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編輯古代
我國有著5000年文明史,經歷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封建社會雖然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但也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商品經濟。與不太發展的商品經濟相適應,也出現了形式簡單但富于民族特色的廣告活動。
1、實物廣告
早在公元前3000年,我國開始有了交易活動。由于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產品出現剩余,部落之間偶爾進行著以物易物的物品交換,如以布換羊羔,鋤具換大米等。這就是原始的實物廣告。進入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后,物品更為豐富,實物廣告隨之增長。
2、叫賣廣告
在兜售商品時,通過賣啥吆喝啥來吸引買主,稱為叫賣廣告。如賣油翁一邊敲“梆子”,一邊吆喝“賣油啰”。叫賣之聲,清晰悅耳,且不同的行業,叫賣聲各有特點。這種叫賣廣告說明了廣告與音響的關系,它是音響作為廣告要素的原始形態。
3、招牌和幌子
招牌主要用以表示店鋪的名稱和記號,又稱“店標”,其中有橫招、豎招、墻招、坐招等等,把字號題寫在門、柱、屋檐、墻壁或柜臺上。招牌形式比較固定,但文詞各有千秋。如北京“全聚德”、“六必居”、“同仁堂”等。老字號招牌,實際上已成為經營者的品牌標志,流傳至今,比如“王麻子剪刀”、“狗不理”等。不少招牌還隱藏著許多人文故事,成為我國一大文化特色。幌子主要表示商品不同類別或不同服務項目,又稱為“行標”,可分為形象幌、標志幌和文字幌。
形象幌即是以商品或實物、模型、圖畫等為特征,使經營的商品突兀,顯赫,一目了然。如煙店門前掛一木制大煙斗、酒店門前掛葫蘆或放置一酒壇。中藥鋪門前擺放一制作藥材的鐵“碾子”、襪鋪門前掛襪子。形象幌在當時是比較流行的。
標志幌主要是旗幌,即酒旗。如《水滸傳》景陽岡酒店前的酒旗。另外,旅店、飯店以燈籠做幌子也是古代比較普遍的一種廣告形式。尤其是夜晚,炫目燈籠格外吸引人,近似于現代的霓虹燈廣告。
文字幌多以單字如茶、藥或雙字及雙字以上表示經營的商品品種,如米局等。有時招牌和幌子相互結合運用,盡現民間特色。
4、印刷廣告
我國現存最早的工商業廣告是收藏在上海博物館的北宋時代濟南劉記針鋪廣告,比英國xxx張推銷圖書的英文印刷廣告早四五年。元明時期,雕版印刷業得到發展,印刷廣告不斷增加,到清代,木版年畫甚為流行,內容多取材于民間故事,戲劇人物及“福”、“祿”、“壽”、“喜”等吉祥字畫;許多商人用木版畫做商品包裝,包裝廣告得到了發展。
近代
鴉片xxx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列強進入中國。外國商人為了推銷產品,開始在中國創辦商業報紙。如香港英文報《中國之友》等,刊登商品、行業等廣告。1853年香港出現xxx份中文報《遐邇貫珍》,開始經營廣告業務。1858年中國人自己創辦的xxx份中文商報《香港船頭貨價紙》,即后來的《香港中外新報》。《中外新報》以商情、船期等廣告為主要內容。19世紀60年代,上海成為中國經濟樞紐,報業也蓬勃發展。如著名的《申報》 大量刊登廣告。1919年《申報》的發行量增加到3萬份,其廣告占整個版面約50%。 1914年爆發了xxx次世界大戰,列強無暇東顧,我國民族工業獲得發展,廣告進入了發展時期,內容遍及銀行、香煙、百貨、醫藥等行業。據上海《新聞報》1923年記載,廣告費收入每年幾乎上百萬元。同時廣告注重文字、編排、繪畫等形式,圖文并茂,增強了廣告藝術性。除報刊廣告,其他廣告形式如廣播廣告、霓虹燈廣告、路牌廣告、櫥窗廣告等相繼出現,各類招牌廣告爭奇斗妍,引人入勝。
廣告代理也開始在上海興起,當時華南廣告公司創辦人林振彬,被稱為“中國廣告之父”。與廣告業的發展相適應,我國廣告學的研究、教育也在“五·四”運動時期起步。1913年,我國出版美國人休曼的《實用新聞學》,1918 年,北京大學青年教授徐寶璜在《新聞學》一書中,設專章論述“新聞紙之廣告”,被廣告史家稱為我國最早涉及廣告與研究的著述。雖有上述成績,但總體看來,中國廣告業取得了一定發展,卻極不均衡,水平低下,成就不大。
現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告業有了一個短暫的發展時期,但隨之進入停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廣告產業進入了良性發展的階段。1979年上海電視臺率先向上級主管部門呈送了經營廣告業務的請示報告,當即獲得批準,1 月28 日,1分30秒的“參杞藥酒”廣告在上海電視臺播出。之后,電視廣告在中央電視臺亮相。隨之廣播廣告、報紙廣告等粉墨登場。這樣,中國廣告業進入了春天,一片欣欣向榮。
為了規范我國廣告業,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使得我國廣告活動和廣告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廣告業步入法制化軌道后得到空前發展。
2002年,我國各類廣告公司已超過8.9萬家,從業人員75萬余人,電視廣告、報紙雜志廣告以及網絡媒體廣告,總計收入可達以億元為單位的三位數字,其他廣告如戶外路牌、燈箱廣告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廣告形式也不斷被開發利用。
現在廣告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加速器,也是促進國際貿易、增加外匯、擴大受眾視野的一個重要途徑。從1994年以來,我國廣告營業額平均每年以約20%速度遞增,高于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幅,廣告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由20 世紀80年代的0.01%上升到1998年的0.68%。
主要形式
編輯通過報刊、廣播、電視、電影、路牌、櫥窗、印刷品、霓虹燈等媒介或者形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刊播、設置、張貼廣告。具體包括:
(一)利用報紙、期刊、圖書、名錄等刊登廣告;
(二)利用廣播、電視、電影、錄像、幻燈等播映廣告;
(三)利用街道、廣場、機場、車站、碼頭等的建筑物或空間設置路牌、霓虹燈、電子顯示牌、櫥窗、燈箱、墻壁等廣告;
(四)利用影劇院、體育場(館)、文化館、展覽館、賓館、飯店、游樂場、商場等場所內外設置、張貼廣告;
(五)利用車、船、飛機等交通工具設置、繪制、張貼廣告;(六)通過郵局郵寄各類廣告宣傳品;
(七)利用饋贈實物進行廣告宣傳;
(八)利用網絡Email、BANNER等進行廣告宣傳,數據庫營銷的一種
(九)呼叫中心,數據庫營銷的一種
(十)利用短信(sms)、彩信進行廣告宣傳,數據庫營銷的一種
(十一)利用其他媒介和形式刊播、設置、張貼廣告。
(十二)現在還有人用口頭廣告
(十三)通過手機短息和彩息服務傳播廣告,還有諸如郵箱中發布廣告,近期也在泛濫
預算計算
編輯對于不同情況的考慮構成了對廣告的不同選擇,廣告學家哈斯伯特(HarsbertHase)舉出了常用的四種方法:
(1)百分率法:
以一定期間內銷售額或盈余額的一定比率,計算出廣告經費。
以銷售額為標準時,可根據上年度或過去數年間的平均銷售總額,再根據次年度的預測銷售總額計算。以盈余額為標準時,根據上年度或過去數年度的平均毛利額,再根據次年度一年間的預定利額計算法。
(2)銷售單位法:
以商品的一件,或同類商品的一箱等某一數量為單位,以這一單位廣告費,再乘以銷售數量而算出。
例如罐頭每箱單位定以10元為廣告費,若一年共售一萬箱,則一年的廣告費為10元×10000箱=100000元。
(3)郵購法:
根據特定的廣告而得來的詢問價和定貨的人數,來算定廣告效果,找出廣告費和廣告效果的合理關系,以歸納的方式來決定廣告經費。例:
單位廣告費目錄印刷費+銷售信印刷費+郵費銷售產品件數有了單位廣告費數字,即可算出某一定銷售額需要若干廣告費。
(4)目的完成法:
先樹立一定的銷售目標,決定達到這一目標所必需要的廣告活動和范圍,然后可以算定充分的廣告經費。
廣告預算編制一定要考慮公司財力來決定,同時要充分控制,詳細列表,總預算、各類預算要確實而詳盡。
選擇媒體
編輯市場方面
①要考慮消費者的屬性:
人總依其個人品味來選擇適合的媒體,不同教育或職業的消費者,對媒體的接觸習慣都不相同。一般地說,教育程度較高者,偏重于印刷媒體;教育程度較低者,偏重于電波媒體,因此要配合消費者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及地域性等來決定應用何種媒體。
②要考慮商品的特性:
各種商品的特性不一樣,應該按商品特性來考慮媒體。例如消費者(生活)用品廣告和工業用品廣告的媒體策略完全不同,前者是全體的消費大眾,后者是特定的工廠、老板、或董事,很顯然,千萬元的別墅廣告和普通中下公寓廣告的媒體使用應當有所不同。
③要考慮商品的銷售范圍:
商品市場究竟是全國性的銷售,或是限于地方區域性市場的銷售,這關系到廣告接觸者的范圍大小,由此才可決定選擇何種較經濟有效的媒體,以免使用不適當的廣告媒體而毫無傳播效果。
媒體方面
①要考慮媒體量的價值:
如報紙的發行量、雜志的發行量、電視的收視率、電臺的收聽率,才能了解效果。
②要考慮媒體的價值:
即考慮媒體的接觸層次,應仔細分析其類型,以期與產品消費者的類型符合。同時需考慮媒體的特性、優缺點,節目或編輯內容,是否與廣告效果有關。
③要考慮媒體的經濟價值:
要慎重考慮各媒體的成本費用,不僅要考慮“xxx成本”,即媒體的實際支付費用,同時亦應考慮“相對成本”,如用印刷媒體的每天讀者數,或電波媒體的每分鐘每千人的視聽成本。
主體方面
①要考慮廣告主銷售方法的特征:
銷售方式究竟以推銷員為主還是以零售商為主,這要看用什么樣的銷售策略?銷售策略不同選擇媒體的標準也不同。
②要考慮廣告主的促銷戰略:
如計劃一個贈送樣品的廣告活動,就要用能配合贈送活動的媒體。
③要考慮廣告主活動的基本目的及廣告預算的分配額和廣告主的經濟能力。
此外對于同行競爭者使用廣告媒體的情況與戰略也應列入媒體考慮范圍,以達“知已知彼”之效。
運用技巧
編輯一使用規范的書面語言
二準確到位
三簡潔明了
四形象生動
五巧用修辭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