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簡介
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由位于市朝陽區新民大街的原址遷至由省、市撥地、衛生部撥款建筑、日本無償援助26億日元醫療設備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新址,為感謝日本人民的真情厚意,醫院經衛生部批準重新命名為白求恩醫大三院(中日聯誼醫院)。2000年白求恩醫科大學與大學合并后醫院正式更名為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座落于省省會市,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大學所屬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全民所有制大型現代化綜合性三 級甲等醫院,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是中國人民xxx醫科大學外科學院。經過50 年建設,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已由單一的外科專科醫院發展成為擁有外科學、內科學 、婦產科學、神經內外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口腔科學、皮膚科學、中醫學、 實驗診斷學、檢體診斷學、核醫學、影像診斷學等36個臨床醫技科室及14個教研室的綜合性醫院。并于1993年成為省正式評審xxx達標的甲等醫院。
歷史革沿
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由位于市朝陽區新民大街的原址遷至由省、市撥地、衛生部撥款建筑、日本無償援助26億日元醫療設備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新址,為感謝日本人民的真情厚意,醫院經衛生部批準重新命名為白求恩醫大三院(中日聯誼醫院)。2000年白求恩醫科大學與大學合并后醫院正式更名為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1993年,醫院由位于市朝陽區新民大街的原址遷至由省、市撥地、衛生部撥款建筑、日本無償援助26億日元醫療設備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新址,為感謝日本人民的真情厚意,醫院經衛生部重新命名為白求恩醫大三院(中日聯誼醫院)。2000年白求恩醫科大學與大學合并后醫院正式更名為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新醫院占地面積22.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萬4千7百多平方米,醫院設有編制床位952張,擁有2個國家衛生部重點學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骨科)5個研究所(省外科研究所、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省放射介入外科研究所、省創傷骨科研究所、白求恩醫科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研究所),4個中心(省創傷骨科治療中心、省人工關節治療中心、省腎臟移植與血液凈化研究中心、白求恩醫科大學手外科中心),在編職工1406人,其中教授78人,副教授199人,及相應職稱545人,擁有博士學位授權學科5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25個,博士研究生導師15名,碩士研究生導師84名。現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37名,省管優秀專家、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市有突出貢獻的市級專家、資深名醫、名醫、市跨世紀xxx梯隊科技干部、第二梯隊科技干部共27名。擁有萬元以上先進的大型醫療設備900多臺(件),設有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并已加入Internet國際互聯網。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還是xxx愛嬰醫院、國家藥品臨床研究、亞洲緊急救援中心和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的網絡醫院。
醫科大學外科學院1949.11.19
1948年9月20日,即解放前夕,東北聯軍衛生部在興山市中國醫大召開會議,根據解放xxx形勢的發展,決定由中國人民xxx中國醫大派干部做接收市大學醫學院的準備。10月16日,解放。10月13日,由李亭植、停率領中國醫大干部、醫務人員30余人跟隨解放的部隊進入接收并組建醫科大學,并將偽滿時期經濟部大樓選做未來醫院的院址。
接收之初,曾被占用的偽滿經濟部大樓已經破爛不堪,大樓門窗全部遭到,皆用磚頭或沙袋堵塞,樓內布滿垃圾、糞便及兵的尸體,污水從地下室窗戶外溢,樓xxx著,院內四角筑有碉堡。1949年春,學校派楊智全同志負責修繕和籌建外科學院工作,對醫院大樓進行全面整修及綠化庭院,用時8個月,花費52億東北幣,醫院占地面積29,818.5平方米,建筑面積12,283.6平方米,花園、綠地面積5255平方米。
1949年11月19日,舉行開院典禮,全院工作人員100余人參加會議,李亭植校長宣布命令:正式命名為醫科大學外科學院,并開始病人,三院從此誕生。醫院性質為醫科大學附屬教學醫院,為外科專科醫院,其任務是負責收治部隊傷病員。根據教學的需要,部分地方病人,負責學校各年級的外科學總論、各論的理論教學及課間見習、畢業實習的帶教任務。
中國人民xxx軍醫大學第三學院1950.05
1950年5月,醫院更名為中國人民xxx軍醫大學第三學院。改編成立5個專科病房,即腦神經外科、外科、腹部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此后又將腦神經外科與胸外科合并,全院共分為4個科室,并成立護理部,實行包干制。全院人員總數374人,此時編制醫生與床位的比例和教員與學生的比例已經由原來的1:15、1:10急驟地增加到1:40、1:45,醫療教學任務繁重與醫務人員嚴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顯,醫務人員助教以上僅有13人,其中兼職2人。
第三軍醫大學第三臨床學院1951.07.14
1951年7月14日,東北軍區后勤部來電,通知天津、上海、軍醫大學依次命名為xxx、第二、第三軍醫大學。三院正式更名為第三軍醫大學第三臨床學院。
xxx軍醫大學第三臨床學院1954.09.02
1954年2月16日,軍委衛生部下發軍醫學校整編實施方案,決定天津xxx軍醫大學與第三軍醫大學合并,命名為中國人民xxxxxx軍醫大學,并命令原天津xxx軍醫大學遷往。
1958年6月28日,上級向學校傳達了中華人民國衛生部和xxx總后勤部的聯合決定,將xxx軍醫大學移交給地方領導。7月11日,省委和省人民聯合召開大會,隆重地歡迎xxx軍醫大學移交地方。省省長栗又文代表省委宣布,學校正式命名為醫學院。省委任命王恩厚為醫學院院長兼代黨委,陳淇園任副院長,徐選和任副院長兼臨床總院院長,康克任副院長兼基礎醫學部部長,易友鰲任副院長,張學儀任黨委副兼臨床總院黨委。三院更名為醫學院臨床學院總院第三醫院,楊鐵任院長,周冠球任黨委,王慶宇、楊孚生任副院長,張炳勛任黨委副。從此,三院揭開了醫院發展歷史上新的一頁。
醫科大學臨床總院第三醫院1959.07.10
1959年1月9月,中醫中藥委員會、人事科成立。4月15日,學校奉省委批示改名為醫科大學。7月10日,三院更名為醫科大學臨床總院第三醫院,楊鐵任院長,王慶宇、楊孚生任副院長。
醫科大學第三臨床學院1959
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三臨床學院1978.11.12
自1978年10月至1979年年底,按照上級,三院為“”中的59起冤假錯案全部,總共處理歷史遺留問題26件。
1978年11月,學校重新恢復原校名“白求恩醫科大學”,三院正式命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三臨床學院。三院從此邁進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白求恩醫科大學中日聯誼醫院1992.03.12
1992年,是三院甲等醫院評審和新醫院籌建工作的關鍵一年。
在這一年,經衛生部批準,學校決定將新醫院命名為“中日聯誼醫院”。3月12日,三院正式啟用“白求恩醫科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這個名稱,學校于當日宣布對醫院領導班子的任命決定:院長由趙洪序擔任,副院長分別由陳慶玉、姜玉珍、李家祿擔任,房安石任黨委,楊德發任黨委副,王鳳蓮任紀委。同時,宣布原副院長劉志廣改任口腔醫院副院長,并負責籌建第四臨床學院。
大學中日聯誼醫院2000.10
2000年6月,為了適應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新形勢,原大學、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科技大學、郵電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國家綜合性重點大學-大學。作為原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三臨床學院(中日聯誼醫院)隸屬于大學新民校區,仍然作為白求恩醫學部的臨床教學醫院存在。10月,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三臨床學院(中日聯誼醫院)正式更名為“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作為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的臨床教學醫院,中日聯誼醫院在其發展建設史上又掀開了新的一頁。
學術研究
由于歷年來國家不斷為醫院充實了大批醫學專業人才,其外科優勢在東北地區極為明顯。1957年我院普通外科成功地進行了國內首例肝極量切除,并于1963年在亞太國際會議上進行手術表演;同年,胸外科體外循環心內手術的成功,填補了省在該領域里的空白;1964年斷臂再植成功,衛生部發來賀電;1962年至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開展蝶胺腫瘤經鼻手術的治療150例;1978年泌尿外科開創了省臟器移植手術臨床應用的成功先例,現己開展同種異體腎臟移植手術970例;1982年以來,開展同種異體原位肝臟移植2例;同種異體角膜移植1000余例;心血管內科非手術無水酒精消融治療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據不完全統計,三院建院50年來共診治住院患者40.827萬人次,相當于地區(686萬人)平均每16個人中就有一人在三院住過院;1964年至今共接診門診患者717.8315萬人次,相當于省2656.61萬人,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1人在三院看過病。目前,三院己逐步形成以外科系統為優勢,以心腦血管疾病的診治、創傷治療及組織為主的醫療特色。
醫院榮譽
1996年醫院急救中心護理組被省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組委會命名為“省級青年文明號”;1997年醫院眼科被省衛生廳評為“省職業建設先進科室”;1997年醫院被市衛生局評為“白求恩杯競賽最佳單位”;1997年醫院急救中心護理組被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命名為“首批市職業建設示范單位”;1998年醫院被省消費者協會授予“98省文明服務單位”、被市高工委評為市消費者協會評為優質服務最佳信譽單位;1999年醫院急救中心護理組被共青團中央和衛生部共同任命為全國青年文明號;2000年醫院被社會群眾投票評為市醫療衛生行業形象大使、被市高工委評為 “高校文明杯”先進基層單位、被市委市評為市創建文明城市“十杯賽”最佳單位。
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2000年后所獲榮譽稱號: 1.全省衛生系統抗震救災模范集體(2008)
2.省赴四川地震災區搶險救援先進集體(2008)
3.全省衛生系統“青年文明號手”創建活動優秀組織(2008)
4.全省衛生系統巾幗文范崗(2008)
5.全國衛生系統青年文明崗(2008)
6.全省醫德建設標兵單位(2008)
7.大學“三育人”工作先進單位(2008)
8.全省衛生系統行業作風建設優秀單位(2008)
9.2007年文明及行風建設《先進單位》(2008)
10.2007年度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時間活動優秀團隊(2007)
11.2007年度全省衛生系統政務信息和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單位(2007)
12.2007年形象最佳榮譽單位(2007)
13.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2007)
14.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在2007年全省醫院管理活動中被評為:先進單位(2007)
15.全省衛生系統文明建設先進集體(2007)
16.第六屆亞洲冬季運動會貢獻單位(2007)
17.2006年度文明及行風建設先進單位(2006)
18.2006年度全省衛生、中醫藥、政務信息先進單位(2006)
19.市衛生系統文明建設工作省級先進單位(2006)
20.2005-2006年度市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6)
21.2005年全省衛生系統評議百家醫院行風工作中省直組第二名
22.2004年市“十佳醫院”
23.2004年市高校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基層黨組織
24.2004年市衛生局信息工作先進單位
25.2004年市衛生系統文明及行風建設先進單位
26.省醫院評價連續三年總分xxx名
27.市衛生系統文明及行風建設先進單位(2003年)
28.省衛生系統抗擊先進集體(2003年)
29.省衛生廳“246工程”先進單位
30.市衛生系統文明建設信息工作先進單位(2002年、2003年)
31.市防治型肺炎先進基層黨組織(2003年)
32.省抗擊先進集體(2003年)
33.市創建滿意醫院活動先進單位(2001年)
34.市文明單位(2002年)
35.市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0年、2003年)
36.高校文明杯最佳基層單位(2001年、2002年、2003年)
37.市創建文明城市十杯賽最佳單位(2000年)
38.市白求恩杯競賽最佳單位(2000、2001年度兩次)
39.2000年省扶貧行動優秀單位
專家配置
新醫院占地面積22.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萬4千7百多平方米,醫院設有編制床位952張,擁有2個國圖片一: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家衛生部重點學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骨科),5個研究所(省外科研究所、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省放射介入外科研究所、省創傷骨科研究所、白求恩醫科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研究所),4個中心(省創傷骨科治療中心、省人工關節治療中心、省腎臟移植與血液凈化研究中心、白求恩醫科大學手外科中心)。
大學中日聯誼醫院2009年在編職工1406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149人,及相應職稱545人,擁有博士學位授權學科5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25個,博士研究生導師15名,碩士研究生導師84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37名,省管優秀專家、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市有突出貢獻的市級專家、資深名醫、名醫、市跨世紀xxx梯隊科技干部、第二梯隊科技干部共27名;擁有萬元以上先進的大型醫療設備900多臺(件),設有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并已加入Internet國際互聯網。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還是xxx愛嬰醫院、國家藥品臨床研究、亞洲緊急救援中心和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的網絡醫院。
歷史成就
由于國家不斷為醫院充實了大批醫學專業人才,其外科優勢在東北地區極為明顯。1957年該院普通外圖片二: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科成功地進行了國內首例肝極量切除,并于1963年在亞太國際會議上進行手術表演;同年,胸外科體外循環心內手術的成功,填補了省在該領域里的空白;1964年斷臂再植成功,衛生部發來賀電;1962年至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開展蝶胺腫瘤經鼻手術的治療150例;1978年泌尿外科開創了省臟器移植手術臨床應用的成功先例,現己開展同種異體腎臟移植手術970例;1982年以來,開展同種異體原位肝臟移植2例;同種異體角膜移植1000余例;心血管內科非手術無水酒精消融治療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據不完全統計,自該院建院以來到2009年,共診治住院患者40.827萬人次,相當于地區(686萬人)平均每16個人中就有一人在三院住過院;1964年至2009年共接診門診患者717.8315萬人次,相當于省2656.61萬人,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1人在三院看過病。該院己逐步形成以外科系統為優勢,以心腦血管疾病的診治、創傷治療及組織為主的醫療特色。1996年醫院急救中心護理組被省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組委會命名為“省級青年文明號”;1997年醫院眼科被省衛生廳評為“省職業建設先進科室”;1997年醫院被市衛生局評為“白求恩杯競賽最佳單位”;1997年醫院急救中心護理組被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命名為“首批市職業建設示范單位”;1998年醫院被省消費者協會授予“98省文明服務單位”、被市高工委評為市消費者協會評為優質服務最佳信譽單位;1999年醫院急救中心護理組被共青團中央和衛生部共同任命為全國青年文明號;2000年醫院被社會群眾投票評為市醫療衛生行業形象大使、被市高工委評為“高校文明杯”先進基層單位、被市委市評為市創建文明城市“十杯賽”最佳單位。
醫院旨
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將遵循“質量為本、安全醫療、科技興院、加強管理”的十六字方針,努力建設社會認可、群眾放心的滿意醫院,并不斷提高技術實力、提高服務層次、增加服務項目、方便患者就醫,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將努力使醫院成為具有國內一流技術、一流設備、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和一流人才的現代化醫院,竭誠為廣大患者服務。
醫院領導
副院長郎少剛副院長趙國慶副院長馬成云
副院長張學文院長高忠禮黨委柱
副院長朱慶三紀檢張翠香黨委副副院長王飛
醫療設備
鷹視準近視治療系統
高壓氧艙
放射線科—遙控胃腸X光機ZS-50
放射線科—磁共振診斷儀SMT-50X×0.5X
放射線科—CT診斷機SCT-5000TX
放射線科—放射線科-通用回轉式X線機DT-VG-10/KXO-80N
放射線科—CTI型
放射線科—MRIGESignaCV/i1.5及最新相控陣線圈家族(頸胸腰椎全體相控陣線圈)
檢查科—全自動電泳儀CTE-150
檢查科—自動生化分析儀7150
內窺鏡數字圖像處理系統
高頻醫用觀察燈
CT-Precise全數字直線加速器
GWF-7J顆粒分析儀
GWF-6J顆粒分析儀
X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
數字攝影X線機(DR)
皮膚科—窄譜紫外光治療系統
地理
1
醫院二部
?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二部(老三院)始建于1949年,是衛生部直屬的甲等醫院,是一所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醫院。
我院座落在風景秀麗的新民大街,與中日聯誼醫院共為一體。建筑面積18000米,設置住院床位320張,具有正副教授、正副主任醫師、研究員及相應職稱的高級人員72人。同時設有省手外科中心、省外科研究所、省創傷骨科治療中心、省生殖醫學研究所、腹腔鏡外科治療培訓中心。
專業科室有骨科、基本外科、腹腔鏡外科、泌尿外科、男性生殖醫學科、婦產科、手外科、血管外科、神經外科、胸外科、眼科、心內科、糖尿病科、腫瘤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腎病風濕科、整形美容科、核醫學科、皮膚科、口腔科、中醫科及10個醫技科室。并承擔著大學新民校區離退休、在職職工、學生6000多人的保健工作。醫療檢查項目齊全,配備有國內一流的螺旋C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超、電子窺鏡、CCU監護系統等先進儀器。各科均有經驗豐富的臨床專家教授出診,并設有疑難病會診中心,由國內、省內著名專家出診,急診24小時開診。
多年來,已形成了以外科系統為優勢,如:骨科以四肢關節、脊柱外科、創傷修復、小兒先天性髖脫位等處于國內xxx水平;以腹腔鏡微創手術為中心,開展各項腹腔鏡外科手術,臨床效果好,由于痛苦少、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特點深受廣大患者的認同;男性科開展生殖技術檢測,為廣大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礙、男性更年期及性病所困擾的患者帶來了。采取尿道中段吊帶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在微創方面,開展了膀胱鏡、經皮腎鏡、輸尿管鏡與腹腔鏡各項診療技術;婦產科對各種疑難病的診斷及治療在省內處于xxx,開展了晚期卵巢癌、宮頸癌的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等不開腹經陰式子宮切除術及各種婦科微創手術。心內科開展各種介入治療,如:冠狀動脈造影術及支架術,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人工心臟起博器植入術,冠心病介入封堵術及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介入消融術等;糖尿病科開展了動態血糖檢測、糖尿病足局部特殊換藥及連續動脈內注射治療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療、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和各種內分泌疾病的診療;血液腫瘤內科在化學治療的基礎上開展熱療、生物免疫治療。心理指導及家庭病房治療。核醫學科病房是我省xxx一家正規的核素治療病房,主要是對分化型甲狀腺術后治療,多發性骨轉移瘤,小兒血管瘤及斑痕治療等。
醫院三部
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三部,位于開運街1433號,與綠樹環繞的電影城毗鄰,建筑面積5495.55平方米,床位二百張,共有臨床、輔助科室十二個,工作人員一百多人,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十人。三部成立于1988年,迄今為止,在老百姓心目中仍把這里當作“手外醫院”,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已成為以手外科、骨科、顯微整形外科為主的一所創傷性專科醫院。三部全體醫護人員愿意繼續以白求恩同志為榜樣,牢記“仁心良術”的醫院,以及“以人為本、精益求精、團結務實、創新圖強”的醫院院訓,竭誠為廣大患者服務。
臨床科室
行政科室二部三部
病理科超聲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兒科
婦產科放療科風濕免疫科放射線科
肝膽胰外科骨科感染性疾病科供應室
呼吸內科核醫學科急救醫學科檢驗科
結直腸外科急診科甲狀腺外科康復醫學科
口腔科老年病科泌尿外科麻醉科
腎病內科神經內一科神經內二科神經外一科
神經外二科輸血科體檢中心特需病房
手術室手外科胃腸外科血管外科
消化內科心外科胸外科心血管內科
血液科藥劑科眼科中心研究室
中醫科組織標本庫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6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