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原貯積病Ⅱ型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糖原貯積病Ⅱ型

      癥狀體征

      1.嬰兒型 常在出生1個月或3~4個月后發病。

      (1)首發癥狀為后發紺,呼吸困難,呼吸窘迫。

      (2)肌肉無力,呈弛緩性癱瘓,且病情進展較快,常在1歲之內死亡。

      (3)檢查可見巨舌,心臟擴大,少數病兒肝臟腫大,心律失常

      2.兒童型 以四肢無力為主要臨床表現,類似肢帶型肌營養不良癥。常有呼吸困難、發紺,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及腓腸肌肥大。病情進展較慢,常因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而死亡。但部分患者可20年以上。

      3.型 30~40歲發病,緩慢進展性的四肢肌肉萎縮、無力,近端較遠端重。以軀干肌、骨盆帶肌明顯,半數以上病人影響呼吸肌。常被誤診為多發性肌炎或肌營養不良癥。預后較好。

       用藥治療

      本病尚缺乏xxx治療。Hug等用細菌中提取α-酸性麥芽糖酶制劑治療發現肝內糖原下降。Rymn等應用含麥糖酶的脂質體治療嬰兒型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人試用純化α糖苷酶后,肝內糖原有所減少。

       飲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

      2、根據醫生的合理飲食。

       預防護理

      預測本病的方法是妊娠14~16周作宮內穿刺和羊水細胞培養測定其酸性麥芽糖活性,若見降低,則應中止妊娠。

      遺傳病治療困難,療效不滿意,預防顯得更為重要。預防措施包括避免近親結婚,推行遺傳咨詢、攜帶者基因檢測及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防止患兒出生。

       病理病因

      本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也可散發。本病編碼酸性麥芽糖酶的基因定位于17號染色體長臂23區(17q23)。

       疾病診斷

      注意與其他類型糖原貯積病、多發性肌炎或肌營養不良癥、肝臟疾病、代謝綜合征(X綜合征)等鑒別。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1.血生化檢查

      (1)血清CPK升高,肝功在正常范圍(成年型)。

      (2)空腹血糖及糖耐量曲線正常。

      (3)腎上腺素及胰高血糖素試驗正常。

      2.血液涂片 見到空泡淋巴細胞

      其他輔助檢查:

      1.肌電圖 示強直電位活動,見肌纖顫電位,運動單位電位正常或時限縮短。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正常。

      2.肌活檢 肌纖維出現大小不等的散在空泡。PAS染色可見陽性顆粒。電子顯微鏡下:糖原沉積于肌壁上,肌原纖維內和性空泡內肌纖維稀少、腫脹。

       并發癥

      糖原貯積病Ⅱ型三型均可并發呼吸道感染,也是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

       預后

      嬰兒型常在1歲之內死亡;兒童型病情進展較慢,常因反復呼吸道感染而致命,也有患者可20年以上;型預后較好。

       發病機制

      糖原貯積病Ⅱ型(Pompe病),由酸性麥芽糖酶(acid maltase deficiency,AMD)缺乏而引起。

      麥芽糖酶包括酸性和中性麥芽糖酶兩種,分解α-1、4糖苷鍵和α-1、6糖苷鍵而游離葡萄糖,本病為溶酶體缺乏酸性麥芽糖酶,不能分解糖原而使之沉積在溶酶體中,引起溶酶體增生,甚至不正常的溶酶體酶而致一系列的血細胞結構。溶酶體外的糖原代謝正常。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7557/

    (3)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