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 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也指專門的種類 產品,是用來證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種特定權益的法律憑證。[1] 主要包括資本證券 、貨幣證券 和商品證券 等。狹義上的證券主要指的是證券市場 中的證券產品,其中包括產權市場 產品如股票,債權市場產品如債券,衍生市場產品如股票期貨 、期權 、利率期貨 等。 證券學 的學科體系 是由從不同角度研究證券市場的行為特征 及其運行規律 的各分支學科綜合構成的有機體系,主要包括傳統證券學(Conventional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和演化證券學 (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兩大研究領域。
發展歷程
世界
1603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 聯合 東印度公司成立。就像他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一樣,如今他們又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組織。 荷蘭萊頓大學 歷史系 教授 維姆·范登德爾: 是的,可以這么說。它是xxx個聯合的股份公司,為了融資 ,他們發行股票,不過不是現代意義的股票。人們來到公司的辦公室,在本子上記下自己借出了錢,公司承諾對這 些股票分紅,這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籌集資金的方法。 荷蘭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館長洛德韋克·瓦赫納爾: 他們聚集了650萬的資金,差不多相當于300萬的歐元,而那時候,這些錢值幾十億,用這些錢他們建立了公司。 通過向全社會融資的方式,東印度公司成功地將分散的財富變成了自己對外擴張的資本。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長的女仆也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 成千上萬的國民愿意 把安身立命的積蓄投入到這項利潤豐厚,同時也存在著巨大風險的商業活動中,一方面是 出于對財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為荷蘭政府也是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政府將一些 只有國家才能擁有的權利,折合為25000荷蘭盾,入股東印度公司,這就xxx增加了東印度 公司的權限和信譽 。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 教授 維姆·范登德爾: (政府給東印度公司的特權是)可以協商簽訂條約,發動xxx ,這樣它就成了在亞洲 的獨立主權個體,或者說從南非到日本 的整個地區,它都可以像一個國家那樣運作。 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后,東印度公司的船隊出航了。西班牙國王幾乎是用鄙夷的態度對待這個不自量力的挑戰者。但是,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時間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隊,這個數量超過了西班牙、葡萄 牙船隊數量的總和。 荷蘭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館長洛德韋克·瓦赫納爾: 前十年他們(東印度公司)沒有付任何的利息,因為投資 者喜歡把錢投到造船、造房子,以及在亞洲建立一個貿易 王國上面。做完這些,十年后,公司xxx次給股東派發了紅利。 連續十年不給股東們分紅利。這樣的經營方式為什么能夠得到投資者的認可? 這是因為:荷蘭人同時還創造了一種新的資本流轉體制。1609年,世界歷史上xxx個股票交易所 誕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愿意,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可以隨時通過股票交易所 ,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金。 早在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就已經活躍著超過1000名的股票經紀人 。他們雖然還沒有穿上紅馬甲,但是固定的交易席位已經出現了。 這里成為當時整個歐洲 最活躍的資本市場 ,前來從事股票交易的不僅有荷蘭人,還有許許多多的外國人。大量的股息收入從這個面積不超過1,000平方米的院子,流入荷蘭國庫 和普通荷蘭人的腰包,僅英國 國債 一項,荷蘭每年就可獲得超過2,500萬荷蘭盾的收入,價值相當于200噸白銀。
中國
舊中國
證券在中國屬于
舶來品 ,最早出現的股票是外商股票,最早出現的
證券交易 機構 也是由外商開辦的
上海 股份公所和上海眾業公所。上市證券主要是外國公司的股票和債券。
1872年,設立的輪船招商局是中國xxx家股份制
企業 。
1914年,北洋政府頒布的《
證券交易所 法》推動了證券交易所的建立。
1918年,中國人在北平成立了自己創辦的xxx家證券交易所。
1920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得到批準成立,是當時中國規模xxx的證券交易所。
新中國
1984年11月,中國xxx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
實業 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xxx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
集體 所有制企業。
1986年9月26日,新中國xxx家代理和轉讓股票的
證券公司 ——中國工商
銀行 上海
信托投資 公司靜安
證券業務 部宣告營業,從此恢復了中國
中斷 了30多
證券
年的證券交易業務。
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會見紐約證券交所董事長約翰.范爾霖,并向其贈送了中國xxx股——飛樂音響股股票。
1987年5月,
深圳 市
發展銀行 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xxx股。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7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帳戶,逐漸取代股東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向社會公布上海股市8種股票的
價格 變動指數,以準確反映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以后上海股市價格的總體走勢,為投資者入市及從事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
玻璃 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
物業發展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
中國股 份制企業首次發行
B股 。
1992年元月,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向市民公開發售。誰會想到,就是一張售價僅30元的認購證,改變了很多人一生的命運。股票認購證的發行象征中國的股份制改革一個開端,
證券市場 從此進入了前所未有的
高速 增長
證券
期。
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從即日起視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況后,他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后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
1992年1月13日,興業房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它是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后xxx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國xxx上市交易的不動產股票。
1992年2月2日,上海申銀證券公司與上海聯合
紡織 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簽定協議,發行中國xxx張中外合資企業股票。
1992年2月21日,上海真空
電子 器件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特種股票上市。這是中國xxx張上市交易的B股股票。
證券
1992年3月2日,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
1992年3月21日,全面放開股價,實行自由
競價交易 。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出現百萬人爭購抽簽表的場面,并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
1992年8月11日,上海股市xxx次狂瀉,三天之內,上證指數暴跌400余點。
1992年9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朱镕基視察深圳時表示:“股票上市的信心和決心堅定不移,深圳和上海要辦成全國的股票交易中心,為全國
服務 。”
1992年10月19日,深圳寶安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1992年
認股權證 ,發行總量為26403091張。這是中國xxx發行
權證 的上市企業。
1992年12月,由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部、上海社會科
學院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各大
專業 銀行及證券公司等聯合編審的《上海證券年鑒·1992》由上海
人民出版社 出版 ,是xxxxxx本證券年鑒。
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借助衛星
通信 手段傳送到北京亞運村的建行北京
信托 投資
公司證券 部。利用衛星通信
技術 傳送行情在中國尚屬首次。
1993年4月22日,經李鵬總理簽署的國務院令第112號,《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993年5月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分類股價指數首日公布。上證分類指數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
公用事業 及綜合共五大類。
證券
1993年5月5日,中國首部期貨市場法規——《期貨經紀 公司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正式公布。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正式向各會員公司和國內外信息媒介發布,這是證券市場發展進程中又一“界標”。
1993年6月29日,青島
啤酒 股份有限公司在
香港 正式招股上市,成為xxxxxx在
香 港上市的國有企業。
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全文共分8章,分別就證券交易所的設立、組織、活動、解散等具體問題做了詳細規定。
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
A股 均采用
集合競價 [3] 。
2006年,中關村
科技 園區非上市股份公司進入代辦轉讓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稱為“
新三板 ”。
2012年,經國務院批準,決定擴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試點,首批擴大試點新增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天津濱海高
新區 。
2013年12月31日起股轉系統面向全國接收企業掛牌申請。
證券實質上是具有財產屬性的
民事權利 ,證券的特點在于把民事權利表現在證券上,使權利與證券相結合,權利體現為證券,即權利的
證券化 。它是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方式和過程用證券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法律現象,是投資者投資財產符號化的一種社會現象,是社會信用發達的一種
標志 和結果。
證券必須與某種特定的表現形式相聯系。在證券的發展過程中,最早表彰證券權利的基本方式是紙張,在專用的紙單上借助
文字 或
圖形 來表示特定化的權利。
因此證券也被稱為“書據”、“書證”。但隨著經濟的飛速前進,尤其是電子技術和
信息網絡 的發展,現代社會出現了證券的“
無紙化 ”,
證券投資 者已幾乎不再擁有任何實物券形態的證券,其所持有的證券數量或者證券權利均相應地記載于投資者賬戶中。“證券有紙化”向“證券無紙化”的發展過程,揭示了現代證券概念與傳統證券概念的巨大差異。
證券作為表彰一定民事權利的書面憑證,它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證券是財產性權利憑證。
證券表彰的是具有財產價值的權利憑證。在現代社會,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對財富形態的直接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而是更重視對財富的終極支配和控制,證券這一新型財產形態應運而生。持有證券,意味著持有人對該證券所代表的財產擁有控制權,但該控制權不是直接控制權,而是間接控制權。
例如,股東持有某公司的股票,則該股東依其所持股票數額占該公司發行的股票總額的比例而相應地享有對公司財產的控制權,但該股東不能主張對某一特定的公司財產直接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只能依比例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講,證券是借助于
市場經濟 和社會信用的發達而進行資本聚集的產物,證券權利展現出財產權的性質。
2.證券是流通性權利憑證。
證券的
活力 就在于證券的流通性。傳統的民事權利始終面臨轉讓上的諸多障礙,就民事財產權利而言,由于并不涉及人格及身份,其轉讓在性質上并無不可,但其轉讓是個
復雜 的民事行為。
比如由于“債權相對性”的民事規則,債權作為財產的表現形式是可轉讓的,但債權人轉讓債權須通知債務人,這種涉及三方利益的轉讓行為受制于法律規范的調整,并不方便快捷。但一旦民事權利證券化,財產權利分成品質相同的若干相等份額,造就出一種“
規格 一律的
商品 ”,那么這種財產轉讓不再局限于轉讓方和受讓方之間按照協議轉讓,而是在更廣的范圍內,以更高的頻率進行轉讓,甚至通過公開市場進行交易,從而形成了高度發達的財產轉讓制度。證券可多次轉讓構成了流通,通過變現為
貨幣 還可實現其規避風險的
功能 。證券的流通性是證券制度順利發展的基礎。
3.證券是收益性權利憑證。
證券持有人的最終
目的 是獲得收益,這是證券持有人投資證券的直接動因。一方面,證券本身是一種財產性權利,反映了特定的財產權,證券持有人可通過行使該項財產權而獲得收益,如取得股息收入(股票)或者取得利息收入(債券);另一方面,證券持有人可以通過轉讓證券獲得收益,如二級市場上的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證券持有人可通過差價而獲得收益,尤其是
投機 收益。
4.證券是風險性權利憑證。
證券的
風險 性,表現為由于證券市場的變化或發
行人 的原因,使投資者不能獲得預期收入,甚至發生損失的可能性。證券投資的風險和收益是相聯系的。在實際的市場中,任何證券投資活動都存在著風險,完全回避風險的投資是不存在的。
身為一般投資人的我們,其實最常接觸的就是證券公司了。我們在證券公司開戶 ,也透過他們中介來買賣股票。其實證券公司在股市中的定位 很像是一個百貨商店,方便消費 大眾 買賣。所以你可以跑到你家隔壁的證券公司看盤、買賣,而不用親自跑到 證券交易所 交易了!
那么,所有的證券公司都可以居中幫投資人買賣股票嗎?——不是。
一般投資人必須透過證券公司買賣股票,但并不表示所有的證券公司都從事中介股票買賣的業務。根據證券公司經營的
項目 分類,證券公司可被劃分為四類:
xxx,
證券經紀商 ,也就是居間幫投資人買賣股票的證券公司。
第二,
證券承銷商 ,幫助
企業上市 發行股票,如果投資人要買公司發行的新股票時,就必須找這種類型的證券公司。
第三,
證券自營商 ,他們如同一般投資人一樣,也是股票的買賣者。我們一般稱為的
法人 ,其中一類就是證券自營商。
第四,綜合類
證券商 ,就是同時經營以上三
種業 務的證券公司。
經營代理
客戶 買賣
有價證券 業務的證券商,是證券投資者參加與證券市場的中介。
證券經紀 商的利潤來源是向委托證券買賣的投資人收取的
手續費 收入,稱
傭金 ,各國一般對傭金收入作一定的規定。證券經紀商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證券投資經驗,而且信息來源廣泛,辦事效率高;普通的投資者對
證券市場 了解少,投資金額小,不能直接進入證券交易市場,通過證券經紀商代理買賣是一條可取的途徑。
bac kground-color: rgb(249, 249, 249);">青石證券
青石證券除提供互聯網 化的全球 證券投資服務平臺,在國內外也設有多 個分支機構,包括xxx、香港、新西蘭、紐約(籌)多個分支機構,為用戶 提供完善的服務體系。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