復卷)》,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年1月

      《中國口腔醫學年鑒(2004年卷)》,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9-1

      

    《口腔微生物學》, 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3-06-01

      《口腔生物化學》, 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2年

      《口腔生態學》,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0-2

      《老年口腔醫學》,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09月第1版

      《實用牙體牙髓病治療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4-11

      參編《現代齲病學》,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合出版社,1993年。

       勵和表彰

      1992年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稱號

      1992年獲衛生部科技二等

      1994年獲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1993年獲四川省第二屆青年科技

      1994年獲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

      1995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7年被評為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

      1997年《現代齲病學》獲衛生部優秀科技著作

      1997年入選四川省跨世紀青年學術帶頭人

      1999年獲教育部教師資助計劃

      1999年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00年被評為成都市三八紅旗手

      2001年評為四川省十大杰出婦女

      2003年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2003年評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2005年獲四川省杰出創新人才

       主要論

       2009年 文唾液凝集素研究進展,《國際口腔醫學》2009年 第2期

      中國口腔醫學專業人才供需研究,《華西口腔醫學》2009年 第1期

      Nod/Rip2信號通參與牙齦卟啉單胞菌牙髓細胞白細胞介素-6表達,《華西口腔醫學》2009年 第1期

      齲病相關細菌的細菌素,《國際口腔醫學》2009年 第1期

       2008年 口腔醫學教材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中國口腔醫學信息》2008年 第6期

      Wnt信號通與牙胚發育,《牙體牙髓牙周病學》2008年 第12期

      老年人前后牙牙髓感覺功能晝夜節律性的比較研究,《中華老年口腔醫學》2008年 第4期

      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優勢培養創新型口腔醫學人才,《中國口腔醫學信息》2008年 第5期

      彎曲根管不同預備方法對其根管充填密封性的影響,《現代口腔醫學》2008年 第6期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分泌率及其葡萄糖的質量濃度分析,《國際口腔醫學》2008年 第5期

      口腔醫學救護在抗震救災中的重要作用,《華西口腔醫學》2008年 第4期

      發揮學科優勢,建設xxx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科學與技術》2008年 第4期

      五星紅旗不相信眼淚,《中國口腔醫學信息》2008年 第3期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是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孵育站,《高等教育發展研究》2008年 第2期

      設立口腔醫學8年制學歷教育勢在必行,《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年 第6期

      成都地區上頜xxx前磨牙的離體解剖形態觀察,《國際口腔醫學》2008年 第2期

      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優勢培養創新型口腔醫學人才, 《口腔醫學》2008年 第2期

      1950——2005年我國齲病臨床研究文獻的質量評價,《華西口腔醫學》2008年 第1期

      我國局部使用氟化物防齲效果的循證醫學分析,《牙體牙髓牙周病學》2008年 第1期

       2007年 3種白色假絲酵母生物膜體外模型的比較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2007年 第12期

      兩種脫礦體系制備人工齲損的病理學比較,《中國比較醫學》2008年 第1期

      兩種機用鎳鈦根管預備器械預備“S”形樹脂根管的效果觀察,《中華口腔醫學》2008年 第1期

      三種滅菌法對高速裂鉆腐蝕和切削率的影響,《牙體牙髓牙周病學》2007年 第10期

      中藥五倍子、蜂房提取物對早期釉質齲再礦化作用的實驗研究,《時珍國醫國藥》2007年 第11期

      人體牙髓感覺功能晝夜節律性的增齡性變化,

      謝思靜 郭斌 周學東 闕克華 徐真 《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年 第4期

      影響內氏放線菌尿素酶活性相關因素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年 第4期

      我國窩溝封閉防齲效果的循征醫學分析,《口腔醫學研究》2007年 第5期

      中藥對口腔細菌生物膜作用的實驗研究,趙今 李繼遙 朱昞 周學東 《中華口腔醫學》2007年 第10期

      白假絲酵母菌藥物流出泵基因在生物膜中表達的動態研究,《華西口腔醫學》2007年 第4期

      根管彎曲度對人下頜恒切牙數字牙片根管長度測量的影響,《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年 第5期

      局部使用聚維酮碘氟化泡沫對齲易感兒童口腔致齲菌的作用,《牙體牙髓牙周病學》2007年 第5期

      厚樸活性成分對致齲菌生長和產酸影響的體外研究,《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年 第3期

      遠緣鏈球菌黏附與游離狀態下合成胞外多糖的比較,《上海口腔醫學》2007年 第1期

      五倍子對牙根面脫礦影響的研究,《中國中藥》2007年 第6期

      納米羥磷灰石聚酰胺66作為蓋髓材料的體外抗菌作用,《華西口腔醫學》2007年 第1期

      多肽生長因子對牙周膜細胞的影響,《中國修復重建外科》2007年 第2期

      五倍子不同組分對口腔細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應,《實用口腔醫學》2007年 第1期

      我國天然藥物防齲的研究進展, 《實用醫院臨床》2007年 第2期

      肝細胞生長因子在大鼠修復性牙本質形成過程中的表達研究,《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年 第1期

      中藥五倍子化學成分對早期齲顯微硬度的影響,《中華口腔醫學》2006年 第10期

       2006年 口腔多菌種生物膜對防齲中藥性的實驗研究,《華西口腔醫學》2006年 第6期

      變形鏈球菌在日托兒童口腔中水平的初探,《華西口腔醫學》2006年 第6期

      白細胞介素-1B-511基因多態性與牙周炎進展的關系,《華西口腔醫學》2006年 第6期

      數字X線技術診斷6|6原發性牙根縱裂的體外研究,《實用口腔醫學》2006年 第6期

      中國人下頜恒切牙根管橫切面的形態學研究,《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年 第6期

      人上前牙根管治療難度評估的實驗研究,《上海口腔醫學》2006年 第5期

      根管治療難度分析的要點, 《中華口腔醫學》2006年 第9期

      下頜恒切牙根管形態的影像學研究,《牙體牙髓牙周病學》2006年 第8期

      下頜恒切牙根管解剖因素與根管治療難度的相關分析,《華西口腔醫學》2006年 第4期

      可變錐度鎳鈦銼在脂彎曲根管中成形效果的觀察,《華西口腔醫學》2006年 第4期

      不同培養條件對口腔細菌生物膜生長的影響,《臨床口腔醫學》2006年 第6期

      恒前牙髓室解剖影像學的初步研究,《華西口腔醫學》2006年 第3期

      種麻醉方法在牙髓病治療中止痛效果的比較,《華西口腔醫學》2006年 第3期

      中國人下頜恒切牙根管彎曲的解剖學研究,《華西口腔醫學》2006年 第3期

      兒童口腔中變形鏈球菌方式的研究,《中華口腔醫學》2006年 第5期

      我國齲病研究的進展,《中華口腔醫學》2006年 第5期

      尿素水解對內氏放線菌增殖及耐酸力的影響,《實用口腔醫學》2006年 第2期

      粘液放線菌生物膜結構中細菌和胞外多糖關系的初步研究, 《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年 第2期

      網絡在牙體牙髓疾病診治中的應用,《中國口腔醫學信息》2006年 第1期

      酪蛋白磷酸肽——磷酸鈣液體外再礦化作用的化學分析及顯微硬度測試,《現代口腔醫學》2006年 第2期

      肝細胞生長因子在正常牙髓組織中的表達,《上海口腔醫學》2006年 第1期

      不同程度牙周炎自然發展進程與IL-1RN基因多態性的關系,《現代口腔醫學》2006年 第1期

      健康老年人口腔念珠菌與義齒修復的相關研究,《華西口腔醫學》2006年 第1期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6267/

    (22)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