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上海醫學院前身是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改為南京大學)醫學院,成立于1927年,是中國創辦的xxx所國立大學醫學院。
1927年,醫學院在上海吳淞創立,顏福慶出任首任院長。中央大學歷史沿革--上海醫科大學
1928年2月,主校更名為國立江蘇大學。同年5月,再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又先后更名為江蘇大學醫學院、中央大學醫學院。
1932年,醫學院為國立上海醫學院,是中國xxx的國立醫學院。
1937年,抗戰爆發,學院內遷至云南昆明白龍潭;1940年輾轉遷至四川重慶歌樂山。國立上海醫學院舊址
1946年,抗戰勝利,學院回遷上海。
1952年,學院更名為上海xxx醫學院。
1959年,學院被定為全國16所重點高等學府之一。
1956年,為支持國家三線建設,上海xxx醫學院部份院系及相應重點學科(地方病防治學、高山病學、傳染學、神、兒科學及內科診斷學)西遷重慶,組建上海xxx醫學院重慶分校,其附屬華山醫院、中山醫院和兒科醫院也部份西遷至重慶,組建為上海xxx醫學院附屬重慶xxx醫院和兒童醫院,同年,上海xxx醫學院重慶分院脫離上海xxx醫學院管理,成立重慶醫學院(重慶醫科大學的前身),其在渝附屬醫院也劃歸重慶醫學院。
1985年,上海xxx醫學院改名為上海醫科大學。
原國立上海醫學院1995年,通過211工程,為上海xxx所獲此資格的高校。
2000年,上海醫科大學和復旦大學合并辦學,組建為新的復旦大學。上海醫科大學被拆分為若干直屬于復旦大學的院系,上醫名稱一度被取消;2001年,撤銷基礎醫學院和臨床醫學院的建制,合并組建新的醫學院,經師生校友爭取,命名為上海醫學院。
2011年,各醫學院系所重新整合,新的上海醫學院成立。
辦學規模 院系設置
截至2015年,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下設4個專業學院、4個科研院所(臨床醫學院處于籌建當中),共在10個本科專業招生。[2]
院系所設置
基礎醫學院 公共衛生學院 藥學院
護理學院 實驗動物科學部 腦科學研究院 放射醫學研究所 生物醫學研究院[3] 本科專業
臨床醫學(八年制)、臨床醫學(五年制)、臨床醫學(六年制,全英語授課)、基礎醫學、學、預防醫學、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藥學、藥學(臨床藥學方向)、護理學。[4]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
學科建設
截至2015年,學院有3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22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9個,設有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
一級國家重點學科 生物學、基礎醫學、醫結合。
二級國家重點學科 內科學(心血管病)、內科學(腎病)、內科學(傳染病)、兒科學、外科學、腫瘤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眼科學、婦產科學、藥劑學、神經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耳鼻咽喉科學、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
一級博士、碩士授予點 生物學、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醫結合、藥學、公共管理(醫)、護理學。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醫結合、藥學、公共管理(醫)、護理學。 師資水平
截至2015年,學院有專任教師455人、專職科研人員97人,其中高級職稱351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楊雄里、沈自尹、王正敏、葛均波),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湯釗猷、陳灝珠、顧玉東、聞玉梅、周良輔),教育部長江學者勵計劃特聘教授18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3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3人。[5]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學院有xxx精品課程12門,xxx特色專業3個,xxx教學團隊3個。[6]
xxx精品課程
醫學導論 腫瘤學概論 藥理學 婦產科學 學 耳鼻咽喉科學 局部解剖學 預防醫學 兒科學 健康評估 內科學 醫學遺傳學 xxx特色專業
預防醫學 臨床醫學 基礎醫學 xxx教學團隊
團隊 帶頭人 細胞與醫學教學團隊 左 伋 兒科學教學團隊 桂永浩 預防醫學課程教學團隊[7] 姜慶五
十一五規劃教材 38本
十一五規劃教材精品教材 3本
十二五首批規劃教材 17本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16篇
(截至2014年)
合作交流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截至2014年,上海醫學院已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杜克大學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麥迪遜腫瘤中心、美國密歇根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悉尼大學醫學院、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院、Umea大學醫學院、大哥倫比亞大學、日本大阪大學、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文大學醫學院等建立了院際關系,雙向進行科研項目合作,學者相互訪問交流,選派青年教師學習,開展在讀醫學生的互換實習等活動。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5年,學院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9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8個。[4]
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
醫學神經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 醫學病毒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智能化遞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公共衛生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癌變與原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9個 糖復合物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抗生素臨床藥理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手功能重建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醫學技術評估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醫學病毒學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聽覺醫學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病毒性心臟病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近視眼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新生兒疾病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8個 周圍神經顯微外科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醫學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輔助技術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女性生殖內分泌相關疾病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視覺損害與重建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乳腺腫瘤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出生缺陷防治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老年醫學臨床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研究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朱劍虹教授領銜的腦組織修復重建和細胞示蹤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中山醫院董健教授領銜的專家解答腰椎間盤突出癥項目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科普類)。[8]
2013年底中華醫學
序號
等級
項目名稱
主要完
主要完成單位
1
二等
附屬兒科醫院
2
二等
青光眼視網膜神經新策略的研究與應用
孫興懷
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3
三等
朱依純
基礎醫學院
4
三等
結核菌持留與潛伏感染的機制及臨床診治
張文宏
附屬華山醫院
5
三等
膽道閉鎖發病機制研究及臨床規范化診斷治療
附屬兒科醫院
6
衛生政策
--
郝模
公共衛生學院
開創性
黃家泗教授在中山醫院創建胸外科
沈克非教授完成國內首例開顱手術
石美鑫教授研制成功xxx臺國產人工心肺機
崔之義教授界上xxx真絲血管成功
楊東岳教授界上xxx足趾移植拇指成功
湯釗猷教授提出小肝癌早診早治新概念
黃鶴年教授完成世界xxx新喉再造術
學術資源
復旦大學醫科圖書館創建于1927年,原名國立上海醫學院圖書館,1959年改名為上海xxx醫學院圖書館,1985年5月易名為上海醫科大學圖書館,2000年4月27日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合并,改成現名復旦大學醫科圖書館。
復旦醫科圖書館藏書刊40余萬冊,重點收藏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學、護理學等領域的中英文書刊。校園網用戶通過復旦醫科圖書館主頁可檢索訪問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Web of Knowledge、EMBase、Proquest、OVID醫學全文數據庫、EBSCO的Academic Search Elite、Elsevier的ScienceDirect、Kluwer等200多種數據庫。學術資源門戶MetaLib/SFX提供跨庫檢索和電子期刊全文查詢鏈接。
復旦醫科圖書館是中國高等院校醫學圖書館協會副主任委員館,是全國高等院校醫學圖書館資源共享協作網華東地區中心館,是全國醫學文獻檢索教學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和副理事長館,是CALIS醫學中心主要館。[9]
《復旦學報(醫學版)》:由教育部主管、復旦大學主辦的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醫藥衛生類學術性核心期刊。其前身是《上海醫科大學學報》,創刊于1956年6月。主要刊登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等領域的以原創性研究為主的論文。
《中國眼耳鼻喉科》:由教育部主管,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主辦的專業學術期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復旦大學核心期刊。主任委員王正敏,主編孫興懷、遲放魯。已被萬方數據、中國知網及重慶維普數據庫全文收錄。
《中國循證兒科》:由教育部主管,復旦大學主辦的兒科專業學術技術類期刊,主編桂永浩。為雙月刊,全年7期(包括1期)。刊著42篇,專家對談錄7篇,2篇,綜述10篇,病例討論2篇,病案報告7篇。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主編蔣雨平。是由教育部主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復旦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主辦的醫藥衛生類科技期刊。2000年起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等5家期刊數據庫收入并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Chinese Computed Medical Imaging) 名譽主編陳星榮,主編沈天真。該刊由教育部主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主辦。編輯部日常工作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負責。為中國科技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核心期刊)。
《中華手外科》:主編顧玉東,是中華醫學會主辦的手外科專業學術期刊。已加入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中國臨床醫學》:主編楊秉輝。該刊系教育部主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辦的臨床醫學類學術期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CJFD)、萬方數據庫數字化期刊全文收錄;被國家圖書館、中國版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全文收錄。
《中國癌癥》:主編沈鎮宙。該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辦的腫瘤學術期刊。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入選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來源期刊;加入萬方數據庫―數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網,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被北大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收錄為中文核心期刊。[10]
上海醫學院院徽由上海醫科大學原校徽演化而來,圖案由盾牌和阿斯克勒庇俄斯蛇杖組合而成。蛇杖為醫學傳統象征,盾牌有上下兩部,分別為字母M及U,在組成盾牌象征捍衛健康、生命的同時又與圖案中間S形蛇身結合為上海醫學院的英文縮寫。
院徽
院訓
正誼明道。
(出自正其誼(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董仲舒傳》)
院慶日
1927年10月27日是上醫的建校日,故而每年的10月27日是上醫的校慶日。
校歌
《上海醫學院院歌》[11]
詞:黃炎培
曲:徐希一
人生意義何在乎?
為人群服務;
服務價值何在乎?
為人群滅除痛苦。
可喜!可喜!
病日新兮,醫亦日進;中國醫學泰斗,老院長--顏福慶教授
可懼!可懼!
醫日新兮,病亦日進。
噫,其何以完我醫家責任?!
歇浦兮湯湯,古塔兮朝陽;
院之旗兮飄揚,院之宇兮輝煌!
勖哉諸君,利何有?功何有?
其有此亞東幾千萬人托命之場!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桂永浩,男,漢族,1958年10月生于上海。中員。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于上海醫 現任領導科大學醫學系。在兒科醫院長期從事醫療科研教學工作。 1991-1995美國賓州大學兒童醫院高級訪問學者。1999年獲臨床流行病學碩士學位。先后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出訪日本大阪大學和心臟中心。2002-2004中歐商學院醫院管理文憑課程畢業。曾任復旦大學兒科醫院院長。衛生部新生兒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復旦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主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專業技術考試兒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等職。擔任《中國循證兒科》主編,《中國實用兒科》、《臨床兒科》副主編。 為教育部重點學科(兒科學)和復旦大學211工程建設項目學科帶頭人。2011.4.28任復旦大學副校長。
袁正宏、汪 玲、包志宏、夏景林
歷任領導 姓名
任職時間
顏福慶
?1927.07~1940.12
朱恒璧
1941.01~1949.07
宮乃泉
1949.08~1953.12
林楓(代理)
1953.12~1954.10
陳同生
1955.06~ *
石美鑫
1978.08~1984.06
徐豐彥(顧問)
1978.08~1984.06
張鏡如
1984.06~1988.09
石美鑫(顧問)
1984.06~1988.09
湯釗猷
1988.09~1993.11
姚 泰
1994.01~2000.04
(注:1949年8月至1951年12月為臨時管理委員會正副主任;1985年5月前為院長,后為校長;*,因無任期終止日期。)[12]
詞條圖冊 校園風景(1張)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