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傳媒,就是傳播各種信息的媒體。傳播媒體或稱“傳媒”、“媒體”或“
媒介”,指傳播信息資訊的載體,即信息傳播過程中從傳播者到接收者之間攜帶和傳遞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質工具。
n.環境,媒介,手段。
n.傳播信息的途徑。
v.制造和傳播信息機器,迫使我們的身體對它的工作方式作出反應。
傳播媒體可以是私人機構,也可以是官方機構。傳播管道有紙類(新聞紙,雜志)、聲類(電臺廣播)、視頻(電視、電影)還有現代的網絡類(電腦視頻)。1943年美國圖書館協會的《戰后公共圖書館的準則》一書中首次使用其作為術語,已成為各種傳播工具的總稱.
分類
第一類傳媒
利用 手勢、旗語、 烽火等直接簡捷直觀的互動方法接收彼此信息的方式,是傳統的原始的傳媒的一種,它的特點是直觀快速,但受自然界條件的局限性較大,如天氣、光線、自然障礙物等。
第二類傳媒
包括 信件、 繪畫,文字、 符號、印刷品、和 攝影作品等。在這種 信息交流方式中,信息的接收者要靠視覺感官接收信息,信息的發出者則開始使用一定的傳播設施和工具。
第三類傳媒
無論是信息的發出者還是接收者,都必須借助傳播設施。這類傳媒包括電話,唱片, 電影, 廣播,電視,手機通訊,等等。
第四類傳媒
互聯網傳媒,之所以單獨的將互聯網傳媒列為 第四類傳媒,是因為它的傳媒方式和 信息載體是有別于第三傳媒的。傳統意義上的傳媒在使用中具有一定的時間約束性和空間限制性,但只要接觸過 星之傳媒的人都知道,網絡傳媒的 靈活性和 機動性是其它媒介所不及的,它既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又可以第一時間在任何地點使用,其便捷性是有目共睹的。它也正是未來傳媒的主發展平臺。
媒體的功能
1、監測社會環境
2、協調社會關系
3、傳承文化
4、提供娛樂
行業發展
發展現狀
傳媒是指"大眾傳播媒介"。廣義的大眾傳媒包括報紙、雜志、電視、廣播、電影、圖書、音像制品以及正在迅速崛起的互聯網絡。截止2012年3月為止收集到的各種數據進行統計和推算,2011年中國傳媒產業的總產值為6379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從傳媒產業各行業的市場結構看,2011年,報紙電視占據了傳媒產業總體市場的31%,互聯網業務規模達到傳媒產業總體市場的42%,幾乎占據了傳媒產業的半壁江山。廣播、期刊、音像、電影等媒體的市場規模較小,應對媒介環境變遷沖擊的回旋余地有限。
2012年以來,中國新聞出版總署、財政部開始加大國有文化企業跨區并購的支持力度。《關于加快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破除地區封鎖和行業壁壘,支持出版傳媒集團跨媒體、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發展,培育多個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的大型骨干出版傳媒集團。《關于做好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管理工作的通知》支持中央文化企業作為兼并主體,通過出資購買、控股等方式取得兼并企業所有權、控股權,或通過合并成立新企業。在《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等國家政策的推動與引導下,我國傳統傳媒在體制上將進一步變革,趨于靈活化和市場化,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我國傳媒廣告行業發展迅猛,專業人才不斷增加,廣告人才隊伍不斷加強,為我國廣告市場的飛速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據統計,現階段,我國的廣告市場專業化程度明顯升高躍居世界第三位。
工商總局發布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廣告經營單位已達30萬戶、廣告從業人員近200萬人、年廣告經營額超過3000億元,廣告市場總規模已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帶動全國廣告經營額年均遞增30%左右,使之成為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十一五"期間,我國廣告經營額在高基數的情況下,仍保持著年均遞增10%以上的發展速度。與此同時,我國廣告產業專業化程度明顯提高,廣告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廣告產業的發展反過來也成為引導消費、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積極推動力量。"十一五"期間,全國廣告經營額每增長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6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9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個百分點。
我國的廣告市場驕人的成績使中國廣告行業的發展得到了鼓勵,推動了經濟的增長,為國家做出了貢獻,是一件值得振奮的好消息。
前景預測
2012 年將是政策落實之年。其中,經營性文化產業改革的重點政策主要包括有線網絡整合、非時政類報刊改制、國有文藝院團改制。新興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新媒體播控平臺建設、促進電影產業發展政策、影視內容生產企業扶持等。
新媒體加速替代傳統媒體。預計到 2012 年底網民人數將接近 6 億,寬帶用戶接近 1.9 億,新媒體將加速沖擊替代傳統媒體,尤其是平面媒體、有線網絡;在線視頻、IPTV 等新媒體高速增長。
內容為王的趨勢更加明顯。由于供不應求,影視版權價格將繼續呈現上漲趨勢,影視制作企業盈利繼續上升。
《中國傳媒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分析,在新媒體方面,2011年,中國互聯網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對國民經濟貢獻率有所上升。僅從傳媒產業角度出發,網絡廣告收入為511.9億元,同比提高59.4%;網絡游戲收入達到413.8億元,增幅達17.5%。
從2011年網絡經濟市場結構看,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和網絡游戲在互聯網市場經濟規模中的比重共計70.2%,成為中堅力量。此外,移動媒體如手機及移動互聯網發展也呈現出較強的發展勢頭。
"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傳媒業將有望延續高速增長勢頭,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以及新媒體的發展,我國傳媒產業仍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
傳媒專業院校推薦
西安大略大學
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學是由加拿大正式批準,中國教育部認可的加拿大公立大學。學院創建于1974年。作為一個成功的教育機構,菲莎河谷大學擁有廣泛的教育計劃、專業化的師資力量以及小班制教學模式。這些因素使得菲莎河谷大學成為來自于加拿大和世界各地學生的理想選擇。學校會給學生提供極好的與加拿大家庭交流的機會和獲得教育經驗的機會。
入學要求:相關本科學位獲得者GPA 3.0以上語言:托福111;雅思8分
麥克馬斯特大學
麥克馬斯特大學于1887年由加拿大當時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加參議員William McMaster出資興建,故以其命名。麥克馬斯特大學以其獨特的創新性教學和求實理念而發展成為全加拿大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在著名的麥克琳雜志(Maclean’s Magazine)的大學排行榜上,位于加拿大研究類大學前十名。
入學要求:相關本科學位獲得者GPA B以上;5年或者以上工作經驗語言:托福80;雅思6.5
卡爾加里大學
卡爾加里大學是加拿大中西部的名校,位于阿爾伯塔省的卡爾加里市。該市是靠石油工業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且為第二大的加拿大企業總部密集地,其社會治安良好,經濟發達,稅收和物價均保持加拿大最低水平。
入學要求:相關本科學位獲得者GPA 80以上語言:托福100;雅思8
阿爾伯塔大學
阿爾伯塔大學的主校區占地約89公頃,校外科研用地5000公頃,廣闊的校區容納了400個科研實驗室,包括了全加最有實力的激光實驗室、最前沿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實驗室,兩套NMR設施和一些農業科研站點。連接了加拿大14個優秀網絡中心。
入學要求:相關本科學位獲得者GPA 80以上語言:托福100;雅思8
康考迪亞大學
康考迪亞大學(ConcordiaUniversity)建立于1974年,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素有“加拿大的清華”之稱。這兩所分校相距只有7公里,有免費的校際巴士往返兩地。康考迪亞大學被公認為加拿大最具活力和創新型大學之一,她一直致力于個人能力、社會活動和學術的卓越發展,是一個充滿活力、多元文化的大學。
入學要求:相關本科學位獲得者GPA 3.0以上語言:托福90,寫作不低于20
瑞爾森大學
瑞爾森大學于1948成立于安大略省的多倫多市,學校約有學生3,000人,瑞爾森大學的宗旨是“通過實踐學習知識”,這一宗旨充分體現在學校的課程教學中,其新聞系的學生出版的“瑞爾森旅游評論”的雜志,是在國內獲得好評的雜志。
專業名稱:Master of Communication&Culture
入學要求:相關本科學位獲得者GPA 3.67以上語言:托福100;雅思7.5分
專業名稱:Master of Journalism
入學要求:相關本科學位獲得者GPA 3.0以上語言:托福105;雅思7.5分[1]
發展趨勢
中國的傳媒產業在這些年的發展中可謂百花齊放,在媒體體制化改革后,更使一些新的網媒參與進來,利用先進的互聯網平臺與傳統的媒體進行肉搏。在資源和人脈上新興的網媒雖然不占有優勢,但快速便捷的特性和相比傳統媒體超低的價格,使網媒在廣告行業中獨樹一幟。眾所周知,廣告是媒體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環節,但網媒在不占傳統優勢的情況下硬是將本已不多的池魚攬入懷中,這也恰恰說明網媒勢必是未來我國媒體的發展主流。
總而言之,網絡的發展同樣會帶動中國傳媒的變革,從以往的電視、報紙、廣播向多元化的網絡媒體平臺轉型只是時間的問題。
應對危機
某廣告 傳媒專家表示,每一次 經濟危機都蘊含機遇,促進 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會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尤其是對包括 新聞業在內的文化產業來說,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加之居民消費結構和消費心理的變化會產生良性效應,這些產業在經濟蕭條時期往往會逆勢上揚,經濟學上稱之為“ 口紅效應”。
通過對美日韓等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考查不難看出,在“口紅效應”的作用下,每次金融危機都會成為文化產業逆勢發展的機遇期。隨著 信息時代的到來和 低碳經濟的發展,以傳媒為代表的文化產業正在迅速崛起并逐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宏觀引導向上
新聞業等文化產業相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在危機的傳導上也有 滯后效應。文化產業在帶動經濟增長、創造財富、擴大就業、提高國家 軟實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貢獻與潛力。這些獨有優勢,使很多國家紛紛將文化產業作為后金融危機時期振興國民經濟的戰略性產業,從宏觀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
為了適應新媒體環境的變化,促進傳媒業的自由開放式發展, 2009年7月22日 韓國通過了《媒體法》,逐步廢除廣播電視的壟斷體制。 美國政府歷來被視為是管得最少的政府,但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也加大了對新聞傳媒業的支持力度。2009年3月11日,美國 眾議院通過了一項報業減稅法案。根據這項法案,直到2015年,報紙和報紙出版業將少繳40%的營業稅。
啟示:當前,文化產業因其高科技含量、 高附加值等優勢已經悄然成為擴大內需、推動就業、促進產業升級、加強 社會凝聚力的主導力量。2009年7月,我國出臺了首個《 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文化產業從戰略層面納入國家產業振興規劃的序列。通常認為,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達到財政總支出1%,文化產業才能獲得充分發展。雖然近些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文化產業的資金支持,但是,文化產業投入僅占財政總支出的0.39%左右,與文化建設的實際需要相比,財政投入還遠遠不足。與歐美、日韓等文化產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對外文化貿易、提高文化產品國際競爭力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需從資金、人才、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加強與新媒體合作
傳統的新聞傳媒業高度依賴廣告,而廣告又對經濟變動極其敏感,所以傳媒經濟與經濟發展形勢正向相關。因而, 金融危機使傳統媒體感受到陣陣寒意,但是對于 數字化的新興媒體,卻是一個發展的良機。
國外很多主流媒體看到了這一商機,紛紛轉戰 新媒體。美國《 西雅圖郵訊報》《 落基山新聞》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等百年老報停止出版實體報紙,全力投身網絡版經營。 SNS社交網站的興起開啟了新媒體發展的新里程。針對當前很多人習慣于在社交網站獲取新聞信息,美國四大電視臺, ABC(美國廣播公司)、 FOX(福克斯廣播公司)、 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 NBC(全國廣播公司)紛紛進行 Facebook的網頁改版,推出新服務加入新功能,以提升在SNS用戶中的影響力進而吸引用戶購買頻道收看。
日本報業加快了向新媒體的轉型。《 日本經濟新聞》專門設立了 電子媒體局,利用已有的網站平臺,提供 音頻、 視頻等新聞服務,開發針對手機用戶的新聞產品。在企業利潤萎縮,廣告市場低迷的不利條件下,《朝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等報紙,將多年存儲的新聞報道及專業信息等數據資源建成網絡數據庫,提供收費商業信息服務,探索出新的贏利模式。
啟示:當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關系已經從競爭轉向合作。我國的網絡、 手機等新媒體在此次金融危機中迎來難得的發展良機。騰訊財報數據顯示,2009年 騰訊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為人民幣95.307億元(13.95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3.9%。如今,傳統媒體大多建立起自己的 網站,開通了手機版,但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在原有內容基礎上創新形式、突出特色,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互動,創造更為有效的贏利模式,仍需我們思考和探索。
加大技術創新
加強技術研發與應用,開發新型傳媒產品是媒體應對金融危機的有效途徑。很多傳統媒體加強了內容產品的開發轉型,大力開發面向新用戶、具有市場發展潛力的 新聞產品。2009年4月,《華爾街日報》推出針對 iPhone手機的新聞閱讀 客戶端,《 紐約時報》推出一款名為Times Wire的網絡新聞閱讀產品,以類似于博客傳播的形式來實時推薦新聞。 時代華納公司從2010年開始致力于推出一項“電視無處不在”(TV Everywhere)的服務, 有線電視的付費用戶可以通過 互聯網或手機等終端來欣賞有線電視公司提供的視頻內容。
繼 數字電視轉型后,2010年 韓國政府投入17億韓元進行數字廣播、三維立體節目廣播、新一代DMB(視頻傳輸速率提高兩倍的新一代地面波)的現場試驗,通過開發新型廣播節目,使韓國廣播業迎來新轉機。2011年4月,韓國政府又出臺“智能電視三大政策”——提高智能電視核心技術、豐富智能電視內容和加強基礎公共設施建設,借此鞏固韓國在智能電視市場的領先地位。
啟示:我國現今已經進入 媒介融合時代,受眾信息需求、傳播生態環境、傳媒經濟發展模式等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傳統 主流媒體要想在競爭中生存發展,必須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借助技術進步與創新,實現 采編流程的數字化、傳播平臺的互動化、新聞產品的多樣化、信息服務的人性化,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資源共享
后危機時代, 低碳經濟成為推動各經濟體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
為適應低碳經濟發展要求,提高資金產出效益, 新聞媒體間開始了多種形式的廣泛合作,通過共享資源,降低成本。如美國《 華盛頓郵報》和《 巴爾的摩太陽報》在2008年底就達成協議共享新聞資源,《 達拉斯晨報》和《沃思堡明星電訊報》則互為代理發行業務,并共享圖片和部分新聞產品的資源。 福克斯電視臺和NBC電視臺也在醞釀共享視頻資源。
面對日益艱難的生存環境,日本報業巨頭也開始 抱團取暖,加強合作以提高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 讀賣新聞》與美國《 華爾街日報》牽手合作,從2009年3月起,《讀賣新聞》每周兩天在其國際版刊登《華爾街日報》解讀性報道的日文譯文,《華爾街日報》則依托《讀賣新聞》進行其亞洲版的印刷和發行。《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三大報還共同組建了一個新聞 導航網站,將三家報紙新聞報道的部分內容放在一起,供讀者進行比較閱讀。讀者點擊感興趣的內容即可進入各報獨立網站查閱詳細報道。這種聯合導航的方式既融合了新聞資源,又能使各報保持自己的特色,形成差異化競爭。除此之外,為了減少生產成本,三大報還在信息、發行等方面聯合互助。在偏遠地區實行聯合送報,當災害發生時,為受災方提供內容制作、印刷、發送等幫助。
啟示:每次 金融危機都會推動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此次金融危機催生了低碳經濟。文化產業由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吸納就業能力強等特點,非常契合低碳經濟的要求,面臨寶貴的發展機遇。當前,由于競爭劇烈,我國新聞業面臨內容資源緊缺的 發展瓶頸。實現新聞文化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打破地區、行業界限,變各自為戰為聯合作戰,最大程度實現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在合作中求得共贏。
專業
傳媒名校有 哥倫比亞大學、密蘇里新聞學院、 西北大學、 雪城大學、 紐約大學,這些大學的傳媒學院排名在美國都是前十。
美國傳媒專業排名情況分析
名列新聞與大眾傳播專業本科前五名的大學是: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yracus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 Champain。
名列新聞研究生院的前五名是:Columbia Universit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 Champain。
電視
CCTV
湖南衛視
天津衛視
陜西衛視
云南衛視
廣東衛視
河北衛視
遼寧衛視
山東衛視
山西衛視
內蒙古衛視
吉林衛視
黑龍江衛視
浙江衛視
安徽衛視
福建衛視
江西衛視
河南衛視
湖北衛視
海南衛視
廣西衛視
重慶衛視
四川衛視
甘肅衛視
寧夏衛視
新疆衛視
貴州衛視
云南衛視
新疆衛視
西藏衛視
北京卡酷動畫
延邊衛視
上海炫動卡通
江蘇衛視
門戶網站
門戶網站:
騰訊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鳳凰網、中國網、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環球網、千龍網、中華網、央視網、雅虎、MSN中國、TOM、21CN、北青網、中國新聞網、阿里巴巴、慧聰網、中青網、貓撲網、天涯網、東方網國際在線、艾瑞網、中廣網、中國日報網
區域網站:
北京:京華網、北青網、千龍網、北京信息港、80后之窗、中國軟文基地……
天津:北方網、天津新聞、天津日報網、天津信息網、天津網、天津在線……
重慶:華龍網、重慶信息港、重慶之窗、重慶新聞網……
廣東:南方網、大洋網、金羊網、廣州視窗、深圳新聞網、奧一網、深圳之窗、深圳熱線、深圳經濟新聞網、深圳信息網、珠海新聞網、佛山資訊網、東莞陽光網、東莞時間網……
湖南:湖南經濟新聞網、紅網、億視網、金鷹網、株洲新聞網、張家界新聞網、婁底新聞網……
湖北:長江網、荊楚網、湖北新聞網、漢網、武漢生活網、武漢熱線、武漢在線、武漢之窗……
山東:半島網、舜網、齊魯都市網、大眾網、山東新聞網、百靈網、青島新聞網、煙臺熱線……
黑龍江:東北網、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信息港、哈爾濱信息港、哈爾濱新聞網……
遼寧:東北新聞網、遼寧新聞網、北國網、北方時空、遼寧熱線、沈陽網、大連新聞網……
吉林:吉林新聞網、吉林在線、東亞網、長春新聞網、長春信息港、……
海南:南海網、海南網、海口晚報網、海南都市網、海南信息港……
福建:福建新聞網、海峽新聞網、福建東南網、東南新聞網、福建經濟新聞網、福州新聞網、廈門新聞網、泉州生活網……
陜西:西安熱線、西北網、西部網、西安新聞網、延安生活網、……
浙江:浙江在線、浙江新聞網、杭州新聞網、杭州網、溫州網、溫州新聞網、中國寧波網……
四川:四川新聞網、天府熱線、中國西部網、騰訊大成網、成都新聞網、騰訊大渝網、巴中在線……
河北:河北之窗、長城網、河北新聞網、石家莊新聞網、廊坊新聞網、保定新聞網……
河南:中原網、商都網、大河網、大河房產、河南旅游網、河南青年網、大河南網……
寧夏:寧夏新聞網、寧夏網、寧夏信息港、銀川新聞網、銀川在線……
青海:青海新聞網、西寧新聞網……
甘肅:甘肅新聞網、每日甘肅網、甘肅經濟網、中國甘肅網、蘭州新聞網、中國蘭州網……
新疆:亞心網、新疆新聞網、新疆新聞在線網、新疆日報網、烏魯木齊在線、烏魯木齊信息港……
江蘇:中國江蘇網、江蘇新聞網、龍虎網、江蘇在線、南京信息網、蘇州熱線、南京熱線……
江西:江西新聞網、大江網、中國江西新聞網、中國江西網、南昌熱線、南昌新聞網、江西熱線……
內蒙古:北方新聞網、內蒙古新聞網、呼和浩特在線……
山西:黃河新聞網、山西新聞網、山西網、太原新聞網、太原都市網、太原都市生活網、太原在線……
貴州:金黔在線、貴州信息港、貴州在線……
廣西:廣西新聞網、新桂網、廣西信息港、南寧新聞網、南國都市網、時空網……
云南:云南信息港、云南網、昆明熱線……
安徽:中安在線、合肥資訊網、合肥新聞網、合肥在線……
期刊
辦刊特點
《傳媒》辦刊特點:權威性、專業性、建設性、豐富性等。
主要內容
傳媒管理機構的政策法規信息發布和解讀。業界重大信息動態(包括國際國內業界的趨勢、事件、案例、人物等),傳媒界專業學術探討。重在選題策劃,突出權威解讀和觀察分析、專題報道和深入報道。
傳媒雜志(3張)
主要欄目
設有:月度聚焦、傳媒人物、報業觀察、廣電聚焦、期刊透視、新興傳媒、海外傳媒、廣告論壇、理論探索、月度數據等欄目。
所獲榮譽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期刊
中國學術期刊網收錄期刊
萬方知識數據庫收錄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目錄
1.傳統電視媒體在融合語境下的應對方略/張君昌;
2.戶外LED屏幕的媒體特性及其發展趨勢/朱磊;李素倩;
3.中外電視新聞頻道報道方式的異同/郭艷民;劉培;
4.體驗式報道:高校校報"走轉改"的實踐及價值/王世華;
5.淺析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多元運營模式/查國偉;張小俊;
6.中國都市報全媒體轉型的趨勢與路徑/李鵬;
7.淺談傳媒創新對古井貢品牌傳播的深遠影響/梁金輝;
8.我國移動媒體的發展模式與問題應對/沈蓮蓮;
9.手機作為區域性媒體的應用策略/王開余;
10.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報業突圍的戰略選擇/李旭東。
其他
《新聞與寫作》
《新聞實踐》
《新聞戰線》
《新聞記者》
《中國報業》
《網絡傳播》
《媒介》
《今傳媒》
《視聽界》
《對外傳播》
《青年記者》
《北方傳媒研究》
《廣播電視信息》
《廣告大觀》
《新聞愛好者》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