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簡介
福建省福州肺科醫院又名福建省福州結核病防治院,是福建省xxx的一所甲等肺專科醫院,現為福建醫科大學教學醫院,福建省結核病臨床培訓,醫院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齊全,是全省肺部疾病及結核病診療、科研與教學中心。
醫院編制床位500張,現職人員550人,有中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100多人。全院設有20多個臨床、醫技科室和1個綜合門診部。配置有螺旋CT、直接數字化X光機(DR)、彩色超聲波診斷儀、內、外科胸腔鏡、肺功能儀、多導睡眠呼吸診斷儀、電子纖維支氣管鏡、蛋白指紋圖譜儀、熱療生物治療儀、結核菌快速培養儀等先進醫療設備。
醫院具有目前最先進的帶有層流空氣凈化設備的手術室,能進行高難度肺外科手術。近期引進俄羅斯最新一代全自動電腦調控氣溶膠鹽室治療支氣管哮喘新技術,該技術對治療哮喘病效果良好。醫院重視醫學科學研究,先后開展60多項科研項目,其中20項獲得過衛生部、省科委、福州市等科技。
醫院占地面積180多畝,建筑面積60000多平方米,醫療用房40000多平方米,院區綠化面積占總面積60%,院內綠樹成蔭、花香四溢,被福州市委、市授予“花園式單位”榮譽稱號;醫院奉行“病人xxx、質量xxx、服務xxx”的辦院旨,注重醫療質量建設和行風建設,醫院的醫療、診療技術和服務質量均達到行業的一流水平,先后榮獲福州市“文明單位”、福建省“文明單位”、福建省“五一勞動狀”單位、“全國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時期,福建省沒有結核病防治專業機構。1949年中華人民國成立后,由于中國和人民對防癆工作的重視,防癆機構逐步建立健全。
1950年11月成立了福建省醫院管理處,下設5所康復醫院,收住慢性病人,其中xxx、第二、第三康復醫院都設有結核病床。
1952年6月28日,中國人民xxx野戰十八醫院在閩侯甘蔗鎮成立。委員張昆侖、長肖楚才、醫務院長李德平、處主任唐和志。院部下設4個所,收治肺結核等慢性病人。同年10月該院轉為福建省第二康復醫院,院長肖楚才。
1954年5月8日遷址福州福灣湖邊村,設病房4座,床位600張,工作人員305名。這就是福州肺科醫院的前身。
職能科室
醫院辦公室
主任:陳濟東
處
主任:范忠民
醫務處
科長:陳力舟
護理部
主任:黃瑞娥
人事科
科長:林彬
財務科
科長:陳晟
備科
科長:鄭秀珠
后勤保障處
科長:林從希
安全處
科長:王孝彬
臨床科室
胸外科
胸外科創建于20世紀50年代末,是福建省最早開展普胸外科的專業科室。經過半個多世紀我胸外科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從原來只有20張床位發展成為如今兩個病區擁有近100張床位規模的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的重點科室,并且形成了明顯的專科特色,技術水平及開展手術的難度居于全省先進行列,每年肺外科手術例數居全省xxx。醫院十分重視技術的進步和人才的培養,所有中級以上醫生均派送全國一流醫院,廣泛吸取當今國內外最新醫療科研。目前已經擁有一支人才梯隊合理、生機勃勃、勇于創新、高度責任心和事業心的胸外科醫生隊伍,其中中級以上醫師人,副主任以上醫師7人,能夠開展當今國內外的多種高難度高風險手術(如重癥毀損肺、嚴重低肺功能、氣管、支氣管成形、隆突成形、血管成形、中央型肺癌心房部分切除等手術)。
診治范圍
肺部疾病:包括肺癌、肺囊腫、多囊肺、肺膿腫、肺炎性假瘤、肺錯構瘤、支氣管腺瘤、支氣管擴張癥、肺動靜脈瘺、肺大皰等,需手術治療的肺結核空洞、結核球、毀損肺、結核性支氣管狹窄。
縱隔疾病:包括胸腺腫瘤、胸腺囊腫、畸胎瘤、皮樣囊腫、神經源性腫瘤、氣管囊腫、重癥肌無力籌。
胸膜疾病:如自發性氣胸、胸膜間皮瘤、膿胸等,尤其在結核性膿胸的治療上有非常獨到的和特色。
胸壁疾病:胸壁腫瘤、胸壁結核等。
外傷:如肋骨骨折、張力性氣胸、血氣胸、氣管及主支氣管損傷、肺損傷等。
其他:大咯血,漏斗胸、雞胸,胸腰椎結核并冷膿腫、截癱,頸部淋巴結結核等。
專業特色
1、開展了肺癌的規范化治療,對Ⅲ期非小細胞肺癌實行了新輔助化療→手術→輔助化療(或放射治療)及隆突成形術,廣泛開展了支氣管成形術、血管成形術、左心房部分切除術及心包內處理血管的全肺切除術等高難度手術。
2、對毀損肺、多囊肺、支氣管擴張、結核性膿胸等手術難度大、并發癥多的疾病,經過長期探索,已形成一整套具有科學依據的理論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為無數病人獲得新生。
3、開展微創小切口手術和胸腔鏡手術。
4、圍手術期管理:胸外科對每一例進胸手術病人嚴格的術前病例討論,做好充分準備。術后監護室配備了各種先進的監護儀器,包括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等,對術后病人開展全方位監護,尤其對重癥肺功能損害者,應用各種先進技術和設備、呼吸機輔助呼吸,管理水平到位、熟練,搶救成功率高,處于省內xxx水平。
呼吸內科(一區)
本科室于1996年確定為呼吸內科病區。數年來,在科主任帶領下,經過不斷努力,目前具有很強的臨床的綜合實力,在呼吸內科常見病及疑難病例診斷劑治療上具有較高的診療能力,特別在呼吸內科急重癥搶救方面,積累了一定的臨床經驗,有一支比較完整的中青結合的醫療隊伍,每年接受來自全省各地的大量疑難重癥呼吸病患者,并接受福州各大地方醫院的呼吸疑難危重病人的轉診和會診。在肺間質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病、肺感染性疾病、肺腫瘤、肉芽腫及血管炎性疾病、肺泡微石癥、肺淋巴管肌瘤的診治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經纖維支氣管鏡氣管支氣管球囊擴張術、運動心肺功能、機械通氣等項技術位居省內先進行列。本科下設普通病房55張、呼吸重癥監護病房(RICU),哮喘專科門診、肺功能和免疫治療室、霧化室、呼吸實驗室等,擁有國際先進的肺功能儀、呼吸機、心電監護、除顫儀等設備。是省內最早開展氣道反應性測定的單位之一。也是省內xxx引進鹽氣溶膠(鹽療)及標準化變應原進行脫敏治療過敏性哮喘的單位。現有人員26人,臨時人員2人。醫生共8人,其中副高職1人,中級職稱2人。共16名,技術員共1人。
肺內科(二區)
二病區(呼吸內科)也稱內科二區,開展專業技術以呼吸內科為主。科室的專業技術人員配備合理,醫師中高級職稱(主任)2人,中級職稱(主治)2人,住院醫師4人;護理隊伍中,主管護師2人,護師7人,7人。科室全體醫護技術人員牢記醫院辦院旨,為病人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設床位55張,重癥監護病房6張,優質病房14張,有呼吸機、心電監護儀、床邊纖維支氣管鏡、微量輸液泵、霧化器等醫療器械。科室實行計算機系統管理。
科室特色以呼吸內科為主
1、開展慢性咳嗽診療,設有慢性咳嗽專門門診和診療設備,對咳嗽長于8周、X線檢查無明顯病變的患者進行診治及研究。2、率先引進并開展內科胸腔鏡檢查技術及相關研究,對各種不名原因胸腔疾病及胸腔積液的診療提供了重要的手段,xxx提高了診斷準確性且宿短了診斷時間,把胸腔疾病及胸腔積液的診斷,治療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臺階并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為廣大患者帶來了和希望。內科胸腔鏡手術的適應癥:原因不明的胸腔積液;自發性氣胸;彌漫性肺疾病;縱隔腫瘤;鄰近臟層胸膜的局限性肺病灶、胸壁及隔肌病變;慢性膿胸。3、對彌漫性間質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臟病、支氣管哮喘、肺部腫瘤、結核病、特別是耐藥性結核病及非結核分支桿菌病的研究及臨床診療4、開展無創機械通氣,搶救急、慢性呼吸衰竭。經皮肺穿刺活檢、胸腔閉式引流術及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及介入治療等操作技術。
肺內科(三區)
三病區亦稱內科三區,為我院腫瘤科之一。科室在科主任謝強、長陳明霞帶領下,主要診治肺部腫瘤,同時開展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肺部感染、支氣管哮喘、胸腔積液等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工作,尤其在肺癌介入治療、纖支鏡檢查及內科胸腔鏡在胸膜疾病診治應用方面有明顯的特長。福州肺科醫院內科三區現擁有55張固定病床,7名醫生,其中高級職稱2名,中級職稱2名,初級職稱3名。16名,其中中級職稱2人,初級14人。是一支擁有團隊,蓬勃向上的醫務隊伍,以病人xxx,質量xxx,服務xxx為旨,打造出具有專業特色和技術能力的科技人才隊伍,所有醫師具備熟練的呼吸科常規操作技術,包括經皮肺穿刺和經皮胸膜活檢,并有較高的陽性率。科室始終“科技興醫、質量建科”的方針,救治了大量的病人,醫護隊伍不斷發展壯大,醫療水平、醫療技術不斷提高,還積極開展各項科研及新技術應用,不斷提高治療及護理技術。科室關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參加國內各種呼吸技術,以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中級職稱以上人員每年每人各類外出交流學習不少于兩次,任職內均須專業,撰寫論文,開展科技立項。臨床醫師自行分析閱讀各類影像資料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我院專科特色之一。群策群力,集體討論,凝聚團隊,聚集集體智慧是腫瘤科的特色。
肺內科(四區)
四病區醫院腫瘤科成立于上世紀80年代初,此前已陸陸續續開展了腫瘤的相關診治。現肺部腫瘤內科與肺外科同在3號樓,共同施行腫瘤的綜合診治,收到良好效果。外科每年開胸肺手術400臺次,遙居全省之首。在此基礎上,腫瘤內科臨床技術也臻臻日上,上世紀80年代初期始,在福建省率先開展經皮胸膜活檢,經皮肺穿刺等技術,并經過反復改良,病理準確性始終位居省內前茅。同期,省內率先引進并開展纖維支氣管鏡技術,目前纖維支氣管鏡下肺活檢、針吸術、介入治療(微波、氬氣刀、球囊擴張、肺泡灌洗)等院內臨床普及化。90年代,引進了外科電視胸腔鏡VATS,適時開展微創診療技術,極大地促進了包括肺癌在內的疾病的診療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年又引進電子纖維支氣管鏡和內科胸腔鏡,使得胸腔診斷技術日趨完美,內窺鏡技術逐漸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先后完成了多項科研項目,獲得多項科研。肺癌病例逐年遞增,2005年每月平均新發現肺癌病例50例,2006年達到每月60例,進入2007年至今達到每月65例。與此同時,肺癌內科化療漸入佳境,依仗呼吸系統疾病專科技術的雄厚實力為基礎,以及強大的肺外科技術力量,從70年代起,就開始進性胸腔積液的局部治療;80年代后,開始了化療;90年代,開展了支氣管動脈插管灌注治療肺癌;進入21世紀,適時地開展肺癌的無痛苦化療和靶向治療,無不是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隨著中國人口老年化,老年肺癌日趨增多,治療愿望日趨緊迫,近年下大力氣開展這方面工作,取得良好效果。護理工作精益求精,在福州市較早開展整體護理,這對肺癌專業護理大有裨益。為減輕患者化療的不良反應和繁瑣,開展PICC置管技術,取得良好效果。
福州肺科醫院腫瘤科現擁有65張固定病床,9名醫生,其中高級職稱2名,中級職稱3名,初級職稱6名,包括2名在職研究生。22名,其中中級職稱2人,初級20人。是一支擁有團隊,蓬勃向上的醫務隊伍,以病人xxx,質量xxx,服務xxx為旨,打造出具有專業特色和技術能力的科技人才隊伍,所有醫師具備熟練的呼吸科常規操作技術,包括經皮肺穿刺和經皮胸膜活檢,并有較高的陽性率。年資三年以上的醫師,具備熟悉的呼吸科基礎理論和肺癌的診療規范。中級職稱以上人員具備熟練操作各類內窺鏡技術,并具有較高的陽性率。中級職稱以上人員每年每人各類外出交流學習不少于兩次,任職內均須專業,撰寫論文,開展科技立項。臨床醫師自行分析閱讀各類影像資料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專科特色之一。群策群力,集體討論,凝聚團隊,聚集集體智慧是腫瘤科的特色。肺科醫院肺癌專業委員會是我院腫瘤科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專業委員會掛靠于腫瘤科,每周二、五下午的例行總是如期舉行,由醫務科牽頭,業務院長直接參與,集中腫瘤科、呼吸內科、病理科、放射科、外科等專家,對全院確診或/和疑似腫瘤的病人資料進行全面系統地分析,制定全面規范的診治方案,并由醫務科定期組織審查監督,確保來我院就醫的腫瘤患者得到合理、規范、公平、正確的診治,工作開展兩年來,得到強烈反響和多方支持,許多患者和家屬慕名前來咨詢,并尋求呼吸系統各類疾病的會診,以便排除或確認病情,甚至可旁聽以獲取專家組的直接指導。極大地規范了全院肺癌的診治,改善肺癌病人的生活質量,提高肺癌病人的期。
肺內科(五區)
五病區以結核內科為主體,主要診治各種類型結核病,包括原發型肺結核、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繼發型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結核性心包炎、結核性腦膜炎、結核性腹膜炎、腹腔結核、淋巴結結核、支氣管結核、骨結核等各種肺外結核病,尤其在結核性腦膜炎、兒童結核、經纖支鏡介入治療、復治性及多耐藥肺結核等方面卓有見樹。五病區由結核性腦膜炎及兒童結核病區發展而來,有著幾十年診治和護理此類病人的經驗,有由福建省防癆協會常務理事、科主任陳曉紅,學術權威陳國鴻主任帶領下的醫術精湛、醫德、認真負責的醫療隊伍,有一支有責任心、愛心、細心和耐心的高水平、高質量護理隊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不怕臭,治好了一個又一個病人,了一條又一條生命。應用顱腦外科的技術,經儲液囊腦室外引流、腦室內引流、無創顱內壓測定等先進技術與設備更為我們救治危重患者提供了有利條件。五病區注重新技術、新療法的學習、引進和應用,先后派多位醫生往結核病腫瘤研究所、上海肺科醫院、全國多家經纖支鏡介入治療工作開展好的醫院、兒童醫院等學習和,已引進經纖支鏡球囊擴張、微波、高頻電氬氣刀等介入治療技術,并已經廣泛應用于支氣管結核、中央型肺癌、支氣管內良性腫瘤等支氣管疾病的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同時我們也在氣管支氣管內支架置入等經纖支鏡介入治療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區將繼續開展經纖支鏡介入治療支氣管疾病相關臨床治療與科研工作,選派醫生到纖支鏡相關技術力量強、水平高的醫院學習,并與他們聯合協作,請專家來我院會診、技術指導,并逐步引進各項新技術,爭取將我區發展為我市和我省經纖支鏡介入治療及培訓中心。
五病區積極探討和發展復治性結核病、尤其耐多藥肺結核的治療方法,陳曉紅主任作為院課題負責人之一帶領全科及全院參加國家“十五”攻關課題“多耐藥肺結核綜合治療研究”的工作,為耐多藥結核病的治療方案制訂作出了貢獻,也為我區在此類病人的診治領域積累了大量經驗,同時救治了許多患者。同時開展COPD、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心病、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腫瘤、支氣管異物、氣胸、胸腔積液等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工作。開展胸腔穿刺術、胸膜活檢術、胸腔閉式引流術、經皮肺穿刺術(CT或B超引導下)、心包穿刺術、經皮穿刺胸膜腔、腹腔、心包腔置管引流術、腰椎穿刺術、骨髓穿刺術、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和介入治療術、呼吸機輔助治療等技術操作,救治了大量的病人。新近添置的呼吸機與原有的X光透視機、心電監護儀、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等科室設施更為快捷、有效地救治病人提供了方便。旨是“救死扶傷,患者xxx”,我們的是“團結,奮進,高效”,我們的五病區,在發展中前進。
肺內科(六區)
六病區是我院結核內科重點臨床科室之一,現有55張病床,平均每年收治病人近1300例。全科共有醫護專業人員25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3人,中級6人。科室具備結核病診斷治療所需的一切儀器設備和技術條件,收治各類型肺結核疾病和肺外結核、結核性腦膜炎,尤其對菌陽肺結核、難治性肺結核病和耐多藥結核診治有獨到之處。開展經電子支氣管鏡檢查,球囊擴張等介入治療及內科胸腔鏡檢查,同時,在診斷和處理非結核分支桿菌肺病有一定的經驗,在肺部腫瘤等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結核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近年來,我科注意提高菌陰肺結核的診斷水平,從臨床具體病例中匯總、總結鑒別診斷工作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掌握肺結核及其他肺部疾病的特點,不斷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在疑難病例鑒別診斷水平上獲得了一定的突破,加快疑難病例的診斷速度,摸索出了一整套結核病診斷與鑒別診斷的新方法。
2、耐藥肺結核
耐多藥結核病(MDR-TB)尤其是廣泛耐藥結核病(XDR-TB)是結核病中最為嚴重、危害xxx的一種,其傳染性強,治療費用昂貴,療效差,死亡率高。因此,研究MDR-TB/XDR-TB有效的治療手段,以提高其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控制傳染源等迫在眉睫。通過對MDR-TB治療方案進行研究,有望提高耐多藥結核病的治愈率,從而進一步完善我國耐藥結核病的治療規范。
3、支氣管結核介入療法
支氣管結核治療不當將遺留較為嚴重的支氣管狹窄及肺不張,嚴重影響病人的肺功能和生活質量,因此,研究新的有效治療方法,對于提高治療效果,消除或減輕支氣管狹窄,恢復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開展了經支氣管鏡球囊擴張術治療支氣管結核所致的支氣管狹窄,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我們還將開展支氣管結核的其他介入治療方法。
4、肺外結核的診斷與治療
我科在結核性胸膜炎、結核性腦膜炎、淋巴結核、骨關節結核、泌尿生殖系統結核、腹腔結核等診斷與治療方面也有獨到之處。開展了胸腔閉式引流并注藥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在結核性腦膜炎的診治方面注重綜合治療措施即治療及椎管內注藥獲得了良好的療效。在淋巴結核、骨關節結核、泌尿生殖系統結核、腹腔結核等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麻醉科
麻醉科創建于20世紀50年代末,現為具有專科特色的臨床二級學科。在職員工5名,其中中高級職稱4名,初級職稱1名。擁有多臺xxx進口麻醉機、多功能監護儀、纖維支氣管鏡、便攜式血氣分析儀、血糖監測儀等大、中型醫療設備,全面的循環監護系統和呼吸動力學監測系統,為我院的科教工作提供了切實和有力的保障。
每年完成胸科手術麻醉400余例。開展了肺葉切除,全肺切除,隆突成形術,氣管成形術,血管、支氣管聯合雙袖式切除吻合術,縱隔腫瘤、雙側重癥肺大皰、巨大肺大皰、胸廓成形術、大咯血、血胸、骨結核、電視胸腔鏡等復雜、高難度病例的手術麻醉,其中重度肺功能損害、肺減容手術麻醉等邊緣性疾病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率先在我省開展雙腔支氣管導管應用于胸科手術麻醉,并處于xxx水平。應用纖維支氣管鏡在雙腔支氣管導管引導插管及錯位的矯正,在處理氣管嚴重移位、畸形、扭曲的雙腔支氣管導管插管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開展胸科術后病人自控鎮痛,極大地緩解了術后病人的疼痛。參于RICU、內科、外科危急重癥病人的急救復蘇,具有較強臨床疑難重癥的應急處理實力。近年來已有《氣管、支氣管成形手術麻醉處理》等20篇論文在省級醫學刊物上發表或學術會議交流。
門診
門診一樓設有急診室,結核科,防保科。急診室配備有呼吸機,除顫儀,心電監護儀,洗胃機等精良的搶救設備。由3名有熟練專業技能的主治醫師承擔急救任務。結核科主要診治肺結核,肺外結核,包括難治結核病;防保科負責結核病規范管理,傳染病疫報及門診日志工作。
二樓設有肺內科,小兒科,哮喘咳,外科,口腔科等。肺內科主要診治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COPD,肺炎,氣胸,肺部腫瘤等肺疾病;哮喘科主要治療支氣管哮喘;小兒科主要診治小兒感冒,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等肺部疾病:外科門診由胸外科醫師輪流坐診,主要診治肺部,縱膈腫瘤,氣胸,膿胸,支氣管擴張,淋巴結結核,骨結核,肺結核的外科治療。急診室和小兒科是門診重點建設對象,每年安排人員到外院參加相關知識培訓,以提高急救,小兒診治水平。科內定期進行醫務人員急救技能操作訓練及理論知識學習,真正組建一支急救隊伍,福州有特色的小兒科。
醫技科室
影像科
醫院放射科成立于1954年,當時稱為照光室。僅有一臺上級調撥進口200mAX光機,能進行胸透、拍片、胃腸檢查。1959年為提高肺結核病空洞診斷率,利用原有200mAX光機,進行土法改裝X射線接觸點,用繩子拉著在跑道上運動,做體層切線攝影檢查獲成功。但由于人工操作速度不均,影響準確率。1964年購進一臺產400mAX光機,增加了肺部斷層攝影,為省內xxx醫院開展這項檢查。1959年用自己配制的50%硫酸鋇膠漿開展支氣管造影,為支氣管擴張癥、肺囊腫及不明原因的多次咯血、塊影和肺不張等疾病做輔助檢查,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改用40%碘化油加SD粉劑做試劑進行支氣管造影檢查。l983年X光機配上電視遙控加強了放射人員防護并提高了X線診斷率。1991年進口一臺美國產(GE)800mA全自動帶遙控電視X光機,拍片質量有明顯提高,同時利用這臺機器開展了肺部腫瘤介入治療,通過支氣管動脈進行抗癌藥物大劑量灌注治療及開展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難治性咯血病例。
2001年醫院創建甲等肺部疾病專科醫院后,醫院對放射科投入大量資金,先后引進具有先進水平的直接數字化X光機三臺、電視遙控胸透X光機一臺、床邊拍片機4臺、2006年11月引進并投入臨床使用的CT掃描系統。同時放射科改為影像科,分為普通放射和CT室。目前普放開展透視、胃腸鋇餐造影檢查、支氣管造影檢查、X線攝片以及24小時的床邊拍片等工作,其中攝片量在近三年每年平均在4.5~5.0萬張為全省之冠。CT室開展各臟器的掃描、血管造影、三維CT重建、臨床介入技術等工作。隨著醫院影像科業務技術的建設與發展,定能創建一流的影像專科技術。
檢驗科
本科是集檢驗、科研于一體并以結核菌檢測為特色的現代化實驗診斷機構。設有臨床生化實驗室、臨床免疫實驗室、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臨床檢驗實驗室、結核菌實驗室等五大專業。各實驗室設備先進擁有進口的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半全自動微生物培養鑒定儀、半自動血凝分析儀、全自動五分類及三分類血球分析儀、全自動結核菌培養儀、酶標儀、尿液分析儀等。檢驗科各專業組的實驗診斷先進,每年均參加衛生部和福建省檢驗中心的質量控制工作,都取得了好的成績,并連續多年獲得福建省質控優秀單位。結核菌實驗室的結核菌培養及分枝桿菌菌型鑒定是我科特色項目,在全省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許多省市級綜合醫院都將相關標本送至我科鑒定。檢驗科始終“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以人才為本”的發展,始終“質量xxx,服務xxx”的原則,始終以為臨床和病人提供更好服務為最終目標。檢驗科的全體工作人員承諾:以精湛的技術,準確的報告,真誠服務于各位患者。
藥劑科
福州肺科醫院藥劑科是我院下屬的一個藥學專業科室,由門診藥房、中心藥房、制劑室、臨床藥學室等部門組成。藥劑科目前有工作人員32人,其中副主任藥師2人、主管藥師4人、執業藥師8人。藥劑科“病人xxx、質量xxx、服務xxx”`的辦院,開展藥品“三放心”(質量、價格、服務)的誠信活動。藥師的業務工作從以保障藥品供應為主逐漸向臨床延伸,藥師積`極參與每季度的合理用藥討論,目前有兩名藥師下臨床,2006年藥劑科陳素卿同志到上海參加了臨床藥師培訓一年;從以藥品為中心逐漸向以病人為中心轉變。確保臨床用藥的及時、準確、有效、安全、合理藥劑科主任:嚴把藥品質量與安全,狠抓服務態度與質量,注重科室管理與發展。
門診藥房:負責門診處方的調配工作。占地面積170平方米。為處方調劑質量,門診藥房實行了處方復核制度,還實行了透明式窗口,敞開式的服務,設置了藥學咨詢窗口,隨時為醫患提供藥學咨詢服務,在大廳設有藥學宣傳欄,宣傳有關用藥的常識。中心藥房:負責醫院病房處方的調配工作,占地面積210平方米,分為針劑組和片劑組,并設置了出院取藥窗口。制劑室:藥劑科制劑室占地面積760平方米,嚴格按照《醫療機構制劑配置質量管理規范》進行醫院制劑生產、使用和管理,配置完善的生產設施,結合臨床研制了具有專科特色的甘安合劑和咳喘寧等幾個品種,深受廣大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喜愛。
病理科
于1964年成立病理室,上世紀90年代發展為病理科,現已成為醫院臨床、教學與科研不可缺少的醫技科室,在疾病的病理診斷上已形成特色,具有省內xxx水平。工作用房500平方米,下設病理診斷室、細胞病理診斷室,免疫組化室。現有專業技術人員7人,每年完成活檢病理診斷2500余例,細胞學診10000余例,在疾病的病理學及細胞學診斷數量及質量上居本市之首。在各類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要設備有:ICM-2000DNA圖像分析系統、OLYMPUS顯微攝影系統、Leica系列病理設備(冰凍切片機、石蠟切片機、包埋機、磨刀機,自動脫水機)。
預防保健科
預防保健科為福州肺科醫院下屬一個科室,現有科長1名,工作人員5名。在醫院的領導下,定人定崗,履行以下職責:1.專人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與登記,每天匯總核對院內相關科室的疫情報告和轉診工作,做好網絡直報錄入工作。2.規范填寫各種登記本、病案信息以及各種相關的記錄。3.認真核對檢查、保存結核病患者門診病歷、疫報卡、門診日記等相關資料。4.配合院醫務處做好住院及門診結核病患者的管理及考核工作。5.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工作。6.協助配合各級衛生部門的檢查和督導工作。2005年8月17日,院被指定為福州市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單位的診療點,實施世行xxx/英國捐贈中國結核病控制項目,對涂陽和初治涂陰肺結核患者提供免費抗結核藥物治療,由防保科負責具體審查工作。現科室各項工作都已實現電腦化管理。僅2005年就網絡直報活動性肺結核三千余例(不包括肺外結核),達到初診病人查痰率xxx,痰檢陽性檢出率40%以上,2個月末涂陽病人痰檢陰轉率80%以上,治愈率85%以上。科室還負責定期檢查患者治療情況,對未及時前來治療的患者通過電話進行督導,如電話督導無效時即與當地防疫站聯系,由其直接上門督導,有效了結核病患者的規范化治療。同時完善結核病人轉診制度,xxx提高了結核病人的治愈率。
醫療設備
醫院編制床位500張,現職人員550人,有中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100多人。全院設有20多個臨床、醫技科室和1個綜合門診部。配置有螺旋CT、直接數字化X光機(DR)、彩色超聲波診斷儀、內、外科胸腔鏡、肺功能儀、多導睡眠呼吸診斷儀、電子纖維支氣管鏡、蛋白指紋圖譜儀、熱療生物治療儀、結核菌快速培養儀等先進醫療設備。
院校合作
福建省福州肺科醫院又名福建省福州結核病防治院,是福建省xxx的一所甲等肺專科醫院,現為福建醫科大學教學醫院,福建省結核病臨床培訓,醫院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齊全,是全省肺部疾病及結核病診療、科研與教學中心。
所獲榮譽
醫院占地面積180多畝,建筑面積60000多平方米,醫療用房40000多平方米,院區綠化面積占總面積60%,院內綠樹成蔭、花香四溢,被福州市委、市授予“花園式單位”榮譽稱號;醫院奉行“病人xxx、質量xxx、服務xxx”的辦院旨,注重醫療質量建設和行風建設,醫院的醫療、診療技術和服務質量均達到行業的一流水平,先后榮獲福州市“文明單位”、福建省“文明單位”、福建省“五一勞動狀”單位、“全國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大事記
1.1950年11月成立了醫院管理處,下設5所康復醫院,收住慢性病人,其中xxx、第二、第三康復醫院都設有結核病床。
2.1952年6月,中國人民xxx野戰十八醫院在閩侯甘蔗鎮成立。
3.1952年8月,省南平干部療養院成立,院長張善德。1956年元月遷址福州市倉山區愛國,9月易址于福州北園原xxx康復醫院。
1952年10月xxx野戰十八醫院轉為福建省第二康復醫院,院長肖楚才。1954年5月8日遷址福州福灣湖邊村。
4.1956年11月,省干部療養院改組成立省結核病防治院。
5.1958年5月,福建省康復醫院、福建省結核病防治院合并,改組為福建省福州結核病防治院,作為“全省專門防治結核病的機構,負責全省防癆業務的開展及解決急重癥結核病人的治療問題。
6.1958年7月,含結核病防治院在內的14家醫療衛生單位下放歸福州市領導管理,但“原有擔負的全省性任務仍不變更”。
7.1959年6月,福建工人溫泉療養院和福建工人肺結核療養院合并,定址于湖邊村,與福州結核病防治院合署。
8.1960年12月,福建省福州結核病防治院又歸屬省衛生廳領導。
9.1971年,原并入結核病防治院的福建省工人肺結核療養院“移交”給福州市福利院,結核病防治院也下放福州市管理。
10.1988年5月,本院在原機構基礎上同時建立了福建省福州肺科醫院,同年10月肺科醫院掛牌。
11.1996年,3號病房樓投入使用(投資1000萬,建筑面積6300平方米)。
12.1999年,被福州市委、市授予花園式醫院。
13.2001年12月,甲等專科醫院掛牌。
14.2003年初,我院被確定為收治SARS定點醫院,衛生部及省市領導多次到我院視察指導工作。
15.2004年10月,新門診樓竣工,2005年1月份投入使用。(投資2000萬元,建筑面積7450平方米)
16.2005年1月份,一號病房樓投入使用。(投資4200萬元,建筑面積11256平方米“含附屬樓”)
17.2005年,院內過雨長廊建成使用,總長度135米。
18、2005年3月5日,我院檢驗科榮獲2004年度“福建省臨床檢驗全面質量控制工作先進單位”,以表彰我院檢驗科在2004年度福建省臨床檢驗室間質量評價活動中,取得臨床血液學、臨床化學、臨床免疫學、尿液檢測凝血試驗、細菌鑒定、藥敏試驗等質控工作全面優秀的好成績。我院檢驗科是福州市屬醫院xxx一家獲此榮譽的單位。
19、2005年5月10日我院隆重表彰了2003~2004年度“十佳”醫護員工和2004年度為醫院做出貢獻的科室、個人。
20、2005年6月13日福建省結核病臨床診療班在我院福建省結核病臨床培訓正式開學。9月12日,2005年全省結核病臨床診療班結業。
21、2006年3月4日,我院檢驗科又獲得2005年度“福建省臨床檢驗全面質量控制工作先進單位”,以表彰我院檢驗科為福州市xxx一家在2005年度福建省臨床檢驗室間質量評價活動中,獲得臨床檢驗、臨床化學、細菌鑒定、尿液檢測、臨床免疫學、藥敏試驗、凝血試驗、血氣分析、腫瘤標志物等九項全面優秀的榮譽單位。
22、2006年8月5日,日本長崎醫療中心專家松下明敏、佐佐木來我院參觀。游泳宜、林鐘軒副院長介紹了醫院概況和發展規劃。木下明敏教授對我院的學科發展尤其是腫瘤治療、呼吸內科及纖支鏡診治水平予以充分肯定,雙方都希望能建立合作關系,為人類的醫學事業做出貢獻。日本專家還在鐘愛虹、陳群、翁恒等陪同下參觀了醫院門診大樓及病房大樓,稱贊我院不愧是“花園式的醫院”,美麗、溫馨,是病療的特殊“家園”。
23、醫院投資45萬元將原行政倉庫改建作為醫生休息樓,改建面積420平方米,該工程8月份竣工,年底投入使用。
24、2006年9月份,醫院投資33萬元,埋設專用管道420米與二環市政排污總管連接,該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
25、醫院投資80萬元對舊門診樓按住院病房模式進行,工程于10月份竣工。
26、醫院投資10萬元對附屬樓2樓新供應室用房按規范要求進行裝修,并于10月底搬遷使用。
27、福州市財政撥款400萬元購買日立多層螺旋CT,于11月17日投入試運行。
28、醫院投資8萬元對舊供應室828平方米樓房進行全面修繕作為設備倉庫和行政倉庫使用,其中部分房間作為臨床醫師值班室,該工程于12月底投入使用。
29、2007年2月份醫院投入32萬元裝修職工俱樂部350平方米,修建水泥羽毛球場2個300平方米。
30、2007年2月2日,我院新購日立多層螺旋CT開機使用,省、市放射學會領導和兄弟醫院影像學專家及有關人員30多人參加開機儀式并現場參觀我院影像科,一致認為我院影像科業務用房設計科學,布局流程合理,醫學影像設備實現數字化,整體水平居福州市同行的前列。
31、2007年10月內科胸腔鏡投入使用
32、2007年4月,2005~2006年度院第四屆“十佳”醫護員工評選揭曉,陳群、李紅艷、陳力舟、黃菲、翁恒、陳新富、林從希、葉玉琦、鄭懿、楊慶明十位同志當選為院第四屆“十佳”醫護員工。5月22日,我院舉行2005~2006年度“十佳”醫護員工先進事跡報告會。
33、2007年7月中旬,全省臨床醫師、技能競賽我院取得較好成績,內科毛雅云醫師獲得醫療內科組三等,劉美玲獲得護理內科組二等,黃鈴丹獲得護理外科組三等。
34、2007年11月,我院與林德氣體(廈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的低溫液氧集中供氣系統經驗收合格投入使用,實現了全院醫用氧氣供氣管道聯網.
35、2007年11月15日,中國CDC傳染病控制中心萬康林博士來我院參觀指導工作。
36、2007年11月,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專家組蒞臨我院,對檢驗科PCR實驗室進行評審驗收。目前,PCR實驗室已投入臨床使用,運轉良好。
37、2007年11月,我院安防系統建成經技術部門驗收合格投入使用。12月份醫院投入資金46萬元安裝醫院安防系統一套,設置攝像探頭119個。
38、2008年3月,由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杰琳女士一行,在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肖武副主任等陪同下,到我院參觀訪問。院領導林鐘軒副院長、副院長接待客人并陪同參觀院容院貌,并與各相關科室負責人及專家進行座談。
39、2008年7月,院工會被授予“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榮譽稱號。
40、2008年7月,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肺科主任、呼吸病研究所所長、上海市院感質控中心主任何禮賢教授應邀來我院。
41、2008年11月15日,上海肺科醫院CT室副主任邵江主任應邀來我院。
42、2008年11月27日至30日,福州市結核病防治工作研討班在我院舉辦,本次研討班由福州市防癆協會主辦,福建省福州肺科醫院承辦,旨在增進交流,提高結核病防治水平。福州市及全省各地30多名防癆工作者參加了研討班。
43、2008年12月20日,我院承辦的福州市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在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召開,翁恒主任當選福州市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9218/