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編制54人,現有正式職工43人,其中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9人,初級職稱11人。擁有業務辦公樓5349.5平方米。主要承擔著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技術服務、新技術引進、推廣和培訓,為廣大育齡群眾科學、安全、有效、方便的生育、節育、不育等生殖保健系列服務及相關人口社會服務。下設辦公室、財務科、業務科、附屬醫院四個科室。
科研所的旨是以科研促臨床,用技術求發展,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建所以來,科研與臨床相輔相成,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以婦科、人類精子庫、人工授精為主要龍頭的綜合型科研機構。診療范圍涵蓋婦科、男性科、泌尿科、輔助生殖、生殖保健、計劃生育新技術應用、更年期保健、優生優育、出生缺陷干預等。在婦科常見病和疑難病的診斷治療、不孕不育、婦科內窺鏡、計劃生育技術、性功能障礙等方面形成鮮明的診療特點。
科研所特色
人類計劃生育是一項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具有顯著社會效益的公益性事業。根據國務院辦公廳44號文件,本著生育、節育、不育及相關的生殖保健工作為中心,拓寬科研所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生殖保健服務方面的范圍。2006年我所人類精子庫經衛生部審批正式運行,填補了山西省空白。為把人類精子庫和人工授精實驗室有機結合,2007年8月,向衛生廳申報開展夫精人工授精項目,10月衛生廳組織相關專家正式驗收,一次性順利通過,目前運行良好。2009年7月11日供精人工授精項目順利通過衛生部專家組復評審,試運行一年。2010年9月9日通過了衛生部專家組的評審正式運行。我所自開展供精人工授精項目以來各項指標均達到了衛生部的要求,妊娠率使AID周期妊娠率穩定在35%左右,高于衛生部15%的標準要求。2010年10月順利通過衛生部專家組正式運行的評審驗收,省衛生廳及時下發了供精人工授精許可證,目前是山西省xxx可實施該技術的醫療單位。為解決我省男性不育家庭遠程求醫的苦衷,提高我所開展供精人工授精項目在全省的知曉度,我們積極和新聞組織多層次、多角度報道這個工程的開展情況。
此項目的開展,再次填補了省內輔助生殖技術的空白,為不孕不育人群帶來福祉。
人類精子庫
2006年6月,山西省人口計生委直屬的計劃生育科研所成功申報衛生部人類精子庫正式運行,成為國內第五家批準正式運行的人類精子庫,同時也是長江以北xxx通過并直接批準正式運行的人類精子庫。它的建立不僅填補了山西省內的空白,為不孕不育人群提供治療保障,而且還將輻射帶動長江以北尤其是周邊省份輔助生殖技術的廣泛開展,對于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穩定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意義重大。目前精子庫已向省內外4個用精單位供精,周期妊娠率在30%以上。
人工授精實驗室
2007年10月山西省批準建立并開展夫精人工授精項目,由于管理嚴密,運行良好,2009年10月又批準開展供精人工授精項目試運行一年,2010年10月正式通過國家衛生部專家驗收。獲得了山西省到目前xxx的供精人工授精技術許可。開展供精人工授精技術以來,周期妊娠率穩定在35%左右,高于衛生部15%的標準要求。這一項目已經了一大批被無精癥困擾的不孕不育家庭。
出生缺陷監測中試
2010年,科研所成功申請并建設了山西省出生缺陷監測中試,出生缺陷監測中試充分整合了科研所出生缺陷預防、干預相關的實驗室和臨床資源,以五級計生服務網絡和我所的培訓組成出生缺陷干預網絡。充分利用多年來出生缺陷干預研究,積極與國內各大院所以及國內外專家進行科研合作和交流,建立出生缺陷監測專家庫,更好的為降低我省出生缺陷做出貢獻。
研所
我所參與了多項國家及省內科研課題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我所從2004年起至今,累計立項12個。
一、省科技廳項目3項《關于山西省碘缺乏與習慣性流產相關性研究》、《山西省0-3歲嬰幼兒優生優育優教及出生缺陷干預綜合對策研究》、《自愿捐精人群篩選指標與生物學特征的相關性研究》;
二、國家計生委項目3項《山西省不孕不育發病率調查》、《維美系列的研制與應用》、《炎系列中藥栓劑研制與應用》;
三、科技部重點項目課題2項《重要生育障礙疾病病因學研究》、《污染與男性不育》;
四、與上海武漢等國內科研單位合作項目2項《氨甲環酸治療放置IUD后出血過多的研究》、《孕二烯酮皮下埋植避孕劑Ⅱ期臨床研究》;與日本美國進行國際合作項目2項。目前部分課題已經完成并獲得好評,這不僅增加了我們的社會知名度,更重要的是使我們的科研隊伍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為今后和各方立項合作,科研攻關贏得了良好的發展空間。科研工作在我所全面開花,實現了大踏步的跨越。
多年來我們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不斷打造圍繞女性健康、輔助生殖的特色品牌,拓寬服務范圍,受到了群眾和系統基層站所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6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