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潮汕地區位于廣東省與福建省的連接處,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歷來為粵東、贛東南、閩西南的商品集散地,潮汕人稱之為省尾國角。潮汕地區東鄰漳州,西接惠州,南瀕南海,北界梅州、龍巖。潮汕民居

      

    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海。北回歸線貫穿而過,氣候宜人,境內雖有富饒的潮汕平原,但不易,常有臺風與地震.而且地少人多,總面積10918.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近1500萬,人均耕地不到3xxx,有耕田如繡花之美譽。而這種細致嚴謹的做事風格亦催生了令人艷羨的潮汕三寶: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潮汕姑娘(當地人稱姿娘)、雅致細膩、精美絕倫的潮汕工藝品以及被譽為中國最高端菜系的潮州菜等。

       自然概貌

    潮汕地處八鄉山、陰那山、韓江中游谷地及鳳凰山山地以南,東西地跨山脈東麓至潮汕的海粵閩邊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整體低平、土壤肥沃、農產豐富。地貌以平原為主,山地、臺地、丘陵為次。境內有韓江,榕江,練江三大江河,平原區由韓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練江平原、黃岡河平原、龍江平原五部分組成。其中龍江平原與其他幾片平原空間上不相連接、此外還有一些河谷盆地和小片沿海平原,如韓江中游的歸湖盆地、榕江上游河婆盆地、黃岡河上游的三饒-茂芝盆地;濠江兩岸、惠來獅石湖、南澳后宅等海積平原。東北與福建省的詔安、平和兩縣接壤,西北同粵北的梅州市為鄰,東南瀕臨南海,與遙海對望。

      

    潮汕地區海岸線曲折綿長,多優良港灣。其東起饒平縣大埕灣,西止梅州縣哥嘴,全長500多公里。海域有大小島嶼169座和南澎、勒門2組列島,海湖3個。xxx海島為南澳島,面積106.85平方古跡 民俗公里,島岸線總長為79公里。

       歷史概貌 名稱由來

    潮汕歷史上長達近2000年稱呼為潮州,歷史諸如稱呼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在1904之后才出現這個潮汕稱呼。

      

    1858年6月(第二次鴉片xxx結束后),清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條約學子手繪時期的汕頭增開潮州府等十處通商口岸,選定潮州府澄海縣沙汕頭(后改名汕頭,并取代條約口岸部分潮州一詞)一帶,那時汕頭并不為人所熟知,其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但汕頭北通海峽(海峽),身靠南海,并擁潮汕三江出海口,其地理極為重要,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已取代當時衰落的樟林港地位,成為潮州府屬的中心港口。至咸豐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860年1月1日)潮州府如期對美開市,在汕頭港把門島--媽嶼島上設立潮海關。不久恩格斯便提到汕頭是遠東地區xxx一個具有商業性質的城市,(潮州府澄海縣汕頭埠開埠前已有廣州等五口通商,因此汕頭埠是當時除此五口外xxx有點商業價值的港口),可見汕頭埠地位已可與廣州港相提并論。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潮州府屬的濱海重鎮,其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接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1904年,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人張煜南等看準這里巨大的發展潛質,便傾力組建潮汕鐵有限公司,興建從潮州府城至汕頭埠的鐵。1906年,潮汕線鐵筑成,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并通車。由此潮汕一詞開始。

      

    1907年5月22日,丁未饒平黃岡xxx爆發,這是孫中山先生親自領導的清封建王朝的xxxxxx,乃日后諸多xxx的先聲,這次xxxxxx先于1911年的辛亥武昌xxx四年,在舊主義的中創下了六個xxx,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高度評價說,此次的同志都屬同盟會干部,若無此次諸烈士轟轟烈烈足喪滿虜之膽之善因,怎有辛亥武昌之義師一舉而鄂督瑞澄入軍艦之美果。但《南洋總匯報》卻大肆孫中山潮汕會黨,策動黃岡xxx。潮汕之名由此見諸報端,從此廣為人知。

      成立后,廣東都督府下設潮梅鎮守使,其中心駐汕頭,汕頭粵東中心城市概貌初現雛形。

      

    1921年汕頭建市,設立省直屬市政廳,汕頭成為粵東繼潮州府城后的又一耀點。并于xxx次世界大戰期間躍升為全國第三大港口城市、全國十大商業城市之一,這一地位在黃金十年(1928-1938)得到進一步鞏固,潮、汕共榮格局自此形成,人們便開始習慣于潮汕平原、潮汕人、潮汕話等稱號。不過,受二戰至中國前的國際形勢的影響,潮人聯系曾一度受阻,彼此之間的信息缺乏交流,故海外潮人迄今仍多稱自稱潮州人,籍貫也常作潮州。

       行革

    潮州府(既今潮汕地區)為閩越地,自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潮汕劃給南越, 唐代 綜論有關歷代制度﹑經濟措施﹑州郡建置以及邊防政令等﹐略于遠古﹐詳于的全書《通典》,記載,潮州,潮陽郡,閩越地。唐代地理總志《十道志》也記載,潮州,潮陽郡,閩越地。北宋地理全書 《輿地廣記》則記載潮 州為閩地,該書還記載海梅州一帶亦閩越地 ,廣泛引用了歷代史書、地志、文集、碑刻、詩賦以至仙佛雜記,保留了大量珍貴的資料的地理全書《太平記》等書也都記載 潮州為閩越地。 明代典籍《永樂大典·風俗形勝》:潮州府隸于廣,實閩越地,其語言嗜欲,與福建之下四府頗類, 廣、惠、梅、循操土音以與語,則大半不能譯,惟惠之梅州與潮為近,語音不殊,至潮、梅之間,其聲習俗又與梅陽人等 。

      

    潮汕各邑設置時間

      

    潮汕為閩越地,自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潮汕一帶劃給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214年,秦王朝置揭陽戍,隸南海郡;歷代地圖(部分)

      前111年,漢王朝置揭陽縣,隸南海郡;

      331年,取消揭陽,始置海陽、潮陽,隸東官郡;

      

    413年,晉王朝始置義安郡;

      523年,饒平縣、南澳縣一帶劃回福建。

      開皇十年,590年,隋王朝罷州設縣,次年,于義安縣設立潮州,以潮水往復為名,潮州名始此;

      隋朝開皇十二年(西元592年),劃回福建。

      

    隋朝大業三年,西元607年,罷潮州為義安郡,隸揚州,再次劃回福建;英歌舞 布馬舞 煙花火龍 蜈蚣舞 燒塔

      621年,唐王朝復潮州;

      

    唐貞觀三年,西元629年再次劃回福建,隸屬江南道福建觀察使。

      

    唐貞觀十年,西元636年,改隸屬嶺南道。

      景云二年,西元711年,再次劃回福建,潮州先后隸屬江南道福州都督府,

      

    閩州都督府和福建經略使。 742年,改潮州為潮陽郡;

      開元十年,西元751年,從江南道改為嶺南道管轄。758年,復名潮州;

      1121年,宋王朝新置揭陽縣;

      1279年,元王朝設潮州;

      1369年,明王朝設潮州府;

      1477年,始置饒平縣;

      1524年,始置惠來縣;

      1526年,始置大埔縣;

      1563年,始置澄海縣、普安縣;

      1575年,南澳島開始分屬福建,廣東,設南澳副總兵,即協守漳潮等處駐南澳副總兵,分廣東、福建兩軍營。 清康熙二十四年(西元1685年)升設南澳總兵,管轄閩南、、粵東海域軍事,直到1915年,南澳全島才劃給廣東。

      1576年,始置南澳(鎮);

      1582年,改普安縣為普寧縣;

      1738年,清王朝始置豐順縣;

      1858年,辟潮州為通商口岸,同治改以汕頭為商埠,隸澄海縣;

      1912年,改南澳廳為南澳縣;

      1914年,設潮循道尹(駐汕頭)統領廣東省東部,海陽改名潮安;

      1921年,設汕頭市政廳,與澄海分治。

      ……

      1949年大埔縣析出;

      1965年豐順縣改屬梅縣地區;

      成為行政區名詞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原汕頭市政廳重新建制,設立潮汕專區[2]。

      

    1953年1月與惠陽、興梅專區合并為粵東行署,中心設于汕頭;1956年2月原惠陽地區析出,設立汕頭專區;1965年興梅析出設興梅專區,汕頭及下轄縣改為汕頭地區。而后又幾經變動。但汕頭市均為地方或專區黨政機關所在地[3]。

      

    1981年11月,汕頭市劃部分土地創辦汕頭經濟特區。

      

    1983年7月,實行地市合并,建立市領導縣體制,汕頭下轄澄海、南澳、潮陽、揭西、普寧、揭陽、饒平、惠來八縣和潮州市(縣級)。定于1991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1983年12月2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潮安縣,將潮安縣的行政區域并入潮州市。古樸鄉村

      1989年1月1日,潮州市被列為省轄市,享受市(地)一級經濟管理權限。

      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決定: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原潮州市(縣級)分置為湘橋區和潮安縣,汕頭市饒平縣劃歸潮州市管轄。1991年12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從原揭陽縣析出部分區域建揭東縣,后將縣城榕城鎮及周邊城鎮合并為榕城區建立地級揭陽市。1993年4月,國務院批準普寧、潮陽撤縣設市(縣級);

      1994年4月,國家批準澄海撤縣設市(縣級)。

      

    2003年1月29日,經國務院批準汕頭市調整行政區劃,撤銷汕頭市升平區、金園區,設立汕頭市金平區;撤銷汕頭市河浦區、達濠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撤銷縣級潮陽市,分別設立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撤銷縣級澄海市,設立汕頭市澄海區。

      

    2011年5月1日,汕頭經濟特區范圍擴大至全市,面積擴大近9倍[4]。

      2012年12月24日,國務院批復揭東撤縣設區,設揭東區。

      2013年6月28日,國務院批復潮安撤縣設區,設潮安區。

      

    2013年3月,關于合并潮汕三市或升級為副省級潮汕特區的提案已提交全國討論[15]。

      

    2014年3月,國家發改委作了回函,表示將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其可行性[16]。

       行政區劃 歷史上的潮汕地區

    即潮人認同的潮州八邑:潮屬八邑皆為原潮州府屬縣,其認同感始于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朝廷置豐順縣之后。八邑商人在穿梭于商界的同時界各地建立了大量以潮州八邑命名的會館,潮州八邑這一叫法由此廣泛流傳。潮屬八邑標志建筑

      潮州府時期八邑轄地:

      海陽-Teoann(潮安區、湘橋區)

      潮陽-Teoyall(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

      饒平-Joepen(饒平縣、南澳縣)

      澄海-Tenhigh(澄海區、金平區、龍湖區)

      

    普寧-Poeland(普寧市,除西部客家地區以外所有)

      

    揭陽-Kityall(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

      惠來-Hwelie(惠來縣、普寧市西、南部山區)

      豐順-Hongsoon(豐順縣)

       如今的潮汕地區

      如今的潮汕地區既為潮州古八邑,其范圍為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三個地級

       國際潮團

    國際潮團組織主要有三大機構:包括國際潮團機構、潮商大會機構、國際潮青機構。

      

    國際潮團聯誼年會是世界潮汕團結、大發展的標志。這個國際性地緣組織,國際潮團是由馬來西亞馬潮聯會(即馬來西亞潮州公會聯合會)首先,得到了世界各地潮汕人的響應。1980年春夏,東南亞潮團在吉隆坡召開座談會。各地的潮汕人同鄉組織派出代表團參加會議。經過熱烈討論,最后決議:成立國際潮團聯誼年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大會,首屆年會由潮州總會主辦,年會旨是聯絡同鄉,促進聯系。2006年組委會將潮人在線定為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網站,并由李嘉誠先生主持開幕儀式。

       潮汕傳媒 無線

    臺:潮商衛視[5]、汕頭臺、潮州臺、普寧臺、揭陽臺、潮陽臺、澄海臺、峽山臺、饒平臺、潮安臺、豐順臺、惠來臺、揭東臺、揭西臺、南澳臺。潮汕傳媒

      :汕頭、普寧、潮州、潮陽、揭陽、澄海。

       報刊

    潮學研究:《潮學研究》、《潮人》、《僑批研究》、《學習之友》、《潮商》(期刊)、《天下潮商》,另還有各縣市文史及數量巨大的潮汕人文、史地專題書籍;潮汕傳媒

      日常報刊:部分見潮學研究。《汕頭日報》、《汕頭特區晚報》、《汕頭都市報》、《潮州日報》、《揭陽日報》、《普寧報》、《潮陽報》、《澄海報》。

       主要微信平臺

      揭陽站:揭陽微生活圈(aiwo0663)、悅生活(ysh2266)

      潮汕站:潮汕微生活(cs2789)

       主要網站

      一、面向全潮汕

      潮人在線、潮州字典在線、潮汕人論壇、華龍潮汕網、潮汕風情網、粵東門戶網、水墨淡浮、潮汕網、潮汕特藏網、環球潮人網、潮汕美食網、潮網、39商務

      二.面向局部地區

      大華網、藍色河畔、e京網、一潮網、潮陽圈

      潮州在線、小橋流水、潮州論壇、潮州圈

      揭陽新聞網、揭陽星空論壇、揭陽榕江論壇

      普寧網絡(普寧論壇)、普寧城市網、普寧在線、看普寧

       國際潮青

    潮籍人士四海為家,分布界各地,離開家鄉的第二代、第三代潮人雖然可能已國際潮青聯誼年會聽不懂潮州話,但對族群、對國家的強烈認同感,始終不會改變。成立一個潮籍青年組織是世界各地潮籍青年多年來的心愿。自一九九九年在舉辦xxx屆國際潮青聯誼年會、二零零一在法國巴黎舉辦第二屆國際潮青聯誼年會后,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組織,增強全球潮籍青年凝聚力,團結新一代潮人,加強聯系。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并反復徵求人士的意見后,國際潮青聯合會終于在二零零四年五月舉辦的第三屆國際潮青聯誼年會上正式宣告成立。

       潮商大會

      潮商大會以國際潮商論壇為主題,致力于加強國際潮商間的緊密合作,以中國首都為中心,加強世界潮商的凝聚力,拓展世界潮商的影響力。

      

    部分城市的潮州商會會徽(全球近1000家)

      

    全球潮汕商會及潮汕會館分布詳情請見下圖:天下潮商

      

    遍布世界各地的潮州會館

       世界潮人 潮汕族群

    起源于中原漢族已經得到了來自歷史學家、語言學研究、生物學、社會人類學、考古學發現以及成文家譜的支持,其翔實的歷史史料為我們的遺傳學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線索。曾有專家指出潮汕人和中原漢族、華東漢族群體所特有的六甲遺傳或為純種漢人標志體征[9]。

      

    根據史料記載的入潮移民遷徙數量和潮汕地區歷代人口變化情況推斷,潮汕地區歷史上xxx次移民潮時間可能在秦末漢初,他們的構成主體是秦軍;第三批大規模移民潮的涌入時 間在東漢末年至西晉末年間,這段歷史與衣冠南渡、八姓入閩有關,這也是當今漢語各大方言中數潮州話最近魏晉官話之主因[10]。往后的三次移民潮分別發生在唐末、宋末、元明,其中又以南宋末年和元末明初這兩個時期的入潮數量為巨,其直接促成了潮州府的行政區劃變革,對往后潮汕民系的形成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另外,北宋之后的南遷移民由于多經福建莆田入潮[14]。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當今潮汕人多數為莆田人后代,故有潮汕人,莆田祖一說[17]。

      

    然而,古時遷入潮州的移民又非只漢人一類,如楚滅越后,越王勾踐的子孫離散到今浙南、福建和粵東一帶,分別建立了甌越國和閩越國,其中閩越國的范圍大致是福建和今粵東一帶[6](勾踐羋姓,其Y染色體已測出,確屬顓頊一系,為漢人前身華夏族無疑[7])。其后,最遲于晉初便已入潮繁衍的疍家、隋唐時潮汕美食期南遷入潮的畬民、隋初又有少量僚壯經粵北入潮(兩廣除粵東以外均為僚壯根據地),只是這部分移民的數量遠不如歷代入潮的漢人總量,加之族群間的仇殺(如原住民俚人與西來僚壯的xxx)、遷離及散余漢化,故沒能對潮汕民系的形成起太大影響。至當代,僅有少量畬民聚居于潮州鳳凰山區[19]。

      

    多所高校研究機構曾多次對廣東三大漢族民系的遺傳基因和體貌特征進行對比研究,其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即廣東客家人與廣府人的相似性較大,這兩個族群與廣西壯族有較大的相似性;潮汕人與北方15省漢族群體的相似性較大。這表明,客家人和廣府人與百越民族的融合程度較高,而潮汕人與百越民族的融合程度較低。此類研究重在尋求遺傳基因方面的醫學突破。(今日漢族在父系血統上基本一致,唯南北母系血統上有些許差別[8])

       統計概況

    潮汕人移居海外始于宋元之際。朝代更迭,部分舊王朝臣民逃難國外,從事海上貿易久居異地未回,是早期潮人出洋的

      

    兩個主要原因。 南宋末年,宋室兵敗退至潮汕,潮人參加抗元者眾,兵潰之后,不少遺民流寓海外。明末清初,潮人參加反清復明斗爭失敗后,有的同樣向海外逃亡。海上絲綢之的形成,特別是明代海上貿易有所發展以后,有的潮人通過 海上貿易移居海外。清康熙時期, 海禁漸開,潮汕出洋港口由饒平柘林移至樟林,大批潮人才由此地乘紅頭船出洋。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40年代,潮汕移民出國形成了幾次 。 政局不穩,農村經濟破產,自然災害頻仍等是觸發移民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潮汕的 地狹人稠,再加災,使潮人移居海外者日益增多。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如今全球潮人分布情況為:潮汕本土近1000萬,潮外海內1000多萬,海外約1500萬。故有本土海內海外三潮汕,每個潮汕一千萬之說。潮汕人人口數量約為3500萬(其中潮州華僑的總數約1500萬「不完全統計」),除潮汕地區外的主要分布區為:國內珠三角長三角、武漢、廈門、海南、北部灣、西安、、澳門及海外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歐美的法國、美國、、英國等地。

       東方

    特殊的地理因素培養了潮汕人拼搏、務實、精細、團結等特點。潮人在做事方面有種田如繡花之美稱,他們在外還有個響亮的稱號--東方。 潮人四處善于經商,界各大領域都頗有作為,但背后卻是有一段讓人發冷汗的類似反猶排猶的排華運動,在上世紀初泰國國王Maha Vajiravudh署名Asavabahu,將境內的以潮汕人為主的華人對比--人數少,卻吃苦耐勞善于經商,掌握著其經濟命脈。這篇文章充滿,對以后持續一段時間的排華運動產生不小的影響。

      

    早在明清時期,獨撐紅頭船飄揚過海到東南亞地區占領地盤的潮汕人便已被譽為中國三大商幫之東方一(晉商、徽商本質上屬官商,而發端于省尾國角的潮商屬民商),在迄今已逾500年的歷史長河中,潮商命運伴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幾經沉浮,然而,它并未曾因國際形勢的轉變或朝代的更迭而消失。而今,潮商已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xxx華商群體,其涌現出的大量如華人首富(首富)、新加坡首富、泰國首富、xxx首富、澳門首富、華人首富、歐洲華人首富、華人首富、非洲華人首富及國內多省、多市首富足以讓人留下最富是潮商的印象,而由潮汕人撐起的諸多國內乃至亞洲的大品牌亦一直牢牢掌控著華人民營商界的絕大多數領域。

       慈善 潮汕人捐款

    據不完全統計,從到2011年的30余年時間里,潮商共向世界各地捐款6000多億(單位:人民幣,未折合不同時期物價換算,下同),其中近一半捐款資金來自在的潮人。在個人捐款中,數莊世平、李嘉誠的最引人關注:1985年和2001年,莊世平分別災害無情,民間有愛將由其創建的、資產合計近300億的兩家銀行無償捐獻給國家中銀,自己退居為中國銀行名譽副董事長。至2012年底,李嘉誠已累計捐款超100億人民幣。此外,林百欣、黃子明等近50位潮商的累計捐款亦超10億。如果按今昔物價的變化折合后來算(如1980年捐出的一百萬人民幣價值堪比2010年的兩千萬),那數目將更為客觀且可觀,最難能可貴的是潮汕人的捐款有近一半投在了潮汕地區。與潮汕的學校建設資金來源一樣,潮汕地區數以百萬計的各類大小公益設施亦絕大多數來自民間捐款:

      例舉:
    1978年和1984年,楊扣分別捐款100萬建設普寧圖書館華僑醫院;

      ……

      1980年代至90年代,李嘉誠先生除捐建汕頭大學外還為潮汕地區其它項目捐款近10億;

      ……

      1985年,莊世平等人募捐2000萬港幣創建普寧華僑醫院;

      ……

      1991年,黃子明捐資2650萬興建明華體育館和明華公園

      ……

      1997年,林百欣捐資1.2億建林百欣國際會展中心

      ……

      2002年,林百欣先生捐資4326萬建林百欣寶珠圖書館

      ……

      2008年,黃暢然捐款1.5億興建揭陽樓廣場……

      2011年,鄭建明捐款興建順風大橋; 2011年,林靜和捐款3億興建揭陽大劇院;

      

    潮州音樂

      2011年,林世鏗捐款1億元用于葵潭市政建設;

      2011年,黃向墨、黃鴻明、林樂文共捐1.9億建榕江閣;

      2011年,林榜昭捐1億用于建設榕城文化設施;

      2011年,周桂容捐贈價值超1億的中華情書畫作品;

      2011年,揭陽市招商引資暨捐贈大會,揭陽、普寧、惠來三邑鄉賢共向家鄉投資3000億,另捐款44億元用于公益事業。

      ……

      

    2012年,馬興田捐款1.5億興建普寧山公園;部分潮商主題典籍

      2012年,李煥明捐款1億興建潮陽文化公園。

      2012年,普寧慈善總會成立當晚接收捐款8.5億;

      2012年上半年,潮南區反哺工程公益項目接受捐款達5.09億元; 2012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汕頭募款逾6億;

      2012年,潮陽區反哺工程共接收民間捐款8.7億;

      2012年,深圳潮商集團投資60億建設廈深高鐵潮陽站;

      ……

      2013年上半年,潮陽反哺工程共接收民間捐款超19.1億。

       潮汕善堂

    潮汕善堂是帶有潮州民間色彩的社會慈善機構。其與明末清初的善會堂有密切關系。善堂曾分布于全國各地,但當代則唯潮汕人聚居區存在這種極大地融合了潮汕本土潮州善堂文化特色的民間慈善機構。這種愛心組織機構也被當地人認為是潮汕獨特的文化元素,并已成為潮汕人認同的重要內容之一。

      

    截止2012年底,潮汕地區共有大小善堂上千座,其對海外慈善事業有著巨大的影響,善堂業已成為團結華僑的紐帶和聯系海外赤子愛國愛鄉共襄的橋梁。其經過長期的發展、繁育已逐步形成堂文化。這亦是當今潮汕地區關微[9]現象產生的文化基礎。潮汕較為知名的五堂:

      存心善堂(1899年)、延壽善堂(1905年)、誠敬善堂(1919年)、慈愛善堂(1932年)、善堂(1934年)。

       語言

    潮汕地區母語方言為潮州話。名勝古跡

      潮州話,漢語語言之一,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語言之一,有中國古漢語活化石之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其定義的國際語言代碼是ISO 639-6chao。

      

    在古代,潮州府城是潮汕地區的中心,潮語口音以潮州府城的口音為代表。而在現代,汕頭市區的潮語口音,融合了潮汕各地的口音特點,音調不高不低,抑揚頓挫,已成為潮語向外推廣的標準口音。潮語標準音,經歷了從潮州話向汕頭話的易位,此過程與吳語從蘇州話到上海話易位的性質相似。

      

    潮語古樸典雅,詞匯豐富,語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詞古義多,語言生動又富幽默感,與部分潮州方言研究典籍其他語言很大區別。另外潮語究竟是語言或是方言,至今仍未有。當代學術界多數將潮語列入閩南語的次方言或閩南話范疇。而趙元任曾于一九三九年在上海申報館發行的《中國分省新圖》第四版,十四頁《語言區域圖》的圖例上把《新地圖》的漢藏語族改為漢藏語類,中國語系改為漢語系。圖中漢語系分為北方官話區、上江官話區、下江官話區、吳方言、皖方言、閩方言、潮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九個單位。

      據史載,潮語發端于秦漢,發展于唐宋,成型在明末清初,方形成語言體系。其主體是中原的古漢語,混雜有閩方言,王朔曾笑稱:秦始皇講一口潮州話。潮語發音共有八音(普通話為四音)。關于潮州八音,曾有人將其形象的概括為:,年老無力、低 抵 地 滴 池 弟 帝 碟。現存世最古老的潮州音字典為清末澄海商人張世珍所著《潮語十五音》。

      

    潮州話各個地區的語調有所不同--

      

    潮安小片包括:潮安區、湘橋區、饒平縣、豐順縣、澄海區、龍湖區、金平區、南澳縣、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東南部、普寧市北部及東北部潮繡 潮陽剪紙 汕頭瓶內畫

      潮普小片包括: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惠來縣、普寧市東南部,該小片人口最多,幾占三市人口一半

      若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韓江流域語調

       潮安區、饒平縣、湘橋區、澄海區、金平區、龍湖區、南澳縣、豐順縣留隍鎮

      2.練江流域語調

       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惠來縣、普寧市中東南部

      3.榕江流域語調

       普寧市北部及東北部、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東南部、豐順縣湯南鎮、湯坑鎮 文化薈萃

    潮汕地區擁有歷史悠久且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潮汕善堂堪稱中國民間慈善事業的典范;潮州菜享譽全國,是國內最高端的菜系之一,其作為粵菜的中堅力量,有最上得廳堂菜式之稱; 潮劇是中國十大地方劇種之一,而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詩詞北曲勾欄荔鏡記戲文全集》,俗稱《荔鏡記》可謂是用潮州話編寫而成的xxx本文學巨著。在歌舞奏樂方面,所謂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獷豪邁的普寧、潮陽英歌舞是南方藝林一朵奇葩;而作為潮州音樂下的一大門類,歡慶喜人的潮州大鑼鼓更是聲震;另饒平步馬舞、澄海蜈蚣舞、喬林煙花火龍等廣場表演亦頗具觀賞性;民居方面,潮汕厝,起,獨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別有一番古典雅致。

      

    綜述,紛繁薈萃的潮汕文化是數千萬潮人所共有的財富,其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漢、發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創新于現代,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她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點,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有自己的潮州話、潮汕戲劇(潮劇、潮州鐵支木偶戲、正字戲)、潮州音樂、潮州菜、潮州工夫茶、工藝品潮州鐵枝木偶 皮影戲(如潮州刺繡、潮州木雕,貝雕,石雕,抽紗,剪紙、麥稈畫、瓶內畫等)、潮汕民俗和潮汕特有的慈善結構(如潮汕善堂)等特色,它既是潮汕的,也是世界的。

      

    館藏方面,位于汕頭的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僑批文物館是國內xxx僑批文物館;潮南區的通博物館是國內xxx民間博物館,民間博物館還有潮安的華夏歷史博物館以及其他還養在深閨待人知的如位于潮州市牌坊街太平某家店;潮州的陳仰中美術館是我國xxx家個體陶瓷美術館;陳舜羌木雕藝術館、傳統工藝品陳列館、中國瓷都陳列館、饒頤學術館、淡浮文物院、陶瓷八珍樓。澄海區的塔山風景區有國內xxx民間紀念館;木雕 抽紗 麥稈畫人物博物館及故居有揭陽黃岐山的潮州八賢紀念館,丁日昌博物館

      

    ,普寧八一紀念館,普寧市南溪鎮楊石魂故居,普寧市洪陽鎮林則徐舊居(文昌閣),揭西縣曾習經故居,普寧市方方紀念館,普寧市的莊世平博物館,普寧市方耀故居。潮州市饒頤故居,潮安縣林大欽故居,饒平縣張競生故居;汕頭市蓬州所城翁萬達故居,澄海區的唐伯元博物館,澄海區秦牧故居,澄海鄭信故里,澄海陳慈黌故居,潮陽區蔡楚生故居,潮陽區大峰祖師紀念館,潮南區周光鎬紀念館。

       大鑼鼓

      潮州大鑼鼓是吹、打、拉、彈兼備的綜合性吹打樂。其特點:大鑼鼓的音樂格調綺麗清朗、剛柔相濟。樂隊中的領奏樂器嗩吶以麥桿為哨,發音柔美,司鼓藝術與我國拳術、劍術相結合,別具一格。

       潮州菜

    潮州菜潮州菜,簡稱潮菜(屬于閩菜的一類),別名打冷。其選料考究、刀工精細,且烹調方式多樣,其著意追求色味俱全,有中國最高端菜系之稱[10]。潮州菜烹飪的xxx特點是借重海鮮、主要烹調法有:燜、燉、煎、炸、炊(蒸)、炒、焗、爆、焯、烹、泡、扣、鹵、熏、淋、燒等數十種。潮州菜特別重視配醬調味。不同菜色,配以不同醬碟,一菜一碟,咸甜酸辣,各有講究,其醬碟繁多,蔚為大觀。潮州菜屬下主要有海鮮菜式、鹵味、飯類(分炒飯、燜飯兩種)、粥類(潮汕人稱之為糜,單砂鍋粥一類就有近50款)、小食(單粿一類有230余款)、雜咸(一般用于配糜,有咸菜、橄欖菜、菜脯、豆漿醬等百余種)、丸類(一百余種,最出名的屬牛肉丸旦)、潮式火鍋、涼果、其他主菜(主要是淡水魚做法和菜蔬炒法)、淡湯、工夫茶等,其菜式琳瑯滿目,難以計數。

       潮汕小吃

      潮州春餅:《舌尖2》xxx集,介紹了潮州的春餅。那誘人的賣相和感性的節目解說詞,都叫人印象深刻、垂涎三尺。潮州春餅是潮州傳統小吃當中的佳品,又名潮州春卷。這種小吃雖然算不上什么名貴的菜式,但是卻是潮州人逢年過節必吃的傳統美食,凝聚了潮州人濃濃的鄉情和親情。

      汕頭蠔烙:《舌尖2》的第二集,介紹了聞名遐邇的汕頭蠔烙。這是一種在潮汕非常常見的地方特色小吃,但已經風靡,變成在各地潮菜餐館都可以吃到的美食。不過,如果到汕頭本地品嘗這種小吃,還是會發現其獨特的風味,與樓中并不一樣。

      

    揭陽乒乓粿:揭陽的小吃,首推乒乓粿。這種小吃源于揭陽,發揚光大于揭陽,口味獨特,品后讓人齒頰留香。來到揭陽,不僅要品嘗乒乓粿,購買其作為手信帶回給家人朋友也是一項必須做的功課。[11]

       風俗習慣 時年八節

    潮汕地區有句話叫:過日子,勿忘時年八節。[12]潮汕地區歲時節日的各種活動,世代沿襲相傳,蔚然為俗。或紀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蘊義。潮汕人多于這些節日回家與親友團聚,增進彼此大鑼鼓 嵌瓷 工夫茶 燒瓷的情感和凝聚力。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稱元日,為新歲之首,在潮汕地區,過年一般要熱鬧四、五天。春節當晚,大街小巷,家家產戶貼春聯,張結彩。吃團圓飯。春節一早,大人攜小孩子帶上一對或二對生柑(稱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節的文娛活動有英歌舞、營大鑼鼓、擎大標、布馬舞、舞龍、獅、鯉魚等。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古稱上元節。俗稱燈節,潮汕人叫正月半,歷來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說。當天家家戶戶門楣上都要插上榕葉、竹枝,以保平安;慶元宵的節目主要有:營老爺、賞花燈、添燈、猜燈謎、拋錢擲佛等。

      清明節

      清明節在潮汕各地上墳掃墓的習俗十分盛行,掃墓俗過紙。舊時要到祖墓地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用紅油出新石碑號,并在墓碑及墓堆上掛黃白兩色紙條,舉行祭禮。

      端午節

      潮汕人稱端午節為五月節,潮汕賽龍舟分真龍和假龍兩種。在包方面則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氣象諺語,潮汕人家,端午要在門楣、門環以至屋檐下,懸掛一束束用紅頭繩系扎著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共合為五種稱五瑞。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施孤、鬼節,也叫盂蘭勝會。施姑當天,潮州人或以村為單位搭臺施孤,或在自口擺上祭品、錢紙,祭畢燒錢紙、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禱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中秋節

      

    俗稱八月半,主要節目有:1.芋頭祭祖。潮汕有句俗諺:河溪對嘴,芋仔民俗2食到畏。;2.拜月娘,多數人家會在中秋前一個月精心制作工藝品用以拜月,拜月當晚必不可少的物品還有如八仙桌、(八仙)寶仔、大香、各類水果、餡餅等,拜月者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3.燒塔。這些節目的每一個元素幾乎與潮汕人的抗元歷史有關(傳遞信息)

      冬節

      冬節即是二十四節候中的冬至,時逢農事空隙,一年將盡,因此也稱小過年。舊俗冬節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圓,以表示大團圓。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節丸便長一歲)、上墳掃墓等(清明行過春紙,冬至行過冬紙)

      除夕

      

    潮汕人稱之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節日活動是從祭祀祖先開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發沐浴換新衣,然后開始祭祖。祭品和儀式,祭過祖先,把大門、廳門、房門的舊對聯都撕下來,貼上新春聯。而后有圍爐吃團年飯、給壓歲錢(又叫壓腰)。和守歲諸環節。

      勞熱

      

    勞熱[13]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對土地的無比,對土地導致土地之神一說的產生。土地之神,古人稱之為社,潮州人則將其稱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鋪、家里、工廠,都會土地公,在茗翁茶莊也可以見到),勞熱這一民俗活動在潮州傳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潮汕婚俗

      潮汕婚俗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其禮俗雖各地繁簡有異,但較一致的提法和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

      托媒提親 合婚定親

      提親、合婚、定親,即四禮的文定。

      定親又稱 訂婚、行定、食定,

      行聘擇吉 操辦嫁妝

      行聘又稱送聘,是比較隆重的禮節,婚書帖式、聘禮等都有嚴格。

      

    請期也稱 擇日、送日、提日。潮汕

      迎娶新娘 儀式隆重

      最后一禮是迎親(迎娶),迎親的程序繁多,儀式隆重。

      除上述儀禮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舉行開井、舂米頭、攪泔等儀式;滿十二天或滿四個月要行歸寧禮--返厝。頭、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煙起時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過夜。

       吊燈習俗

      從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別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戶戶有點燈、吊燈的習俗。因潮語燈和丁同音,點燈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認為點燈即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們紛紛提著燈籠、備齊紙銀香燭,到鄉中神廟點火,回來分別吊在家里的神龕和床頭,這叫做吊喜燈

       出花園

    出花園[14]:出花園是潮汕地區一種獨有的禮習俗,15歲(虛歲)的孩子要出花園。 凡是有15歲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陰歷七月初七乞巧節和七月十五中元節或另擇日為孩子備辦三牲(雄雞、鴨、豬肉)果品拜別公婆神(俗稱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經長大,從此可以走出花園,不再是終日在花園里玩鬧的孩童了。工夫茶 燒瓷 花燈

      傳說記載:出花園中穿紅皮屐和吃公雞頭的習俗,傳說于明嘉靖年間潮州府狀元林大欽有關。

       潮學研究

      潮學,文化專用名詞,是以全球潮人為研究對象,涵括地理、文化、經濟、人物、歷史、哲學、社會等潮汕人文的一門專業學問。潮汕文化積淀深厚,20世紀80、90年代,饒頤首倡一門關于潮人的學問。學者踴躍響應,遂出現于學界。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基金會于1993年設立潮學。潮學每兩年評一次,分研究、、資料征集三項,獲對象涵蓋,饒頤教授獲潮汕文化特別榮譽。

       研究對象

      潮學研究對象xxx代表性、最重要、最有特色的三個方面:

      

    xxx,潮汕文化的xxx特征的內容是潮州話。一方面,潮州話是現今中國方言中最古遠潮學研究一角、最特殊的。另一方面,語言既是人類進行思維和表達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時也是多種文化內容的載體。

      第二,潮汕的農藝和手工業工藝是潮汕文化中的重要內容。潮汕文化的特色應該用精細二字來概括,從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性來看,種田如繡花的潮州農藝和刻木石似微雕的手工業工藝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第三,潮人善經商的名聲遠播,潮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外潮商,從清朝到現當代,世界各地的潮商真可謂人才輩出,富商如云。而潮商又與華僑史、與潮人不經意創造而留給后人的一筆全國xxx的財富一僑批密切相關。

       研究機構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位于汕頭市金平區金湖154號.汕頭市潮學研究一角黨派大廈)

      汕頭大學設有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大學設有饒頤學術館

      韓江師范學院設有潮學研究院。

       經濟 汕頭市

    中國xxx一個擁有內海的城市,全球潮人之都,國家經濟特區,粵東,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經濟外向發達。擁有經濟特區和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兩個xxx功能區。擁有亞洲第二大的南澳風電站,與上海潮汕城市群3、青島同為中國三個國際海纜登陸站之一。汕頭傳統經濟為紡織服裝、工藝玩具、化工塑料食品醫藥機械裝備、印刷包裝電子信息和音像材料八大支柱產業和17個產業集群。截至2012年底,汕頭有上市公司21家。民營經濟發達,消費能力較高,年零售消費額常年高居廣東前五。汕頭市的發展前進方向:高科技產業、文化產業、醫藥產業、商貿業和金融業。

       潮州市

    海峽西岸經濟區城市之一,潮汕文化中心城潮汕城市群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市文物古跡眾多,全市現有文物古跡760處,現有全國重點文物單位8處,廣東省文物單位11處,市(縣)級文物單位55處,是廣東文物古跡薈萃之地。旅居海外的潮籍僑胞、華人及港澳臺約230萬人,是著名僑鄉。中國瓷都、中國晚紗晚禮服名城、國家重點工藝美術城市。潮州已形成以陶瓷、服裝、食品、電子五金不銹鋼、婚紗晚禮服、印刷包裝、皮塑制鞋為支柱產業的特色工業體系。

       揭陽市

    亞洲玉都,市區主要產業是玉器生產、不銹制品、化工塑料,揭西縣以小手工業為主,惠來是重化工產業能源港。亞洲玉都陽美玉雕普寧市(縣級市)的醫藥(中藥材)產業、紡織產業及相關商貿業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截至2012年底,揭陽市共有上市公司7家。

       同城化

    推進揭汕潮同城化是汕潮揭三市發展所需、責任所在、利益所系。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三市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在粵東調研時提出的建設汕潮揭城市群,打造粵東經濟增長極的重大戰略部署,積極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的相關工作潮汕城市建設一撇緊扣民、僑,爭取央企;興辦教育,吸納人才;力推,落實廉政;綠色發展、產業升級。2014年將具體推進年票互通互認,取消三市異地次票收費,合并交界地收費站,電視互相落地,通信同網同費,醫保聯網結算收費等。綠色經濟、教育普及(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和是潮汕地區能否得到可持續發展的三大重點指標

      2012年5月31日,關于推進汕潮揭同城化首次聯席會議在汕頭市舉行;

      2013年4月18日,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第二次聯席會議在潮州市舉行;

      

    2014年5月5日,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第三次聯席會議在揭陽市召開……潮汕城市群

       潮汕三市合并

    2013年3月,關于合并三市并升級為廣東省副省級城市的提案已經提交全國[15]。

      

    2014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陳經緯基于2013年的提案基礎,再次提交《關于潮汕地區三市合并,合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重要平臺的提案》,并表示國家發改委已經作了回函,將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其可行性[16]。

       教育 文教概況

    自唐代韓愈到潮州興辦教育、開設書舍之后,潮汕的文教得到了極大提升,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17],今之韓江、韓山、韓祠、韓院、湘子橋等韓字地名均緣于潮汕百姓對韓愈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壇巨匠的。

      廣東高等教育資源集中在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和粵西等地,似更愿意將教育資金投在以上地區,而粵東則一直缺乏支持 ,現僅有2所本科和3所大專院校,且多賴民間出資支持。

      基礎教育方面,潮汕高考各批上線率均居全省前列。擁有一所省重點中學--汕頭金山中學。此外還有汕頭一中,潮州金中,揭陽一中,普寧二中等多所優秀高中。

      潮汕地區特殊教育嚴重滯后,迄今僅有特殊教育學校6所。

      在潮汕這個商界俊彥輩出的地方,熱心公益的企業家在家鄉捐建的學校不勝枚舉,成為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據不完全統計,1978年至2012年底,潮人共在潮汕地區捐建學校逾5000所,累計捐款金額已超400億人民幣。

       高等教育 高等院校

      1

      

    汕頭大學

      廣東省

      汕頭市

      本科

       2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在建) 廣東省 汕頭市 本科

      3

      

    韓山師范學院

      廣東省

      潮州市

      本科

       4 東華紡織服裝學院(待建) 廣東省 普寧 本科 5 中德雙元應用科技大學(待建) 廣東省 揭陽市 本科

      6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省

      汕頭市

      大學專科

      7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省

      揭陽市

      大學專科

      8

      

    潮汕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省

      普寧

      大學專科

      

    潮人崇文重教、樂善好施,其累計為全球各地高校捐款數額甚巨,難以計數,如李嘉誠為汕大以外的高校(中文大學、大學、大學等)捐款累計逾8億人民幣,周澤榮2010年為悉尼大學單筆捐款1.5億、2莫道明2011年為母校華潮汕高等教育南理工大學捐款0.65億等……另有20余所高校由潮商創辦而來,較知名的如:中國的長江商學院(李嘉誠捐建)、汕頭大學(李嘉誠捐建)、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李嘉誠基金會初期捐款美元)、新加坡的義安理工學院(義安公司董事長連嬴洲牽頭捐建)、泰國的華僑崇圣大學(泰國潮商經營)、中國的大學珠海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等。

      

    潮汕地區僅有的5所高等院校的建校資金絕大多數來自民間,自1981年創辦至今,李嘉誠先生已為汕頭大學捐款達45億人民幣,未來8年還將投入20億,汕頭大學亦是全球xxx一所由私人基金會持續資助的公辦高校。民辦如大專院校潮汕學院則由國內教育界和商界巨賈聯合投資創辦。

      

    2013年10月,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美元(約10億港元)捐款,廣東省和汕頭市亦將撥款9億元人民幣及一塊33萬平方米的土地支持TGIT建設與初期營運開支[18]。民間捐資助學

       主要中學

    ①汕頭市金山中學:廣東省重點中學,前身系創建于 1877 年(清光緒三年)的金山書院,截止2011年底該校組織14個,課外生活豐富多彩。金中學子曾多次獲國際、全國競賽大 ,其高考綜合競爭力穩居全省前二,重本率長期列全省前三,重本上線人數長期列全省xxx。1978-2007年,該校共有5名學生獲全省高考總分xxx,年均有12名學生列全省文/理科總分前100,年均有近10位學生被大學或大學錄取,該校已獲大學校長實名推薦資格、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資質。2013年高考,該校重本率為82.1%,重本人數為964,共有14名學生進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高考綜合水平位居全省第1;在2013全國八大高校自主招生廣東省高中學校入圍人數方面則位列全省第5;

      

    ②潮陽實驗學校:該校系由民營企業家鄭立平投資3億多元創辦的民辦學校,現有海韻文學社、漢學社、實杰等多個組織。該校于2007年走出xxx屆高考學生,迄今共有2名學生獲全省高考總分xxx,截至2013年,該校7年高考共有67名考生被大學或大學錄取,已獲大學校長實名推薦資格、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資質。2013年高考,該校重本率為72.6%,重本人數為702,高考綜合水平列全省第6,2013全國八大高校自主招生廣東省高中學校入圍人數方面則位列全省第10;

      

    ③普寧市第二中學:前身系創辦于1830年(清道光十年)的三都書院,原系全省17所重點中學之一,1960年高考曾獲全省第三名佳績,截止2008該校共有(含興趣組)50余個,課外生活豐富多彩。2008年之前,該校高考成績長期穩居潮汕第2、全省前15,年均考上北大/學生為3.5人,2009年之后高考成績逐年下滑,2011年高考綜合水平首度被揭陽一中超越,2013年高考綜合水平位居同市的普寧華美實驗(27名)之后,列全省第33名;

      

    ④揭陽市xxx中學:該校歷史溯源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創建的榕江書院,截止2011該校共有組織10個。2007年之后揭陽一中高考成績一年一個臺階,2011年首超普寧二中,2013年重本率為42.73%,重本上線人數達717人,高考綜合水平位居全省第18名。

      

    ⑤潮州市金山中學:該校創辦于1926年秋,截止2011年底該校共有9大機構,14大,課外生活豐富多彩。1978年以來,該校高考綜合水平一直穩居潮汕地區前5,2013年高考綜合水平位列全省第26名。

      

    ⑥汕頭市xxx中學:該校前身系創辦于1904年的華英中學堂,學校共有云起文學社等20多個,1978-2007年,共有5位學生獲全省高考總分xxx,該校高考綜合水平曾居潮汕前三,近十年則退潮汕地區前六,近幾年高考重點率為47%左右,2013年高考綜合水平位列全省第32名。

      現有xxx示范性高中24所:

      

    汕頭:汕頭金山中學,潮陽實驗學校,汕頭市xxx中學,潮陽一中,汕頭六都中學,汕頭僑中,澄海中學,潮陽林百欣中學,潮陽黃圖盛中學,汕頭聿懷中學,

      

    潮州:潮州金山中學,潮州高級中學,松昌中學,饒平二中,瓷都中學,潮州僑中

      揭陽:普寧二中,普寧僑中,惠來一中,慈云世鏗中學,揭陽一中,揭東一中,登崗中學,棉湖中學

       捐資助學

      除前面所提高校外,潮汕地區的中小學校亦絕大多數靠民間捐建而來:

      集體捐款:
    1.名校以校友會捐款為主;

      2.僑校以華僑捐款為主,如潮州僑中、普寧僑中、汕頭僑中等;

      3.其它各類學校則多數以村鎮等單位募捐,如一所捐款達1個億的中學,其捐建者以百計,而捐款最多的前幾位又往往占盡大頭。這是潮汕地區最常見的捐建模式。

      個人捐款:

      

    潮汕醫院這類學校多數由捐建者出資創辦。有時會冠上捐建人或捐建人親友的名字。其數量在潮汕鄉村數以千計,累計捐贈額至2012年上半年已達一百多億。【例舉:附圖】

      私人創辦的學校

      在潮汕地區,由私人創辦的學校數以百計,這類學校的辦學特點往往為中小幼一條龍,其實力強勁,于高中成績可比肩市縣重點,于初中小學則幾成壟斷。

       醫療衛生

      民間捐款為潮汕地區的醫療衛生設施建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迄今為止,潮汕地區共有醫院15間,二級醫院近40間【附圖】。

      

    另有汕頭大學衛生中心、汕頭市第四人民醫院、潮州(人民)醫院、汕頭市中醫院等近40家二甲醫院【附圖】。

       文物古跡

      xxx文物單位:

      

    潮州:廣濟橋、開元寺、許駙馬府、己略黃公祠、從熙公祠、道韻樓、韓文公祠、筆架山潮州窯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單位:

      

    潮州:海陽縣儒學宮、鳳凰塔、廣濟門城樓、王大寶墓、葫蘆山摩崖石刻、涵碧樓、鎮風塔、大埕所城、名勝古跡紫來樓、饒平土樓、黃岡丁未紀念亭。

      

    汕頭:崎碌炮臺、廣東東江各屬行員舊址、國民東征軍總指揮部、總部舊址;澄海區的大萊蕪炮臺、龜山建筑遺址、陳慈黌故居;潮陽區的大顛祖師塔、文光塔、峰摩崖石刻、海門萬人冢遺址;潮南區紅場鎮的大南山石刻、紅宮、紅場;南澳的獵嶼銃城。

      

    揭陽:揭陽學宮、城隍廟、關帝廟、進賢門、陳氏家廟、丁日昌舊居;揭西的打鐵街、榕城打銅街等作坊群。

      

    普寧:洪陽培風塔、德安里、八一南昌xxx南下部隊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舊址。

      國家經濟特區城市:廣東省汕頭市

      

    xxx歷史文化名城:廣東省潮州市古跡 民俗

      xxx歷史文化名鎮: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

      

    xxx歷史文化名村:廣東省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

      

    廣東首批古村落(全省27個):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普寧市洪陽鎮德安里,潮安縣龍湖鎮龍湖寨,澄海區蓮下鎮程洋岡村,

      

    廣東第二批古村落(全省37個):普寧市燎原鎮泥溝村、潮陽區貴嶼鎮南陽古村、澄海區隆都鎮龍美村、潮安縣古巷鎮孚中村、潮州市潮安縣古巷鎮象埔寨、潮安縣文祠鎮李工坑村、潮安縣鳳凰鎮后河村、揭陽市漁湖鎮長美村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揭西,普寧,揭陽

      

    老區古城汕頭歷史街區:涵蓋了開埠以來的傳統亭臺樓閣、騎樓、會館、、館、學堂庭園等結合的建筑精品。

      

    潮汕園林:潮陽西園,潮陽耐軒磊園,潮陽林園,澄海西塘,潮州莼園,葵潭大庚園。

      

    其它主要古跡:普寧城隍廟、普寧學宮、馬嘶巖寺、南巖古寺、盤龍閣、樟林古港、潮陽翠峰巖、靈山寺、宋大峰祖師風景區、礐石風景區、石炮臺、南澳總兵府、揭西郭氏大樓、崗古寨、涵璧樓。古城老區

       助學基金會 潮汕星河

      面向青少年的五項學金

      

    由原廣東省政協吳南生和原汕頭市委、省政協副林興勝于1990年7月創立,1991年2月25日正式成立,同時舉行首屆頒,到如今已經進行了二十二屆的星河頒。潮汕星河包括品德、學業、科技、文學藝術、體育等5個項,頒發對象是年齡7至20周歲的有突出成績的青少年。

      潮汕星河國瑞科技

      

    由國瑞興業地產集團董事長張章筍于2006年出資1000萬元設立的,是廣東省xxx私人設立的 科技。國瑞借助潮汕星河的平臺運作,每年重潮汕地區工、農、醫等領域有發明創造、取得較大經濟效益或良好社會效益的科技工作者。2007年首度頒,至2011已經是第五屆。

      潮汕星河輝勇師表

      由永利多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輝勇先生樂捐人民幣1000萬元設立于2011年開始實施。

      該項旨在大力表彰潮汕地區忠誠于教育事業,在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中出類拔萃的優秀教師;立典型,激勵廣大教師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多作貢獻;進一步提汕地區基礎教育質量,促進青少年人才茁壯成長。

      首屆師表設立特別,特別授予德高望重、聲名遠播的老教師丁有寬和老校長楊方笙,每人分別獲20萬元金。

       助學基金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早在初期,潮州會館便已潮籍學子手繪潮汕設有都門旅費和學金,用于接濟在京讀書的潮州籍青年,當代知名的潮籍人士如馬大猷、梅益、陳辛仁、薛汕、碧野、羅天、吳師光等在北平高等院校讀書期。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9214/

    (3)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